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 A | B | C | D |
装置及药品 | ||||
实验目的 | 制H2S | 制氨气 | 制NO2 | 制氯气 |
A.A
B.B
C.C
D.D
2、碳酸和一水合氨是重要的弱酸和弱碱,常温下,其电离常数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弱电解质 | H2CO3 | NH3·H2O | |
电离常数 |
(1)碳酸的一级电离方程式为______,二级电离常数表达式________。
(2)浓度均为0.01 mol.L-1的H2CO3溶液和NH3·H2O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中的溶质是_______(写化学式),混合溶液中、
、
、
的浓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
(3)和
在水溶液中相互促进水解,反应为
,则常温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_______。(保留2位有效数字)。
(4)室温下,向100 mL 0.2 mol.L-1NaHCO3溶液中加入100 mL 0.2 mol·L-1NH3·H2O溶液,则+____+_____。
3、工业废渣、废水回收利用是重要研究课题。下面流程是生产食用香料正丁酸乙酯的工厂废水(含乙醇、正丁酸乙酯、正丁酸、乙醚和大量无机悬浮物)联合利用电子工业废料[含SiO2和Cu2(OH)2CO3]回收铜的工艺设计。回答下列问题:
(1)初沉加入的试剂是明矾,写出参与净水的离子的水解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固体X的成分是__________,反应Ⅰ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试剂Y为__________,加快反应Ⅱ速率的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任写一条)。
(4)反应Ⅲ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硅胶在生活与生产中用途广泛,写出其中一种用途: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1)皂化实验中,加入的乙醇可以增大油脂与NaOH溶液的接触面积,其原因是___________。
(2)物质的摩氏硬度如下表所示:
| 金刚石 | 晶体硅 | |
摩氏硬度 | 10 | 7 |
的摩氏硬度比金刚石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X、Y、Z是三种原子序数依次递增的前10号元素,X的某种同位素不含中子,Y形成的单质在空气中体积分数最大,三种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12,其对应的单质及化合物转化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__
A.原子半径:X<Z<Y,简单气态氢化物稳定性:Y<Z
B.A、C均为10电子分子,A的沸点高于C的沸点
C.E和F均属于离子化合物,二者组成中阴、阳离子数目之比均为1∶1
D.同温同压时,B与D体积比≤1∶1的尾气,可以用NaOH溶液完全处理
6、镁化合物具有广泛用途。请回答有关镁的下列问题:
(1)单质镁在空气中燃烧的主要产物是白色的____,还生成少量的______(填化学式);
(2)CH3MgCl是一种重要的有机合成试剂,其中镁的化合价是___________,该化合物水解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
(3)下图是金属镁和卤素反应的能量变化图(反应物和产物均为298K时的稳定状态)。
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 MgI2中Mg2+ 与I- 间的作用力小于MgF2中Mg2+ 与F- 间的作用力
② Mg与F2的反应是吸热反应
③ MgBr2与Cl2 反应的△H > 0
④ 化合物的热稳定性顺序为MgI2 < MgBr2 < MgCl2 < MgF2
⑤ MgF2(s) + Br2(l) = MgBr2(s) + F2(g) △H = +600 kJ · mol-1
7、近日,《自然—通讯》发表了我国复旦大学魏大程团队开发的一种共形六方氮化硼修饰技术,可直接在二氧化硅表面生长高质量六方氮化硼薄膜。
(1)下列N原子的电子排布图表示的状态中,能量最高的是___,能量最低的是___(用字母表示)。
A. B.
C. D.
(2)第二周期主族元素中,按第一电离能大小排序,第一电离能在B和N之间的元素有___种。
(3)Na与N形成的NaN3可用于制造汽车的安全气囊,其中阴离子的空间构型为___,Na在空气中燃烧则发出黄色火焰,这种黄色焰色用光谱仪摄取的光谱为___光谱(填“发射”或“吸收”)。
(4)已知NH3分子的键角约为107°,而同主族磷的氢化物PH3分子的键角约为94°,试用价层电子对互斥理论解释NH3的键角比PH3的键角大的原因:___。
(5)BH3·NH3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固体储氢材料,可由BH3与NH3反应生成,B与N之间形成配位键,氮原子提供___,在BH3·NH3中B原子的杂化方式为___。它的性质与乙烷有所不同:在标准状况下为无色无味的白色固体,在水中溶解度也较大,其原因是___。
(6)立方氮化硼属于原子晶体,其晶胞结构如图1所示,可认为氮原子处于硼原子围成的某种空隙中,则氮原子处于硼原子围成的___(填空间结构)空隙中。图2是立方氮化硼晶胞沿z轴的投影图,请在图中圆球上涂“●”标明N的相对位置___。
已知立方氮化硼的密度为d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胞中硼原子与氮原子的最近距离为___nm。(只要求列算式)
8、氧化铝在工业上有着广泛的应用。(写出计算过程)
(1)制取净水剂氯化铝。其原理为:Al2O3+3C+3Cl22AlCl3+3CO。25.5g 氧化铝、3.6g 碳、4.48L(标准状态)氯气混合后在高温下反应,理论上可得氯化铝_____克。
(2)向100g氢氧化钠溶液中加入10g 氧化铝,充分反应后,剩余固体4.9克。测得所得溶液的密度为1.051g/cm3 。则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
(3)超细氮化铝粉末被广泛应用于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等领域。其制取原理为:Al2O3+N2+3C2AlN+3CO。由于反应不完全,氮化铝产品中往往含有炭和氧化铝杂质。
① 取一定量样品置于反应器中,通入2.016L(标准状况)O2,在高温下充分反应后测得气体的密度为1.34g·L-1(已折算成标准状况,AIN不跟O2反应)。该样品中含杂质炭__________g。
② 向①中反应后的容器中加入过量的NaOH浓溶液共热并蒸干,AlN跟NaOH溶液反应生成NaAlO2,得到氨气3.36L(标准状况)及16.38g的固体。再将该固体配成溶液,向其中慢慢加入1mol/L盐酸,当加到20mL时开始产生沉淀。求该样品中的AlN的质量分数为________。(用小数表示,保留2位小数)
(4)用氧化铝为原料可制得含铝化合物X。取6.9gX放入100mL水中完全溶解,溶液呈弱酸性。取出10mL加入过量盐酸,无气泡,再加入过量氯化钡有白色沉淀0.932g 。另取10mL样品,慢慢滴加氢氧化钠溶液直至过量,过程中出现的现象为出现白色沉淀→沉淀逐渐增多→沉淀不再变化→沉淀开始减少→沉淀全部消失。若改用氨水做上述实验最终可得0.156g沉淀。经测定X中含氢量为4.64% 。求化合物X的化学式_______。
9、分别称取2.39g(NH4)2SO4和NH4Cl固体混合物两份。
(1)将其中一份配成溶液,逐滴加入一定浓度的Ba(OH)2溶液,产生的沉淀质量与加入Ba(OH)2溶液体积的关系如图。混合物中n[(NH4)2SO4]:n(NH4Cl)为___________。
(2)另一份固体混合物中NH4+与Ba(OH)2溶液(浓度同上)恰好完全反应时,溶液中c(Cl-)=_____(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10、化学兴趣小组对某品牌牙膏中摩擦剂成分及其含量进行以下探究:
查得资料:该牙膏摩擦剂由碳酸钙、氢氧化铝组成;牙膏中其它成分遇到盐酸时无气体生成。
I.摩擦剂中氢氧化铝的定性检验
取适量牙膏样品,加水充分搅拌、过滤。
(1)往滤渣中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氢氧化铝与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
(2)往(1)所得滤液中先通入过量二氧化碳,再加入过量稀盐酸,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
Ⅱ.牙膏样品中碳酸钙的定量测定
利用下图所示装置(图中夹持仪器略去)进行实验,充分反应后,测定C中生成的BaCO3沉淀质量,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
依据实验过程回答下列问题:
(3)仪器a的名称是_______。
(4)实验过程中需持续缓缓通入空气。其作用除了可搅拌B、C中的反应物外,还有:____;
(5)C中反应生成BaCO3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
(6)下列各项措施中,不能提高测定准确度的是____(填标号)。
a.在加入盐酸之前,应排净装置内的CO2气体;
b.滴加盐酸不宜过快;
c.在A-B之间增添盛有浓硫酸的洗气装置;
d.在B-C之间增添盛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的洗气装置。
(7)实验中准确称取8.00g样品三份,进行三次测定,测得BaCO3的平均质量为3.94g。则样品中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为______(保留3位有效数字)。
(8)有人认为不必测定C中生成的BaCO3质量,只要测定装置C吸收CO2前后的质量差,一样可以确定碳酸钙的质量分数。你认为按此方法测定是否合适_____(填“是”“否”),若填“否”则结果_____(填“偏低”或“偏高”)。
11、燃烧法是测定有机化合物分子式的一种方法,某有机物12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7.2g水和8.96LCO2(标况)。0.5mol该有机物的质量为30g。
(1)试求该有机物分子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该有机物能与Na2CO3溶液反应产生气体,则其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_;
若该有机物既能与Na反应产生气体,又能发生银镜反应,则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
12、二氧化碳的合理转化及氮氧化物综合治理是现代化学研究的热点。回答下列问题:
(1)传统钌配合物催化作用下CO2加氢合成甲酸发生反应I,同时还伴有反应II发生。
反应Ⅰ: CO2(g)+H2(g) HCOOH(g) △H1
反应Ⅱ: CO2(g)+H2(g) CO(g)+H2O(g) △H2
①已知: 298K 时,部分物质的相对能量如表所示,△H1_______△H2(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物质 | CO2(g) | H2(g) | H2O(g) | CO(g) | HCOOH(g) |
相对能量/(kJ·mol-1) | -393 | 0 | -242 | -110 | -423.9 |
②保持323K恒温恒压,CO2(g)、 H2(g)投料比1: 1时,CO2初始分压分别为P1MPa、P2 MPa和P3 MPa(P1<P2<P3),测得CO2的转化率α(CO2)与时间t的关系如图1所示。
在323K, CO2初始分压为P3 MPa时,平衡后,P(HCOOH)=6P(CO), 则反应I的Kp=_______(用含P3的式子表示)。
(2)一种新型钌配合物催化剂催化CO2加氢合成甲酸的反应机理如图2所示。催化剂再生的反应为_______,研究表明,极性溶剂有助于促进CO2插入M- H 键,使用极性溶剂后极大地提高了整个反应的合成效率的原因可能是_______。
(3)工业烟气中的氮氧化物可用NH3催化还原,发生反应: 4NH3(g)+6NO(g)= 5N2(g)+ 6H2O(g) ΔH<0,研究表明不同氨氮比[m= ]条件下测得NO的残留率与温度关系如图3所示。
①m1、m2、m3的大小关系_______。
②随着温度不断升高,NO的残留率趋近相同的可能原因是_______。
(4)利用Au/Ag3PO4光催化去除氮氧化物(O2将氮氧化物氧化为;),研究表明,不同Au的负载量与氮氧化物的去除效果、催化去除速率常数(用k表示,其他条件不变时,速率常数越大,速率越大)大小的关系分别如图4、图5表示。已知:催化剂的活性与其表面的单位面积活性位点数有关。
①综合图4、图5可知催化效果最佳的是_______(填催化剂)。
②图5表面随着Au的负载量不断增加,反应速率常数先增大后减小,试分析反应速率常数减小的原因是_______。
13、乙烷在一定条件可发生如下反应:
。已知平衡分压可以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平衡常数
,分压
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请回答:
(1)每1mol下列物质分解为气态基态原子消耗的能量(单位为kJ)分别为
2816 | 2267 | 436 |
则_______
。
(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______。
A.加压和升温都能提高该反应的转化率
B.寻找合适的催化剂,可以提高一定时间内乙烷的分解率
C.乙烯和氢气的物质的量比值不再改变,可以判断该反应达平衡
D.等物质的量的乙烷和氢气,等压(p)发生反应,乙烷的平衡转化率为,平衡常数
(3)高温下,丁烷生成乙烷的反应如下:。该反应的正逆反应速率可以表示为:v正=k正×
,v逆=k逆×
,k正、k逆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c为物质的量浓度。
①对于该反应,乙烷生成速率逐渐_______(填写“增大”、“减小”或“不变”),理由是_______。
②一定温度下,1L恒容密闭容器中加入2mol 发生上述反应,测得丁烷和乙烷物质的量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图,则图中a点正、逆反应速率之比v正:v逆=_______。
(4)一定温度和压强下,、
、
的比热容分别为1.73、1.57和14.0
。当消耗1mol
时,反应物的能量随温度T的变化如图,请画出生成物的总能量随温度变化的示意图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