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黑龙江鸡西高考地理第二次质检试卷

一、选择题(共19题,共 95分)

1、伊朗古城亚兹德古老的“风塔”是建筑物中用来通风降温的建构。风塔高过屋顶的部分四面镂空,悬空连接到室内大厅(如下左图)塔下中央建有一个水池(如下右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风塔”顶部四面镂空的主要目的是 (        )

A.便于室外空气流入

B.便于室内热量散发

C.便于采光

D.便于室内空气流出

【2】室内大厅的空气运动              (        )

A.从四周流向水池

B.中央为上升气流

C.从水池流向四周

D.四周为上升气流

2、新西兰是著名的乳畜业国家,其乳畜产品销往世界各地。左图为新西兰某地牧草成长与乳牛草料需求关系图,右图为该地气候资料。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左图中阴影部分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乳牛大量繁殖

B.气温偏低

C.鲜草供应偏多

D.降水偏少

【2】一般而言乳畜业最主要的产品是牛奶,以供应市场,但该地最主要的外销产品却是不易变质的其它乳制品,与这种现象有关的因素最可能是(     

A.地形的种类

B.市场的距离

C.雨量的多少

D.奶牛的数量

3、GIS可通过图层信息来分析和预测地质灾害的发生。下图示意某区域相关要素评估值信息图层(数值越大表示该评估要素指示地质灾害发生概率越高)和地块编号。完成此次降水易引发地质灾害的地块是(     

A.④⑦

B.⑤⑧

C.②③

D.⑥⑨

4、下图为地震波典型时距曲线(表示地震时纵波和横波到达不同地震台站所需的时间)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地震波W1能通过的地球圈层有

A.地壳与地幔

B.地幔与地核

C.地壳与地核

D.所有内部圈层

【2】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向下传播,W1与W2通过时,速度都明显增加的不连续界面是

A.岩石圈与软流层的分界面

B.地球内、外部圈层的分界面

C.地壳与地幔的分界面

D.地幔与地核的分界面

5、乌尔禾魔鬼城位于新疆准噶尔盆地西北边缘的佳木河下游,地层中间夹着砂岩和泥板岩。下图示意乌尔禾魔鬼城景观。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乌尔禾魔鬼城的形成过程是(     

A.地壳上升—沉积物堆积—风力侵蚀

B.风力侵蚀—沉积物堆积—地壳上升

C.沉积物堆积—地壳上升—风力侵蚀

D.沉积物堆积—风力侵蚀—地壳上升

【2】乌尔禾魔鬼城所属地貌是(     

A.雅丹地貌

B.丹霞地貌

C.喀斯特地貌

D.冰川地貌

6、“绿波带”就是在指定的交通线路上,规定好交通路段的行驶车速,信号控制机根据路段距离调整各路口绿灯,以确保某一个方向车流到达每个路口时,都能正好遇到绿灯顺畅通过,是智能交通管理与服务系统的功能之一。

据此并读图回答下面问题。

【1】建设“绿波带”能

A.解决城市交通拥堵

B.增加城市车流量

C.提高道路通行效率

D.减少交通事故发生

【2】最适宜建设“绿波带”的道路是

A.通往飞机场的高速公路

B.通往卫星城的主干道路

C.老城区中心的所有道路

D.小城市郊区的环形道路

7、河流发育到一定程度,随着流水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加弯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河水再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下图示意某地牛轭湖分布。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促使河道自然裁弯形成牛轭湖的原因是(  )

A.凹岸侵蚀

B.凹岸堆积

C.凸岸侵蚀

D.凸岸堆积

【2】牛轭湖形成后,面积将逐渐缩小直至消亡。自然状态下牛轭湖消亡的原因是(  )

A.湖水大量流出,湖床逐渐干涸

B.人类过量用水,水位不断下降

C.上游河道淤积,湖泊面积缩小

D.湖水蒸发下渗,植被发育覆盖

8、读“某地涌泉形成示意图”,回答下列小题。

【1】如果涌泉水质变坏,最有可能是( )

A.图中城市排放的废水下渗所致

B.游客向涌泉乱丢垃圾所致

C.含水层岩石发生变质所致

D.南部山区受到污染所致

【2】前些年,涌泉一度断流,要想使涌泉重新喷涌,行之有效的措施是( )

①在城市上空进行人工降雨                       ②增加城市林地和草地

③限制城市地下水的开采,引水回灌地下水 ④绿化南部山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9、关于自然灾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自然灾害是发生在地球表层系统中,能造成人们生命和财产损失的自然事件

B.人类活动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改变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影响范围和危害程度

C.自然灾害不仅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而且还会带来各种间接损失

D.自然灾害不会影响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

10、日本富良野,每年6月下旬至8月上旬,薰衣草大面积盛开,被誉为“东方的普罗旺斯(5°27′E,43°31′N)”。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1】据材料推测薰衣草的生长习性是(     

A.喜光、耐旱

B.喜高温、喜湿

C.喜湿、耐寒

D.喜肥、耐旱

【2】推测影响富良野夏季降水的主导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位置

C.洋流

D.大气环流

11、读下图,回答问题

图中德班比诺洛斯港气温明显偏高,主要影响因素是(       

A.纬度位置

B.洋流因素

C.地形因素

D.海陆位置

12、下图为某地5月5日前后几天的天气变化资料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这次天气变化过程最有可能是由

A.反气旋造成

B.气旋造成

C.冷锋造成

D.暖锋造成

【2】这次降水的形成原因是

A.气流下沉造成

B.气流对流上升造成

C.暖气团主动沿锋面爬升造成

D.暖气团被迫抬升造成

13、土壤是地理环境的一面“镜子”,其形成受成土母质、地貌、气候、生物、时间及人类活动 的综合影响。据此完成问题。

【1】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 (     

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 ②有机质的积累过程

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 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2】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于南方红壤,主要原因是东北地区(     

A.植被丰富,提供的有机质多

B.气候寒冷,微生物分解作用弱

C.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

D.人口稀少,对土壤破坏较小

14、就整个地球大气来说,能量的根本来源是太阳辐射,太阳辐射能被大气接收和转化的过程十分复杂,其加热大气的过程大致可以用下图表示。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①-以长波辐射为主

B.②大约为①辐射量的19%

C.③是加热大气的主要直接热源

D.④在多云的夜晚辐射能力减弱

【2】人们通常称之为大气的“温室效应”主要是和哪个过程相关(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②和④

【3】多云的天气昼夜温差较小,主要是因为(   

A.②增强,③减弱

B.②减弱,③增强

C.③增强,④减弱

D.②减弱,④增强

15、某学校地理兴趣小组做了如下图所示实验:甲、乙两个相同规格的玻璃箱,甲底部放一层土,乙底部不放土。中午同时把两个玻璃箱放在日光下十五分钟后,同时测玻璃箱里的气温,结果发现甲箱比乙箱气温高了3℃。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       )

A.大气的温室效应

B.大气的运动

C.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的时刻

D.近地面大气的直接热源

【2】甲箱气温比乙箱气温高的原因是(       )

A.太阳辐射强弱差异

B.地面辐射强弱差异

C.大气削弱作用差异

D.大气辐射强弱差异

16、某地层分布有下图所示的化石,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该地层形成的时间最不可能的是(  )

A.寒武纪

B.二叠纪

C.石炭纪

D.泥盆纪

【2】该地层形成的地理环境是(  )

A.湖泊

B.高山

C.高原

D.盆地

17、小明与同学到位于河北省西南部的山底村(36.5°N,114.5°E)开展研学旅行。他们发现,山底村在抗战期间挖掘的地道至今保存完好,通行自如。在地道的四壁偶尔可见潮湿的、薄薄的一层“钟乳石”。村民说,地道是他们的“土空调”,夏季时居民常常把地道口打开给房屋降温。下图为河北省山底村地道和地表房屋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1】该村落所在地(       

A.峰林耸立

B.绿树长青

C.河网密布

D.土质紧密

【2】小明进而发现没有烧炕的屋子村民也把地道口堵上了。原因可能是地道内(       

A.温度较低

B.湿度较大

C.空气污浊

D.鼠虫较多

18、海水稻是利用遗传工程技术,从野生稻中选育出可供产业化推广的、在盐度不低于1%的海水中能正常生长且产量较高的水稻品种。它能耐盐碱、抗病虫害,稻米富硒、高氨基酸。2017年9月28日,山东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的试验基地进行实地测产,亩产量达到620.95千克。我国有盐碱地和近海滩涂16亿亩,海水稻培育成功将使我国部分盐碱地有望变良田。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海水稻米在我国市场前景广阔,原因是(  )

A.我国人均耕地少

B.我国盐碱地和近海滩涂面积巨大

C.海水稻米品质高

D.开辟了我国北方农业用水新途径

【2】有人反对在沿海滩涂大面积种植海水稻,合理的理由是(  )

A.海水稻产量低

B.大量农药的使用导致滩涂污染

C.加剧海岸侵蚀

D.破坏滩涂生态,影响生物多样性

19、根据住房产权是否清晰,可以分为正规居住空间和非正规居住空间(如“城中村”)。深圳作为沿海经济活跃的一线城市,正规与非正规二元居住空间并存,不同居住空间之间的迁移频繁。下表示意深圳四种人口空间迁居模式样本均值比较。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迁居模式

平均租金变化/(元·m-2)

交通可达性变化/m

教育可达性变化/m

综合区位变化/m

平均年龄/岁

①类迁移

-1.2

88

14

560

35.1

②类迁移

-38.1

319

-81

2328

33.3

③类迁移

-0.3

154

5

620

32.8

④类迁移

36.3

-85

103

-1170

33.7

【1】①②③④分别代表(     

A.正→正、正→非、非→非、非→正

B.非→非、正→非、非→正、正→正

C.正→正、非→正、正→非、非→非

D.非→非、非→正、正→非、正→一正

【2】推测②类人口迁移主要是为了(     

A.购物便利

B.方便上下班

C.孩子上学

D.改善居住环境

【3】为稳定来深流动人口,最应该通过优化住房政策增加(     

A.①类迁移

B.②类迁移

C.③类迁移

D.④类迁移

二、填空题(共8题,共 40分)

20、一个地区商业网点的分布的密度。要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交通、地形等。平原地区交通____,商业网点沿____分布,密度大。山区地势起伏大,交通运输线路____,交通运输方式____,密度小。

21、下图为“农业影响因素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C、D、E,F中,最终决定农业类型和规模的是_______。(填字母)

(2)分析以下各地农业类型主要的影响因素。横断山区的“立体农业”________; 南方红壤区种茶树________;上海郊区的乳畜业_________。(填文字)

(3)限制下列两地粮食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东北平原________;宁夏平原________(填文字)

22、下图为我国某省级行政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统计图。一般认为人口自然增长率低于10‰时,人口增长模式进入现代型。据此完成问题。

 

(1)图中该地区人口增长模式开始进入现代型的年份是________,这种人口增长模式一般具有的特点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该地区人口死亡率的特征有________________,主要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

(3)图中该地区人口出生率从2015年后开始出现小幅度的回升,其主要的影响因素是________,这种趋势的有利影响有________________

23、图为我国某城市空间结构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例①②③中,表示工业用地的是____。说明判断理由____(至少回答两点)

(2)甲、乙两处同属于____区(城市功能区),甲处功能区的主要特点是________(至少答两点)

(3)该市钢铁工业布局在丙处的有利条件有____。(至少回答两点)

(4)某房产开发商准备在A、B两处选择处建高级住宅区,较合理的选择是____,说明理由:____。(至少回答两点)

24、在工业经济结构调整中,推行___生产,从原料开采—生产制造—消费使用—废弃物处理的全过程来评估产品对___的影响程度,提高___效益和___效益,实现工业的___

25、农业生产的自然区位因素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海岸红杉适合生长在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生长快,树形高大,材质优良,经济价值高,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在美国西海岸。

材料二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

材料三 “美国原生海岸红杉分布区及周边等高线地形”、“罗讷河周边等高线地形图”、“阿克塔和马赛气候资料图”。

(1)阿克塔和马赛两地均为________气候,降水主要来自________(填大气环流名称),因为受沿岸________(填洋流性质)影响,阿克塔年均温比马赛________

(2)下表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下表。

整治和开发目标:防洪 改善水质 发电 保护河流生态 土地开发 开采河沙 改善航运条件

阶段

时间

主要措施

主要整治和开发目标

第一阶段

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

整治河道,裁弯取直,消除河道分汊。

________________

第二阶段

20世纪20~80年代

进行梯级开发,整理河谷滩地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阶段

20世纪90年代以来

恢复弯曲河道及河道分汉。

________

(3)罗讷河流域主要的农业地域类型为________,种植________等园艺作物经验丰富。若要从美国引种海岸红杉,你认为甲、乙两地中更合适的种植区域是________,并说明理由________

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甲图A-D反映了_______过程,E—F阶段反映了_______现象。

(2) 图中三条曲线代表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世界平均水平,则表示发展中国家的是_______曲线。

(3) 乙图中a曲线N阶段可能会出现的问题有______________

三、综合题(共5题,共 25分)

28、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打开绥芬河政府网站,有如下一段文字:“绥芬河,一个东北亚合作中具有重要战略位置的地方!绥芬河,一个俄罗斯人最多,总想再来的地方!绥芬河,一个文化多元、风情万种的地方!……”绥芬河市被誉为“百年口岸”“国境商都”“木业之都”,绥芬河市利用全国最大进口木材集散地的优势,积极辟建木材加工园区,主要产品销往日、美、韩、欧洲和北京、西安、福建等地。

材料一  绥芬河地理位置图

材料二

(1)俄罗斯的主要植被类型是 ,绥芬河市的气候类型是 ,材料一图中的哈尔滨、绥芬河和海参崴等三座城市,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  

(2)近年来,绥芬河市城市化推进速度很快,据材料二可知其主要动力是 产业的迅速发展;其城市形态呈条带状展开,主要受   因素影响。

(3)绥芬河市工业结构的特点是什么?分析其成为“木业之都”区位优势。

29、下图所示省区是我国南方茶叶和稻米生产地。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甲地立体农业和福建茶叶种植的主导自然因素分别是 ____________;乙地基塘农业所属的农业地域类型是_______

(2)甲地农田种植水稻,在气候方面,优势条件是______,不利条件是___

(3)除了我国等东亚地区,世界稻米主产区还有____________等。

(4)甲地稻米生产的单产________,商品率_______,根本原因是______

30、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1:城市的“空心”现象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2: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________

(2)有关材料1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________(双选)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水平。

(4)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________、速度________、水平________

31、下图是横贯某城市中心的一条主要街道的景观图,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判断功能区类型:A_______功能区;C_______功能区;D_______功能区。

(2)如果是大城市,那么中心商务区位于_______(填字母)区。

(3)据以上分析,该城市的地域结构模式是_______模式。

(4)该城市布局不合理之处是_______,如何布局更为合理_______

32、读水循环示意图,完成下列小题。

(1)填写下列海陆间水循环环节的名称a_____;b____;c_____;d______

(2)a 环节的能量来源是___________,我国南水北调工程是人类对图示中_________环节施加影响,受我国夏季东南风影响的环节是________。(后两空填写字母)。

(3)《鄱阳湖赞》中“浩渺鄱湖水接天,波翻浪涌竞争先;连江通海胸怀广,滋养生灵 岁复年。”描述的主要水循环类型是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