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泸州2025届高二历史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始春秋,终战国,五霸强,七雄出。”引自《三字经》,其中的“七雄”中地处最南边是(     

A.齐

B.楚

C.秦

D.燕

2、退避三舍这个成语来源于

A.吴越争霸 B.晋楚争霸

C.齐楚争霸 D.吴齐争霸

3、春秋战国时期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产生了深远的社会影响,这些影响不包括(   

A.促进了土地的私有化

B.提高农作物的产量

C.强化了奴隶主阶级的统治

D.引发了改革变法的时代风潮

4、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是( )

A.孔子

B.孟子

C.韩非子

D.庄子

5、宋高宗和秦桧杀害岳飞的根本原因是(   )

A. 嫉妒贤能   B. 看到人民拿起武器,害怕加深宋金矛盾

C. 要向金妥协投降   D. 害怕抗金力量壮大,威胁自己的统治

6、春秋时期,贵族开始禁止用牛祭祀宗庙;战国时期,秦国规定“盗牛者加(枷刑)”。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

A.祖先崇拜的消失

B.王室衰微

C.生产方式的变革

D.兼并战争的影响

7、化石是研究人类起源的主要证据。下图所示为根据化石复原的我国某遗址的远古人类头像,这一远古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蓝田人

D.山顶洞人

8、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在襄阳市郊的隆中,茅庐的主人是

A.曹操

B.孙权

C.诸葛亮

D.刘备

9、水是生命之源、文明之源。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的文明史就是一部宏大的认识水、治理水、利用水的历史。传说时代,中国就有一位三过家门而不入、化水害为水利的治水英雄。他是(  

A. 黄帝   B.   C.   D. 大禹

10、秦简记载:五人共同盗窃,赃物在一钱以上,断去左足,并在脸上刺刻涂墨,判为刑徒。这一记载说明了秦朝

A.赋税沉重

B.徭役、兵役繁重

C.法律严苛

D.实行中央集权统治

11、下列成语的典故出自春秋时期的是

A.完璧归赵 B.草木皆兵

C.纸上谈兵 D.退避三舍

12、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五铢钱。这样做,主要是为了(     

A.强化中央权力

B.发展农业生产

C.推行盐铁专卖

D.平抑全国物价

13、明朝末年爆发了李自成农民起义,其建立的政权国号是

A. 张楚

B. 大齐

C. 南明

D. 大顺

14、下列作物,属于我国明代引进的是

A.水稻、向日葵

B.马铃薯、粟

C.玉米、甘薯

D.花生、水稻

15、2008年北京奥运火炬造型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东汉时期哪位人物为纸的普遍使用作出了重大贡献?

A.祖冲之 B.司马迁 C.毕升 D.蔡伦

16、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长恨歌》中写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这两句诗反映的情况,直接导致了( 

A.安史之乱的爆发

B.藩镇割据的混战

C.唐末农民大起义

D.唐朝走向衰亡

17、春秋时期,开创儒家学派,被后人尊称为“至圣先师”的是(

A. 老子   B. 孟子   C. 孔子   D. 墨子

 

18、我国的奴隶社会包括从夏、商、周三个朝代,这三个朝代灭亡的根本原因是(  )

A. 外族的入侵B.当政者的暴政C.国家的分裂D.民族关系不融洽

 

19、在下列历史事件中,导致王朝更替的是(     

A.牧野之战

B.盘庚迁殷

C.周初分封制

D.长平之战

20、今年夏天,发生在广东和东北的洪涝灾害牵动了全国人民的心,也引起了人们对水利工程的关注。战国时期,秦国修建的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的水利工程是

A.灵渠 B.大运河 C.都江堰 D.白渠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____,北抵____,(古代地名),南至____,古代地名)。

22、唐朝都城_____规模宏伟,布局严整对称,街道宽敞整齐,商业繁荣,既是当时中国政治、经济和文化交往的中心,也是一座国际化大都会;明朝建立以后,先后18次修筑长城,形成了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的明长城。

23、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中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从哪朝开始:________

(2)商朝的最后一个国王也是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他是:________

(3)秦朝灭亡后,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的战争史称为:________

(4)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

(5)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

24、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____________出击匈奴,大获全胜,基本解除了匈奴对北部边郡的威胁。

25、1997年,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五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把( )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

26、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6.背景:魏晋以来,内迁的各族人民与当地汉人错居杂处,开始过着定居的生活。十六国北朝时期,民族关系有时矛盾激化,甚至发生战争,但在总体上,民族隔阂趋于消解,民族关系________________后期,我国北方出现了各民族的大交融。

7.表现:经济上________________;文化上的交流也日益频繁;随着经济、文化的交流与融汇,思想感情日益沟通,以往的“胡”“汉”观念逐渐淡薄,民族之间的________逐渐减少。

8.影响: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进一步丰富了中华民族的________文化和________文化,并为隋唐时期多民族国家的繁荣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27、灭亡:东晋末年,政权落入武将手中。________年,东晋灭亡。

28、将书法艺术提高到一个新阶段的是东晋的______,其代表作______称为“天下第一行书”。

29、他是戊戌变法时期著名的启蒙思想家,编译了《天演论》他是________

 

30、炎帝和________被后人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初祖。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根据三国鼎立的形成,将下列各项相对应的内容用直线连接起来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根据提示写出相应的历史人物

(1)传说传说时代中,治水有功的人物是——————。

(2)主持秦国的变法,为秦国的强盛做出贡献的人物是——。

(3)道家学派的开创者是————————。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表一:

魏主引见朝臣,诏断北语,一从正音……年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固为,当降爵黜官……

--《魏书》

如表二:鲜卑改姓情况(部分)

拓跋-元

薄奚-薄

贺拔-何

纥骨-胡

正娄-娄

叱吕-吕

贺鲁-周

屈突-屈

是娄-高

丘敦-丘

解毗-解

屋引-房

车辊-车

丘林-林

辗迟-展

独孤-刘

素黎-黎

费连-费

材料二:如图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物图片。

材料三:李唐一族(注:唐朝是李渊建立的,李渊母亲是独孤氏,鲜卑人。)之所以崛兴,盖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入中原文化颓废之躯,旧染既除,新机重启,扩大恢张(张扬;扩展),遂能别创(开创一种新的)空前之世局。

——陈寅恪《李唐氏族推测之后记》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一中的“魏主”是谁?为了革除鲜卑族落后习俗,巩固统治,他采取了哪些汉化措施?

(2)材料二中的两幅图片反映了什么历史现象?导致这种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北方地区民族交融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