2025年青海果洛州高考生物第三次质检试卷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为了人类的持续生存和发展,需要科学开发利用种群资源,对濒危物种进行科学保护和管理,维护自然种群的相对稳定。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选择一定大小网眼的渔网捕鱼能实现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B.建立植物园和动物园是保护野生生物多样性最有效的措施

C.建立自然保护区并设计生态走廊可增强小种群的完整性

D.每个收获期从海洋中的捕捞量应与该种群的再生量相当

2、当流感病毒感染人体后,人体内会发生相应的免疫反应,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人体内既会发生体液免疫,又会发生细胞免疫

B.首次感染时,B细胞在两个信号的刺激下活化

C.细胞因子能促进细胞毒性T 细胞的分裂和分化

D.刚得了感冒后又痊愈的人不会再患上流感

3、下图为二倍体生物细胞分裂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图1表示有丝分裂,图2表示减数分裂

B.图1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图2所示细胞只是发生了基因重组

C.图1、图2分裂后形成的子细胞基因型均有2种类型

D.图1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图2所示细胞发生了基因突变或基因重组

4、在生长素的发现过程中,很多科学家进行了实验来探究生长素的成分和作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尔文的实验证明了有某种化学物质从胚芽鞘尖端传递到了下面

B.拜尔在黑暗中进行实验是为了排除光合作用对实验结果造成的干扰

C.温特的实验必须在单侧光下进行,否则不能得出支持达尔文假说的结论

D.鲍森詹森实验选择琼脂片的原因是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能够透过琼脂片

5、生态系统在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交流的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因素的干扰。下列有关生态平衡与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态系统的稳定性表现在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两方面

B.热带雨林遭到严重破坏后,恢复到原来的平衡状态需要较长时间

C.处于生态平衡的生态系统具有结构平衡、功能平衡和收支平衡的特征

D.封山育林,合理开发利用,缩短食物链长度均能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6、在足球赛场上,球员奔跑、抢断、相互配合,完成射门。下列对比赛中球员机体生理功能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自主神经系统不参与这个过程

B.这些过程涉及一系列的反射活动

C.在大脑皮层调控下球员相互配合

D.球员在神经与肌肉的协调下起脚射门

7、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②甲状腺激素③胰岛素④性激素⑤促甲状腺激素⑥抗利尿激素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⑥

D.②④

8、鸡尾部的法氏囊是B淋巴细胞的发生场所。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IBDV)感染雏鸡后,可导致法氏囊严重萎缩。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法氏囊是鸡的免疫器官

B.传染性法氏囊病主要会导致雏鸡细胞免疫功能衰退

C.在雏鸡感染IBDV 前,注射IBDV 灭活疫苗可预防其法氏囊萎缩

D.将孵出当日的雏鸡摘除法氏囊后,会导致雏鸡'B淋巴细胞的产生减少

9、神经系统的功能与组成它的细胞的特点是密切相关的,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其中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与功能的基本单位

B.神经元的树突增大了其细胞膜面积,有利于细胞间进行信息交流

C.神经末梢中的细胞核是神经元DNA复制和转录的主要场所

D.神经胶质细胞具有支持、保护、营养和修复神经元等多种功能

10、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食物网的复杂程度取决于该生态系统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

B.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由自养型生物构成,一定位于第一营养级

C.在一条由捕食关系构成的食物链中,分解者和无机成分一定不占营养级

D.在生态系统中,生产者不一定是植物,分解者不一定是微生物,但消费者一定是动物

11、我国西双版纳生长的一种植物曼陀罗,曼陀罗是四倍体野生草本植物,科学家用曼陀罗的花粉培育成植株,该植株是(       

A.多倍体

B.二倍体

C.单倍体

D.四倍体

12、某媒体报道:“据专家推测,今年冬天某地不会有大规模流感爆发,因为没有发现流感病毒发生大的变异。”有人认为报道中的推理过程不完整,缺少了免疫过程。下列最能为该报道提供证据的免疫应答环节是(  )

A.抗原呈递细胞会迅速摄取和处理病原体

B.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刺激以后开始分裂

C.记忆B细胞被激活以后迅速增殖、分化

D.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靶细胞膜上的变化

13、某地的常绿阔叶林因森林大火而遭到破坏,一段时间后逐步恢复,下图为恢复过程中群落演替的不同阶段及其植物组成。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恢复过程中的各阶段,所有植物的数量均逐渐增加

B.在I~IV阶段的演替过程中,群落对光能的利用能力提高

C.退耕还湖发生的演替和火灾后森林发生的演替类型不同

D.若在恢复过程中人为种植一些乔木,则改变了演替的方向

14、某生活着水草、鲢鱼、鳙鱼和野鸭等生物的湖泊,由于排入工业废水污染严重。人们引入苦草、黑藻等沉水植物和螺蛳等底栖动物来修复该生态系统。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该生态系统修复后物种丰富度逐渐增加,其群落演替类型是次生演替

B.鲢鱼和鳙鱼一般都喜居于水的中上层,所以它们构成了一个群落

C.由于湖底土壤条件的不同,苦草、黑藻分布在不同水域;体现了群落的水平结构

D.苦草大量繁殖后,浮游植物数量下降,底栖动物数量增加,是在群落水平上进行的研究

15、高寒荒漠区可通过麦草沙障固定沙丘,采取青杨、乌柳和沙棘混交造林。为研究高寒荒漠区典型人工混交群落演替的规律,生态学家以贵南县黄沙头分别治理了25年、20年、15年、10年、5年的人工混交群落为研究对象,对不同治理年限群落中的生物量和优势种进行调查,结果见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治理年限

乔木生物量

灌木生物量

草本总生物量

总生物量

草本植物的优势种

青杨

沙棘

乌柳

治理25年

1.27

6.84

0.83

0.85

9.79

膜荚黄芪、苔草、赖草

治理20年

0.39

60.91

0.76

0.65

62.71

苔草、早熟禾、膜荚黄芪

治理15年

0.10

36.71

0.17

0.46

37.44

苔草(高度可达50cm、耐阴性强)

治理10年

0.01

0.40

0

0.28

0.69

针茅(高度可达80cm、喜光也耐半阴)

治理5年

0

0

0

0

0

无法确定

注:表中生物量的单位为kg·m-2

A.在群落中数量最多的物种,就是该群落的优势种

B.物种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也是决定群落性质最重要的因素

C.在治理的10~15年间,苔草由于耐阴性强代替针茅成为草本植物的优势种

D.治理25年时,由于沙棘大量死亡,导致群落总生物量降低

16、“渐冻人症”也叫肌萎缩性脊髓侧索硬化症(ALS),是一种运动神经元疾病。患者大脑、脑干和脊髓中运动神经细胞受到损伤,肌肉逐渐萎缩无力,以至瘫痪。如图是ALS患者病变部位的突触结构发生的部分生理过程,NMDA为膜上的结构,下列推断错误的是(  )

A.ALS患者不能产生感觉

B.谷氨酸与NMDA结合引起Na+内流

C.Na+过度内流会导致神经元渗透压升高而水肿破裂

D.及时清除突触间隙中的谷氨酸可避免Na+过度内流

17、柳穿鱼是一种园林花卉,其花的形态结构与Lcyc基因的表达直接相关。植株A、B的Lcyc基因相同,但植株A的Lcye基因在开花时表达,植株B的Lcyc基因在开花时不表达,是因为植株B的Lcyc基因被高度甲基化。研究表明,DNA甲基化能引起染色质结构、DNA构象、DNA稳定性及DNA与蛋白质相互作用方式的改变,从而抑制基因表达。科学家将这两个植株作为亲本进行杂交,F1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F1自交后代F2中绝大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A的相似,少部分植株的花与植株B的相似。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生物体内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生存的环境相同,表型不一定相同

B.基因甲基化可能导致DNA构象改变,影响基因的转录、翻译导致性状改变

C.A株与B株杂交得F1,再自交得F2,遵循孟德尔的分离定律,后代的性状表现比为3:1

D.Lcyc基因的DNA甲基化修饰会遗传给后代

18、亨廷顿舞蹈症(HD)患者大脑中的局部神经元(M)发生退化,正常情况下M对大脑皮层产生的调控身体运动的兴奋性“讯号”的传递具有抑制作用。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大脑皮层细胞产生并传递“讯号”等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由ATP水解提供

B.HD患者大脑皮层中的运动中枢可能过度兴奋,患者的身体会不受控制地运动

C.M的功能可能是减小运动神经元的细胞膜对钾离子的通透性,使钾离子加速外流

D.M可能是通过释放抑制性神经递质来发挥其抑制作用的

19、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共同点是

A.都能产生抗体

B.都属于非特异性免疫

C.免疫细胞都在骨髓中成熟

D.都能产生记忆细胞

20、艾滋病(AIDS)是由HIV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人体感染HIV后体内HIV和辅助性T细胞数量随时间变化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HIV浓度上升主要是HIV在细胞外液中大量增殖的结果

B.曲线cd段的初期可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相应抗体来诊断是否感染HIV

C.ef段辅助性T细胞数量上升是记忆T细胞快速增殖分化的结果

D.HIV与辅助性T细胞表面受体结合的过程体现细胞膜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的功能

21、第4次大熊猫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共有圈养大熊猫375只,野生大熊猫1864只,栖息地258万~349万公顷。但由于栖息地的破碎化,大熊猫的生存还是存在很大威胁,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栖息地碎片化不利于大熊猫种群间的基因交流

B.建立大熊猫自然保护区属于就地保护的重要措施

C.放归大熊猫后,栖息地的物种丰富度增加

D.放归大熊猫后,栖息地的大熊猫种群基因库可能发生变动

22、以实物或图画形式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这种模型就是物理模型,如图为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细胞膜的内外侧结构具有不对称性

B.台盼蓝能将活的动物细胞染成蓝色

C.细胞膜的基本支架由磷脂双分子层构成

D.膜外侧的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

23、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无氧呼吸产生乳酸的过程发生在内环境中

B.血浆中蛋白质的含量与血浆渗透压无关

C.血浆中的HCO3-参与维持血浆pH的稳定

D.组织液渗透压增大,引起组织细胞吸水

24、小龙虾又名克氏原螯虾,雌虾求偶期间,会将尿液射向雄虾,尿的“味道”越大,越能吸引配偶。小龙虾求偶过程传递的信息属于(  )

A.生物信息

B.行为信息

C.化学信息

D.物理信息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 40分)

25、下图为高等动物细胞内蛋白质合成、加工及定向转运的主要途径示意图,其中a~f表示相应的细胞结构,①—⑧表示相应的生理过程。请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结构c的名称是__________其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________

(2)图中结构f的基本支架是由两层________________构成。

(3)图中结构参与构成生物膜系统的有________________,能进行遗传信息转录的有____________________。(在a~f中选择填空)

(4)据图分析,浆细胞产生并分泌抗体的过程依次是____________(在①—⑧中选择填空)。

(5)某种毒素侵入人体后,妨碍了细胞呼吸而影响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这种毒素可能作用于[]__________

26、如图所示为几种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下面问题:

(1)最有可能属于病毒的是___________ (填字母),它在结构上不同于其他生物的显著特点是_________,病毒的生活及繁殖必须在__________内才能进行。

(2)科学家依据细胞内有无________,将细胞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两类细胞共有的细胞器是________,上图中属于原核细胞的是________(填字母)。A图中的5结构是______

(3)上图中能进行光合作用的是_______(填字母),因而是一类_____ (自养/异养)生物。

(4)上图中遵循孟德尔的遗传定律的是________(填字母)

 

27、下列表示的是植物细胞代谢的某些过程,请根据题意回答问题。(图中数字代表物质,a bc代表细胞器)

 

(1)甲中序号①代表_______,②代表_______

(2)若该植物细胞颜色为紫色,则色素主要存在于_______中(填字母符号)。

(3)甲中,细胞器 b增大膜面积的结构是 _______,在细胞器 b中进行的能量变化为_______

(4)图中⑤代表物质的分子结构简式是 _______

(5)将一株植物放置于密闭的容器中,用红外测量仪进行测量,测量时间均为1小时,测定的条件和结果如图乙所示(数据均在标准状况下测得),据此回答:

在无光条件下25℃比15℃释放 CO2 多,说明温度是通过影响_______来影响细胞代谢的。同时从图中可以发现,影响 A 点和 B点光合速率的因素主要是_______

28、研究发现一些家族的遗传性严重肥胖受某常染色体上的M、m基因和另一常染色体上的R、r基因共同控制。黑皮素4受体与促黑素细胞激素结合才能维持正常的体重,否则将会出现严重性肥胖,作用机理如图1所示。图2显示该家族的严重肥胖遗传系谱。其中Ⅰ1是纯合子,I2的基因型为mmRr。请据图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M基因控制合成阿黑皮素原时,RNA聚合酶会与M基因中的_____________相结合,该段序列_____________(填“是”或“不是”)转录起始密码的模板。

(2)基于图示机理,该家族中体重正常个体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确认家族中某个体是否存在该R基因,常用的检测方法是_____________

(3)若由于某种原因使酶X无法催化阿黑皮素原转化为促黑素细胞激素,下列基因型个体通过注射促黑素细胞激素能缓解甚至治疗严重肥胖的有_____________(填下列数字)。

①MMRr②Mmrr③mmrr④MMrr

(4)Ⅱ4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若Ⅱ5为杂合子,则其生出的孩子严重肥胖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其后代Ⅲ7与正常纯合子男性婚配,则后代正常的概率是_____________

29、如图为某森林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其中甲、乙、丙、丁为生态系统的组成成分;A、B、C、D是丙中关系密切的四种生物,其生物量所占比例如图所示;下表为该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数据表(不考虑未利用的能量),请回答下列问题:

营养级

分解者

从上一营养级固定的能量(kJ)

 

141.0

15.9

0.9

221.7

呼吸消耗的能量(kJ)

501.2

79.1

13.2

0.5

192.6

(1)某同学根据生态系统的概念认为草原是一个生态系统,其判断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据表分析,A与下一营养级的能量传递效率为________(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3)若下图表示能量流经第二营养级的过程,那么图中G代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能量。设E中的能量为xkJ,F为E的40%,按营养级间能量传递效率可知,该生态系统中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至少为________kJ,流入次级消费者的能量至少为________kJ。

(4)A生物在捕食过程中可通过叫声召唤同伴,这种叫声属于生态系统的物理信息,以A为食的B遇到天敌无路可逃时,会前肢撑地,后腿蹬地,并露出锋利的门齿,借机逃离,以躲避被捕,由此说明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0、回答与胡萝卜有关的问题:

(1)胡萝卜含有的胡萝卜素中,最主要的是________(填“α·胡萝卜素”或“β·胡萝卜素”或“γ·胡萝卜素”),该胡萝卜素在人体内可以转变成两分子__________,后者缺乏会引起人在弱光下视物不清的病症,该疾病称为___________,胡萝卜素是__________(填“挥发性”或“非挥发性”)物质。

(2)工业生产上,用养殖的岩藻作为原料提取胡萝卜素时,_________(填“需要”或“不需要”)将鲜活的岩藻干燥。

(3)现有乙醇和乙酸乙酯两种溶剂,应选用其中的___________作为胡萝卜素的萃取剂,不选用另外一种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

31、胰腺能分泌胰液。胰液通过导管注入小肠,其中的消化酶用来消化食物。胰液的分泌是如何调节的呢?下图表示胰液分泌调节的部分过程。请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的盐酸刺激_____,从而使其分泌______,经_________传送至胰腺,促使其分泌胰液。该途径表明机体通过_______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

2)图中反射弧的效应器为_________(结合图中概念回答)。该途径表明机体还可通过神经调节的方式调节胰液的分泌。此时,胰腺表现出其_______(内/外)分泌功能。

3)胰岛素_______(能/不能)促进组织细胞加速摄取葡萄糖?据此分析,因胰岛素缺乏导致的糖尿病患者体内,脂肪等非糖物质的分解会____________(加快/减慢/不变)。

32、现将正常人、Ⅰ型糖尿病人、Ⅱ型糖尿病人三类人群进行分组实验,实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人体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枢是______________;胰岛素能降低血糖浓度,主要是因为胰岛素能促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从图中看,空腹血浆胰岛素水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最低。定量口服葡萄糖后,______________最先达到血浆胰岛素水平的峰值。

(3)实验选择三类人群分成三组。每一组都有15人,测定多人而不是测1人的数据,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本实验中,Ⅰ型糖尿病人不同时间的血浆胰岛素水平构成______________对照。

(4)研究表明胰高血糖素可以促进胰岛素的分泌,欲验证这一结论,可用动物细胞的体外培养技术来设计实验。

实验材料:胰岛B细胞、用低糖动物细胞培养液培养的胰岛A细胞(获取胰高血糖素)、普通动物细胞培养液等。

实验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