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第二次发生于1911年,……第三次在1949年……”第一次的“革命”主要是指
A.分封制的形成
B.世袭制的确立
C.儒家学说成为统治思想
D.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
2、下列最能表现陈胜、吴广领导农民起义英雄气概的一句话是( )
A.“杀人者死,伤人及盗抵罪”
B.“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C.“知彼知己者,百战不殆”
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3、推行郡县制有利于巩固秦的统一,是因为这一制度
A.促进了封建经济的发展
B.提高了政令施行的效率
C.便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管辖
D.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的形成
4、“秦始皇比较彻底地消除了旧宗制的羁绊,创建了一套系统完整的国家制度。”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
A. 最高统治者称皇帝,总揽军政大权
B. 任命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处理中央事务
C. 地方上废除分封制,建立郡县制
D. 建立刺史制度,监视地方官吏、豪强
5、春秋时期,在众多的诸侯国中,打着“尊王攘夷”旗号,号令诸侯,成为第一个霸主的是
A.晋文公 B.齐桓公 C.秦穆公 D.楚庄王
6、历史复习课上,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了以下一组图片,你认为该节课复习的主题应是
A.宋代商业的繁荣
B.宋代海外贸易的繁盛
C.宋元经济的发展
D.宋代手工业的繁荣
7、它是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它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8、“七雄戈戟土乱如麻,四海无人得坐家。”诗句反映的历史当属( )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9、董仲舒对《春秋公羊传》中关于封建大一统的主张,有了更进一步的发挥。他认为“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义)也。”他所谓的大一统,就是统一思想,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汉武帝听取他的建议推行( )
A.分割诸侯,使其无力对抗中央
B.设立司隶校尉和刺史监督诸侯
C.废除分封制,推行郡县制
D.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10、相传禹把全国分为九个州,并铸造了象征最高权力的九个巨鼎,后来以“九鼎"比喻分量之重,“一言九鼎”由此而来。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是
A.四羊方尊
B.司母戊鼎
C.战国铜壶
D.商代铜爵
11、《史记》记载,秦国规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继承爵位)”。此项规定的影响是( )
A.巩固了中央集权
B.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C.实现了全国统一
D.提高了军队战斗力
12、下面哪一组搭配是错误的( )
A. 大闹天宫﹣﹣《西游记》 B. 三顾茅庐﹣﹣《三国演义》
C. 黛玉葬花﹣﹣《窦娥冤》 D. 武松打虎﹣﹣《水浒传》
13、西汉时期所使用的播种工具是
A. 水排 B. 筒车 C. 耧车 D. 翻车
14、“唐宗宋祖”中的“宋祖”指的是大宋王朝开国皇帝。下列不属于“宋祖”采取的措施的是( )
A.解除禁军高级将领的兵权
B.派文臣担任各地州县的长官
C.强化宰相的权力
D.将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15、春秋时期,农业深耕细作,手工业规模扩大,商业活动活跃,主要是因为( )
A.重视肥料的使用
B.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C.水利工程的兴建
D.铁制农具和牛耕的出现
16、“夜凉入骨,让我们手牵手走回远古,一起去到周口店的龙骨,与那里的人们共舞,彻夜无休,原始的追逐中没有那么多的痛苦。”诗句中所说的生活在周口店龙骨山的远古人类是( )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半坡人 D. 河姆渡人
17、北京人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始人类之一。下列与北京人相匹配的史实是( )
A.用火烧烤食物 B.住干栏式房屋 C.过独居生活 D.制彩陶
18、《商君书》是战国时期著名改革家商鞅及其后学的著作汇编,着重论述商鞅一派在当时秦国施行的变法理论和具体措施。下列属于商鞅变法措施的有( )
①废除井田制
②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③扩大贵族的世袭特权
④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9、英国大百科全书中说:“我们所知道的最早的考试制度,是中国所采用的选举制度及其定期举行的考试。”这种“最早的考试制度”是指( )
A. 禅让制 B. 世袭制 C. 科举制 D. 分封制
20、“5·12”大地震,四川遭到巨大破坏,但有一文化遗产(工程)损害并不大,而这一文化遗产(工程)两千多年来一直造福人民,使成都平原获得“天府之国”的美称,这项工程是( )
A. 都江堰 B. 灵渠 C. 郑国渠 D. 王景疏通黄河
21、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是_________。其性质是一次彻底地反对_________和_________的爱国运动。
22、公元前138年,_______派张骞出使西域,促进了汉朝与西域各国之间的相互了解与往来;230年,_______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夷洲,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23、持续八年的______________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明成祖时期的______________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4、经济发展会带来社会的进步,请填写有关经济发展的内容。
(1)七八千年前的长江流域河姆渡遗址表明,已经开始了________(填写粮食作物名称)的种植,原始农业兴起。
(2)春秋后期,铁制农具和________的使用,是春秋时期农业生产力水平提高的重要标志。
(3)战国时期,________带领人们修筑的都江堰,使成都平原成为沃野,史称“天府之国”。
25、提出“仁者爱人”,反对苛政,主张以德治国的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___________。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著书立说,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同方略,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_”。
26、东汉末年名医张仲景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写成了《________》一书;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____》。
27、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_,这个王朝的建立者是________。
28、夏朝后期,商部族逐渐强大,商的首领________联络周围部族,起兵攻伐夏王________夏朝灭亡。
29、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_________________。
30、________在位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唐朝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鼎盛时期,历史上称为“________”。
31、连线题。请将下面与之相关的连起来。
西夏 蒙古族 赵匡胤
辽 党项族 耶律阿保机
金 契丹族 元昊
元 女真族 阿骨打
北宋 汉 族 忽必烈
32、列举春秋时期出现的著名霸主。(4位即可)
33、中华民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我们的祖先用智慧创造了灿烂的文明。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
材料三 云冈石窟的造像气势宏伟,内容丰富多彩,堪称公元5世纪中国石刻艺术之冠,被誉为中国古代雕刻艺术的宝库。多种佛教艺术造像风格在云冈石窟实现了前所未有的融会贯通。
(1)根据材料一,指出我国古代书写材料的变化,并说明纸作为书写材料的优点和不足。
(2)材料二中两幅示意图反映的信息都和一种经济发展形式有关,它是什么?
(3)综合上述材料,概括我国古代文化发展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