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云南曲靖高考生物第一次质检试卷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晋书·车胤传》记载了东晋时期名臣车胤日夜苦读,将萤火虫聚集起来照明读书的故事。萤火虫尾部可发光,为发光直接供能的物质是(       

A.淀粉

B.脂肪

C.腺苷三磷酸

D.蛋白质

2、GR24是人工合成的独脚金内酯(一类新型植物激素)类调节剂,可抑制植株腋芽萌发,常用于控制果树分枝数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独脚金内酯相比,GR24的作用效果更加稳定

B.适时打顶可增加果树分枝数量

C.GR24和细胞分裂素对腋芽萌发的调节作用相同

D.腋芽萌发受基因控制、激素调节及环境影响

3、图为突触结构模式图,a、d分别表示两个神经元的局部。下列与此相关的表述正确的是(  )。

A.在a中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信息传递不需要能量

B.③内的递质只能经④释放再作用于⑥

C.兴奋由b传至c的过程中,①处膜外电流方向是b→c

D.经④释放的递质必然引起神经元d的兴奋

4、如图为酶与底物结合示意图,下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A.图中代表酶的是A

B.底物与酶特定部位的结合具有专一性

C.酶能提供化学反应所需的活化能

D.反应前后酶的质量不变

5、某患者经过诊断,发现图示甲区域出现了病变。下列病症与此处病变有关的是(  )

   

A.看书看不懂文字

B.走路不稳容易跌倒

C.对侧上肢出现瘫痪

D.失去了味觉和嗅觉

6、中国国宝大熊猫被誉为活化石,大熊猫丫丫回国后吃冷箭竹的可爱视频走红网络。与冷箭竹相比,大熊猫特有的生命系统结构层次是(       

A.细胞

B.组织

C.器官

D.系统

7、植物叶片中所含Rubp羧化酶大约占总叶绿体蛋白的一半,其功能是催化C5+CO2→C3,下列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上述反应必须在无光条件下进行

B.Rubp羧化酶能为上述反应提供能量

C.上述反应所需CO2部分来自空气

D.Rubp羧化酶分布在类囊体薄膜上

8、下列基因表达与性状关系叙述错误的是(       

A.基因组成相同的同卵双胞胎所具有的微小差异可能与表观遗传有关

B.基因的碱基序列相同,该基因决定的性状一定相同

C.细胞中表达的基因可分为两类,其中一类基因在所有细胞中都会表达

D.“橘生淮南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说明生物的性状不完全是由基因决定的

9、预防接种是把人工处理的病菌,病毒等疫苗接种在健康人的身体内,使人在不发病的情况下产生抗体获得特异性免疫的医学技术。一次免疫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不会全部用完,因此检查血液中是否存在某种抗体,便可确定一个人是否进行过接种或受到某种病原体的侵袭,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人体内存在着多种免疫活性物质,它们都是由免疫细胞产生并分泌的

B.接种后受到相应病原体侵袭时,浆细胞迅速增殖分化并产生大量抗体

C.疫苗不仅可以预防一些传染疾病,还可以预防某些癌症

D.肺结核患者通过抗体的作用就能迅速清除入侵的所有的结核杆菌恢复健康

10、下列关于内环境与稳态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内环境是人体进行细胞代谢的主要场所

B.CO2是人体细胞呼吸产生的废物,不参与内环境稳态的维持

C.内环境稳态是机体维持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D.多细胞动物的所有细胞均需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

11、如图表示不同CO2浓度下,某植物CO2吸收速率随光照强度变化的曲线,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与c点比,b点时叶肉细胞的光合速率更大

B.“a→b”条件改变后,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5含量升高

C.“b→c”条件改变后,短时间内叶肉细胞中C3/C5比值升高

D.该植物在光照强度为a的光照下不能正常生长

12、某人进入高原缺氧地区后呼吸困难、发热、排尿量减少,检查发现其肺部出现感染,肺组织间隙和肺泡渗出液中有蛋白质、红细胞等成分,被确诊为高原性肺水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体温维持在38℃时,该患者的产热量大于散热量

B.该患者呼吸困难导致其体内CO2含量偏高

C.若使用药物抑制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可使患者尿量增加

D.患者肺部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使肺部组织液增加

13、图甲是测定温度与某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变化关系的曲线。图乙是测定该植物相关生理过程的实验装置。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全天光照,则在25℃条件下植物制造的有机物的量最多

B.测净光合速率时,一段时间后若液滴不移动,此时该植物叶肉细胞净光合速率一定为0

C.若将乙装置中NaHCO3溶液换成蒸馏水,则在黑暗条件下可测得B曲线

D.交替进行12h光照、12h黑暗,24h后植物体内有机物含量,在30℃条件下增加,在35℃条件下减少

14、下列关于传统发酵技术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利用果酒制作果醋过程中,只需将温度提高到30℃~35℃即可进行果醋发酵

B.果酒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先上升后下降,果醋制作过程中发酵液pH一直下降

C.泡菜制作过程中,需向泡菜坛的坛沿水槽中注满水,且在发酵过程中及时补水

D.制作泡菜时,为了防止杂菌污染和加速醋酸菌发酵,可加入灭菌后的陈泡菜水

15、如图表示某物种迁入新环境后,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平均值)随时间(单位:年)的变化关系。经调查在第5年时该种群的种群数量为200只。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由图可知,该物种迁入新环境后,其种群数量一直呈“J”型增长

B.理论上该种群在此环境中的环境容纳量约为400只

C.由于天敌、生活空间和资源等,导致第5年到第9年种群数量减少

D.如果该种群为东方田鼠,则将其数量控制在200只左右可有效防治鼠患

16、广东开发出稻田养河蟹的新型综合种养模式,改变了稻田单一的种植结构,获得经济、生态双赢。河蟹能除去稻田中的害虫、杂草,还能松动田泥;稻田能为河蟹提供饵料和良好的生活环境。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河蟹所处的空间位置及所占用的资源就是其生态位

B.稻田中高矮不一的水稻提高了光能的利用,体现群落的垂直结构

C.新型综合种养模式充分利用群落的空间结构和季节性

D.在提高稻田中河蟹种群密度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群落的初生演替

17、如图为豌豆根细胞中某条染色体部分基因的排布示意图,①②③④分别代表四个基因序列,最短的序列包括2000个碱基对。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①中发生基因突变时不能通过有性生殖传给后代

B.如果②中缺失了20个碱基,则属于染色体变异

C.如果③基因序列整体缺失,则发生了基因突变

D.如果②与③发生了位置互换,则属于基因重组

18、古诗词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其中蕴含了丰富的生物学知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

A.“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体现了温度对植物生长的影响

B.“蛉有子,蝶赢负之”可体现生物之间存在原始合作的关系

C.“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体现了群落的次生演替

D.“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

19、水稻叶片之所以是绿色,其原因是叶肉细胞中存在(  )

A.液泡

B.高尔基体

C.叶绿体

D.内质网

20、下列关于生物变异和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通过自然选择获得的性状都能通过遗传进行积累

B.在自然选择的作用下基因型频率发生定向改变,导致了生物朝着一定方向不断进化

C.人工选择某种生物,其新基因能够稳定遗传后就形成了新物种

D.捕食关系可以促进被捕食者和捕食者的协同进化

21、湖泊在人们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科学家针对某一面积为2km2的湖泊开展了一系列研究,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要调查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25条鲫鱼,标记后原地放回,一段时间后捕获40条鲫鱼,其中标记的鲫鱼有5条,则该湖泊中鲫鱼的种群密度为200条/km2

B.要调查该湖泊中鲤鱼的种群密度,第一次用大网眼渔网捕鱼并作标记,第二次改用小网眼渔网重捕(每条鱼捕获的概率相等),则估算结果比实际种群密度明显偏大

C.在该湖泊的鱼类捕捞中,既要保护鱼类资源不受破坏,又能持续地获得最大捕鱼量,应使被捕后种群数量维持在K/2

D.一般来说,食物和天敌对该湖泊某种群数量的作用强度与该种群的密度是不相关的

22、图甲为研究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实验装置,图乙和图丙为电位变化示意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电表Ⅰ和Ⅱ均发生一次指针偏转,且方向相同

B.①→②电位变化对应于 P→Q 兴奋传导过程

C.电表Ⅰ记录到②处电位值时,Q 处 膜内Na+浓度可能高于膜外

D.电表Ⅱ记录到的电位变化波形与图丙基本相同

23、如图为几种细胞的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它们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甲细胞的染色体在拟核区域

B.肺炎支原体与甲的结构相同,都是单细胞原核生物

C.乙和丙细胞中都有叶绿体,都可以进行光合作用

D.图示四种细胞具有相似的细胞膜、细胞质

24、某地区少数人的一种免疫细胞的表面受体CCR5的编码基因发生突变,导致受体CCR5结构改变,使得HIV-1病毒入侵该免疫细胞的几率下降。随时间推移,该突变基因频率逐渐增加。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

A.该突变基因丰富了HIV病毒的基因库

B.该突变基因的出现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C.HIV病毒对人类种群具有选择作用,定向改变基因频率

D.该突变基因频率的增加可使人群感染HIV-1的几率上升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 40分)

25、某科研人员对玉米组织、小白鼠组织、T2噬菌体(一种病毒,含有蛋白质和另外一种 物质)、乳酸菌等样品进行化学成分分析,结果忘记了贴标签,请你帮他判断:

1)含有水、DNARNA、糖原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_____

2)含有染色体(质)的生物是______

3)含有水、DNARNA、蛋白质和细胞壁等成分或结构的生物是_____

4)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是_____;没有以核膜为界限的细胞核的生物是__________,它属于_____生物。

5)含有水、DNARNA、纤维素和蛋白质等成分的生物是_____

6)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生物中都含有__________两种成分。

7)小白鼠细胞中的遗传物质含有_____核苷酸。

26、已知果蝇的长翅(B)对残翅(b)为显性。遗传学家曾做过这样的实验:长翅果蝇幼虫正常的培养温度为25℃,将孵化后47d的长翅果蝇幼虫放在3537℃的环境中培养624h后,得到了一些残翅果蝇,这些残翅果蝇在正常环境温度下繁殖的后代仍然是长翅果蝇。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述科学家所做的实验结果可得出的实验结论有_________(写出一点即可)。

(2)夏至伏天,环境气温一般都超过35℃,有一批基因型相同但不确定的卵,孵化出的幼虫长成的成蝇好些都成为了残翅果蝇(雌雄都有),欲设计相关实验来鉴定其基因型,请简要写出实验思路并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_______________

27、Ⅰ.根据“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实验原理:利用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___________,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___________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Ⅱ.根据“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实验,回答下列问题:

(1)斐林试剂使用时,该试剂与还原糖发生作用,生成________

(2)在进行脂肪的检测时,要用50%的酒精,该酒精的作用是__________

(3)在进行蛋白质的检测中,最后可以看到检测样品加入双缩脲试剂后的颜色是__________

 

28、某二倍体雌雄异株植物(2n=20)的性别决定方式为XY型。该植物的某一相对性状中野生型对突变型为隐性,由一对等位基因(B、b)控制。回答下列问题:

(1)该植物雄株的X染色体来自_____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测定该植物的一个基因组需测定_____________条染色体。

(2)突变型基因的产生是由于野生型基因发生了碱基对的_____________,从而导致基因结构发生了改变。

(3)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现用纯合突变型雄株与野生型雌株杂交,子代中偶然发现一雄株基因型为Bbb,分析认为该异常雄株出现的原因有两种:一是_____________(填“父本”或“母本”或“父本或母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染色体结构的变异;二是某一亲本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发生染色体数目的变异,则该变异发生在_____________分裂。若该异常雄株能形成配子(其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两条同源染色体随机组合后和另一条同源染色体发生分离),则该雄株能形成_____________种配子。

(4)若这对等位基因位于X染色体和Y染色体的同源区段(位于X染色体上的基因在Y染色体上有相应的等位基因),现用某正常突变型雄株与野生型雌株杂交,若子代中雌株全为突变型,雄株全为野生型,则该突变型雄株的基因型为______________

29、下图是某高等植物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模式图,据图回答问题:

1)图中含有DNA的结构包括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2)图中含有色素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填序号)。

3)将此细胞放入0.3g/ml蔗糖溶液中,一段时间后[①]与[  ]________会发生分离。

4)细菌细胞与该细胞比较,其主要区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图中细胞内具有双层膜结构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30、下图1、2、3是地雀的进化、发展过程示意图。地雀A与地雀B可以交配产生可育后代,地雀C与地雀A、B之间不能互相交配。请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地雀之间的关系仅能体现遗传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能体现物种多样性的类型是__________

(2)若干年后,小岛上出现了地雀C。在这一变化过程中,起选择作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这种新物种的形成方式实质上是不同种群内的__________发生改变导致的。

(3)若图2时期,小岛和大陆的两个地雀种群的相关基因型种类和个体数如表下所示。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aatt

总数

个体数

20

22

4

20

12

3

9

8

2

100

基因型

AATT

AaTT

aaTT

 

 

 

 

 

 

 

个体数

196

168

36

 

 

 

 

 

 

400

 

①甲种群的全部个体所含的全部基因,是这个种群的___________________

②甲种群基因A的频率为______________

③已知表中乙种群每个个体有2×104个基因,每个基因的突变概率都是10-5,则该种群中出现突变的基因数是_______________

 

31、图Ⅰ为某生态系统的碳循环示意图,图Ⅱ为该生态系统中部分生物构成的食物网,图乙表示某植食性昆虫迁入该生态系统后的种群数量增长速率变化曲线,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

 

1)图Ⅰ中构成生物群落的是________CO2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的生理活动主要是[  ]________。其中①过程表示________作用。

2)图Ⅱ中有________条食物链,处于最高营养级的是________。丙和丁的关系是________。该食物网中,若生产者固定的总能量为1×108kJ,能量传递效率按10%20%计算,则最高营养级至少能获得________kJ的能量。

3)若由于某种原因,造成图Ⅰ中某种绿色植物的数量锐减,该生态系统中其他生物的数量发生了较大波动后又逐渐趋于稳定,说明生态系统具有________能力,这种能力是通过________调节来实现的。

4)图乙中,在t1时期种群的年龄组成为________型,在t2时期后,种群数量将________

32、A、转基因草莓中有能表达乙肝病毒表面抗原的基因,由此可获得用来预防乙肝的一种新型疫苗,其培育过程如图所示(①至④代表过程,A至C代表结构或细胞):

(1)图中①过程用到的酶是__________________,所形成的B叫做_______________

(2)②过程常用_________处理农杆菌,使之成为___________细胞,此时利于完成转化过程。

(3)图中③过程需要用到的主要激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且配比不同。

(4)在分子水平上,可采用________的方法来检测转基因草莓果实提取液中有无相应的抗原。

B、野生马铃薯品种的植株具有较强的抗病、抗虫、抗盐碱、抗寒能力,但块茎不能食用。俄、德、芬兰专家共同做实验研究,用野生马铃薯与马铃薯的体细胞进行杂交,培育出了生活能力强的杂交系马铃薯。

(1)实验中,去除细胞壁需用到的酶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2)专家在实验中,用于诱导融合使用的化学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