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江苏扬州高考生物第二次质检试卷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图是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简图,图中甲~庚代表各种不同的生物,已知各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均为10%,若一种生物摄食两种生物,且它们被摄食的比例相等,则丁每增加10千克生物量,需消耗生产者多少千克(  )

A.500

B.3000

C.3500

D.3250

2、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叙述,错误的是(       

A.根的向地性和顶端优势现象都能体现生长素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的作用

B.光作为一种信号,影响和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

C.探索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时,先进行预实验能有效控制实验误差

D.脱落酸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细胞分裂,促进叶和果实的衰老和脱落

3、小明因乱闯红灯差点被汽车撞上,动脉血压突然升高,此后出现的应急反应是

A.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

B.副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

C.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增加

D.交感神经兴奋,心排血量减少

4、淀粉、淀粉酶、DNA的基本单位依次是(  )

A.葡萄糖、蛋白质、DNA

B.蔗糖、氨基酸、核糖核苷酸

C.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

D.麦芽糖、多肽、核苷糖

5、现有一组对胰岛素不敏感的高血糖小鼠X。为验证阿司匹林能恢复小鼠对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恢复正常。现将小鼠X随机均分成若干组,下表表示各组处理方法及实验结果。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组别

1

2

3

4

处理方法

胰岛素

+

-

+

-

阿司匹林

-

+

+

-

生理盐水

-

-

-

+

实验结果(血糖浓度)

高于正常

高于正常

注:对胰岛素不敏感是指注射胰岛素后血糖浓度无明显变化:“+”表示有添加,“-”表示未添加,胰岛素和阿司匹林均用生理盐水配制。

A.第4组为对照组,该组实验小鼠应选择血糖浓度正常的个体

B.第1、3组的实验结果应分别为:高于正常、正常

C.为了控制无关变量,三种试剂都应通过饲喂的方式添加

D.该实验可以同时证明胰岛素是唯一能降低血糖浓度的激素

6、蛋白质、脂类、糖类、水、维生素、无机盐和纤维素被称为人类的七大营养物质。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素食者通过分解植物细胞中的纤维素获得能量

B.生理盐水能够维持人体细胞的形态

C.气温下降时,自由水/结合水的比例会上升

D.上述物质中,脂类是生物体主要的能源物质

7、原核生物没有成形的细胞核,包括蓝细菌、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下列有关原核生物的叙述错误的是(       

A.原核生物是单细胞生物,真核生物都是多细胞生物

B.水体富营养化时形成的水华中含有蓝细菌和绿藻

C.蓝细菌细胞内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是能进行光合作用的自养生物

D.原核生物都没有染色体,其拟核区含有环状DNA分子

8、如图为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类型的装置图,实验中微生物均有活性,假设环境因素对本实验无影响,则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不移动,说明酵母菌只进行了无氧呼吸

B.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说明酵母菌只进行了有氧呼吸

C.将酵母菌替换成乳酸菌,装置1中液滴左移,装置2中液滴右移

D.将酵母菌替换成乳酸菌,装置1和装置2中的液滴都不发生移动

9、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

B.猕猴桃果实成熟时,脱落酸和乙烯的含量较高

C.赤霉素和脱落酸在调节种子萌发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

D.激素的产生和分布受基因表达调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10、同位素标记法和荧光标记法常用于生物学实验。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利用荧光物质标记端粒显示其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B.用35S标记的大肠杆菌培养噬菌体,可对噬菌体的DNA进行示踪

C.可通过测定子代DNA的15N放射性强弱探究DNA的复制方式

D.用3H和14C分别标记人和鼠的细胞膜蛋白进行融合实验证明细胞膜具有流动性

11、液泡膜ATP酶(V-ATPase)和液泡膜焦磷酸酶(V-PPase)是液泡膜上两种含量丰富的蛋白质。研究表明,在逆境胁迫下,提高液泡膜上V-ATPase和V-PPase的活性,能够增加H+电化学势梯度,有利于提高植物抵御干旱、盐胁迫的能力。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V-PPase体现了蛋白质具有运输、催化功能

B.V-ATPase活性增强会使液泡的吸水能力增强

C.H+以主动运输的方式进入液泡

D.转运蛋白运输Cl-、NO3-时不需改变自身结构

12、为发挥湿地的生态效益,研究者将城市污水处理厂处理后的再生水引入某湿地,实施了湿地修复工程。再生水经过滤、消毒后,流入水位较深、植物丰富并放置有适于微生物生长的填料的潜流湿地。随后,水流进入湿地腹地。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及湿地修复工程前后水质情况如表所示。根据提供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参数

处理后的再生水

湿地修复前(2006年)

湿地修复后(2009年)

国家排放标准

总氮/(mg·L-1

5.6

3.4

1.7

15.0

总磷/(mg·L-1

3.3

0.3

0.1

0.5

COD/(mg·L-1

29.8

101.0

15.2

50.0

注:COD表示污水中生物分解有机物消耗的氧气量,可间接反映水中的有机物含量。

A.湿地修复前,水中COD高,有机质丰富,适合养殖杂食性鱼类

B.湿地修复后,水中总氮、总磷含量显著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微生物的分解作用

C.湿地的修复可以说明人类活动能够影响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

D.修复后的湿地物产量提高说明了湿地生态系统的直接价值大于其间接价值

13、下列关于“还原糖、脂肪和蛋白质的鉴定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加入斐林试剂后即出现砖红色沉淀

B.在脂肪的鉴定实验中,用体积分数为75%的酒精溶液洗去花生子叶表面多余的染液

C.鉴定豆浆中的蛋白质时,先加A液NaOH溶液,振荡后加入等量的B液CuSO4溶液

D.如果有斐林试剂甲液、乙液和蒸馏水,也可用来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

14、用 2mol/L 的乙二醇溶液和 2mol/L 的蔗糖溶液分别浸泡某种植物细胞,观察细胞的质壁分离现象,得到其原生质体(即去除细胞壁后的植物细胞)体积变化情况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植物细胞在 120s 时开始吸收乙二醇

B.ac 段下降的原因是水从原生质体渗出

C.可用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进行上述实验

D.曲线 cd 段细胞壁和原生质层之间充满了细胞液

15、昆明滇池水华规模大,持续的时间长。水华的主要种类是蓝藻门囊藻属中的铜绿微囊藻。导致其大量繁殖主要原因是N、P等营养物质输入,为治理滇池水华,除了减少N、P的输入外,每年还会投放鲢鱼和鳙鱼等植食性鱼类,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

A.滇池水华消失后,水生植物重新长出属于群落的次生演替

B.随种群密度的增加,圆田螺的产卵量下降,体现了非密度制约因素影响种群数量

C.每年冬天西伯利亚的海鸥迁徙到昆明滇池,这体现出生物群落的季节性变化

D.滇池中的鲢鱼和鳙鱼等植食性鱼类和铜绿微囊藻之间可能存在种间竞争关系

16、黄河流域伏牛山区实施“退耕还林”政策后,某弃耕农田群落演替过程如图所示。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艾蒿高低错落是草本群落垂直结构的显著体现

B.弃耕地向草本群落演替过程中,环境条件逐渐不利于一年莲的发展

C.灌木向阔叶林群落演替过程中,荆条的总初级生产量会适当减少

D.环境条件稳定的阔叶林群落阶段,其他稀有物种不可能转化为优势种

17、下图是大棚番茄在24小时内测得的CO2含量和CO2吸收速率的变化曲线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c点之前,番茄只进行呼吸作用

B.番茄体内有机物含量最多的时刻是e点

C.若N小于M,番茄体内有机物总量上升

D.d点由于气孔部分关闭而导致光合速率下降

18、因含N、P元素等污染物大量流入导致某河流大面积爆发蓝藻水华。研究人员尝试采取多种措施防治蓝藻水华,下列说法合理的是(  )

A.蓝藻利用N、P元素合成生长所需的糖类和蛋白质

B.蓝藻可利用叶绿体进行光合作用,属于生态系统中的生产者

C.可以在水体中引入直接以蓝藻为食的本土鱼类和浮游动物

D.采用硫酸铜等重金属盐类对河流中的蓝藻进行灭杀

19、在探究水分子进出细胞的原理时,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渗透装置(图中半透膜只允许单糖通过)。实验开始前在U形管的两侧分别加入等体积且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蔗糖溶液和麦芽糖溶液,一段时间后再往两侧加入等量的麦芽糖酶。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加入麦芽糖酶前水分子不通过半透膜导致半透膜两侧液面等高

B.加酶后右侧液面先升高,但达到渗透平衡时左侧液面高于右侧

C.该实验说明了渗透作用的发生需要半透膜和浓度差

D.根据该实验结果可以说明麦芽糖酶具有专一性

20、自然界中有些捕食者种群和猎物种群的数量变化呈现周期性的波动(如图),对这种现象合理的解释或概括是(  )

A.与种内竞争无关

B.二者的数量变化互为因果

C.与植物种群数量无关

D.捕食者数量峰值的出现总早于猎物

21、长白山景区植物种类十分丰富,有人参、长白松、草苁蓉、平贝母、松毛翠等。某科研团队开展了多个样地种群密度和年龄结构的调查,其中长白松、草苁蓉、平贝母三种植物的调查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植物

老年植株

成年植株

幼年植株

密度(株·hm2

占比/%

密度(株·hm2

占比/%

密度(株·hm2

占比/%

长白松

94

92.16

8

7.84

0

0

草苁蓉

138

34.24

125

31.02

140

34.74

平贝母

60

4.22

307

21.57

1056

74.21

A.与人参相比,调查长白松时选取的样方面积应该更大一些

B.可预期草苁蓉、平贝母的种群数量变化分别是稳定、增加

C.仅根据平贝母的种群密度最大并不能得出其种群数量会增加

D.平贝母的种群数量变化会受寒流、火灾等密度制约因素的影响

22、放射性心脏损伤是由电离辐射诱导的大量心肌细胞凋亡产生的心脏疾病。研究表明,circRNA可以通过miRNA调控P基因表达进而影响细胞凋亡,调控机制如题图。miRNA是细胞内一种单链小分子RNA,可与mRNA靶向结合并使其降解。circRNA是细胞内一种闭合环状RNA,可靶向结合miRNA,使其不能与mRNA结合,从而提高mRNA的翻译水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电离辐射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属于基因控制的程序性死亡

B.前体mRNA被剪切成的circRNA含有1个游离的磷酸基团

C.circRNA和mRNA通过对miRNA的竞争性结合调节P基因表达

D.减少细胞内miRNA含量或增大细胞内circRNA含量可抑制细胞凋亡

23、同源四倍体百合(4n=48)的花粉母细胞在减数分裂中会出现如下图所示的异常现象,最终导致花粉败育。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图1显示初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Ⅰ出现部分染色体滞后现象

B.图2显示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分裂Ⅱ中出现分裂不同步现象

C.图2中细胞分裂过程中会发生基因重组

D.图3分裂完成后会导致染色体数目异常

24、某自然生长条件下随机授粉的XY型性别决定植物,X染色体非同源区上有一对等位基因N和n,N基因控制叶片宽阔,n基因控制叶片狭长。该植物的某个处于遗传平衡的种群,雌雄植株各占50%,且狭长叶个体占12%,则有关该种群叙述正确的是(  )

A.形成花粉过程中,有等位基因N和n的分离现象

B.该种群中n基因频率为0.2

C.该种群中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一代后,基因频率不变,基因型频率改变

D.阔叶雌株中,能稳定遗传的占1/3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 40分)

25、如图是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到的一个动物细胞,请根据图回答:

(1)图中无膜结构的细胞器有[  ]______和[  ]_______

(2)图中[ ]________既是蛋白质的运输通道,又与蛋白质、脂类和糖类的合成有关。在[9] __________中含有许多种与__________有关的酶,存在于[9]中的___________ 和基质中。

(3)该细胞若能进行有丝分裂,经过n次分裂,产生了_________个彼此相似的体细胞。在个体发育中这些细胞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的差异,这种过程称为_______,该过程的结果是_________________

(4)若该细胞是一个衰老的体细胞,其[ ]___________的通透性发生变化,使物质运输的功能_____________;若为人头发基部的黑色素细胞,在衰老时,细胞中的________酶的活性降低,导致头发变__________

(5)若该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 ]________中的________发生基因突变,不能正常地完成____________,转化成为___________细胞。在这种状态下,细胞将能_________增殖。

26、图中AE是分离出来的5种细胞器,是从这5种细胞器中分离出来的几种有机物(①④只表示某有机物的局部),ad是细胞结构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在“[]”中填写数字或符号,在横线上填写文字):

11中与蛋白质分泌物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

22属于生物大分子的是[]_____[]_____

3具有图2结构的物质存在于图1[]_____中,该物质提取后,分离它所用的方法是_____

4能够合成图2物质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在图1中按顺序选),在这些细胞结构中进行的反应分别是[_____][_____](在图3中选,且对应填写)。

53c所示为_____膜,图d所示为_____膜,两者都参与细胞的能量代谢。

27、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生物体内酶的化学本质是_______,其特性有_________(答出两点即可)。

(2)本实验的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组。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促反应速率会________(填“加快”或“不变”或“减慢”),说明判断的理由是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

(4)试简要设计本实验的实验思路:_______

28、下图为甲种遗传病基因为A、a和乙种遗传病基因为B、b的家系图。其中一种遗传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另一种位于X染色体上。请回答以下问题概率用分数表示

1甲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理由为

2乙种遗传病的遗传方式为 ___________  

3Ⅲ-2的基因型为 ,对应概率为  

4若Ⅲ-1为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在结婚前找专家进行遗传咨询,专家应建议生   孩。

 

29、下图甲表示细胞内某种物质的合成和转运过程,图乙表示几种膜结构表面积的变化。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甲中的C物质是蛋白质,则结构A______________,其形成与____________(结构)有关,C物质形成的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2CD代表由细胞内有关结构合成的物质,下列物质中属于CD类物质的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

a.呼吸酶 b.线粒体膜的组成蛋白   c.胰岛素 d.血红蛋白

3G是合成D物质的原料,则G物质从细胞外进入细胞形成D物质到排出细胞外所经过的膜结构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和文字表示)。

4)若图乙表示胰岛素合成和分泌过程中的细胞膜、内质网膜和高尔基体膜的面积变化,则①②③分别表示的结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B基因存在于水稻基因组中,其仅在体细胞(2n)和精子中正常表达,在卵细胞中不转录。

为研究B基因表达对卵细胞的影响,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Luc基因表达的荧光素酶能催化荧光素产生荧光。请回答下列问题:

1B基因在水稻卵细胞中不转录,推测其最可能的原因是卵细胞中____________

A.含B基因的染色体缺失   BDNA聚合酶失活

CB基因的启动子无法启动转录 DB基因发生基因突变

2)从水稻体细胞或____________中提取总RNA,在____________酶的催化下构建____________文库,进而获得B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

3)在过程①、②转化筛选时,过程①在培养基中应加入____________来筛选重组农杆菌,过程②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获得转基因植株过程中,以下鉴定筛选方式正确的是____________

A.将随机断裂的B基因片段制备成探针进行DNA分子杂交

B.以Luc基因为模板设计探针进行DNA分子杂交

C.以B基因编码蛋白的序列为模板设计探针与从卵细胞提取的mRNA杂交

D.检测加入荧光素的卵细胞中是否发出荧光

5)从转基因植株未成熟种子中分离出胚,观察到细胞内仅含一个染色体组。该胚是由未受精的卵细胞发育形成的,而一般情况下水稻未受精卵细胞不能发育,说明____________

31、为了研究温度对某种酶活性的影响,设置三个实验组:A组(20℃)、B组(40℃)和C组(60℃),测定各组在不同反应时间内的产物浓度(其他条件相同),结果如图。回答下列问题:  

1)三个温度条件下,该酶活性最高的是___________组。

2)在时间t1之前,如果A组温度提高10℃,那么A组酶催化反应的速度会__________

3)如果在时间t2时,向C组反应体系中增加2倍量的底物,其他条件保持不变,那么在t3时,C组产物总量__________ ,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生物体内酶的合成原料是____________,催化化学反应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

 

32、科研人员以水稻幼苗为实验材料,在适合生长的氮浓度范围内,探究光照强度等环境因素适宜的条件下不同氮元素水平对水稻叶片光合作用的影响,实验结果如下表所示。

(1)光合色素分布在叶绿体的______上,其作用是_________

(2)由表可知,随着氮素水平的增高,叶片净光合速率逐渐_______。高氮组与偏高氮组相比,其叶绿素含量相同,但高氮组叶片净光合速率高,原因最可能是_______

(3)给该植物浇灌H2180,实验结果发现叶肉细胞中出现了(CH218O)。分析其最可能的转化途径: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