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战国时期,要求人们互助互爱,反对不义战争的思想家是
A.孟子 B.荀子
C.墨子 D.韩非子
2、某同学绘制了一幅我国远古居民生活场景的想象图。下列内容与北京人相符的是( )
A.头部带有猿的某些特征
B.使用磨制石器,过群居生活
C.能够人工取火,烧烤食物
D.种植水稻,蒸煮米饭
3、“彩陶精美,画纹亦多珠。或则呈人面,或则呈双鱼。”这是郭沫若为原始农耕时代的哪一居民所写的诗歌?
A.北京人
B.元谋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4、作为一个刚刚立国的王朝,西晋应该是很有生命力的,但它迅速地走向败亡,这是开国皇帝司马炎所不能料到的。下列哪一事件标志着西晋王朝由盛转衰( )
A.石崇王恺斗富
B.赤壁之战
C.八王之乱
D.七国之乱
5、元朝为加强对全国的统治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它建立的地方行政制度沿用至今。这一制度是( )
A.行省制
B.科举制
C.郡县制
D.厂卫制
6、“当时(春秋时期)的大小国家,在名义上都承认周王的共主地位,但周王的实权早已消灭,只有霸主才能左右当时的政局。”这反映了( )
A.周王室实权名存实亡
B.周王室实力增强
C.周王室中央集权加强
D.周朝的政局稳定
7、秦朝的统治是开创性的,也是短暂的。导致秦朝迅速灭亡的根本原因是秦的暴政,其表现为( )
①赋税沉重 ②繁重的徭役和兵役 ③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④残酷的刑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8、小轩同学在历史活动课上表演历史剧《司马迁与(史记)》,他很可能会念到的台词是
A. 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
B.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C.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D.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9、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学习《三国鼎立》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标志着三国时期开始的历史事件对应的序号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10、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分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材料反映的制度是
A.禅让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世袭制
11、郭沫若称武则天“政启开元治宏贞观,芳流剑阁光被利州”。肯定武则天主要是因为( )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执政时期社会经济持续发展
C.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D.她替多病的高宗处理政事
12、西夏建立后元昊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包括( )
①仿唐宋制度 ②订立官制 ③鼓励垦荒 ④创制西夏文字
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②④
13、受唐朝文化影响很大,参照汉字创制了本国文字的国家是( )
A.日本
B.新罗
C.天竺
D.波斯
14、与秦末农民战争相比较,黄巾起义表现出的主要不同特征是
A.为了反抗暴政
B.有组织、有准备
C.提出了起义口号
D.使封建王朝一蹶不振
15、《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述“一法度衡石丈尺。车同轨。书同文。”材料没有反映的统一措施是( )
A.统一文字
B.统一货币
C.统一车轨
D.统一度量衡
16、毛泽东曾说:“人常说‘秀才造反,十年不成’。刘秀是个例外,十年不鸣,一鸣惊人。他在家读书,安分守己,一旦造反,倒海翻江,轰轰烈烈,白手起家,创建了一个新的王朝。”这个新王朝出现的安定局面是
A.开皇之治 B.光武中兴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17、汉武帝元狩六年(公元前117年)、元鼎四年(公元前113年)、元封元年(公元前110年)分别颁布并推行了统一铸币、盐铁官营、和统一调配物资、平抑物价等诏令,意在( )
A.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B.增加百姓赋税负担
C.扩大商品交换范围
D.掌控经济加强集权
18、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拥有了不少创造发明。下图是唐朝时期改进和创制的两种工具,它们是( )
①曲辕犁②直辕犁③水排④筒车⑤翻车
A.①④
B.②③
C.②④
D.①⑤
19、北京奥运会“祥云”火炬的设计灵感来自中国传统的纸卷轴。纸是我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你知道下列哪位人物改进了造纸术( )
A.蔡伦
B.张仲景
C.张衡
D.祖冲之
20、中国历来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如图中,西汉时在A区域设立的管辖机构是
A.伊犁将军 B.安西都护府 C.西域都护府 D.北庭都护府
21、下列主张代表的各是哪家学派?
(1)认为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___________
(2)主张实行“仁政”,认为得民心才能得天下。___________
(3)主张“兼爱”“非攻”,要求人们互爱互利,提倡节俭。___________
(4)主张君主治国要靠法令,权术和威势,以使臣民慑服。___________
22、张仲景:东汉名医,著有《____________》一书,他发展了______的理论和治疗方法,提倡预防疾病,被后世称为“______”。
23、华佗:东汉名医,发明了“______ ”,还创编出了“_________”,帮助人们强身健体。
24、两宋时期,由越南传入的( ),成熟早,抗旱力强。宋朝鼓励海外贸易,在主要港口设立( )加以管理。
25、(1)禹死后他的儿子启继承了他的位置,从此_________制代替___________制。
(2)商代后期的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在东汉末年的军阀混战中,___________控制了汉献帝,取得了“___________”的有利地位。
(4)1727年,清政府设置 _________,代表中央和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
(5)西汉时期汉武帝命__________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的道路,之后西汉王朝为了加强对西域的经营设置____________,标志着今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
(6)230年,孙权派将军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__,加强了今台湾地区与内地的联系。
(7)北朝农学家 ___________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撰写的《齐民要术》,强调农业生产必须遵循自然规律。
2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_______;“楚汉之争”的胜利者是_________。
27、东汉出现的第一个治世,史称“___________ ”
28、______生活在距自今约170万年前,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1921年到1929年,经裴文中等科学家考古发掘,使 ______遗址成为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资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之一。
29、文字、国家机构等是文明产生的主要标志。中华文明距今有 ______年(大约)的历史。
30、公元前206年---前202年,刘邦和项羽为争夺帝位进行了四年的战争,史称________
31、春秋战国时期,整个社会处于急速的变化动荡之中,学术思想非常活跃,诸子百家纷纷著书立说,各执己见,出现了思想文化繁荣的景象。请将下列人物、学派和主张言论进行搭配
人物 学派 主张或言论
A∶ 老子 a∶ 儒家 ①"民为重""君为轻"
B∶孔子 b∶ 道家 ②∶世间万物运行均有规律
C∶孟子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32、列举唐代最著名的诗人: 、 、
33、唐代平等友好的民族政策造就了融洽的民族关系。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材料二
材料三 “外甥是先皇帝舅宿亲,又蒙降金城公主,遂和同为一家。天下百姓,普皆安乐。”
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朕”指哪位历史人物?材料中的“中华”和“夷狄”分别指的是什么?此材料体现了唐朝怎样的民族政策?
(2)材料二、三反映了唐朝与哪个民族的友好关系?据材料二、三列举唐朝与这个民族密切交往的两个事例。
(3)唐朝时中央政府积极采取措施融洽民族关系,请说出唐朝加强对新疆管理的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