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民心”问题,对于一个执政党来说,是一个根本问题。习近平曾引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强调要“以百姓之心为心”,切身体会民心所向、民瘼所在、民生疾苦,是我们党根本的政治优势所在。下列历史人物的执政结局,依据“政之所兴,在顺民心,”分组正确的是
A.商纣、周武王、汉景帝
B.夏桀、商纣、光武帝
C.盘庚、周厉王、汉景帝
D.汉高祖、汉文帝、光武帝
2、请找出以下人物中与其他选项不属于同一范畴的是:
A.禹
B.周武王
C.纣王
D.汤
3、著名文化学者王立群这样评价古代一位帝王:“烽火燃,五十年,陈桥驿站披旗冕。披旗冕,定江山,杯酒之间销兵权……还一个,盛世繁华,文煌武烈。”他评价的是( )
A.宋太宗赵光义
B.汉高祖刘邦
C.唐太宗李世民
D.宋太祖赵匡胤
4、归纳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辽宋夏金元时期的阶段特征是( )
A. 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B.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交融
C. 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 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5、历史示意图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的展示出来。下列示意图中最直观反映了三国鼎立形势的是
A.
B.
C.
D.
6、从《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到《中华民国约法》,最本质的变化是
A.改“民主”为“专制”
B.改责任内制为总统制
C.改中华民国为中华帝国
D.改民主共和为君主立宪
7、孔子的言论记载在哪本书中
A. 《春秋》
B. 《论语》
C. 《诗经》
D. 《尚书》
8、统一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在经历几百年南北朝的分裂后,于公元598 年统一全国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隋炀帝
C.秦始皇
D.汉高祖
9、开元末年以后,唐玄宗追求享乐、任人唯亲,朝政日益腐败,社会上各种矛盾越来越尖锐,边境形势日益紧张,节度使势力膨胀。最终导致了( )
A.“安史之乱”的爆发
B.突厥的大举入侵
C.社会治安状况的下降
D.自然灾害的频发
10、“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首诗体现了( )
A.分封制
B.三省六部制
C.科举制
D.禅让制
11、辽、宋、夏、金、元时期最显著的阶段特征是﹙ ﹚
A.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B.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C.繁荣与开放的时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12、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的民族英雄是( )
A.李广
B.卫青
C.郑成功
D.林则徐
13、商鞅变法中主要为了加强君主权力的是( )
A. 建立县制 B. 奖励耕织
C. 奖励军功 D. 严刑峻法
14、西藏地区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时间是( )
A.秦朝
B.汉朝
C.唐朝
D.元朝
15、北魏孝文帝曾亲自到鲁城祭祀孔子,并让兖州刺史修复孔子墓。其直接目的是
A.统一黄河流域 B.扫除迁都障碍 C.笼络守旧势力 D.学习汉族文化
16、西汉时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 洛阳
B. 成都
C. 长安
D. 北京
17、南方经济的繁荣发展促进了当地城市的发展。南朝时人口众多,商业最活跃的一个城市是( )
A.长安
B.洛阳
C.建康
D.成都
18、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是我国原始农种生活的典型代表。下列关于他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半坡遗址位于浙江余姚
B.河姆渡人的房屋主要是半地穴式圆形房屋
C.半坡原始居民的特色生活用具是彩陶
D.河姆渡遗址位于陕西西安
19、1069年,宋神宗任用王安石主持变法,试图摆脱统治危机,实现富国强兵。下列属于变法内容的是( )
①募役法 ②方田均税法 ③农田水利法 ④保甲法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④
20、长城是中华民族聪明智慧、艰苦勤奋、坚韧刚毅和充满凝聚力的精神象征。明长城的起止点是
A. 东起辽东,西至临洮
B. 东起鸭绿江,西至临洮
C. 东起鸭绿江,西至嘉峪关
D. 东到大海,西至葱岭
21、宋高宗和权臣______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危及他们的统治,以______罪名杀害了岳飞。
22、公元前209年夏,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_______、_______起义爆发。
23、公元756年,太子李亨北上________,被拥立为帝,即唐肃宗。唐朝后期,________发动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后攻入长安,建立政权,给唐朝统治以致命的打击。
24、根据下列提示的信息,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开创封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国家制度的朝代——
(3)“王与马,共天下”的“王”是——
(4)东汉的治世局面——
(5)西晋时期封王夺权的混战——
25、约公元前2070年,____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夏朝。
26、明朝万历末期,昆曲成为一个全国性的剧种,代表作有汤显祖创作的《____________》;皮黄戏博采其他剧种的优点,又带有北京的地方特色,以后就被称为“________”
27、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经常从知识分子的文章、诗词中摘取只言片语,加以歪曲解释,再借题发挥,罗织罪状,制造了大批冤狱,很多人因此被处死,连亲属,师友都受到迫害,人们把这种做法称为“_____”。
28、秦朝末年,______、吴广领导的起义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展开的争战,历史上称为"_________
29、隋朝大运河北抵__________。明长城西至__________。
30、公元前209年爆发的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动摇了秦朝的统治根基;383年爆发的________是我国古代又一次以少胜多的战役,此后,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31、
战争 条约
鸦片战争 《北京条约》
第二鸦片战争 《南京条约》
甲午中日战争 《辛丑条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马关条约》
32、结合下列描述写出相关的人物。
(1)他是东汉一位宦官,为改进纸张的技术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2)他是东汉的一位科学家,制造了世界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器
(3)他是东汉的一位医学家,编制了一套医学体操“五禽戏”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的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材料二:在宋代,海外贸易集中在南部沿海和长江下游的几个大城市,……为了能征收关税将对外贸易限制在某些官方控制的大港口的制度开始于8世纪,在宋代这些关税成为政府收入的一个重要来源。……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
材料三:使明代初期显得与众不同,但又同汉、唐、宋等朝代初期业绩典范相称的举措,是将帝国的骄傲播向四方,尤其是他们惊人的海上远征。
材料四:间年外域有人来,宁可求全关不开,人事天时诚极盛,盈虚默念惧增哉。
——《乾隆御制诗》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两例唐代中外交往的典型事例。
(2)材料二中“在宋代中国人逐渐开始成为海外贸易中的主角”,南宋时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
(3)材料三,明代初期“惊人的海上远征”主要由谁领导?“远征”的目的是什么?
(4)材料四,乾隆帝“宁可求全关不开”的心态在现实中演化为什么政策?该政策有何影响?
(5)综合上述材料,概括从唐至清,中国古代对外政策变化的轨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