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山东菏泽高考生物第三次质检试卷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大肠杆菌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 X射线照射后产生的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不能在基本培养基上生长,但可以在完全培养基上生长。利用夹层培养法可筛选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具体的操作是:在培养皿底部倒一层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倒一层含经X射线处理过的菌液的基本培养基,冷凝后再倒一层基本培养基。培养一段时间后,对首次出现的菌落做好标记。然后再向皿内倒一层完全培养基,再培养一段时间后,会长出形态较小的新菌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X 射线诱发染色体变异进而导致大肠杆菌代谢缺陷

B.首次出现的菌落做标记时应标记在皿盖上

C.夹层培养法可避免细菌移动或菌落被完全培养基冲散

D.培养皿中出现大量的形态较小的新菌落,这些新菌落可能是代谢缺陷型大肠杆菌

2、图中甲曲线表示在最适温度下,某种酶促反应速率与反应物浓度之间的关系。其余两条曲线分别表示该酶促反应速率随pH或温度的变化趋势。下列相关分析正确的是(  )

A.在A点适当提高温度或在B点适当增加酶的浓度,反应速率都将增大

B.图中E点代表该酶的最适pH,H点代表该酶的最适温度

C.图中的D、F两点酶活性降低的原因是酶的空间结构遭到破坏

D.若该酶催化蛋白质的合成,则此反应常与ATP水解相联系

3、植物光敏色素是一种可溶性的色素—蛋白质复合体,有红光吸收型(Pr)和远红光吸收型(Pfr)。无活性的Pr在细胞质中合成,接受红光刺激后可转化为有活性的Pfr并转移到细胞核内,经一系列信号放大和转变,引起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发育等生物学效应。足够高的 Pfr/(Pfr+Pr)比例对于维持叶片中的叶绿素水平是必要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光敏色素接受光刺激并传递信号,进而启动相关基因表达并引起相关的生理反应

B.Pfr和Pr 的活性不同是由于光刺激引起光敏色素空间结构改变导致的

C.光敏色素作为细胞膜受体接受光刺激并传递信号,进而启动相关基因表达并引起相关的生理反应

D.增加红光照射可以提高低温时植物光合作用释放氧气的速率

4、下列有关生长素的发现过程相关实验的叙述,正确的是(       

A.达尔文根据实验提出胚芽鞘尖端受单侧光刺激后产生了生长素

B.詹森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影响可以通过琼脂传递给下部

C.拜尔发现光照条件下,胚芽鞘弯曲生长的原因是生长素分布不均匀

D.温特将促进植物生长的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并证明其本质为吲哚乙酸

5、地窖是建于地下的简易相对封闭的空间,北方冬季,农民常采用地窖储存蔬菜、水果,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地窖内保持为低氧、低温的环境,便于储存

B.地窖内保持干燥,减缓蔬菜、果实的呼吸作用

C.地窖内CO2浓度较高,降低蔬菜果实营养消耗

D.地窖内阴暗的环境,有利于蔬菜、水果储存

6、心脏搏动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调控。若阻断小白鼠的副交感神经则心率加快,阻断交感神经则心率变慢,神经支配心脏搏动原理如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都属于传出神经

B.副交感神经的两个神经元释放的乙酰胆碱的作用效果不同

C.交感神经释放的去甲肾上腺素可能是抑制性递质,可降低心率

D.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活动相互拮抗共同维持心脏搏动的相对稳定

7、布鲁氏杆菌是胞内寄生菌,布鲁氏杆菌侵入人体后,机体内不会发生的是(  )

A.吞噬细胞特异性的识别抗原

B.辅助T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C.细胞毒性T细胞使宿主细胞裂解

D.抗体和布鲁氏杆菌结合

8、在大肠杆菌中,可以通过基团移位的方式运输葡萄糖,如下图所示。细胞内的高能化合物——磷酸烯醇式丙酮酸(PEP)的磷酸基团通过酶Ⅰ的作用将HPr激活;而膜外环境中的葡萄糖分子先与细胞膜中的底物特异蛋白——酶Ⅱc结合,接着被图中所示过程传递来的磷酸基团激活,形成磷酸糖(可被细胞迅速利用),最后释放到细胞质中。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PEP的磷酸基团将HPr激活的过程伴随着能量的转移

B.酶Ⅱc在运输葡萄糖的过程中会发生自身构象的改变

C.细胞中的线粒体越多,该过程转运葡萄糖的速度越快

D.磷酸糖的形成可以避免细胞中葡萄糖的积累而影响代谢

9、中国农业大学研制的某玉米品种平均亩产量可达1600斤,某兴趣小组欲检测该品种玉米中有机物的存在,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检测玉米种子中的脂肪时,种子切片经苏丹Ⅲ染液后,需用清水冲洗

B.检测蛋白质时,双缩脲试剂A液和B液要注意先混合再使用

C.向玉米研磨液中加斐林试剂后50~65℃水浴加热,有砖红色沉淀,则说明玉米一定含有淀粉

D.若要观察到玉米细胞中的脂肪颗粒,需借助显微镜

10、下图是某人工池塘中的能量流动示意图,其中a、b、c表示生物同化的能量,d、e、f表示用于生物生长和繁殖的能量,g、h、i表示呼吸消耗的能量。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第三营养级与第二营养级之间的能量传递效率为c/b×100%

B.流经该生态系统的总能量可表示为g+b+j,即初级生产量

C.初级消费者同化的能量除图示流向外,还可能存在部分暂未利用的能量

D.生态系统营养级越多,则流向人类的能量就越少

11、夏日晴天正午时分,将植物幼苗移至室内,短时间内,植物幼苗叶绿体中的 C3含量增加。只 考虑光照强度的变化,不考虑CO2   浓度等的变化,C3含量增加的原因是(       

A.光反应速率升高,暗反应中CO2 的固定速率降低

B.光反应速率降低,暗反应中CO2 的固定速率升高

C.光反应速率降低,暗反应中 CO2的固定速率不变

D.光反应速率升高,暗反应中 CO2 的固定速率不变

12、如图是人体内部分物质交换的示意图,其中a、b、c、d、e、f表示相关生理过程,A、B、C、D表示体液。据图分析错误的是(  )

   

A.毛细淋巴管壁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是B和D

B.静脉注射和肌肉注射时,相关药物首先进入的内环境分别是A和B

C.A中的代谢废物排出体外的途径只有a、c过程

D.组织细胞代谢产生的CO2在体液中的转移方向为“C→B→A”

13、种群数量特征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A代表出生率,C代表死亡率

B.当B大于D时,种群密度会增大

C.可以根据E来预测种群数量的变化

D.并不是所有的种群都具有F

14、我国提出要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处理好发展和减排关系。下列措施与上述政策不相符的是(       

A.推行垃圾分类工作,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B.关停所有高耗能产业,淘汰全部煤电产能产业

C.开展汾河流域湿地生态修复项目

D.减少化石燃料燃烧,大力开发新能源

15、呼吸作用的原理在生产生活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选择消毒透气的“创可贴”包扎伤口,是为了保障人体细胞有氧呼吸

B.在马拉松长跑的过程中,人体CO2释放量与O2消耗量之比为1:1

C.在储藏粮食、新鲜蔬菜和水果时,应降低环境温度、降低氧气含量

D.给土壤中耕松土可促进根系呼吸,有利于矿质元素的吸收

16、2023年10月5日上午,中国队选手何杰在杭州亚运会中,以2小时13分01秒的成绩夺得中国田径队亚运会历史上的首枚男子马拉松金牌。何杰在比赛过程中需要消耗大量能量,下列有关何杰体内能量转化的叙述,错误的是(       

A.蛋白质的合成过程与ATP水解的反应相联系

B.ATP是直接的能源物质,ATP水解释放的磷酸基团能使某些分子磷酸化

C.何杰在比赛时,因过多消耗ATP而导致ADP大量积累

D.ATP与ADP相互转化的能量供应机制,在所有生物的细胞内都是一样的

17、下列关于呼吸作用的应用的叙述,错误的是(       

A.最好用低温、无氧的环境来延长葡萄的保存时间

B.中耕松土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作物根系细胞的有氧呼吸

C.发面蒸馒头的过程中应用了酵母菌细胞呼吸的原理

D.酿酒过程中应用了酵母菌无氧呼吸的原理

18、我国科学家筛选鉴定出能促进细胞衰老的基因——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编码基因kat7,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衰老细胞的细胞核体积增大,端粒DNA序列逐渐向外延长

B.高度分化的神经细胞衰老前后,代谢速率和增殖速率都由快变慢

C.衰老细胞中呼吸酶的活性降低,组蛋白乙酰转移酶的活性升高

D.kat7基因失活会促进细胞衰老,会缩短实验动物的寿命

19、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了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C.人工选择某种生物,其新基因能够稳定遗传后就形成了新物种

D.捕食关系可以促进被捕食者和捕食者的协同进化

20、湖北荆门屈家岭遗址发现了距今约5800年的炭化稻粒,是长江流域史前稻作遗存的首次发现。经过长期驯化和改良,现代稻产量不断提高。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驯化形成的现代稻保留了野生稻的各种性状

B.人工选择在水稻驯化和改良过程中起主导作用

C.炭化稻粒是研究水稻进化的最直接证据之一

D.现代杂交稻的培育主要利用基因重组的原理

21、研究表明,突触前膜动作电位可通过提高突触小体内的钙离子浓度促进神经递质的释放。实验小组利用枪乌贼的神经进行了如下实验,实验过程及其结果如下表所示。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组别

处理方式

结果

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刺激

先检测到突触前膜动作电位,后检测到突触后膜动作电位

先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的 BAPTA,再对突触前神经纤维施加适宜刺激

检测到突触前膜动作电位,不能检测到突触后膜动作电位

先向突触小体注射适量的“笼锁钙”,再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

?

注:BAPTA能够快速与钙离子结合,从而阻断钙离子与相应分子的结合;“笼锁钙”暴露在强紫外线下会释放钙离子,紫外线不影响神经纤维的正常兴奋。

A.本实验中,甲组为对照组,乙组和丙组均为实验组

B.本实验利用了减法原理和加法原理

C.丙组的结果为突触前膜和后膜都检测到动作电位产生

D.新增丁组:不注射“笼锁钙”,用强紫外线照射标本,能更好地达成实验目的

22、下列关于细胞周期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B.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开始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

C.同一生物的不同细胞,其细胞周期一定相同,不同生物的不同细胞,其细胞周期一定不同

D.细胞周期的大部分时间处于分裂期,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23、脂滴是细胞内一种独特的动态结构,是脂肪分子在内质网上合成、积累后分离形成的。研究发现脂滴与线粒体关系密切,可调节细胞的能量供应,同时还具有调控脂质代谢、合成和释放炎症介质等重要功能,如图为其结构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脂滴从内质网上分离体现了膜的结构特点

B.脂滴膜与线粒体膜的外侧为磷脂分子的疏水端

C.机体营养匮乏时,脂滴可为细胞提供脂质,进而分解供能

D.由题意可推测甘油三酯具有储存能量的作用

24、下列关于生命系统结构层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生物大分子才是生命系统最基本的层次

B.一个湖泊中的所有鱼组成一个种群

C.与白鹭个体相比,芦苇植株没有器官层次

D.在一定的区域内,不同种群共同组成群落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 40分)

25、分析有关细胞的资料,回答问题.图1、图2、图3是三类生物的结构模式图.

1)图1、图2、图3代表的生物是__

A.原核生物、真核生物、病毒 B.真核生物、原核生物、病毒

C.原核生物、病毒、真核生物 D.病毒、原核生物、真核生物

2)图1、图2、图3的结构⑧、⑨、中都含有物质成分是__

A.蛋白质   B.脂肪   C.多糖   D.核酸

3)如图1代表的某类吞噬细胞,则其吞噬作用主要依赖于结构①的__特性,而为其提供能量的结构有__(填编号).

4)若要培养图2代表的生物,通常情况下,培养基中需加入____、无机盐、生长因子、水.为了能进一步确定其是否是大肠杆菌,则可在培养基中额外加入__来确定,此类培养基称为__

26、下图表示某种化合物的结构,请据图回答:

1)该化合物中,①表示_________,图中表示肽键的数字是_________

2)该化合物称为_________,形成该化合物的反应过程称为_________

3)这几个氨基酸形成该化合物相对分子质量比原来减少了________________。该化合物含有_________个流离的羧基。

27、如图是人体局部内环境与细胞代谢示意图,请分析回答:(“[  ]”中填字母,“   ”上填文字)

1)细胞内液约占人体体液的_____adf分别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df在成分上的主要区别是d中含有较多的__________d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____________________的含量有关。

2)血液中的O2进入组织细胞所经过的途径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图中的字母表示),共穿过_______层膜结构,CO2浓度最高的部位为图中的[___]

3)某人喝入大量的食醋后________(填“会”或“不会”)引起血浆中的pH明显下降,原因是图中d内存在着______________

4)人被蜜蜂蜇伤后,伤口周围立即形成肿包,是由于蜜蜂蜇针注入的毒液改变了伤口周围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使血浆蛋白渗出,导致伤口周围的______(填序号)增多。请再举一个导致该液体增多的例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根据下图不完整的呼吸作用示意图,解答下列问题:

1图中方格内的物质名称是___________。

2从图中选择有关的字母填在题的括号内:

有氧呼吸的途径是___________。

其中产能最多的是___________阶段。

产[H]的阶段是___________。

3图中A发生的场所是 ,E表示

 

29、群落是一个动态系统,它是不断发展变化的。请回答:

1)群落演替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弃耕农田上发生的演替属于___________,与裸岩上进行的演替相比,弃耕农田演替到森林阶段所需的时间更___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在森林阶段,群落中___________ (填“能”或“不能”)找到地衣、苔藓等植物。

3)人类活动正在影响群落的演替。请列举我国在促进群落良性发展上的相关举措___________(列举两项即可)。

30、如图所示为A、B、C三种质粒和一个含目的基因D的DNA片段示意图。图中Ap为氨苄青霉素抗性基因,Tc为四环素抗性基因,lacZ为蓝色显色基因。图中EcoR Ⅰ、Pvu Ⅰ为两种限制酶,质粒上限制酶括号内的数字表示限制酶切割位点与复制原点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

 

(1) 图中三种质粒中不能作为目的基因运载体的是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

(2) 在基因工程的操作过程中,需要检查目的基因是否重组到质粒中,应使用________酶切重组质粒,完全酶切后,进行电泳检测。若电泳图谱中出现长度为1.1kb和5.6 kb,或者________kb和________kb的片段,则可判断该重组质粒已与目的基因重组成功。

(3) 为研究目的基因D的功能,研究人员用下图所示的引物组合分别扩增D基因的D1片段、D3片段(DNA复制子链的延伸方向5′→3′)。

注:引物Ⅱ、Ⅲ上的x,y片段分别与N基因两端互补配对

用引物Ⅰ、Ⅱ组合扩增后,得到的绝大部分DNA片段是下图中的________

ab cd

②将大量N基因片段与扩增得到的D1片段、D3片段置于PCR反应体系中进行扩增,得到的绝大多数扩增产物是________(填“D1-N”或“D1-D3一N”或“D3-N”或“D1-N—D3”)。

 

31、如图是制备抗X单克隆抗体的过程,根据图解回答问题:

(1)给小鼠注射抗原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

(2)单克隆抗体制备过程中之所以选用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是因为它们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具有__________的特性。

(3)制备单克隆抗体时,诱导B淋巴细胞和骨髓瘤细胞融合常用的诱导剂与植物原生质体融合不同的是可用___________________

(4)动物细胞培养液的配方通常含有葡萄糖、氨基酸、无机盐、维生素等,与植物培养基有所不同的是,还含有________________

(5)图中有两次筛选过程,其中步骤④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____步骤⑤⑥的目的是筛选出_____________

(6)单克隆抗体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请根据以下信息,设计一方法(不考虑机械方法),从培养液中筛选出杂交瘤细胞。已知细胞合成 DNA有D和S两条途径,其中D途径能被氨基蝶呤阻断。人淋巴细胞中有这两种DNA的合成途径,但一般不分裂增殖。鼠骨髓瘤细胞中尽管没有S途径,但能不断分裂增殖。将这两种细胞在试管中混合,加聚乙二醇促融,获得杂种细胞。

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下图甲表示病原体侵入人体后机体发生的特异性免疫过程,图乙为细胞e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图甲中所示的是___________免疫过程,图甲中c_______细胞,e_______细胞。

2)在图甲所示的免疫过程中,细胞b除了具有________________的功能外,还可分泌___________促进c细胞的增殖和分化。

3)预防接种后,当相同病原体再次侵入时,机体产生抗体的速度更快、抗体浓度更高,此免疫过程的主要途径是___________(用图甲中数字和箭头表示)。

4)图乙中与物质X合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用图乙中数字表示)。

5)若该抗原为HIV,侵入人体后,攻击的主要对象是________细胞,该细胞在__________内分化成熟。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