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台北2025届高二历史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4题,共 120分)

1、朱熹认为:“本朝鉴五代藩镇之弊,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散。”“虏骑”当指

A.辽

B.西夏

C.金

D.元

2、下表是毛泽东生平大事年表(1924-1930年),据表可以窥知(     

1924年

1月,参加中国国民党,被选为候补中央执行委员

1926年

5-9月,主持第六届农民运动讲习所,任所长

1927年

7-9月,参加八七会议,并领导秋收起义

1928年

2月,建立中共最早的一块农村革命根据地

1930年

1月,写给林彪的回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A.中国共产党由幼稚走向成熟

B.中国共产党对革命道路的探索

C.革命统一战线由建立到破裂

D.毛泽东思想从萌芽到最终成熟

3、《论语·乡党篇》记,“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不问马怎么样,而是首先问伤人没有。这主要体现了(       

A.孔子主张平等对待下人

B.春秋时奴隶地位提高

C.孔子“仁”的思想

D.孔子反对等级差别

4、下列属于新中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建成投产的是(  )

A.天津贻来牟机器磨坊

B.湖北汉阳铁厂

C.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

D.大亚湾核电站

5、赫胥黎晚年出版的文集,其中第九卷是《进化论与伦理学及其他论文》。严复翻译的《天演论》节选自第九卷,在译文后面他添加了大量案语,表达自己的维新立场。1898年,《天演论》出版,产生巨大影响。该书对当时中国社会的意义在于(       

A.睁眼看世界

B.宣传民主共和

C.思想启蒙

D.托古改制

6、严复选择用文言翻译西方书籍。他的文言书写是使其译本在士人阶层流行开来的一块敲门砖,而且历史表明他的这种做法是行之有效的。他的翻译作品在晚清风行二十年之久。这表明(     

A.西学成为社会主流

B.民主思想日益深入人心

C.洋务运动成效显著

D.语言认同助推思想传播

7、观察如图,结合所学,下列对1893-1920年间中国近代工业发展的解读,正确的是

①中国更深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获得较快发展

③西方国家对华进口总体呈下降趋势

④欧美列强对华经济侵略持续增强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8、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30年代的农村革命与20世纪20年代的农民运动有所不同。30年代主要是在根据地进行“打土豪、分田地”,开展群众运动;20年代则是成立农民协会....

并配合北伐。这一变化折射出

A.中国革命性质逐渐转变

B.共产党在革命中的地位变化

C.中国革命形势不断高涨

D.农民问题是革命的中心问题

9、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下列选项中准确描述幕府统治特点的是(     

A.天皇为首的朝廷掌握国家实权

B.幕府是名义上的最高国家政权机关

C.模仿隋唐制度加强了中央集权

D.采用庄园制和武士集团的统治形式

10、780年,唐朝实行两税法,规定:每户按人丁资产缴纳户税,按田亩缴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杂役;一年分夏季和秋季两次纳税。据此可知,两税法的实施

A.抑制了土地兼并

B.加重了农民的赋税负担

C.减轻了对农民的人身控制

D.标志着征税依据由人丁转为财产

11、南北朝时期的典籍记载了很多北方迁到南方的名士如王导、谢安等人的言行作派,及其受南人崇拜模仿的事例。细如服饰用具,琐至音容笑貌,都被人悉意效拟。南方上层人士改操中原洛阳之音,也成为南士标榜身份的一种方式。据此可知,当时

A.南北方的语言逐渐趋于统一

B.经济重心南移消弭文化差异

C.经济文化实力影响社会风尚

D.南方社会的包容性强于北方

12、观察下边示意图,A、B两处可填入的最合适内容是

A.东周、开放与融合

B.战国、分裂与融合

C.东周、分裂与融合

D.战国、开放与融合

13、从康熙朝开始,清廷建立了“密折奏事”的制度。到了雍正朝,更规定科道等官(中级官员)每天一人以密折轮流奏事,事无大小,都可照实奏告,即使没有什么事可说,也须说明为什么没有事可说。密折的内容主要是各地粮价、雨水、收成、民间舆论、官员的清贪。据此说明密折制度

A.降低了行政决策的效率

B.反映君权与相权的矛盾突出

C.影响了中央集权的加强

D.益于皇帝治理国家决策的制定

14、明清时期,江苏松江府、太仓州、海门厅因“种花者多,而种稻者少,每年口粮全赖客商贩运”。嘉定“其民托命于木棉,因而县不产米,仰食于四方”。据此可知,明清江南地区

A.农家副业占据主导地位

B.抑商政策发生重大转变

C.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扩大

D.粮食手工加工业发展滞后

15、史学家戴逸论述:“汉唐宋明均以关内富庶之区为立足点,北筑长城,抵拒北方游牧民族的南下,而康熙不同……不以长城为内外之界,而是平定青海,安抚西域,驻兵于乌里雅苏台和巴里坤、哈密一带。”对康熙皇帝上述作为的评价,正确的是

A.奠定了近现代中国版图的基础

B.为清兵南下统一中原扫清道路

C.放弃长城使北方地区战事频繁

D.大规模用兵导致清朝财力衰竭

16、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文件是

A.《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1954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C.《告台湾同胞书》

D.1982年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7、关于黄巢起义前藩镇的作用,宋人认为:“世言唐所以亡,由诸侯之强,此未极之理。夫弱唐者,诸侯也。唐既弱矣,而久不亡者,诸侯维之也。”材料

A.肯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积极作用

B.认为藩镇是唐衰落灭亡的重要因素

C.基本否定了藩镇对唐统治的作用

D.认为藩镇对唐统治有正反双重作用

18、1917年5月,俄国有108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8700人。6月有125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38455人。7月,有206家工厂倒闭,共有工人47750人;65个省中有43个省都发生了农民暴动。由此可得出的事实是

A.经济困难催化了十月革命

B.专制统治已难以继续维系

C.民主革命的时机已经成熟

D.建立工农联盟有其必然性

19、唐贞观初年,户不满300万。永徽元年(公元650年),在籍户数380万户。而隋朝强盛时期的户数为891万户。到玄宗天宝十三年,有962万户,户数超过隋朝,此时经济发展,社会繁荣,达到了唐朝的极盛。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是(     

A.隋代户口数量有夸大成分

B.“贞观之治”名不符实

C.唐代的户口统计更为精确

D.户口数量反映社会盛衰

20、顾炎武说:“文切世务,画写故实,学问当有益于天下。”他在绘画领域中痛责文人画“任意师心,鲁莽灭裂,动辄托之写意而止”的风气。对该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反映了顾炎武经世致用的治学思想

B.顾炎武全面否定文人画

C.其绘画理论受西洋画风影响

D.顾炎武反对空谈,努力寻求社会改革的方案

21、下表为1956~1961年毛泽东对苏联工业化模式的反思与突破。这些反思与突破

时间

反思与突破

1956年

提出应在大力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基础上去发展重工业

1958年

提出“两条腿走路”:工业和农业并举,重工业和轻工业并举

1959年

提出安排国民经济要以农、轻、重为序的思想

1961年

提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总方针

A.优化了工业发展方针

B.调整了国民经济比例

C.改变了计划经济体制

D.解决了三年经济困难

22、汉武帝时期,设立中央官学,培养《五经》博士,“自此以来,公聊大夫士吏彬彬多文学之士矣”。中央官学的建立(     

A.结束了大富豪子嗣垄断官位的局面

B.推动了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C.有利于学生思想创新和个性发展

D.促进了百家争鸣局面的进一步发展

23、明朝嘉靖年间,政府征发永顺、保靖、西阳等土司家族参与东南沿海抗倭战争;明末土司秦良玉也受命参与镇压张献忠农民起义“征贼”、“平叛”战争,冉氏土司将治下的重庆酉阳李溪官坝、铜鼓潭等称为“忠孝坝”,土司衙署称“忠孝堂”、“忠义堂”。这反映出当时

A.汉族与其它民族间的隔阂消除

B.儒家伦理治国思想的确立

C.国家认同的文化心理不断加强

D.朝廷注重提高土司的地位

24、国民政府通过与列强的交涉,到1934年基本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关税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由此可知,国民政府统治前期(     

A.中国在对外贸易中保持顺差

B.中国与世界市场的联系已日益密切

C.列强已放弃了对华经济侵略

D.民族工业发展受到一定程度的保护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5、________),字太白,号(________),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________”)。

 

26、________》的诞生,标志着罗马成文法的诞生。

 

27、鸦片战争后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标志着   开始解体。

 

28、结合所学完成下列两个表格

表格一世界早期文明简表(有11个空白处需要填写)

文明

发源地

文字

建筑(水利工程)

早期制度与文化

古埃及

 

 

象形文字

 

建立较完善的官僚体系;太阳历

 

两河流域

 

空中花园

 

古印度

 

 

印章文字

佛寺、佛塔

 

古中国

 

 

 

都江堰

分封制宗法制青铜器

 

巴尔干半岛爱琴海地区

线形文字字母文字

帕特农神庙

 

 

表格二中古时期的部分政权简表(有9个空白处需要填写)

地理位置

名称

都城

最高统治者

简单概况

地中海

 

君士坦丁堡

皇帝

 

西亚

阿拉伯帝国

 

 

8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大帝国,信奉伊斯兰教

 

 

 

伊斯坦布尔

苏丹,政教合一

16世纪中期建立起地跨亚非欧三洲大帝国,信奉伊斯兰教

南亚

 

德里

苏丹,政教合一

由突厥人建立,以伊斯兰教为国教

东亚

 

平安京(京都)

天皇,12世纪幕府掌握实权

 

 

 

 

29、1967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经济共同体和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合并为________。欧洲一体化进入到经济领域合作较高的一体化程度。

 

30、宋朝:实行________。其特点:进一步分割相权,加强了皇权,却减弱了对皇权的约束;职权过于分散,导致________,出现了冗官局面。

 

31、填图题

请在A处填上洋务运动时期创办的重要新式学堂的名称;在B、C、D处填上洋务运动时期重要军事企业的名称

32、甲午中日战争促进了中华民族________和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从而大大加快了中国________。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政治上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了________运动,农民阶级掀起了义和团运动;其二,经济上出现了办厂自救,振兴实业,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的________热潮。

 

33、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培植________________国家。

 

34、1954年参加________是新中国首次以大国身份参加的重要国际会议,主要是解决印度支那和朝鲜问题。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35、扼要回答下列有关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

(1)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什么伟大决策?

(2)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3)我国首先开放的四个经济特区分别是什么?后来逐渐形成了一个怎样的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的格局?

(4)党的十四大上规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什么?

36、其他开辟的航线有哪些?(从时间、国家、人物和具体路线进行思考)

37、“中间阶层”的人数增加的特点和趋势是什么?

38、人类经历了一个从分散的、局解的向整体的、全球化发展的过程,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二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三大支柱是什么?

(2)世界经济的三大区城集团化组织的名称是什么

(3)1995年,一个被称为“经济联合国”的国际组织成立了,它叫什么?

 

39、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影响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