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湘潭高考化学第一次质检试卷

一、选择题(共1题,共 5分)

1、用图示装置及药品制备有关气体,其中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

选项

A

B

C

D

装置及药品

实验目的

制H2S

制氨气

制NO2

制氯气

A.A

B.B

C.C

D.D

二、填空题(共8题,共 40分)

2、废气中的H2S通过高温热分解可制取氢气:2H2S(g)2H2(g)+S2(g)。现在3L密闭容器中,控制不同温度进行H2S分解实验。

(1)某温度时,测得反应体系中有气体1.3lmol,反应1 min后,测得气体为l.37mol,则tmin 内H2的生成速率为___________

(2)某温度时,H2S的转化率达到最大值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选填编号)。

a.气体的压强不发生变化 b.气体的密度不发生变化

c.不发生变化 d.单位时间里分解的H2S和生成的H2一样多

(3)实验结果如下图。图中曲线a表示H2S的平衡转化率与温度关系,曲线b表示不同温度下、反应经过相同时间且未达到化学平衡时H2S的转化率。该反应为_____反应(填“放热”或“吸热”)。曲线b随温度的升高,向曲线a通近的原因是_________。在容器体积不变的情况下,如果要提高H2的体积分数,可采取的一种措施是________

(4)使1LH2S与20L空气(空气中O2体积分数为0.2)完全反应后恢复到室温,混合气体的体积是______L 。若2gH2S完全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硫和水蒸气,同时放出29.4 kJ的热量,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3、Ti、Fe、Cr、Mn等均为过渡元素,在生产生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对其单质和化合物的应用研究是目前科学研究的前沿之一。请回答下列问题:

(1)Cr元素的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比较Fe和 Mn的各级电离能后发现,气态Mn2+再失去一个电子比气态Fe2+再失去一个电子______(填“难”或“易”)。

(2)Cu元素处于周期表____________区,向盛有硫酸铜的试管里加入氨水,首先形成蓝色沉淀,继续加入氨水,沉淀溶解,此时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若加入乙醇将析出____________色的晶体,其配离子的离子构型为_____________

(3)某钙钛型复合氧化物(如图1),以A原子为晶胞的顶点,A位可以是Ca、Sr、Ba或Pb,当B位是V、Cr、Mn、Fe时,这种化合物具有CMR效应(巨磁电阻效应)。用A、B、O表示这类特殊晶体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4)有一种蓝色晶体可表示为:[KxFey(CN)z],研究表明它的结构特性是Fe2+、Fe3+分别占据立方体的顶点,自身互不相邻,而CN-位于立方体的棱上,K+位于上述晶胞体心,且K+空缺率为50%(体心中没有K+的占总体心的百分比),其晶体中的阴离子晶胞结构如上图的图2所示,该晶体的化学式可表示为____________

 

4、N和Si是合成新型非金属材料的两种重要元素。请回答:

(1)基态Si原子的价层电子排布图为   ;Si原子可形成多种氢化物,其中Si2H6中Si原子的价层电子对数目为  

(2)ClO3-、ClO4-中Cl都是以   轨道与O原子   轨道成键,其微粒的立体结构分别为  

(3)N和Si形成的原子晶体中,N原子的配位数为  

(4)NaN3常作为汽车安全气囊的填充物,其焰色反应为黄色。大多数金属元素有焰色反应的微观原因为   N3-σ键和π键的数目之比为 B、FN三种元素同周期,三种基态原子的第一电离能由大到小的顺序为 (用元素符号表示)

(5)SiO2的晶胞与金刚石(如图所示)相似,可以看作Si原子替代C原子后,在两个成键的Si原子间插入1个O原子形成。则:

../Local%20Settings/AppData/Roaming/Tencent/Users/93317851/QQ/WinTemp/RichOle/D%60XSK5BKM%7d%5dS(WH8%252%7bB0%5bR.png

晶胞中最小的环含有_____个原子。

②若晶体密度为ρg·cm3,阿伏伽德罗常数为NA,晶胞中两个最近的Si原子核之间的距离为____pm(用代数式表示)。

 

5、细菌可以促使铁、氮两种元素进行氧化还原反应,并耦合两种元素的循环。耦合循环中的部分转化如图所示。

(1)如图所示氮循环中,属于氮的固定的有_____(填字母序号)。

aN2转化为氨态氮

b.硝化过程

c.反硝化过程

(2)氮肥是水体中的主要来源之一,检验氮肥中的实验方案是_____

(3)硝化过程中,含氮物质发生_____(填“氧化”或“还原”)反应。

(4)氨态氮与亚硝态氮可以在氨氧化细菌的作用下转化为氮气。该反应中,当产生0.02mol氮气时,转移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_____mol

(5)土壤中的铁循环可用于水体脱氮(脱氮是指将氮元素从水体中除去),用离子方程式说明利用土壤中的铁循环脱除水体中氨态氮的原理_____

6、(1)路易斯酸碱电子理论认为,凡是能给出电子对的物质叫做碱;凡是能接受电子对的物质叫做酸。BF3和NH3分别属于是______(酸或者碱)。

(2)金属铯(Cs)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6周期第IA族,氯化钠与氯化铯晶体中离子的排列方式如图所示:

造成两种化合物晶体结构不同的原因是___

7、(加试题)烟气(主要污染物SO2NONO2)的大量排放造成严重的大气污染,国内较新研究成果是采用以尿素为还原剂的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

(1)脱硫总反应:SO2(g)CO(NH2)2(aq)2H2O(l)1/2O2(g)(NH2)SO4(aq)CO2(g),已知该反应能自发进行,则条件是____(高温低温任何温度”)

(2)电解稀硫酸制备O3(原理如图),则产生O3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3)室温下,往恒容的反应器中加入固定物质的量的SO2NO,通入O3充分混合。反应相同时间后,各组分的物质的量随n(O3)n(NO)的变化见上图。

n(NO2)n(O3)n(NO)的变化先增加后减少,原因是____

臭氧量对反应SO2(g)O3(g)SO3(g)O2(g)的影响不大,试用过渡态理论解释可能原因__

(4)通过控制变量法研究脱除效率的影响因素得到数据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____

A. 烟气在尿素溶液中的反应:v(脱硫)v(脱硝)

B. 尿素溶液pH的变化对脱硝效率的影响大于对脱硫效率的影响

C. 强酸性条件下不利于尿素对氮氧化物的脱除

D. pH=7的尿素溶液脱硫效果最佳

(5)尿素的制备:2NH3(g)CO2(g)CO(NH2)2(s)H2O(g)  ΔH0。一定条件下,往10 L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2 mol NH31 mol CO2

该反应10 min 后达到平衡,测得容器中气体密度为4.8 g·L1,平衡常数K=__

上图是该条件下,系统中尿素的物质的量随反应时间的变化趋势,当反应时间达到3min 时,迅速将体系升温,请在图中画出3~10 min 内容器中尿素的物质的量的变化趋势曲线__________

8、铜、镓、硒、硅等元素的化合物是生产第三代太阳能电池的重要材料。请回答:

(1)基态铜原子的电子排布式为   ;已知高温下CuO→Cu2O+O2,从铜原子价层电子结构(3d和4s轨道上应填充的电子数)变化角度来看,能生成Cu2O的原因是  

(2)硒、硅均能与氢元素形成气态氢化物,则它们形成的组成最简单的氢化物中,分子构型分别为 ,若“Si—H”中共用电子对偏向氢元素,氢气与硒反应时单质硒是氧化剂,则硒与硅的电负性相对大小为Se Si(填“>”、“<”)。

(3)SeO2常温下白色晶体,熔点为340~350315时升华,则SeO2固体的晶体类型为   ;若SeO2类似于SO2是V型分子,则Se原子外层轨道的杂化类型为  

(4)与镓元素处于同一主族的硼元素具有缺电子性(价电子数少于价层轨道数),其化合物可与具有孤对电子的分子或离子生成配合物,如BF3能与NH3反应生成BF3·NH3。BF3·NH3中B原子的杂化轨道类型为 ,B与N之间形成   键。

(5)金刚砂(SiC)的硬度为9.5,其晶胞结构如图所示;则金刚砂晶体类型为 ,在SiC中,每个C原子周围最近的C原子数目为   个;若晶胞的边长为a pm,则金刚砂的密度表达式为   g/cm3

 

 

9、铁及其氧化物是日常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的材料,请回答下列问题:

(1)基态铁原子的价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

(2)Fe3+、Co3+与N3+CN-等可形成络合离子。

①C、N、O中第一电离能最大的为________,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K3[Fe(CN)6]可用于检验Fe2+,1mol K3[Fe(CN)6]中含有σ键的数目为________________

(3)铁的另一种配合物Fe(CO)x的中心原子价电子数与配体提供的电子数之和为18,则x=_____。已

知该配合物的熔点为-20.5 ℃,沸点为103℃,易溶于CCl4,据此可以判断Fe(CO)x晶体属于_____________(填晶体类型)。

(4)金属铁晶体中原子采用_________堆积,铁晶体的空间利用率为______(用含π的式子表示)。

(5)某种离子型铁的氧化物晶胞如图所示,它由A、B 方块组成。则该化合物中Fe2+、Fe3+、O2-的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填最简整数比);已知该晶体的密度为d g·cm-3,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为NA,则晶胞参数a为_______________nm(用含d和NA的代数式表示)。

三、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10、20℃下,制作网红“天气瓶”流程如下,请根据下述制作流程,结合下列信息和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温度/℃

0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硝酸钾溶解度/g

13.3

20.9

31.6

45.8

63.9

85.5

110

138

169

202

246

氯化铵溶解度/g

29.4

33.2

37.2

41.4

45.8

50.4

55.3

60.2

65.6

71.2

77.3

樟脑( )是一种白色晶体,易溶于酒精、难溶于水。

(1)樟脑难溶于水,易溶于酒精的原因主要是___________________

(2)由硝酸钾、氯化铵制备得到“溶液b”的过程中需要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得到“溶液c”时需控制温度50℃,可采取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3)实验中发现硝酸钾溶解速率很慢,请推测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温度改变,天气瓶内或清澈干净,或浑浊朦胧,或产生大片美丽的结晶。请通过计算说明0℃时出现的是樟脑晶体_________________,推测晶体产生的原因________

(5)从晶体生长析出的角度分析,“天气瓶”制作中硝酸钾和氯化铵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四、计算题(共1题,共 5分)

11、将24.5gKClO3固体与8.7gMnO2固体混合加热片刻,得到标况下VL气体,冷却后固体质量为25.52g;再将剩余固体溶于水并加入足量亚硝酸钠和硝酸银溶液,再加足量的稀硝酸,过滤、洗涤、干燥得到m克固体。求:

(1)标准状况下气体体积V为___

(2)最后所得固体质量m为___g。

五、解答题(共2题,共 10分)

12、合成氨工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氨的合成一直是科学重点研究课题。请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

(1)2007年度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格哈德·埃特尔,确认了合成氨反应机理。已知。298K、101kPa下,合成氨反应的能量变化如图1所示(吸附在催化剂表面的物质用“*”表示, “Ts”表示过渡态)。

   

①该条件下, N2(g)+ H2(g)NH3(g), ΔH=___________kJ·mol-1

②该历程中决速步的活化能( E)为___________kJ· mol-1

(2)1913年德国化学家哈伯发明了以低成本制造大量氨的方法,从而大大满足了当时日益增长的人口对粮食的需求。“哈伯法”合成氨的工业条件为400-500℃、10~30MPa,是综合考虑了___________因素(至少写两点);

(3)尽管哈伯的合成氨法被评为“20世纪科学领域中最辉煌的成就”之一;但仍存在耗能高、产率低等问题。因此,科学家在持续探索,寻求合成氨的新路径。图2是用低温固体质子导体作为电解质,用Pt- C3N4作阴极催化剂电解H2(g)和N2(g)合成NH3的原理示意图:

   

①Pt- C3N4电极反应产生NH3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②实验研究表明;当外加电压超过一定值后,发现阴极产物中氨气的体积分数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减小,分析其可能原因___________

(4)据Science报道,我国科学家开发新型催化剂Ba2RuH6在温和条件下合成NH3.已知,向密闭容器中充入5 mol N2和15 mol H2,在该温和条件下合成NH3,相同时间内测得体系中N2的物质的量(mol)与温度、压强的关系如图3所示。

   

①P___________1.6MPa(填“>”、“<”或“=”);

②投料比一定时,随着温度升高,在相同温度: 不同压强下N2的物质的量趋向相等;其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

③一定条件下,上述合成氨反应接近平衡时,遵循如下方程: v (NH3)=k1p(N2)[ ,v为反应的瞬时速率,即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之差,k1、k2分别为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常数;p(N2)、p(H2)、 p(NH3)代表各组分的分压(分压=总压 ×物质的量分数): α为常数;工业上以Ba2RuH6为催化剂时, α=0.5.由Q点数据计算=___________MPa-2(保留两位小数)。

13、以CO2和CH4为原料制造更高价值的化学产品是目前用来缓解温室效应的研究方向之一、

(1)工业上CH4-H2O催化重整制取合成气(CO和H2的混合气)的过程中发生如下反应:

①CH4(g)+H2O(g)=CO(g)+3H2(g)            ΔH1=+206.4kJ·mol-1

②CO(g)+H2O(g)=CO2(g)+H2(g)            ΔH2=-41.0kJ·mol-1

③CH4(g)+2H2O(g)=CO2(g)+4H2(g)           ΔH3

若反应③的逆向活化能Ea(逆)为54kJ·mol-1,则该反应的正向活化能Ea(正)为___________kJ·mol-1

(2)在CO(g)+H2O(g)=CO2(g)+H2(g)反应中,正反应速率v=kc(CO)·c(H2O),逆反应速率v=kc(CO2)·c(H2),其中k、k分别为正、逆反应速率常数,仅受温度影响。如图 (pk=-lgk,T表示温度)所示a、b、c、d四条斜线中,有两条分别为pk和pk随T变化斜线,则表示pk随T变化关系的斜线是________

(3)已知:CO2加氢可缓解CO2对温室效应的影响,其原理为:

I.CO2(g)+4H2(g)=CH4(g)+2H2O(g)     ΔH=-165.0kJ·mol-1

II.CO2(g)+H2(g)=CO(g)+H2O(g)          ΔH=+41.0kJ·mol-1

在反应器中通入3molH2和1molCO2,分别在0.1 MPa和1MPa下进行反应。分析实验中温度对含碳物质的平衡组成(体积百分数)的影响,其中CO和CH4的影响如图所示:

①1 MPa时,表示CH4和CO平衡组成随温度变化关系的曲线分别是___________。N点平衡组成含量低于M点的原因是___________

②当CH4和CO平衡组成均为40%时,该温度下反应I的平衡常数Kp为___________

(4)以纳米二氧化钛膜为工作电极,稀硫酸为电解质溶液,在一定条件下通入CO2进行电解,在阴极可制得低密度聚乙烯(简称LDPE)。电解时阴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