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图表示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温度、pH之间的关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随着pH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B.该酶的最适温度为37℃
C.随着温度的升高,酶的活性逐渐升高
D.该酶的最适pH为2.5
2、下列关于基因与性状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的表型相同,则其基因型也相同
B.基因的碱基排列顺序相同,则基因决定的性状一定相同
C.基因与性状不都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D.基因都是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控制生物性状
3、善于观察,勤于思考,解决问题是附中学子良好的习惯。下列是小王同学在附中校园内看到的几种状况和他做出的处理办法,其中不太恰当的是( )
A.学校桂花树叶片泛黄,他告诉学校管理人员需施用一定浓度的Mg2+溶液
B.学校银杏树越冬,他告诉学校管理人员减少灌溉以抵抗寒冷
C.校运会上运动员大量流汗时,他告诉运动员要喝淡盐水
D.室友担心长胖,小王告诉室友要多吃米饭少吃肉因为米饭只有糖
4、“白肺”在临床上称为“急性肺损伤”,患者肺部显影常呈现大片白色。“白肺”患者的血氧饱和度降低,临床表现为胸闷气短、呼吸不畅等,通过吸氧可缓解相关症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呼吸不畅会导致“白肺”患者的肺泡细胞产生大量乳酸
B.“白肺”患者肺泡细胞线粒体内的葡萄糖消耗量减少
C.“白肺”患者肺泡细胞中O2消耗量与CO2释放量的比值小于1
D.患者吸氧后细胞中产生的NADH可与O2 结合生成水并释放能量
5、某种名贵植物通常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但容易将感染的病毒传给后代。某技术中心计划获取该种植物的脱毒苗,技术路线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制备培养基时需要在培养基中添加琼脂等成分
B.外植体可以选择该种植物的茎尖分生组织
C.生长素/细胞分裂素的值较高时有利于根的分化
D.由愈伤组织到脱毒苗需要经过脱分化、再分化等过程
6、组成神经系统的细胞主要包括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两大类,下列相关说法,错误的是( )
A.神经末梢是轴突末端的细小分支,分布在全身各处
B.神经胶质细胞数量远比神经元多,对神经元有辅助作用
C.轴突相对于树突而言长而细,可将胞体的信息传向其他细胞
D.神经元的树突数量比轴突多,用来接受信息并将信息传导到胞体
7、下列关于生物膜系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膜系统是生物体内所有膜结构的统称
B.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都有生物膜系统
C.膜的组成成分可以从内质网膜转移到高尔基体膜,再转移到细胞膜
D.各种生物膜的化学组成和结构完全相同
8、动物粪便中含有少量脱落的肠道细胞,其中DNA的特有序列可作为识别不同个体的标记。调查某马鹿种群时,第一次收集到90份粪便,经检测来自50只个体;一段时间后,再次收集到100份粪便,经检测其中30份来自与第一次相同的20只个体,其余70份来自其他46只个体。据此估算该马鹿种群数量应为( )
A.300只
B.250只
C.165只
D.110只
9、生命系统的不同层次都存在着“抑制”现象。下列有关抑制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可使细胞停留在分裂前期
B.资源有限条件下,种内竞争加剧会抑制种群增长
C.生长素在超过最适浓度后,其抑制生长作用增强
D.鉴别培养基可抑制或阻止其他种类微生物的生长
10、作为云南省最大的自然保护区,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被誉为“世界自然博物馆”“动植物物种基因库”。以下关于高黎贡山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描述正确的是( )
A.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的水、土壤和阳光等不具有生命,不属于生命系统的任何层次
B.高黎贡山的植物、动物及其他生物构成群落
C.高黎贡山的所有猴子构成一个种群
D.高黎贡山的秃杉和小熊猫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相同
11、如图是甲状腺激素分泌调节示意图,下列与该图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只有甲状腺激素含碘
B.垂体除了能分泌激素b外,还能分泌生长激素以及多种促激素释放激素
C.缺碘地区人的血液中a含量低于正常值
D.婴儿时期如果缺乏c,大脑发育会受影响,长大后可以通过补充c进行治疗
12、某学者提出,岛屿上的物种数取决于物种迁入和灭亡的动态平衡。图中曲线表示面积大小不同和距离大陆远近不同的岛屿上物种的迁入率和灭亡率,S1、S2、S3和S4表示迁入率和灭亡率曲线交叉点对应的平衡物种数,即为该岛上预测的物种数。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面积相同时,岛屿距离大陆越远,预测的物种数越多
B.与大陆距离相同时,岛屿面积越大,预测的物种数越多
C.物种数相同情况下,近而大的岛,迁入率高;远而小的岛,迁入率低
D.物种数相同情况下,小岛上的物种灭亡率高于大岛
13、细胞学说揭示了( )
A.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区别
B.生物体结构的统一性
C.细胞为什么要产生新细胞
D.人们对细胞的认识是一个艰难曲折的过程
14、下列关于人脑及其高级功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能听懂别人的谈话,但不能用词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是脑的V区病变
B.语言功能是人脑特有的高级功能,情绪也是大脑的高级功能之一
C.感觉性记忆经过反复运用、强化才可能转化为第一级记忆
D.短时记忆可能与突触形态及功能的改变以及像海马的脑区有关
15、单糖是指不能水解,可直接被细胞吸收的糖类。下列物质中,一定含有单糖分子的是( )
A.脂肪
B.DNA
C.酶
D.水通道蛋白
16、下列关于生长素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
A.生长素的合成和运输与接受单侧光照有关
B.重力是影响生长素在植物体内横向运输的唯一信号
C.单侧光照导致胚芽鞘尖端的生长素通过极性运输运至背光侧
D.在植物幼嫩的芽中色氨酸可以转变成生长素
17、生物与环境是相适应的,不同类型的生物群落生活的生物有所不同,下列有关生物与环境相对应关系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叶子变为细长的刺的植物,有利于适应荒漠中生活
B.善于攀缘动物更适应草原生活
C.三七、人参等植物,不适应在森林中生活
D.由于草本植物与乔木竞争占有劣势,所以森林生物群落中没有草本植物
18、实验动物吸入的O2参与有氧呼吸后,最先生成的物质是( )
A.C18O2
B.C3H418O3
C.C6H1218O6
D.H218O
19、正常情况下,人体的体温始终维持在37℃左右。下列与体温调节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夏季严重中暑后,快速饮用大量冰水有利于机体散热
B.皮肤中的温度感受器能将环境温度的变化转换为神经冲动
C.寒冷环境中,机体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引起皮肤血管收缩
D.长时间处于高温环境中,皮肤主要以辐射和传导的方式散热
20、下列现象属于渗透作用的是( )
A.洋葱鳞片叶细胞失水
B.拟南芥根细胞吸收 KNO3
C.红糖溶解在水中
D.变形虫排出食物残渣
21、如图为物质运输方式的概念图,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通过①所示过程进入细胞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
B.②所示过程能逆浓度梯度跨膜运输物质
C.需要消耗细胞中能量的过程是①②③
D.蜜饯腌制时蔗糖进入细胞与过程②有关
22、电表与神经纤维的连接方式如下图1所示,图2是在箭头处施加一定的刺激后,根据电表指针的变化作出的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无刺激时,电表测得的是静息电位;且图1中a、b两处膜内K+浓度均比膜外高
B.若在ab中点用药物阻断电流通过,在箭头处施加刺激,电表指针发生一次偏转
C.若减小图1中ab间的距离,则施加刺激后图2中的d也随之减小,当ab=0时电表指针不发生偏转
D.若将a点处电极移向膜外,在箭头处施加刺激,电表指针变化曲线图与图2不同
23、下图为生态系统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关系图,下列叙述合理的有( )
A.图中②可表示热能,②③④⑤可表示能量流动过程,⑤可表示物质循环的一部分
B.生态系统能量流动都是从生产者固定的太阳能开始的,具有单向流动的特点
C.若图中物质循环表示碳循环,则碳在③④⑤过程的传递形式主要为含碳有机物
D.不易被分解的有害物质沿③、④传递会表现出生物富集作用
24、当细胞胞吞大分子时,首先是大分子与膜上的蛋白质结合,从而引起这部分细胞膜内陷形成小囊,包围着大分子。然后小囊从细胞膜上分离下来,形成囊泡;细胞需要胞吐大分子时,先在细胞内形成囊泡,囊泡移动到细胞膜处,与细胞膜融合,将大分子排出细胞。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细胞对通过胞吞、胞吐进出细胞膜的大分子没有识别功能
B.胞吞、胞吐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它们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C.胞吞形成的囊泡,在细胞内可以被溶酶体降解
D.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分泌到细胞外的过程属于胞吐
25、下图甲是以李子为原料生产果醋的生产工艺,图乙表示温度、酒精度对醋酸发酵的影响。请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__________℃,温度过高时,酵母菌代谢减慢甚至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李子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____________来检验。
(2)根据乙图,醋酸发酵过程中,适宜的温度为_______________,适宜的酒精度范围为____________,较高的酒精度通常不适宜醋酸发酵,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酒精发酵后转入醋酸发酵前,除改变温度外,还需调整的发酵条件是____________。
26、肾上腺分肾上腺皮质和肾上腺髓质两部分,其中肾上腺皮质能分泌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肾上腺髓质能分泌肾上腺素。请回答下列问题:
(1)盐皮质激素具有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钠离子的重吸收作用。若盐皮质激素的分泌量减少,则表现出血钠_____________(填“降低”或“升高”)现象;盐皮质激素与下丘脑分泌的_____共同调节水盐平衡
(2)在调节血糖方面,肾上腺素与____________(填“胰岛素”或“胰高血糖素”)具有协同作用,胰岛素的生理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3)肾上腺素也是一种神经递质,可见能向内环境释放肾上腺素的细胞,除了肾上腺髓质细胞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
(4)盐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统称肾上腺皮质激素。与甲状腺激素一样,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也具有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的分级调节。若垂体和下丘脑中接受糖皮质激素的受体发生异常,往往会导致糖皮质激素分泌过量,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
27、在神经-体液-免疫调节下,正常机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协调配合,内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的状态,如图甲是三个系统之间的关系,图乙为在信号分子作用下,某种免疫细胞释放免疫活性物质的示意图。
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①②③表示三类不同的信号分子。当内分泌腺作为神经调节中的效应器时,②代表____________。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通过分泌②,下丘脑能对性腺等内分泌腺以另一种方式进行调节,请以雄激素的分泌为例,写出这种调节的具体过程:___________。
(2)当内分泌腺分泌的①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发育时,①代表的激素为____________。
(3)由图乙可以看出,免疫细胞表面至少有____________种信号分子的受体。若图乙所示的免疫细胞为T淋巴细胞,则图中的免疫活性物质为_________,该物质可以使接受过抗原刺激的________细胞增殖分化成记忆细胞和浆细胞,其中记忆细胞的作用为_____________。
28、下图表示动物细胞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中填序号,回答下列问题:
(1)蓝细菌与图中细胞结构的统一性体现在 _____________。
(2)临床上常用 _________(填“口服”或“注射”)胰岛素的方式治疗糖尿病,胰岛素随血液到达全身各处,与靶细胞细 胞膜表面的 _________结合,从而调节血糖浓度,这体现了细胞膜 具有 __________的功能。与细胞内胰岛素合成、分泌相关的细胞器有[____],此过程中膜面积基本保持不变的细胞器是[___]__________。
(3)细胞内维持细胞形态、锚定并支撑细胞器的结构是 _____________。
29、已知某雌雄同株植物的花色(红花、紫花和白花)受三对等位基因(用 Aa、Bb、Cc表示相关控制基因)控制。如果三种显性基因都存在时,则表现为红花,如果有两种显性基因则表现为紫花,其余情况都表现为白花。下图是该植物体细胞中与花色有关的基因组成。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选取多株这样的植株自交产生的后代中,花色类型及其比例接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验证这三对等位基因遵循自由组合定律,老师要求用测交的方法进行,所要选取的另一个亲本的基因型及表现型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如果图中的三对染色体丟失了任何一条都不影响活性。若该植物丢失了其中的一条染色体,则性状变为紫色,请你预测该植株丢失的染色体可能是_____________。
30、下图甲表示反射弧的结构模式图,图乙是甲图中某一结构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分析回答:
(1) 图甲中的f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图乙是图甲中_________(填字母)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
(2) 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的传导方向是__________(用图中字母和箭头表示),兴奋在此结构中只能按照这种方向传导的原因是___________。
(3) 兴奋在图乙所示结构中传导所需要的能量主要是由图乙中结构_________(用图中数字表示)提供的。
(4) 某人因脑部受伤丧失意识,会像婴儿一样尿床。该现象说明大脑皮层与脊髓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
31、“今朝春气寒,自问何所欲。酥暖薤白酒,乳和地黄粥。”面对如此“倒春寒”,大诗人白居易是用“吃”“喝”来御寒的,这未尝不是一个好方法。在即将来临的寒冬,你打算如何度过呢?请回答下列相关问题:
(1)寒冷的户外,低温会刺激冷觉感受器,受刺激部位的细胞膜内电位变为_________,电位变化产生神经冲动,该神经冲动在机体的传导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__(填“单”或“双”)向的。
(2)在寒冷环境中,下丘脑分泌的___________增加,该激素作用于_________细胞,使其产生的激素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分泌。
(3)通常情况下,人体的血糖浓度是______g/L。当血糖浓度降低时,下丘脑通过相关神经刺激_______释放胰高血糖素,从而升高血糖。
(4)经研究发现,神经系统可以通过两条途径来影响免疫功能,一条是通过神经末梢释放神经递质来发挥作用,另一条是通过改变内分泌的活动转而影响免疫功能,乙酰胆碱能增强免疫反应,这说明免疫细胞上有_________________。
32、浆细胞膜上没有识别抗原的受体。(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