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海峡两岸同胞近40年隔绝状态终于被打破的标志性事件是( )
A.台湾当局调整三不政策
B.两会达成九二共识
C.汪辜会谈
D.促进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
2、《礼记•礼运》中写道:“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选贤与能,讲信修睦……是谓大同”。分析材料,你认为反映了我国原始社会时期哪一项民主制度?( )
A.禅让制
B.世袭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
3、以下为《大唐盛世》历史剧的若干场景,其中需要修改的是
A.有人在采购蜀锦
B.李白在酒后写下《望庐山瀑布》
C.玄宗接见各国来访使节
D.景德镇的瓷器远销海外
4、炎帝和黄帝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下列关于炎帝和黄帝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他们都是传说中的人物 B.他们为华夏族的形成做出了贡献
C.传说中他们有许多发明创造 D.他们都生活在长江流域
5、云南元谋人生活在距今约多少年前
A.七十万年前
B.一百六十万年前
C.一百七十万年前
D.一百八十万年前
6、李清照曾写诗“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下列事件跟项羽有关的是 ①大泽乡起义 ②巨鹿之战 ③楚汉战争 ④在陈建立政权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7、以下内容属于历史观点的是
A. 唐朝中晚期至两宋时期,北方人口大批南迁
B. 北宋东京郊外,建有世界上最早的船坞
C. “苏湖熟,天下足”这一谚语表明我国经济重心南移
D. 雍正时期,设立军机处
8、我国汉字的发展已有几千年的历史了。下面能体现我国古汉字发展演变顺序的是
A.甲骨文→金文→行书→小篆 B.金文→甲骨文→行书→小篆
C.甲骨文→金文→小篆→行书 D.行书→小篆→甲骨文→金文
9、下图是一位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示意图。其中△处依次应填( )
A.夏、春秋
B.商、春秋
C.夏、西汉
D.商、东汉
10、秦统一后,为维护皇权,巩固统治,加强了对官员的监督管理。其中,中央分管监察百官的是
A.御史大夫
B.博士
C.丞相
D.太尉
11、有学者认为,公元前221年的改革至关重要,它摒弃了重立列国的思想,从而为中央统一全国各地的集权管辖提供了手段,材料中的“它”指的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科举制
12、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科学文化得到进一步发展的主要原因包括
①北方各族人民的融合
②江南经济的开发
③佛教的盛行
④统治者的高度重视
A. ①②③④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13、《汉书·食货志》记载: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这说明
A. 当时战乱多,土地荒芜,人口锐减 B. 汉文帝和景帝实行了休养生息政策
C. 汉文帝和景帝减轻了赋税和徭役 D. 汉文帝和景帝重视以德化民和勤俭治国
14、把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独体字结合起来表示新的意义,我们把这种造字法称为( )
A. 象形 B. 指事 C. 会意 D. 形声
15、秦始皇虽然是历史上著名的暴君,但也是一位有作为的政治家。他为了巩固秦朝的统治实行了一系列措施,其中不包括( )
A.分封制
B.中央集权制
C.郡县制
D.皇帝制
16、北宋政府在泉州设立的海外贸易管理机构是( )
A.市舶司
B.瓦舍
C.司农司
D.宣政院
17、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口号的主要目的是( )
A.维护周天子的权威
B.抵御周边少数民族的袭扰
C.争当霸主
D.结束混战局面
18、下列材料或史实与结论之间对应正确的是
A. 材料或史实:官渡之战,袁绍兵十馀(余)万,曹操兵仅 十分之一,击破之。结论:曹操最终统一北方
B. 材料或史实:赤壁之战后,曹操转而经营关中,刘备占领四川和云贵地区,孙权统治范围延伸到福建、广东,湖北和湖南。结论:促进了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
C. 材料或史实:曹操诗:“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结论: 反映了三国时代的战乱频繁
D. 材料或史实:东晋在淝水之战以少胜多战胜前秦。结论:破坏南方稳定,南方经济发展缓慢。
19、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沿革是社会经济发展、变化的结果。观察下图,①和②处应该的写的内容是:
A.奴隶、桀
B.郡县、纣
C.奴隶、纣
D.禅让、启
20、下列说法符合史实的有( )
①东周分为春秋和战国两个阶段②东周与西周并存,一个在东一个在西
③齐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的东方大国④兼并战争是给社会带来深重的灾难,但从客观上看,有利于统一。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21、商周时期的青铜器种类丰富,数量众多,制作工艺高超,商周时期青铜文化的代表作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战国时期,秦国修建了著名的防洪灌溉工程______,使成都平原成为天府之国。这些充分反映出我国人民的智慧。
22、请根据提示信息写出相对应的著作或代表作。
(1)司马光主持编写的史学巨著——
(2)李时珍的药物学巨著——
(3)吴承恩的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4)曹雪芹的中国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
23、960年,赵匡胤发动_______(事件),建立了北宋;宋真宗时,辽和北宋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_______。
24、 和 先后在西突厥地区设立 和 ,对今新疆地区进行管辖。
25、“尊天子,攘四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________。
26、写出下列人物的著作成就。
(1)顾恺之________
(2)司马迁________
(3)贾思勰________
(4)王羲之________
27、从1921年到2019年,98年的艰辛发展历程,中国共产党从弱小到强大,从幼稚到成熟,探索出革命和建设两条辉煌道路,请你根据下列提示回答问题
她的诞生是中国历史上_________的大事,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貌就_________,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便有了新的方向。_________会议是中国共产党由幼年走向成熟的标志
28、元朝在中央设置__________________,管理全国的宗教和吐蕃地区的事务;清康熙接见西藏宗教首领并封他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乾隆皇帝颁令实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制,将选定喇嘛教活佛人选的权力收归中央。
29、填写下列表格(根据所学知识填写下表,每空2分,共8分)
时间 | 远古人类 |
约170万年 |
|
| 北京人 |
约7000年 |
|
| 半坡人 |
30、唐太宗对少数民族实行______________的民族政策。
31、
遵义会议 | 提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 |
八七会议 | 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
三湾改编 | 打出“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
秋收起义 | 确立党对军队绝对领导 |
古田会议 | 提出“思想建党,政治建军”的原则 |
32、传统的节日。(最少列举三个)
33、中国文明史历经近5千年的发展,政治制度的确立、改革和不断发展,巩固了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并促进了民族融合。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人教版统编教材《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
材料二 中国作为一个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在世界历史中,特别是与其他古国相比,是一个十分罕见的现象。这其中有地理的、经济的、思想文化的多方面原因,除此之外,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制度,也是这个多民族的千年古国得以始终维持统一的重要原因。
——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中国当时实行了什么政治制度?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该制度实行的目的。
(2)材料二中“中国几千年的政治制度”主要指什么制度?并指出该制度在秦朝的具体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