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内蒙古兴安盟高考生物第二次质检试卷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2018年的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两位科学家。詹姆斯·艾利森发现在T细胞表面有种名为CTLA-4的蛋白质,科学家本庶佑发现了T细胞上的PD-1蛋白。其中CTLA-4的蛋白质可以发挥“分子刹车”的作用,当CTLA-4 被激活后,免疫反应就会终止。当CTLA-4处于抑制状态,或者阻断PD-1的功能时,都能使T细胞大量增殖,集中攻击肿瘤,从而有望治愈某些癌症。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T细胞大量增殖的同时能产生抗体消灭肿瘤细胞

B.肿瘤细胞被T细胞攻击属于自身免疫病,体现了免疫系统的防御功能

C.抑制CTLA-4活性和阻断PD-1的功能,就能提高免疫系统对T细胞的攻击性

D.癌症的发生与人体免疫功能下降有关

2、习近平总书记谈到“生态文明建设是关系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时,曾引用孟子的“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细密的渔网)不入湾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各种斧子)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结合所学生物学知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数罟不入湾池”可保证池塘中的鱼类种群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光照、温度等因素对植物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因此作物种植应“不违农时”

C.“斧斤以时入山林”可保证各树木种群数量保持在K值,以持续获得木材的最大产量

D.孟子的观念遵循了种群数量的变化规律,实现对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

3、“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蝶恋花·春景》)。词句中描述的美丽景象构成了一个(       

A.燕子种群

B.生物群落

C.村落生态系统

D.果园生态系统

4、尿量超过3L·d-1称尿崩。下图1为人体神经系统对排尿的控制示意图,图2是正常人和两类尿崩症(垂体性尿崩症和肾性尿崩症)患者禁水后尿液渗透压的变化曲线图,据图分析,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图1中某刺激可能是饮水不足,某物质是垂体合成并分泌的抗利尿激素

B.图1表示排尿反射的分级调节过程,无大脑皮层参与不能发生排尿反射

C.图2中Ⅱ为垂体性尿崩症患者的变化曲线,可由下丘脑或垂体病变引发

D.肾性尿崩症患者肾脏缺乏抗利尿激素受体,其体内抗利尿激素水平偏低

5、如图所示,甘氨酸能使突触后膜的Cl-通道开放,使Cl-内流,可使突触后膜的膜外正电位更高。有关甘氨酸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使下一个神经元兴奋或抑制

B.甘氨酸通过自由扩散的方式被释放到突触间隙

C.使突触后神经元抑制

D.甘氨酸不属于神经递质的一种

6、某科技小组在调查一块方圆为2hm2的草场中灰苍鼠的数量时,放置了100个捕鼠笼,一夜间捕获了50只,将捕获的灰苍鼠做好标记后在原地放生.5天后,在同一地点再放置同样数量的捕鼠笼,捕获了42只,其中有上次标记的个体13只.则该草场中灰苍鼠的种群密度最接近(  )

A.50只/hm2

B.80只/hm2

C.92只/hm2

D.160只/hm2

7、甲型流感病毒侵染人体后,人体多种免疫细胞发挥免疫作用。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再次接触同种甲流抗原时,记忆T细胞迅速产生大量抗体结合病毒抗原

B.B淋巴细胞能识别被病毒感染的细胞并导致其裂解而不具有抗原呈递功能

C.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参与构成第二道防线

D.人体免疫系统能够消灭甲流病毒,体现了免疫监视功能

8、下列关于人体激素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1mg甲状腺激素能使人体产热增加4200kJ,体现了激素调节微量、高效的特点

B.血糖浓度偏低时,肌糖原和肝糖原均能分解补充血糖

C.血糖的正常值0.8~1.2克/升

D.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促进胰岛素的分泌

9、弃耕地演替是指耕地弃耕抛荒后所发生的演替。某弃耕地被废弃后,20年间农田中草本植物、灌木和乔木的物种数变化情况如图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图中演替的趋势是生物的物种数增加

B.弃耕后第8~20年,草本植物的数量逐渐减少

C.弃耕后第8年,②乔木才开始出现

D.演替过程中发生过物种的灭绝

10、为了加快良种牛的繁殖速度,科学家采用了以下两种方法。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法Ⅰ获得公牛的新鲜精液,可直接用于受精作用

B.胚胎体外培养过程中不需要利用相关技术去除透明带

C.E和F的培育过程中均用到了胚胎移植技术,均属于有性生殖

D.如图方法Ⅱ,产生的F牛的性别与C牛相同,性状也与C牛完全一致

11、202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颁给了在 mRNA 疫苗上有开创性研究的两位科学家。疫苗可以促进对机体有利的免疫反应,从而维护人体健康。按计划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的重要措施。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相比注射免疫血清,接种疫苗可获得更长时间的免疫力

B.接种脊髓灰质炎疫苗可产生针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抗体

C.注射某种流感疫苗后不会感染各种流感病毒

D.疫苗的预防效果与诱导机体产生的抗体浓度、记忆细胞数量等有关

12、应急反应是指机体突然受到强烈的有害刺激时,通过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作用到肾上腺髓质形成的一种活动适应性的反应。这种反应能使人短时间内抵御不良刺激,减少疼痛感觉。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应急反应过程中有激素、神经递质等信号分子的参与

B.肾上腺髓质释放的肾上腺素能降低神经系统活动的兴奋性

C.应急反应中的减少疼痛感觉不利于机体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D.应急反应过程中机体所有细胞的代谢速率均不变

13、下图是研究人员从红棕壤中筛选高效分解尿素细菌的过程示意图,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实验中锥形瓶、培养皿常用干热灭菌法灭菌

B.步骤③的这种方法统计的菌落数目往往比活菌的实际数目低

C.步骤③采用涂布平板法接种,并需向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中加入尿素

D.步骤④挑取③中不同种的菌落分别接种,比较细菌分解尿素的能力

14、下列关于特异性免疫过程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毒性T细胞和辅助性T细胞都是在胸腺中分化成熟的

B.细胞免疫对衰老的细胞和癌变细胞都能发挥免疫作用

C.被病原体侵染的靶细胞能在细胞毒性T细胞的作用下凋亡

D.B淋巴细胞只需被抗原信号激活就能大量分裂分化

15、肾病综合征患者会随尿丢失大量白蛋白,导致血浆白蛋白减少,出现水肿。有的患者血浆中某些免疫球蛋白也会减少。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患者体内的水分只能从血浆流向组织液

B.长期丢失大量的蛋白质可导致患者营养不良

C.免疫球蛋白减少可导致患者免疫力低下

D.临床上通过静脉输注适量的白蛋白可减轻水肿症状

16、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体液是指人体内以水为基础的液体,其中细胞内液约占1/3

B.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组成成分相似,都可以相互渗透形成

C.内环境作为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能为代谢提供各种物质和条件

D.血红蛋白、DNA聚合酶和水通道蛋白都不是内环境的成分

17、MHC分子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一组蛋白质, 可参与体内的免疫反应。图示免疫过程中的a、b表示免疫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吞噬细胞将抗原呈递给辅助性T细胞的过程需要MHC分子参与

B.a细胞为B淋巴细胞,其分裂、分化过程需要细胞因子和抗原的刺激

C.b细胞与靶细胞接触后导致靶细胞裂解,病原体暴露后可被其他细胞吞噬

D.被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清除过程体现了免疫系统的免疫防御功能

18、科学工作者采用标记重捕法对田鼠种群数量进行调查,发现在最初调查的—个月内,种群数量每天增加1.5%,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田鼠种群增长模型可构建为 N =N0 λt,其中λ为 1.5%

B.最初调查的一个月内,田鼠种群数量呈“S”形增长

C.该种动物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其年龄组成呈稳定型,种内竞争比较激烈

D.数月之后,当田鼠种群的出生率等于死亡率时,是防治鼠害的最佳时期

19、寒冷是冻疮发病的主要原因。冻疮患者的皮肤在遇到寒冷、潮湿或冷暖急变时,局部小动脉发生收缩,久之动脉血管麻痹而扩张,静脉淤血,局部血液循环不良,进而导致皮肤发红并产生水肿。水肿的组织会刺激神经末梢,并使人体产生痒痛感。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寒冷环境下,交感神经活动占据优势,使小动脉收缩

B.冻疮导致皮肤受损是细胞发生了凋亡

C.水肿的组织刺激神经末梢使人体产生痒痛感的过程是与生俱来的,属于非条件反射

D.人体在寒冷环境受冻后,应立即用热水浸泡或取火烘烤

20、某生物科研小组对某林地的6种鸟类进行了研究,发现它们生活习性相似,均在林中生活,都以昆虫为食,对营巢地点有部分相似要求。但每一种鸟类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又显示出了复杂的差别。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研究不同鸟类的生态位属于群落水平的研究范畴

B.6种鸟类占据着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C.不同鸟类的生态位重叠度越高,越能充分地利用环境资源

D.6种鸟类在取食和营巢行为上的差别,可以减少种间竞争

21、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免疫系统能够发挥相应的免疫功能与免疫系统的组成成分密切相关。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脾、淋巴结和扁桃体是免疫细胞产生并发育成熟的主要场所

B.B细胞、树突状细胞和巨噬细胞都能摄取和加工处理抗原

C.免疫活性物质也能由非免疫细胞产生并发挥免疫效应

D.免疫器官主要由淋巴组织构成,包括骨髓、胸腺等

22、下列有关免疫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可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

B.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时,记忆细胞可迅速产生大量抗体

C.辅助性T细胞可产生细胞因子,刺激B细胞增殖和分化

D.吞噬细胞在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中都发挥作用

23、在某退耕农田自然演替过程中,植物物种甲、乙和丙分别在不同阶段占据优势,它们的相对多度(群落中某一种植物的个体数占该群落所有植物个体数的百分比)与演替时间的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该退耕农田的群落演替比在火山岩上进行的群落演替速度快

B.已知丙个体大、数量少,故可用记名计算法统计其相对数量

C.据图分析可知,第30年至第50年乙种群的种群密度逐渐减小

D.该农田退耕前后的变化,说明人类活动会影响群落自然演替的方向

24、人体内环境稳态的维持,依赖于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而信息分子是它们之间的“语言”。下列根据下表得的结论中错误的是(  )

信号分子

作用细胞

细胞反应

抗原

B细胞

甲状腺细胞

合成分泌甲状腺激素

高浓度血糖

激素分泌增加

肌肉细胞

收缩

A.甲表示B细胞合成和分泌抗体

B.乙物质为促甲状腺激素

C.丙代表胰岛B细胞

D.丁物质可以与肌肉细胞上的受体结合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 40分)

25、有两个纯种小麦,一为高秆(D)锈病(T),另一为矮秆(d)不抗锈病(t)。这两对性状独立遗传,现要培育矮秆抗锈病的新品种,过程如下:

(1)这种育种方法叫_____________育种,过程a是____________,过程b是____________

(2)F1的表现型是_____________,矮秆抗锈病新品种的基因型是____________

26、科研人员在转入光敏蛋白基因的小鼠下丘脑中埋置光纤,通过特定的光刺激下丘脑CRH神经元,在脾神经纤维上记录到相应的电信号,从而发现下丘脑CRH神经元与脾脏之间存在神经联系,即脑--脾神经通路。该脑--脾神经通路可调节体液免疫,调节过程如图1所示,图2为该小鼠CRH神经元细胞膜相关结构示意图。

1)图1中,兴奋由下丘脑CRH神经元传递到脾神经元的过程中,兴奋在相邻神经元间传递需要通过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去甲肾上腺素能作用于T细胞的原因是T细胞膜上有__________________

2)在体液免疫中,活化B细胞两个刺激信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据图2写出光刺激使CRH神经元产生兴奋的过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已知切断牌神经可以破坏脑-脾神经通路,请利用以下实验材料及用具,设计实验验证破坏脑-脾神经通路可降低小鼠的体液免疫能力。请完善如下实验步骤进行结果预测。

(实验材料及用具):小鼠若干只,N抗原,注射器,抗体定量检测仪器等。

(实验步骤)

①取_______________的小鼠若干只,随机均分为甲、乙两组,

②实验组和对照组小鼠分别做如下处理:

③分别给两组小鼠注射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一段时间后,检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预测结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图甲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测得的某植物体光照强度与光合速率的关系;图乙是某同学“探究影响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的实验装置;图丙是某兴趣小组将植物栽培在密闭玻璃温室中,用红外线测量仪测得室内的CO2浓度与时间关系的曲线。请分析回答:

(1)图甲中影响a点上下移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_____,所以用大棚种植蔬菜时,可采用_____的方法来提高细胞中有机物的积累量;d点后限制大棚蔬菜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主要是_____,因此大棚种植可采取_____

(2)c点时,叶肉细胞中产生ATP的场所有_____;此时,叶肉细胞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_____(“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机物。

(3)乙图装置实验中每隔15min加大一次广口瓶与灯之间的距离,随着时间与距离的增加,气泡产生速率下降,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是__________,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O2释放量减小,气泡产生速率下降。

(4)由图丙可推知,24小时内密闭玻璃温室中氧气浓度最大的是_____(填时间),该植物24小时有机物会_____(增加、减少、不变)。

28、我国某自然保护区地震导致部分山体滑坡,30年后科研人员对当地恢复群落和未受干扰的原始林两个群落及其中的生物种群进行了研究。请回答:

(1)山体滑坡后,原有植被虽不存在,但还可能存在植物的种子、可能发芽的地下茎或植物根系等,在这一基础上形成恢复群落的过程为_______演替。

(2) 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______特征。在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时,样方法常用的取样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标志重捕法常用于调查_____强、活动范围广的动物的种群密度。

(3)图1为某种群的种群密度对种群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影响,种群密度在____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最大;在______点时,表示该种群已达到环境容纳量(K值)。

(4)图2为种群年龄结构的三种类型。上世纪60年代初,我国人口出生率陡然上升,人口自然增长率高达30%。现阶段,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社会,人口自然出生率下降。这两个阶段分别符合图1、2中的[   ] _______型、[   ] _______型。

29、Kisspeptin,简称Kp,是Kp神经元产生的一类多肽类激素,它通过调节生物体内雌激素含量来调控生殖活动。

Ⅰ.通常情况下,图中的过程①参与鹌鹑体内雌激素含量的调节: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进行调节。据图回答。

(1)神经元内合成Kp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Kp作用的靶细胞是__________,器官A是__________

(2)在幼年期,通过过程①反馈调节,Kp释放量__________,最终维持较低的雌激素含量;排卵前期,启动过程②的生理意义是__________,促进排卵。

Ⅱ.Kp-10是Kp的一种。为研究Kp-10对鹌鹑产蛋的影响,对生长到20日龄的鹌鹑连续20天腹腔注射一定剂量的Kp-10,从产蛋之日起统计每日的产蛋率,结果见图。

(3)据图可知,Kp-10__________(影响/不影响)鹌鹑开始产蛋的日龄。在50日龄内,Kp-10影响产蛋率的趋势是__________

Ⅲ.综合分析

(4)综合Ⅰ、Ⅱ分析,推测Kp-10调控鹌鹑产蛋的方式属于___________调节。

30、生长素在植物体各器官都有分布,具有重要作用。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如图表示植物不同器官对不同浓度生长素的反应。图中曲线的来历:材料培养用某种溶剂配置的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处理测量、记录统计、计算并分析。如果选择小麦,需要将切取的胚芽鞘尖端下的一段用蒸馏水浸泡,其目的是去除___________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图中的三条曲线呈现出生长素调节作用的共同特点是________ABC三点的生长素对不同器官的作用效果说明_______。当生长素浓度为D时,___________(填“促进”或是“抑制”)根的生长。

2)如上图表示赤霉素对植物体内生长素含量的调节关系。图示中X表示赤霉素对生长素的分解具有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很可能是通过降低该过程

_______的活性实现的。

3)生长素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_。青少年食用豆芽,豆芽中所含的生长素,会不会影响身体的生长发育?_______

4)农业上棉花“打顶”有利于增产,依据的原理是________

31、γ-氨基丁酸(GABA)是成年动物体中枢神经系统的主要抑制性神经递质。

(1)神经元未受刺激时,细胞膜静息电位为________。通常情况下,当突触前神经元释放的GABA与突触后膜上的________结合后,Cl 通道开放,Cl顺浓度梯度内流,从而产生抑制性效应。

(2)研究大鼠等哺乳动物(包括人类)胚胎发育早期未成熟神经元时发现,GABA的生理效应与成熟神经元相反。其原因是胞内Cl浓度显著________于胞外, GABA作为信号引起Cl ________(填“内流”或“外流”),从而产生兴奋性效应。

(3)在个体发育的不同阶段,神经系统内GABA的通道型受体的特性(既是GABA受体,也是双向Cl 通道)并未改变,GABA的两种作用效应与细胞膜上两种Cl跨膜共转运体NKCC1和KCC2有关,其作用机制如图1所示。(图中共转运体的大小表示细胞膜上该转运体的相对数量)

据图可知,大鼠成熟神经元中含量相对较低的Cl共转运体是________

(4)为探究GABA兴奋性效应对神经元发育的影响。将不同基因分别转入三组大鼠胚胎神经组织。待幼鼠出生后第14天,显微镜下观察神经元突起的数量及长度(图2)。

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幼鼠单个神经元________,由此证明GABA的兴奋性效应保证了神经元正常发育。

(5)在患神经性病理痛的成年大鼠神经元中也检测到GABA的兴奋性效应,推测该效应与KCC2和NKCC1表达量有关。研究者以“神经性病理痛”模型大鼠为实验组,用技术检测KCC2和NKCC1蛋白质的含量。若结果为________,则证实上述推测。

32、H2O2可分解成H2O和O2,在不同条件下分解速率不同,下表是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情况,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试管号

处理

产生气泡(O2)量

1

2mlH2O2+2滴FeCl3无机催化剂

较多

2

2mlH2O2+2滴肝脏研磨液

很多

3

2mlH2O2+2滴煮沸的肝脏研磨液

很少

4

2ml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5%HCL

很少

5

2mlH2O2+2滴肝脏研磨液+2滴5%NaOH

很少

6

2mlH2O2+2滴肝脏研磨液+X

……

(1)2号试管中加入肝脏研磨液产生大量O2,说明肝脏研磨液中含有 酶。该酶促进H2O2分解的原理是降低  

(2)1号和2号试管的气泡产生量的差异说明酶具有   (高效性、专一性)。

(3)2号和3号试管产生气泡量的差异说明酶的活性受 影响。

(4)设置4号、5号、6号试管对照实验是要探究酶的活性受   的影响。7号试管要加入的试剂x为2滴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