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湖南郴州高考生物第三次质检试卷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下列关于生物进化中适应及其形成相关的叙述,错误的是(  )

A.适应的形成离不开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B.具有有利变异的个体,都能成功地生存和繁殖后代

C.适应不仅是指生物对环境的适应,也包括生物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

D.适应相对性的根本原因是遗传的稳定性与环境不断变化之间的矛盾

2、利用发酵工程生产蓝莓酒需经过“清洗破碎→酶解→过滤→调整成分→接种→主发酵→倒灌过滤→后发酵→消毒→终止”等主要环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酶解环节需要添加果胶酶和纤维素酶并控制酶解温度

B.调整成分时按比例添加蔗糖可以提高果酒的酒精含量

C.接种前需要对基因工程获得的高产菌株进行扩大培养

D.主发酵和后发酵均需要密闭,且保持温度在35℃左右

3、如图甲表示反射弧中三个神经元及其联系,其中表示从树突到胞体再到轴突及末梢(即一个完整的神经元模式)。图乙表示突触的显微结构模式图。下列关于图解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甲中刺激d点,兴奋将传导(递)至c、b、a点

B.图甲中③(神经中枢)内有2个完整突触结构

C.图乙中CO2浓度最高处在⑦,该结构的作用是为神经兴奋的传导(递)提供能量

D.图乙突触小体的兴奋传导形式有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4、采摘后的梨在常温下易软化,果肉中的酚氧化酶与底物接触会发生氧化反应,使果肉逐渐褐变。密封条件下4℃冷藏能延长梨的贮藏期。多余的果实还可以制作果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A.4℃冷藏能抑制酚氧化酶的活性,减缓果肉褐变

B.密封形成的低氧环境可促进果实的无氧呼吸,延长贮藏时间

C.酿酒时要先通气,加快酵母菌繁殖,后期密闭发酵有利于酒精产生

D.栽种梨树时要注意定期中耕松土,可促进根的有氧呼吸,有利于矿质离子的吸收

5、在一段时间内,某自然生态系统中甲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乙种群的密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t2时刻,甲、乙两种群密度相等

B.t2时刻,甲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量

C.t1-t3时期,两种群年龄结构均为增长型

D.t4之后乙种群仍将呈J型增长

6、α—银环蛇毒能与突触后膜上的乙酰胆碱受体牢固结合;有机磷农药能抑制乙酰胆碱酯酶的活性,而乙酰胆碱酯酶的作用是清除与突触后膜上受体结合的乙酰胆碱。因此,α—银环蛇毒与有机磷农药中毒的症状分别是(       

A.肌肉松弛、肌肉抽搐

B.肌肉抽搐、肌肉松弛

C.肌肉松弛、肌肉松弛

D.肌肉抽搐、肌肉抽搐

7、实验发现,摘除大鼠的垂体,甲状腺将萎缩,甲状腺激素显著减少;若给该大鼠注射垂体的提取物,可以部分地恢复甲状腺的大小。若向动物静脉注射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TRH),可增加促甲状腺激素(TSH)的量。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TRH和TSH分别由下丘脑和垂体分泌

B.垂体提取物中含有促进甲状腺形态恢复的物质

C.该实验说明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分级调节

D.该实验说明在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过程中存在反馈调节

8、肿瘤细胞通过无氧呼吸产生能量的方式称为“瓦博格效应”,生长迅速的肿瘤细胞即使在氧气充足的条件下也会发生“瓦博格效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瓦博格效应”发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

B.“瓦博格效应”产生丙酮酸的过程与有氧呼吸第一阶段相同

C.“瓦博格效应”导致生长迅速的癌细胞消耗葡萄糖比正常细胞多

D.消耗等量的葡萄糖,生长迅速的癌细胞产生的能量比正常细胞多

9、2022年3月22日,中科院与合作伙伴在《自然》杂志上发表了一项重量级世界首创研究,能够将人的多能干细胞转化为全能性的8细胞期胚胎样细胞,即相当于受精卵发育3天状态的全能干细胞。该研究成果可能使个体化器官再生成为现实,为全世界数百万需要器官移植的患者带来了希望。下列器官移植的叙述错误的是(       

A.免疫排斥反应主要依赖于T淋巴细胞的作用

B.该研究成果可能使个体化器官再生成为现实,个体化器官再生成体现了细胞的全能性

C.患者在术后需要使用免疫抑制剂以抑制免疫细胞的活性

D.进行器官移植只要供者和受者的主要HLA有一半以上相同就可以

10、研究人员在25℃条件下对美花石斛和春石斛光合作用特性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如图。下列分析合理的是(  )

A.A点光照条件下,美花石斛的叶绿体与周围细胞质基质不进行气体交换

B.B点光照条件下,春石斛的总光合速率大于美花石斛的总光合速率

C.美花石斛的总光合色素含量高于春石斛,同等光照条件下净光合速率更高

D.光照强度大于800μmol·m-2·s-1时,两种石斛均停止进行光合作用

11、某些病毒感染会严重影响葡萄的产量和品质。某科研团队采用脱毒技术快速繁殖“阳光玫瑰”葡萄品种,具体流程如下图所示,其中①、②为植物组织培养过程。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图中的X可指试管苗的茎尖

B.推测热处理的基本原理是植物细胞比病毒更耐高温

C.过程①、②所用的MS培养基无需另外添加植物激素

D.可通过PCR、抗原-抗体杂交等方法对再生植株进行病毒检测

12、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撕下放入一定浓度的KNO3溶液,细胞会发生质壁分离并自动复原。下列细胞结构中与该过程无关的是(       

A.内质网

B.线粒体

C.液泡

D.细胞膜

13、用酵母菌制作果酒过程中,在线粒体基质中消耗和产生的物质分别有(       

A.葡萄糖和H2O

B.丙酮酸和CO2

C.葡萄糖和酒精

D.丙酮酸和H2O

14、水稻种子胚乳的发育和营养物质积累决定水稻的产量和品质。研究发现,胚乳形成过程中不同激素间的相互作用如图所示。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A.细胞分裂素能促进籽粒变短变窄

B.生长素与赤霉素表现出协同作用

C.油菜素内酯能促进籽粒变长变宽

D.多种激素共同调控胚乳发育过程

15、生物种群在群落中的生活方式和它们在时间和空间上占有的地位称为生态位,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各物种的生态位可能会随着群落演替的进行而发生变化

B.群落中某种生物占据相对稳定的生态位有利于充分利用环境资源

C.不同物种的生态位不可能出现重叠的现象

D.若要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之间的关系等

16、3月4日,2023年全国竞走大奖赛(第1站)暨世锦赛及亚运会选拔赛在黄山市举行,鸣枪开赛时运动员的生理状态会有明显的变化,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

A.心率加快是副交感神经兴奋的结果,有利于维持内环境的稳态

B.机体产热明显增多,但产热量和散热量仍基本维持平衡

C.行进过程中摆臂动作信号会传到大脑皮层中央前回的底部

D.机体大量出汗,抗利尿激素分泌减少

17、下丘脑是人体内环境稳态调节中的重要器官。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下丘脑是神经中枢,只能接受神经信号的刺激

B.寒冷刺激下,下丘脑分泌促甲状腺激素增加

C.血糖降低时,下丘脑通过交感神经使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

D.饮水过多时,下丘脑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多,尿量增加

18、研究人员对黄土高原地区不同放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的年龄结构进行了调查,结果如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所有样方某一龄级数量的平均值作为该龄级数量的估计值

B.龄级构成是以各龄级个体数占该种群总数的比例计算获得

C.随着轮牧时间延长,重牧强度下长芒草种群逐渐趋向衰退

D.由图可知,任何放牧强度都不利于长芒草种群数量的增长

19、如图表示玉米胚的细胞呼吸随氧浓度的变化,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

A.a处产生的乳酸会使0.1%溴麝香草酚蓝溶液变黄色

B.a处细胞内乳酸脱氢酶催化乳酸的还原

C.b处被氧气氧化的氢来自葡萄糖和水

D.c处细胞内产生 ATP 的场所是线粒体

20、某自花传粉植物体内有三种物质(甲、乙、丙),其代谢过程如图所示,三种酶均由染色体上的显性基因控制合成。为培育生产乙物质的优良品种,科学家利用野生型植株和两种突变植株(T1、T2)进行自交,结果如表所示(多或少指三种物质含量的多或少)。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亲本(表型)

自交F1代株数(表型)

野生型(甲少、乙少、丙多)

180(甲少、乙少、丙多)

T1(甲少、乙少、丙多)

90(甲少、乙多、丙少)、271(甲少、乙少、丙多)、120(甲少、乙少、丙少)

T2(甲少、乙少、丙多)

91(甲少、乙多、丙少)、270(甲少、乙少、丙多)、122(甲多、乙少、丙少)

A.野生型、T1、T2基因型分别为AABBDD、AaBbDd、AaBbDD

B.T1、T2自交F1代中(甲少、乙少、丙多)个体的基因型各有2种

C.T1、T2自交F1代中(甲少、乙多、丙少)个体的基因型不完全相同

D.理论上T1自交F1代中能稳定遗传的目标植株比T2自交F1代中多

21、正常情况下,下列生理过程一定发生在内环境的是(       

A.葡萄糖被分解成丙酮酸

B.胰高血糖素的合成与加工

C.抗体与抗原的特异性结合

D.溶菌酶分解细菌的细胞壁

22、能引起组织细胞发生兴奋最小的刺激强度称为阈强度,达到这种强度的刺激叫阈刺激,低于这种强度的刺激叫阈下刺激。阈下刺激可引起受刺激的局部细胞膜上少量Na+通道开放和Na+内流,这种局部细胞膜轻微的电位变化称为局部反应。两个以上的局部反应互相接近叠加的电位变化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兴奋的产生机制是Na+通道开放导致Na+内流

B.不同强度的阈下刺激会产生不同强度的局部反应

C.达到阈电位是神经细胞产生动作电位的必要条件

D.阈上刺激是神经细胞达到阈电位的必要条件

23、某品系果蝇中,雄蝇的性染色体正常,雌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为X^XY,X^X为两条X染色体共用一个着丝粒。该品系果蝇繁殖时,子代果蝇的性染色体组成与亲代完全相同。下列关于该品系果蝇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雌蝇体细胞内的染色体数比雄蝇多一条

B.性染色体组成为X^XX和YY的果蝇不能存活

C.雌蝇比雄蝇更容易出现X染色体上的隐性突变性状

D.一个卵原细胞减数分裂可产生含X和Y的雌配子

24、如图为某学生利用紫色洋葱鳞片叶,进行“探究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实验的操作步骤,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实验材料不能换成黑藻叶片,因为叶绿体会干扰实验现象的观察

B.步骤④,可以观察到原生质层与细胞壁逐渐分离,液泡紫色变浅

C.步骤⑤的操作需要重复2~3次,保证植物细胞充分浸润在清水中

D.本实验还需要另外设立对照组,能使实验结果更有说服力

二、非选择题(共8题,共 40分)

25、果蝇的灰身和黑身分别受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a控制,果蝇的红眼和白眼分别受X染色体上的基因B、b控制。已知含1条X染色体(XY, XO)的果蝇为雄性,含2条X染色体(XX,XXY)的果蝇为雌性,其余性染色体组成异常的果蝇均胚胎致死。性染色体组成为XO的雄果蝇在产生精细胞的减数分裂后期I, X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性染色体组成为XXY的雌果蝇在产生卵细胞的减数分裂后期I,任意2条性染色体配对后分别移向细胞两极,另1条性染色体随机移向细胞一极。回答下列问题:

(1)现有一对基因型为XBXb和XbY的亲本果蝇杂交, F1中有1只性染色体异常的白眼雌果蝇,该白眼雌果蝇与F1中染色体正常的红眼雄果蝇杂交,得到F2

①F1中性染色体异常的白眼雄果蝇基因型是_______。 F2的表现型及比例是_______,F2的雌果蝇中染色体数正常的个体占_______

②亲本果蝇杂交产生该性染色体异常白眼雌果蝇,从亲本分析,可能的原因有哪些?_______

(2)选择两只染色体组成正常且表现型分别为灰身红眼和黑身白眼的纯合果蝇作为亲本杂交,F1雌雄果蝇随机交配,F2的雌雄果蝇中均有灰身和黑身、红眼和白眼。请写出F1中雄果蝇进行测交的遗传图解_______________

26、下图为制备单克隆抗体的流程:

(1)图中“筛选”过程包括选择培养和专一抗体阳性检测,其中能在特定的选择培养基中存活的细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而抗体阳性检测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图中促进细胞融合时可采用的不同于植物体细胞杂交过程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筛选得到的目标细胞还可以注射到小鼠腹腔内增殖,从________中提取单克隆抗体。与普通抗体相比,单克隆抗体具有___________________等优点。

(3)在体外培养杂交瘤细胞时,培养液中通常加入________等天然成分。

27、回答下列与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有关的问题:

(1)1952年赫尔希和蔡斯利用同位素标记完成了著名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下图是实验的部分步骤:

写出上述实验的部分操作过程:

第一步: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如何实现对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的标记?请简要说明步骤: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步:用35S标记噬菌体与_______________的大肠杆菌混合。

第三步:一定时间后,搅拌,离心。

(2)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在理论上上清液不含有放射性。而实验最终结果显示,上清液有一定的放射性,而沉淀物中的放射性比理论值_______

①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采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

②从理论上讲,上清液的放射性应该为0,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

a.在实验过程中,噬菌体与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清液的放射性增高,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中去,将会产生误差,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噬菌体侵染细菌之后,合成新的噬菌体蛋白质外壳需要_________。

A.细菌的DNA及其氨基酸

B.噬菌体的DNA及其氨基酸

C.噬菌体的DNA和细菌的氨基酸

D.细菌的DNA及其噬菌体的氨基酸

(4)上述实验中,不能用15N来标记噬菌体DNA,理由是_____________

28、如图甲为植物细胞模式图的一部分,图乙为该细胞细胞核模式图。请依据所提供的材料,回答问题:

(1)图甲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是____,具有单层膜的结构是____。(填序号)

(2)图甲中所示结构④的主要成分是____,对细胞起____作用。

(3)图甲所示的细胞____(填“是”或“不是”)根细胞,依据是____

(4)图乙中1是____,主要由____组成。2与图甲中____(填序号)的形成有关。

(5)图乙中5是____,是实现核质之间____的通道。

29、如图为植物有丝分裂各时期的图,依图回答:

1[2]____期,[1]____期,[5]____期。

2)辨认染色体形态和数目的时期最好是[_______]

3[4]____期。此图中有染色体____条。该物种体细胞中有____对同源染色体。

30、下表是豌豆四种杂交组合的实验统计数据:(设Dd表示株高的显隐性基因,Rr表示花颜色的显隐性基因)

组别

表现型

高茎红花

高茎白花

矮茎红花

矮茎白花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627

203

617

212

高茎红花×高茎白花

724

750

243

260

高茎红花×矮茎红花

953

317

0

0

高茎红花×高茎红花

925

328

315

108

 

1)根据杂交结果,对于株高,可判断________为显性性状,对花的颜色,可判断________为隐性性状

2)第一组亲本高茎红花的基因型为________

3)第四组杂交子代,高茎白花中能稳定遗传的个体占________

31、下图表示某草原生态系统食物网,请据图回答:

1)生态系统的成分中,图中只体现了两种成分,未体现的另两种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

2)该生态系统中鹰占 ____个营养级,食虫昆虫和蛙之间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该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状况,应从____________________开始。若该生态系统的能量传递效率平均为10%,假设第一营养级的同化能量是2×107kJ,则鹰最终获得的最大能量值是_____________

4)在自然生态系统的碳循环过程中,碳主要以________的形式从无机环境进入生物群落,在生物群落内,能量沿______________流动,能量的载体是____________

5)这个生态系统中动物___________(填“有或无”)分层现象。

32、[生物一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201523日,英国议会下院通过一项历史性法案允许以医学手段培育“三亲婴儿”三亲婴儿的培育过程可选用如下技术路线。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由于女性的自然周期产生的卵子太少,捐献者在取卵前通常需要注射___________激素,促使一次有更多的卵泡发育。

(2)重组细胞需培养到MⅡ中期的原因是该时期的卵母细胞才具备_________,重组细胞体外培养所需的气体主要是O2CO2,CO2的主要作用是___________

(3)从受精卵到三亲婴儿的培育还需要________和胚胎移植等技术胚胎发育的卵裂期在________内进行。受精卵经72小时体外培养发育成32细胞左右的胚胎,叫做___________可用于胚胎移植。

(4)三亲婴儿的培育技术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避免母亲的线粒体遗传病基因传递给后代,而___________填“能”或“不能”避免母亲的红绿色盲基因传递给后代。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