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白杨2025届高二历史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绍兴十一年(1141年)十一月,宋与金于书面达成《绍兴和议》,两国以淮水——大散关为界。宋割让从前被岳飞收复的唐州、邓州以及商州、秦州的大半,每年向金进贡银廿五万两,绢廿五万匹。”和议签订后

A.北宋与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B.形成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C.南宋与辽之间保持了很长时间的和平局面

D.形成南宋与金南北对峙的局面

2、“南市沽浊醪(南市打上一壶酒),浮螘甘不坏(水酒甘甜酒花好)。东门买彘骨(东门去买猪排骨),醯酱点橙薤(橙皮韭花沾点酱)。蒸鸡最知名(最好吃的是蒸鸡),美不数鱼蟹(买点鱼虾和螃蟹)。轮囷犀浦芋(犀浦芋头来二斤),磊落新都菜(再买新都鲜蔬菜)。……”从宋代陆游的这首诗中,我们可以了解当时

A. 农业的发展   B. 手工业的兴盛

C. 商业贸易的繁荣   D. 对外交往的频繁

3、战国初年,晋国被瓜分为哪三家

①韩

②赵

③卫

④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4、北宋蔡襄指出:“今世用人,大率以文词进。大臣,文士也;近侍之臣,文士也;钱谷之司,文士也;边防大帅,文士也;天下转运使,文士也;知州郡,文士也。”这反映出北宋治国的特点是( )

A.分化事权

B.独尊儒术

C.重文轻武

D.外重内轻

5、通过探究事件的因果关系来把握历史的发展规律,是历史学习的方法之一。下列事件不存在因果关系的是(     

A.秦朝的暴政-----秦末农民起义

B.汉武帝的休养生息政策-----“文景之治”

C.东汉后期外戚宦官交替专权----黄巾起义

D.东汉末年社会动荡,人民渴望安定---佛教、道教广泛传播

6、相传汉武帝出于对董仲舒的尊敬,每次经过董仲舒墓时,都要下马,民间称董仲舒墓为下马陵。董仲舒死后还能得到汉武帝如此高的礼遇,是因为

A.提出了削弱封国势力的建议 B.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

C.率军攻打匈奴 D.主张实行盐铁专营

7、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是(  )

A. 安史之乱   B. 藩镇割据   C. 宦官专权   D. 黄巢起义

 

8、“自封建变为郡县,有天下者,汉、隋、唐、宋为盛,然幅员之广,咸不逮元”。元朝疆域空前辽阔,为对全国进行有效的统治,元朝主要实行

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行省制

9、东汉时期出使大秦的人是(       

A.班勇

B.班超

C.甘英

D.张角

10、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其主要史实有

①中国的凿井、冶铁等技术传到西方

②中亚的葡萄、黄瓜、胡萝卜、大蒜等农作物传入中国

③罗马的毛织品、玻璃等手工业品和杂技传入中国

④印度的佛教传入中国

⑤越南的占城稻传入中国。

A. ①②③④⑤

B. ①②④⑤

C. ②③④⑤

D. ①②③④

11、唐朝末年,翰林学士刘允章上《直谏书》中指出老百姓有“官吏苛刻”“赋税繁多”“冤不得理,屈不得申”“冻无衣,饥无食”“病不得医,死不得葬”等“八苦”。上述材料反映的应该是(  )

A.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

B.繁镇节度使拥兵自重

C.唐末农民起义的原因

D.五代十国导致的混乱

12、央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传承中华美食文化,引发广泛关注。其中最早把粟作为主食的居民是

A.半坡原始居民 B.山顶洞人 C.大汶口居民 D.河姆渡原始居民

13、西汉初年,社会经济萧条,统治者为此在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提倡节俭 B.“以德化民” C.休养生息 D.盐铁官营

14、唐朝陶瓷器生产水平很高,闻名中外,造型精美。其中最著名的是(     

A.越窑的青瓷

B.邢窑的白瓷

C.唐三彩

D.青花瓷

15、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子”“把粟加工成小米”“用麻纺织成麻布”等关键词有关的原始农耕文化遗址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16、史书载:“每年插秧结束,蜀人拿着香烛,祭祀李冰,人来人往络绎不绝。”材料中, 蜀人在播种季节进行祭祀主要是因为“李冰”

A.修建了都江堰

B.修建了灵渠

C.修建了万里长城

D.开凿了龙门石窟

17、唐代设立的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其管辖的位置为今

A.新疆天山南北

B.西藏地区

C.东北地区

D.云南地区

18、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历史悠久;东汉名医华佗注重养生保健他模仿虎、鹿熊、狼、鸟的活动姿态创编了

A.“五禽戏” B.太极拳 C.广播操 D.南拳

19、商鞅在秦国变法,“商君虽死,秦法未败”。造成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变法

A.有秦孝公的大力支持

B.得到新兴地主阶级的拥护

C.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D.打击了奴隶主贵族的势力

20、中国古代主张“仁”,要求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的思想家是

A. 孔子   B. 庄子   C. 墨子   D. 韩非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陈桥兵变建立北宋】960年,后周大将____发动陈桥驿兵变,建立北宋。

22、(1)为曹操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

(2)为三国鼎立局面形成奠定基础的战役是________

(3)东晋打败前秦的以少数多的战役是________

 

23、东汉时期,_______________改进了造纸术,便利了文化的传播;_________________是中医临床理论体系的开创者,被后世称为“医圣”。

24、历史巨著《史记》的著述者是___________。东汉___________改进造纸术,使纸的产量大大提高。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

2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是_______,标志着中国早期__________的产生,  都城在阳城(河南登封)社会逐渐产生____________

26、北京人距今时间是_________

27、根据玄奘的口述,由弟子记录成书的《________》,记载了他游历过的1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山川风物和社会习俗,是研究中外交流的珍贵文献。

28、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甲骨文是中国_____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1899年,清朝人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等地出土了大量甲骨。

(3)甲骨文使用_____、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29、雍正时期创设的最大特务机关是_____________

30、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的人物。

(1)主张“无为而治”人们与世无争,天下就能太平______。

(2)“仁政”;民贵君轻;反对一切非正义战争______。

(3)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护社会秩序______。

(4)主张“兼爱”、“非攻”,提倡节俭______。

(5)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的人格______。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   李时珍       《窦娥冤》

宋应星       《资治通鉴》

吴道子       《天工开物》

司马光       《送子天王图》

关汉卿       《本草纲目》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建立西夏的民族一一

(2)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一一

(3)元朝时管辖澎湖和琉球的机构一一

(4)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一一

(5)被誉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科技巨著一一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某次变法的措施: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军功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人教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三:(新法)“行五年,秦人富强”,“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家给人足。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

——《史记》

请回答:

(1)图中B代表哪个国家?当时各国的兼并战争说明什么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2)从材料二反映的是什么事件?它的支持者是谁?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说说这场变法有何地位和历史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