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免疫调节是人体生命活动调节的重要组成部分,人体依靠免疫系统识别“自己”和“非己”成分,从而消除抗原,维持健康。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表面、病毒和细菌等病原体都存在各自的“身份标签”
B.注射青霉素起到杀菌作用属于体液免疫过程
C.皮肤、黏膜对病原体的防御属于人体的第一道防线
D.免疫系统的基本功能由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共同实现
2、在适宜的条件下,某实验小组在一定量的淀粉溶液中加入少量淀粉酶,酶促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AB时间段内,限制酶促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酶的数量
B.BC时间段内;酶促反应速率下降的原因是底物浓度逐渐降低
C.若在D点时加入适量的淀粉酶,则曲线的走势不会发生改变
D.若增加淀粉酶的用量并进行重复实验,则B点会向右上方移动
3、草地贪夜蛾是一种玉米害虫,具有极强的远距离迁飞能力。有研究人员在广东省多个地区监测草地贪夜蛾成虫数量变化情况,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采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草地贪夜蛾卵的密度
B.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变化无地区差异
C.2020年草地贪夜蛾种群数量普遍高于2021年
D.草地贪夜蛾虫害的发生与作物布局、人工管理等因素关系不大
4、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酵母菌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B.高等动物体内细胞与细胞之间均充满组织液
C.溶液渗透压的大小取决于溶液中物质的质量浓度
D.若内环境稳态不能维持,机体的正常生命活动就会受到威胁
5、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撕下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下列细胞结构中与该过程无关的是( )
A.内质网
B.线粒体
C.液泡
D.细胞膜
6、水和无机盐是细胞中重要的两类无机物,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自由水可以运送养料和废物
B.越冬期的小麦细胞中自由水与结合水的比例上升
C.细胞中大多数无机盐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D.人体内Na+缺乏会引起神经、肌肉细胞的兴奋性降低
7、下列生物中均属于原核生物的一组是( )
①HIV病毒②青霉菌③大肠杆菌④乳酸菌⑤颤藻⑥酵母菌⑦衣藻⑧变形虫
A.①③④⑦
B.③④⑤⑧
C.③④⑤
D.②④⑥⑦⑧
8、下图为眼虫在适宜条件下增殖的示意图(仅显示部分染色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②时期,细胞核的变化与高等动物细胞相同
B.③时期,染色体的着丝粒排列在赤道板上
C.④时期,染色体的数目与前一个时期相同
D.⑤时期,细胞质的分裂方式与高等植物细胞相同
9、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c-myc、p16 等基因的异常改变会导致结肠癌的发生。 其中c-myc 基因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其过度表达可引起细胞癌变;p16 基因阻止细胞不 正常的增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A.结肠癌发生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
B.健康人的基因组中不存在c-myc基因和p16基因
C.推测c-myc基因是抑癌基因, p16基因是原癌基因
D.推测结肠癌患者体内的p16基因一定呈高表达状态
10、ATP是驱动细胞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下图是ATP分子结构简式,以下叙述错误的是( )
A.正常细胞中ATP与ADP的比值相对稳定
B.ATP中的化学键③表示磷酐键
C.①代表腺嘌呤,④代表磷酸基团
D.细胞质和细胞核中都有ATP的分布
11、初生婴儿可从母乳中获得一定的免疫力。母乳中的抗体进入婴儿的消化道后,与肠上皮细胞的膜蛋白M结合,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泡。小囊泡包裹抗体运输到细胞位于组织液的一侧后与细胞膜融合,抗体与膜蛋白M分离并被释放到组织液中,进而进入婴儿血液发挥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蛋白M是转运蛋白,其合成与分泌与核糖体、内质网等有关
B.小囊泡在细胞中运输由细胞骨架提供动力和决定方向
C.抗体与蛋白M的结合和分离发生在内环境的不同部位
D.抗体被婴儿吸收需依赖膜蛋白的识别和细胞膜的流动性
12、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在我国某些地区泛滥成灾。下表为某人工林中,林下 3 种草本植物的种群密度(株/m²)随林木郁闭度(林冠层的投影面积与林地面积之比)变化的调查数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郁闭度植物 | 0 | 0.2 | 0.4 | 0.6 | 0.8 | 1 |
一年蓬 | 15.3 | 13.5 | 10.8 | 7.4 | 4.3 | 2.4 |
加拿大一枝黄花 | 10.4 | 9.5 | 6.1 | 5.6 | 3 | 1.2 |
刺儿花 | 3.7 | 4.3 | 8.5 | 4.4 | 2.2 | 1 |
A.与1.0的郁闭度相比,郁闭度为0时,一年蓬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B.作为入侵物种,加拿大一枝黄花在不同条件下生存能力都是相对最强的
C.林木郁闭度由0.8增大到1.0,该人工林中加拿大一枝黄花的K值下降
D.结果表明,加拿大一枝黄花的种群数量变化主要受生物因素的影响
13、下图是在不同情况下,成熟植物细胞的细胞液浓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图。下列关于甲、乙、丙三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初始时间外界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的是甲与丙
B.图乙中B点之后,细胞液浓度下降速度减慢与细胞壁有关
C.图丙中C点时原生质体体积最小,细胞吸水能力最小
D.发生质壁分离的过程中,H2O分子能通过细胞膜和液泡膜
14、小鼠受到社交挫败刺激后,通过下图所示的调节过程改变睡眠时间及激素分泌,从而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焦虑。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若LH区神经元异常兴奋,会导致睡眠时间缩短
B.人为抑制VTA区神经元活性,可能导致小鼠焦虑行为无法得到缓解
C.VTA区神经元通过垂体分泌的促肾上腺激素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
D.应对社交挫败刺激的调节过程中,下丘脑存在效应器
15、白细胞介素-13(IL-13)是由T细胞分泌的蛋白质类细胞因子,可经脑脊液的运输作用于脑部神经细胞。已知肾上腺皮质激素能够抑制IL-13的分泌,下丘脑调节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的机制与调节甲状腺激素分泌的机制相同。下列关于IL-13的叙述,正确的是( )
A.IL-13、溶菌酶等免疫活性物质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
B.IL-13经脑脊液定向运输至脑部神经细胞
C.垂体受损的个体IL-13分泌量减少
D.IL-13发挥作用时与受体直接接触
16、某种蛾的体色由一对等位基因T和t控制,基因型为TT、Tt的体色为深色,基因型为tt的体色为浅色。研究人员调查了某地区1920~1980年期间深色蛾和浅色蛾所占比例的变化,结果如下图。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1930年以前,浅色蛾生存的机会更多,留下后代的机会也更多
B.1940年深色蛾和浅色蛾比例相同,则该种群中T、t的基因频率也相等
C.1930~1980年期间,种群中基因型为Tt个体比例逐渐增加至相对稳定
D.1920~1980年期间,决定该蛾体色发生定向改变的主要因素是基因重组
17、下列选项中,含有相同元素的一组化合物是( )
A.血红蛋白和叶绿素
B.纤维素和磷脂
C.脱氧核糖和 RNA
D.腺苷三磷酸和 DNA
18、下列关于人体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的叙述,正确的是( )
A.抗体必须借助体液的运输才能发挥作用,属于体液调节
B.通过反射,神经系统能感受病原体的侵入并启动免疫反应
C.细胞因子和溶菌酶都是淋巴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活性物质
D.激素随体液运输到全身各组织,但只对特定的靶细胞或靶器官起作用
19、哺乳动物成熟红细胞的细胞膜上有水通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水分子通过水通道蛋白的跨膜运输属于协助扩散
B.水通道蛋白在运输水分子时不与水分子结合且构象不变
C.水通道蛋白失活的红细胞在高浓度溶液中迅速失水皱缩
D.水通道蛋白能输送水分子但不能输送钾离子、氨基酸等物质
20、下列关于如图所示过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甲是磷酸,在不同的核苷酸中种类相同
B.乙是五碳糖,在DNA中是脱氧核糖,在RNA中是核糖
C.丙是含氮碱基,在人体细胞的遗传物质中有4种
D.丁是核苷酸,在一个病毒中有8种
21、下图表示某种细胞内甲、乙、丙三种细胞器的物质组成情况。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若该细胞是动物细胞,则甲可能是线粒体或细胞核
B.若甲在洋葱根尖细胞中存在,则该细胞器为线粒体
C.若该细胞是植物细胞,则乙不是内质网就是高尔基体
D.丙这种细胞器中含有的核酸不可能是RNA
22、2022年1月,科学家宣布在脂肪组织中发现了胰岛素之外的第二种快速降糖激素-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1(FGF1,本质为蛋白质)。该激素和胰岛素一样都能通过抑制脂肪分解来调节血糖,但具体作用途径不同。此外,FGF1还具有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效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FGFI可通过与脂肪细胞膜上的胰岛素受体结合抑制脂肪分解,进而降低血糖
B.FGF1可能是通过增加胰岛素受体的量来增加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
C.FGF1的发现可为胰岛素抵抗患者提供新的治疗思路
D.可通过定期注射适量的FGF1来治疗糖尿病
23、下图为体液免疫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②过程需要细胞膜上糖蛋白的参与,⑨过程主要发生在内环境中
B.骨髓造血干细胞可分化成B细胞,不能分化成T细胞
C.抗体的化学本质是球蛋白,一种浆细胞可以产生多种相应的抗体
D.机体再次受到同种抗原刺激可在短时间内发生⑨反应,因为⑤过程可迅速完成
24、杜洛克大红猪皮毛颜色由常染色体上两对独立遗传的基因(R、r和T、t)控制。基因R或T单独存在的个体,能将无色色素原转化为沙色色素;基因r、t不能转化无色色素原;基因R和T同时存在的个体,沙色色素累加形成红色色素。若将基因型为RrTt的雌雄个体杂交,所得子代表现型中红色:沙色:白色的比例为( )
A.12:3:1
B.9:3:4
C.9:4:3
D.9:6:1
25、下图1表示细胞分裂和受精作用过程中核DNA含量和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图2是某一生物体中不同细胞的分裂示意图,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AC段和FG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L点→M点表示__________过程。
(2)图2中的B图为__________细胞,发生在图1中的__________段。
(3)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发生于图1中的__________段。
(4)图1中与GH段和OP段相对应的细胞中,染色体的数目__________(填“相同”、“不同”或“可能相同”)。
26、试根据下表回答问题:
表1:生物体的含水量
生物 | 水母 | 鱼类 | 蛙 | 哺乳动物 | 藻类 | 高等植物 |
含水量% | 97 | 80—85 | 78 | 65 | 90 | 60—80 |
表2:人体组织器官的含水量
组织器官 | 牙齿 | 骨骼 | 骨骼肌 | 心脏 | 血液 | 脑 |
含水量% | 10 | 22 | 76 | 79 | 83 | 84 |
(1)根据表1和表2中的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①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化合物是___________。
②水生生物的含水量比陆生生物___________。
③代谢旺盛的组织器官含水量___________。
(2)水在生物体内的存在形式有___________,生命活动旺盛的细胞______含量高。农民晒谷种时晒出的水是以___________形式存在于细胞中的。
(3)心脏是坚实的,血液是流动的,但两者的含水量仅为4%之差,这说明心脏中的水主要以_________形式存在。
(4)“对绝大多数生物来说,没有水就不能存活。”试简述水在生物体中的重要作用:___________。
27、果蝇常被用作生物学研究的材料。请分析下列资料,并回答相关问题。
(1)红眼雄果蝇(XWY)和白眼雌果蝇(XwXw)杂交产生的大量子一代中出现了一只白眼雌果蝇(注:W和w基因都缺失时,胚胎致死;各类型配子活力相同;XXY的个体为雌果蝇,XO的个体为雄果蝇),推测可能是由于母本在减数分裂时形成了染色体数目异常的配子。用显微镜观察细胞中的染色体,如果子一代白眼雌果蝇细胞中能够观察到______________,则证明该推测正确;该子代白眼雌果蝇能够产生的配子种类有___________种。
(2)研究发现,果蝇棒眼性状是由于X染色体上16A区段重复导致,具体对应关系见下表:
类型 | a | b | c | d | e | f | g |
染色体结 构 | |||||||
表现型 | 正常眼 | 棒眼 | 棒眼 | 重棒眼 | 正常眼 | 棒眼 | 重棒眼 |
请回答:
将雌果蝇c与雄果蝇e杂交,正常情况下F1都为棒眼,但出现了少数正常眼和重棒眼果蝇。经分析,是由于亲本雌果蝇c的X染色体之间发生了不等交换,从而产生了含有________________的配子所导致;该种变异类型属于___________。
(3)科学家利用某品系果蝇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培养的环境条件均符合要求且相同。
经过八代或更长时间后,甲箱果蝇体色变浅,乙箱果蝇体色变深,再混养时果蝇的交配择偶出现严重的同体色偏好。请分析,甲、乙品系果蝇之间的差异体现的是_____(填“基因”或“物种”)多样性,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
28、根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正在进行的过程从生物学角度来看是____________过程。
(2)碱基①②③分别为____________,碱基④⑤⑥分别为____________。
(3)图中②和⑤,③和⑥构成的核苷酸是否相同?说明理由。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图示过程进行的场所是细胞的________内,该过程的进行除图中的内容外还需要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目前市场上果酒、果醋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回答下列问题:
(1)在葡萄酒的自然发酵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微生物是附着在葡萄皮上的_______,与制作泡菜的微生物相比,该微生物主要的结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
(2)传统发酵中,如果果汁灭菌不严格,含有醋酸菌,在酒精发酵旺盛时,醋酸菌_____(填“ 能”或“不能”)将果汁中的糖发酵为醋酸,这是由于果酒发酵的______条件抑制了醋酸菌的生长。用来检验酒精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___。
(3)果酒制作过程中,温度适宜时果酒发酵时间较短,这是因为此时_________,发酵速度快。
(4)果醋的发酵过程中,若要提高果醋的产量,除去必需的营养物质和适宜温度外,还必须提供________、适宜的pH等条件。
(5)喝剩的葡萄酒放置一段时间后会变酸,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
30、癫痫是大脑神经元因突发性异常放电而导致短暂大脑功能障碍的一种慢性疾病。为了有效治疗癫痫,研究小组利用癫痫病模型小鼠进行了一系列研究。研究表明酗酒会增加癫痫的发作次数;生酮饮食(高脂肪、低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搭配的一种饮食方法)能够影响神经递质的突触传递,抑制神经系统兴奋性,从而对癫痫症状进行控制;癫痫患者的肠道菌群异常,移植健康的肠道菌群能影响神经递质的合成,也能有效控制癫痫。(癫痫患者病情程度可以用癫痫发作阈值表示,阈值越低则表明越容易癫痫发作)
(1)酗酒会增加癫痫的发作次数增加,推测其原因可能是酒精可引起神经系统高度兴奋,从而__________________。此时神经元细胞膜表面有异常的离子流,内流的离子主要是________。
(2)欲研究生酮饮食与肠道菌群移植的联合作用效果,实验分组应为:
A组:癫痫病模型小鼠+正常饮食+不移植健康肠道菌群
B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生酮饮食、健康肠道菌群移植都能有效控制癫痫,且健康肠道菌群移植效果优于生酮饮食,两者联合时表现出协同作用。请用柱形图表示预期实验结果。
(4)生酮饮食容易导致__________,因此需要定期对________中的相关指标进行检测。若出现异常,则应停止生酮饮食或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
31、为探究侧芽的生长是否只与生长素的浓度有关,研究者以豌豆植株为材料,分组处理32小时后测定侧芽长度,结果如下表所示。回答下列问题:
组别 | I组(完整) | Ⅱ组(去顶) | Ⅲ组(去顶+IAA) |
侧芽长度(mm) | 0.1 | 1.2 | 0.15 |
(1)生长素在植物内的主要合成部位是_____。
(2)比较实验中I组和Ⅱ组的结果,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Ⅲ组侧芽长度明显小于Ⅱ组,原因是_____。
(3)为进一步探究侧芽的生长是否还受其他因素影响,研究者又用14CO2饲喂叶片,测定去顶8小时后侧芽中的14C放射性强度和IAA含量。实验结果如图所示。
14CO2进入叶绿体后,光合作用中14C的转移途径是_____,故14C信号强度可表示植物向侧芽分配的光合产物量的多少。去除顶芽8小时后b组侧芽长度明显长于a组,原因是_____。
32、自然界中的大麻为雌雄异株植物,其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如图为其性染色体简图。X和Y染色体有一部分是同源的(图中Ⅰ片段),该部分基因互为等位基因;另一部分是非同源的(图中的Ⅱ1,Ⅱ2片段),该部分基因不互为等位基因。在研究中发现,大麻种群中的雌雄个体均有抗病和不抗病的个体存在,已知该抗病性状受显性基因B控制。
(1)由题目信息可知,控制大麻是否具有抗性的基因不可能位于图中的____片段。
(2)大麻雄株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过程中,不可能发生交叉互换的是图中的____片段。
(3)现有抗病的雌、雄大麻若干株,只做一代杂交实验,推测杂交子一代可能出现的性状,并以此为依据,对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除第(1)问外的哪个片段做出相应的推断。(要求:只写出子一代的性状表现和相应推断的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通过实验已确定控制该性状的基因位于Ⅱ2片段,想通过杂交实验培育一批在生殖生长之前能识别雌雄的植株,则选择的亲本杂交后产生的子代中雄株表现型为________,其基因型为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