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学习小组在整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材料时,收集了“十年寒窗”“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等关键词。这个学习小组研究的古代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科举制
2、下列对秦朝暴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长城、阿房宫、骊山陵等大型工程的营建
B.向人民征收沉重的赋税和徭役
C.创立了郡县制等后世沿用的制度
D.颁布了细密、严苛的法律,违背者被处以残酷的刑罚
3、地方上的将领不仅手握兵权,而且掌握地方的行政权。更有甚者,“父死子握其兵”,不向朝廷缴纳税赋,不听从朝廷号令,相互征战。这种现象出现在( )
A.隋朝后期
B.唐朝后期
C.北宋时期
D.南宋时期
4、唐朝有一位皇帝的统治被郭沬若先生称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这位皇帝是( )
A. 唐太宗 B. 唐高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5、我国古代的伟大工程蕴含着中华民族深厚的文化与精神底蕴,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隋朝时开通的贯通南北、促进南北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大运河
C. 赵州桥
D. 明长城
6、成语是中华文学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故事,“纸上谈兵”这个成语来自于( )
A.晋国与楚国的城濮之战
B.秦国与赵国的长平之战
C.楚国与齐国的马陵之战
D.魏国与齐国的桂陵之战
7、下面的图片反映了唐朝( )
A.开放的社会风气
B.民族交往与交融
C.多彩的文学艺术
D.中外的文化交流
8、据记载,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农业税占全国税赋总收人的30%,工商税占70%。南宋绍兴末年,政府仅对进口商品征收7%—10%的关税,而广州泉州、两浙三个市舶司的关税收入就达200万贯。由此可知宋代( )
A.推行重农抑商政策
B.农业发展缓慢
C.赋税沉重
D.商品经济和海外贸易发达
9、石油被称为“工业的血液”,不仅关系到国济民生,还关系到国家安全与稳定,在国家战略中是基石,是实现军事战略的基础,是经济发展的强劲动力。我国实现这种战略物资及其产品的全部自给是在
A.实行改革开放后
B.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
C.文化大革命时期
D.全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
10、毛泽东曾称成吉思汗为“一代天骄”,是因为他
①统一蒙古
②灭西夏
③改国号为元
④灭南宋
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
11、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A.《春秋》
B.《汉书》
C.《史记》
D.《战国策》
12、清朝时期,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正式建省,成为中国的一个行省。在西藏设置驻藏大臣与班禅和达赖共同管理西藏政教事务。在西北边疆,康熙帝大败葛尔丹,平定叛乱。以上史实充分表明( )
A.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发展
B.统一多民族国家建立
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繁荣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衰落
13、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大变革的根本原因是( )
A.诸侯争霸
B.百家争鸣
C.商鞅变法
D.铁器与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14、东晋、南朝江南经济得以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
A.南方生产工具先进
B.南方自然条件好
C.北方农民南迁,带来先进生产工具和生产经验
D.南方统治者施行仁政
15、有关重文轻武叙述不正确是
A. 宋太祖时文臣统兵的格局形成
B. 造就宋朝科技发达文化昌盛的文治局面
C. 杜绝武将跋扈和兵变
D. 莫须有
16、“丞相纷纷诏敕多,绍兴天子只酣歌。金人欲送徽钦返,其奈中原不要何!”郑燮咏史诗《绍兴》所反映的史事的历史背景是( )
A.宋辽对抗
B.宋金对峙
C.宋夏和议
D.宋元对峙
17、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A.修筑都江堰 B.发明印刷术
C.改进造纸术 D.编著《水经注》
18、中国古代科学技术曾领先世界。下列关于古代科学技术成就的搭配正确的是
A.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推动了人类文明的进步
B. 祖冲之——《九章算术》——把圆周率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第七位
C. 张仲景——《伤寒杂病论》——后世尊其为“神医”
D. 贾思勰——《齐民要术》——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学著作
19、成都平原变成“天府之国”,得益于的水利工程
A.白渠 B.灵渠 C.都江堰 D.郑国渠
20、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标志着中国早期国家的产生,该王朝是( )。
A. 夏 B. 商 C. 西周 D. 秦
21、___时期,四川地区出现“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2、北宋兴起的江西____,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北宋前期,四川地区出现“____”,这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23、汉武帝时,两次派_________出使西域。
24、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是____
25、使用________石器的时代,叫作旧石器时代;使用________石器的时代,叫作新石器时代
26、清代史学家赵翼评论当时的某机构说:“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也。”这一机构应是____
27、历史巨著《史记》的著述者是_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_改进造纸术,使纸的产量大大提高。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8、唐朝末年爆发农民战争---黄巢起义,907年,________________灭唐,我国进入__________时期。
29、下图东起鸭绿江,西至__________。
30、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农民大起义是________。
31、退避三舍 长平之战
纸上谈兵 巨鹿之战
围魏救赵 城濮之战
破釜沉舟 桂陵之战
32、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应的内容
(1)北宋时兴起,后来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
(2)北宋开封城内许多娱乐兼营商业的场所被称为——
(3)宋朝时由越南传入的哪一水稻品种,大大提高了水稻的产量——
(4)元朝时负责管理西藏军民各项事务的中央机构——
33、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具有多元一体的特征。
材料一 西汉“大一统”政治格局为中国古代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提供了有利的政治、文化环境和广阔的地理空间……其中汉武帝时期的功绩尤为卓著……各民族在日益增强的互动、交融中相互依赖,共同发展,逐渐加深了感情,加强了认同。
——改写自《西汉“大一统”政治与多民族交融认同》
材料二
材料三 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为甚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节选自《魏书》
请根据要求回答:
(1)材料一认为西汉民族交融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汉武帝时期的哪一项举措促进了华夏族与西北地区民族的交往与交融。
(2)请在材料二图中画“▲”处写出恰当的政权名称。用所学知识指出这幅图反映的历史现象。
(3)材料三中的“魏主”是谁?举3例“魏主”“光宅中原”后采取的具体改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