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香港高考生物第二次质检试卷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列关于“研究土壤中小动物类群的丰富度”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A.改变采样的时间会影响采集到的物种数和个体总数

B.诱虫器利用土壤小动物的趋光性,使用灯光来诱捕

C.采集的小动物可放入体积分数为70%的酒精溶液中

D.应设计表格,统计不同采集样点的土壤小动物种类

2、生命科学常用图示表示微观物质的结构,图1—3分别表示植物细胞中常见的三种有机物,则图1—3可分别表示(       

   

A.多肽、RNA、淀粉

B.DNA、RNA、纤维素

C.DNA、蛋白质、糖原

D.蛋白质、核酸、糖原

3、盐碱地中生活的某种植物细胞液泡上有一种载体蛋白,能将细胞质基质中的Na+逆浓度梯度运入液泡,从而减轻Na+对细胞质基质中某种酶的伤害。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Na+进入液泡的过程要消耗能量

B.Na+进入液泡的过程体现了生物膜的选择透过性

C.该载体蛋白在转运Na+的过程中会发生空间结构的不可逆变化

D.该过程虽然降低了细胞质基质中Na+浓度,但利于细胞吸水

4、科研人员在黄河入海口处统计了不同离岸距离的海水中植物养分浓度、透光层深度、初级生产量(单位时间和单位体积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所固定的能量)的变化如下表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离岸距离/km

养分浓度指数

透光层深度/m

初级生产量g/(m3·a)

0

6

3

280

10

4

7

384

20

2

15

530

40

1

22

495

60

0.1

25

168

A.据表可知,与养分浓度相比,光照是限制该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主要因素

B.养分浓度越低,浮游植物等生产者生物量越低,水体透光层深度越高

C.与离岸距离0km时相比,离岸距离20km时群落的垂直结构可能更复杂

D.在离岸距离20km处开展水产养殖能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

5、下列关于细胞全能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的任何一个细胞都具有全能性

B.蜥蜴受攻击断尾后重新长出尾部,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小鼠骨髓造血干细胞形成各种血细胞,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D.利用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培育花卉,所依据的原理是细胞具有全能性

6、下列有关糖类和脂质的叙述,正确的是(       

A.糖类和脂肪都含C、H、O三种元素

B.大多数动物脂肪含有不饱和脂肪酸,室温时呈固态

C.脂肪分子可以溶于水和有机溶剂

D.脂质都是细胞中良好的储能物质

7、下列有关人体内环境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内环境主要由血液、组织液、淋巴液这三种细胞外液构成

B.内环境成分中含有CO2、尿素、血红蛋白等物质

C.组织液和淋巴可以互相转换

D.细胞外液的渗透压主要来源于Na+和Cl-

8、下图为人体某器官中血液的流动情况示意图,①②表示物质,①促进或抑制②的产生,②产生后将释放到血液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若该器官肝脏,则饭后血糖浓度A处高于B处

B.若该器官为下丘脑,①可能是甲状腺激素,②可表示促甲状腺激素

C.若该器官为性腺,①可能是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②可表示性激素

D.若该器官为骨骼肌,①可表示胰高血糖素,②可表示肌糖原分解产生的葡萄糖

9、模型是为了某种特定目的而对认识对象所作的一种简化的概括性描述,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模型可以对生物问题进行定性描述,也可以进行定量描述

B.设计并制作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时,科学性、准确性比美观更重要

C.画概念图是构建概念模型的一种方法,可以梳理所学知识,建立良好的知识结构

D.罗伯特森拍摄的细胞膜电镜照片,能直观地表达认识对象的特征,属于物理模型

10、下列与人们饮食观念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脂质会使人发胖,不要摄入

B.谷物不含糖类,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

C.食物含有基因,这些DNA片段可被消化分解

D.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更益于健康

11、有人总结了养花秘诀:无氧不生根,无氮不长叶,无磷不开花,无镁下叶黄。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N、P、Mg均是花卉生长过程中所需的大量元素

B.N、P、Mg在花卉细胞中主要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

C.N、Mg均为叶绿素的组成元素,缺乏会影响花卉的光合作用

D.N、P、Mg在细胞中的相对含量与无机自然界中的基本相同

12、如图是纸层析法分离叶绿体中色素的装置,层析后得到①②③④四种不同的色素带,其中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的是(  )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13、“中国将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是我国对世界做出的承诺。“碳达峰”指在某一个时间点,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而达到峰值,之后逐步回落;“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和通过一定途径吸收的二氧化碳总量相等,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

A.每个生态系统都可以依靠自身结构实现碳中和

B.实现碳中和有助于解决全球温室效应的问题

C.实现碳达峰后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并不会立即降低

D.植树造林和减少化石燃料燃烧有助于实现碳中和

14、秦岭是集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文化遗产、湿地公园为一身的超级宝库。丰富的植物种类和植被类型,为野生动物的栖息、繁衍、生存提供了便利的条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绘制秦岭生态系统能量金字塔时要将分解者放在最顶层

B.在秦岭中设立朱鹦自然保护区,这属于易地保护

C.森林生态系遭到严重破坏后不易恢复原状

D.为保护生物多样性,必须禁止一切砍伐和捕猎活动

15、蛋白水解酶分内切酶和外切酶2种,外切酶专门作用于肽链末端的肽键,内切酶则作用于肽链内部特定区域。若某蛋白内切酶作用于苯丙氨酸(C9H11NO2)两侧的肽键,某四十九肽经该内切酶作用后的情况如下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形成短肽A、B、C共消耗2分子水

B.短肽A、B、C比四十九肽的氧原子数少1个

C.该四十九肽苯丙氨酸存在于第17、31、32号位上

D.若用蛋白外切酶处理该多肽,最终会得到49个氨基酸

16、假如将甲乙两个植物细胞分别放入蔗糖溶液和甘油溶液中,两种溶液的浓度均比细胞液的浓度高,在显微镜下连续观察,可以预测甲乙两细胞的变化是(       

A.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不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B.只有乙细胞发生质壁分离,但不会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C.甲乙两细胞发生质壁分离,随后都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D.甲乙两细胞都发生质壁分离,但乙细胞很快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17、纳米细菌是一种比病毒小的原核微生物。下列关于纳米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细胞器,但可进行细胞呼吸

B.合成蛋白质的场所是核糖体

C.遗传信息主要储存在染色体中

D.具有核膜、核孔等结构

18、下列有关植物生命活动的调节,叙述错误的是(  )

A.生长素能促进细胞的伸长生长、诱导细胞分化

B.猕猴桃果实成熟时,脱落酸和乙烯的含量较高

C.赤霉素和脱落酸在调节种子萌发方面表现出协同作用

D.激素的产生和分布受基因表达调控和环境因素的影响

19、研究发现DNA的双螺旋构象有三种,A-DNA、B-DNA、Z-DNA,其中B-DNA是最常见的DNA构象,但A-DNA和Z-DNA具有不同的生物活性。B-DNA中多聚G-C区易形成Z-DNA.在邻近调控系统中,与调节区相邻的转录区被Z-DNA抑制,只有当Z-DNA转变为B-DNA后,转录才得以活化。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DNA的三种双螺旋构象中都遵循碱基互补配对原则

B.Z-DNA可能具有更紧凑的双螺旋结构

C.DNA聚合酶更容易跟B-DNA相结合而调节转录起始活性

D.推测在生物体内DNA双螺旋类型也是多种多样的

20、下列关于酶的作用机理的说法正确的是(       

A.增加了与反应物的接触面

B.提高了反应物分子的活化能

C.降低了化学反应的活化能

D.明显增加了反应物分子的运动速率

21、养蚕缫丝是中华民族的伟大发明,家蚕是ZW染色体性别决定机制,雄蚕具有食桑叶少、蚕茧率高、茧丝长等特性。为提高雄蚕的比例,科学家进行了如下图所示的育种研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D、E基因中可能会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B.利用γ射线照射蚕蛹从而获得上述变异的概率较低

C.基因D、E的出现体现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

D.ZDeZdE与ZdeW的后代中出现雌蚕的原因可能是基因重组

22、用酵母菌做实验材料探究细胞呼吸,将酵母菌(甲)、细胞质基质(乙)及线粒体(丙)分别放入3支试管,向试管中加入等量、相同浓度的葡萄糖溶液,均供氧充足,一段时间后,得到葡萄糖和CO2的相对含量变化如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甲中产生的CO2其氧元素来自葡萄糖和水

B.乙反应结束后可用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

C.甲和乙消耗等量的葡萄糖释放的能量相等

D.实验结果表明葡萄糖不能在线粒体中分解

23、生物学研究中,可用32P来标记ATP。ATP上三个磷酸基团所处位置可以用α、β、γ表示(即A-Pα~Pβ~Pγ)。蛋白激酶能将ATP上的一个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某些氨基酸残基上,同时产生ADP。若用该酶把32P标记的磷酸基团转移到载体蛋白上,该磷酸基团应在ATP的(       

A.α位

B.β位

C.γ位

D.β和γ位

24、冬小麦从外界吸收硝酸盐和磷酸盐,可以用于细胞内合成(  )

A.蔗糖

B.甘油

C.脂肪酸

D.核酸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 40分)

25、图1表示某动物体内细胞分裂不同时期与细胞内DNA数量变化的关系,图2为处于细胞分裂不同时期的细胞图像(只表示出部分染色体的模式图)。请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图1中b→c、f→g阶段形成的原因是_____

(2)图2中,A图细胞内含有_____条染色单体,其细胞名称为_____

(3)图2中,C图含有_____个染色体组,F图发生在图1中的_____阶段。

(4)图2中发生在图1中a→e过程的图像为_____

26、为探究不同浓度的沙棘黄酮对糖尿病小鼠空腹血糖数值的影响,请根据以下实验材料和用具,根据实验结果完善实验思路,并用坐标曲线表示实验结果。

材料与用具:大小相似的人工糖尿病小鼠若干,用生理盐水配制的不同浓度的沙棘黄酮溶液(3μmol/L、10μmol/L、30μmol/L),生理盐水,灌胃器,血糖测定仪等。

说明:现有刚刚处理得到的人工糖尿病小鼠若干只,该品种小鼠的正常空腹血糖数值为6.0mmol/L。用灌胃器灌胃给药。测定空腹血糖数值的具体过程不作要求,实验持续6周。

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步骤:

第一步:取40只大小相似的人工糖尿病小鼠,随机分为4组,编号为甲、乙、丙、丁,并测定每组小鼠空腹血糖数值。

第二步:给甲、乙、丙组分别用灌胃器灌胃2mL3μmol/L、10μmol/L、30μmol/L的沙棘黄酮溶液,给丁组用灌胃器灌胃2mL的生理盐水。

第三步:在相同且适宜条件下饲养。分别在2周末、4周末、6周末用血糖测定仪测定各组空腹血糖数值。

实验结果:

实验分组

给药前空腹血糖(mmol·L-l

给药后空腹血糖(mmol·L-l

2周末(与给药前比较)

4周末(与2周末比较)

6周末(与给药前比较)

甲组

17.5

明显升高

明显升高

无显著差异

乙组

17.4

明显升高

无显著差异

明显降低(明显高于正常数值)

丙组

17.3

无显著差异

无显著差异

明显降低(接近正常数值)

丁组

17.7

明显升高

明显升高

明显升高(接近2周末数值)

(1)该实验每组用10只小鼠,而不用1只小鼠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

(2)不同组别中人工糖尿病小鼠给药前空腹血糖含量不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体内降低血糖的激素是___________,该激素通过___________(途径)来降低血糖。

(3)由实验结果可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

27、在一阴湿山洼丛中,有一堆长满葫芦藓的腐木,其中聚集着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请根据材料,从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上分析,以下所述各自对应哪个层次?

(1)腐木中的一个腐生细菌:__________

(2)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所有葫芦藓:____________

(3)这一阴湿山洼丛中的葫芦藓、蚂蚁、蜘蛛、老鼠等所有生物:_____________

(4)这一阴湿山洼丛中,长满葫芦藓的腐木及其周围聚集着的蚂蚁、蜘蛛、老鼠等动物,它们共同构成____________________

 

28、下表中各元素的数据代表该元素占原子总量的百分比。请据表回答下列问题:

岩石圈

的成分

(%)

42

28

79

45

35

35

25

22

046

022

019

所有其

他成分

<01

 

1)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上都有,它普遍存在于非生物界,生物界不包含特殊的“生命元素”,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体的

成分

(%)

62

255

95

13

031

022

003

006

005

003

001

所有其

他成分

<01

 

2)生物从非生物环境中获得的那些元素与环境中的这些元素的比例相差甚远,如岩石圈中,氢、碳、氮加在一起占总原子数不到1%,而在生物体中占总原子数的73%左右。这个事实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构成人体的化学元素中,HOC含量最多的原因有两个:

①人体内含量最多的物质是________ 

②构成人体的四大有机物共有的元素是______________

29、以下是某同学所做“探究生长素类似物(24D)促进插条生根的最适浓度”的实验。请分析回答:

实验材料:每种插条若干(种类如图)、蒸馏水、培养皿、烧杯、量筒、玻璃棒、24D、营养花钵等。

实验步骤:

第一步:配制不同浓度的24D溶液,并分别向7个培养皿中各注入50 mL

第二步:将C枝条均分成7组,每组10根,再分别放入7个培养皿中处理适宜时间。

第三步:将处理后的C枝条分别放入营养花钵中,适宜条件下培养10天,观察并记录新生根的数量。

花钵

1

2

3

4

5

6

7

2.4- DKg/L)

10-8

10-7

10-6

10-5

10-4

10-3

10-2

平均生根数量

10

13

10

5

4

1

1

 

1)我们认为,该同学的实验设计有误,请指出来。______________

21号和3号实验结果相同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农场购买了一批生根粉准备用于某植物的批量扦插,说明书没有注明该植物适宜的使用浓度,正确的使用措施是______________

A.用高浓度,以保证生根

B.用低浓度,以降低成本

C.任选一种浓度进行扦插

D.用不同浓度进行预实验

30、下图1为某动物体内五个处于不同分裂时期的细胞示意图;图2表示体细胞中染色体数为2n的生物不同细胞分裂时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和核DNA分子数;图3为某哺乳动物细胞分裂过程简图,其中A~G表示相关细胞,①~④表示过程。请分析并回答下列问题:

(1)图1中不含同源染色体的细胞是______(填字母),c细胞中四分体的数目为______

(2)图1中含有染色单体的细胞有______(填字母),含有2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有______(填字母),图1中的d可与图2中的______(填数字)对应的时期相同。

(3)人的造血干细胞会发生类似于图1中______(填字母)细胞所示的分裂现象。

(4)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可发生在图2中的______(填数字)所代表的时期。

(5)图3中细胞进行过程①时发生的主要物质变化是______;若图中的精原细胞基因型为AaXbY,且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仅发生过一次异常(无基因突变),产生的G细胞基因型为aaXb,则E、F细胞的基因型依次为____________

31、叶绿体中的色素、蛋白质等在某种膜上的分布及部分反应的示意图如下。请回答:

1)该膜是____________膜,其上含____________和催化光反应的____________。光反应中,光能转换为ATP等物质中的____________

2)光反应的产物除图中所示的物质外,还有NADPH____________ATP为碳反应提供了能量和____________。若突然降低CO2的浓度,RuBP的含量将____________,三碳酸的含量将__________(填“上升”或“下降”)。

3)分离新鲜菠菜叶片中的光合色素时,向研钵中加入____________用于提取色素,加入SiO2的作用是____________,应注意滤纸条上的滤液细线要高于____________的液面。滤纸条上最宽色素带中所含的色素是____________

32、如图所示为某动物睾丸中某细胞中两对常染色体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该细胞在进行到减数分裂Ⅰ后期时,其基因组成为___________

(2)若该细胞进行减数分裂后形成一个基因型为AbD的精子(不考虑基因突变),则可能是因为________﹐同时产生的精子基因型是___________;若该个体在进行减数分裂后产生了一个ABDd的精子(不考虑交叉互换),则可能是由于_________

(3)将该动物与一个基因型为aabbdd的同种雌性个体进行多次杂交,后代基因型及比例为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