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朔州2025届高三历史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A. 推动经济发展

B. 促进民族交融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实现南北统一

2、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文件是

A.《钦定宪法大纲》

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C.《中华民国宪法》

D.“明定国是”诏书

3、在从猿到人的进化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的是(     

A.建造房屋

B.使用石器

C.劳动

D.过群居生活

4、《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兴,接秦之敝(同弊),诸侯并起,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天下既定……上(汉高祖)于是约法省禁,轻田租,什(同十)五而税一。”汉高祖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为了

A.减轻负担 B.增加劳力 C.稳定民心 D.储备军食

5、“天宝元年,应日僧普照辈延,东渡日本。然东海风骤浪高,或船覆……五渡未成。其时僧目盲,唯志不渝。天宝十二年,竟至日”。材料描述的人物是(     

A.玄奘

B.鉴真

C.张骞

D.白居易

6、出土文物可以了解古人生活状况。陕西西安半坡原始居民聚落遗址,出土了骨针、骨锥、陶制和石制的纺轮。这说明该处古代居民(     

A.掌握了农业生产技术

B.掌握了简单的纺织制衣技术

C.开始了原始商贸活动

D.具备了较高音乐修养

7、“戎狄多居山间,车战难以施展,步兵作战灵活敏捷,故戎狄擅长于步战。晋国吸取戎狄军事文化优势,逐步变车战为步战。”上述史料表明春秋时期的战争客观上促进了(     

A.政治变革

B.国家统一

C.民族交融

D.思想解放

8、“朕今选儒臣干事者百余,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纵皆贪浊,亦未及武臣一人也。”材料中宋太祖这一举措

①造成重武轻文的局面

②增强了军队作战能力

③派遣文官担任地方长官

④提高士人的地位。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

9、某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正在讨论春秋时期诸侯争霸的原因,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天子威信很高 B.诸侯势力强大 C.战争频繁 D.生存环境恶化

10、“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天府”的由来直接得益于

A.铁犁牛耕的推广 B.商鞅变法的实施

C.都江堰的修建 D.秦朝统一的完成

11、有人说:“读懂中国,必须先读懂中国传统文化;读懂中国传统文化,必填先触摸中国的彩陶。”彩陶,中国历史发展的源,华夏传统文化的根。下列远古居民中能够制造彩陶的是

A. 元谋人   B. 北京人   C. 河姆渡人   D. 半坡居民

12、他及其子孙结束了中国大陆自唐朝以后形成的政权分立、对峙的局面,最终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有诗颂曰:“骏马凌风,拓土开福成一统,弯弓挽月,擎天立柱启蒙元。”他是

A.杨坚

B.李世民

C.铁木真

D.忽必烈

13、1635年改女真为满洲和1636年改国号为清的历史人物是

A.阿保机

B.阿骨打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4、“杯酒释兵权”解决大将专权问题,被誉为“最高政治艺术的运用”。宋太祖这一做法的根本目的是

A. 防止武将专权

B. 加强地方控制

C. 强化中央集权

D. 分割宰相权力

15、北宋时期,宋真宗从越南引进一种高产稻种,这种稻种“得米多,价廉,自中产以下皆食”,请问这种稻种是(          

A.籼型稻

B.占城稻

C.粳型稻

D.高昌稻

16、下图是西汉以来南、北方户口占全国百分比情况,这一变化的影响是

   

A.北方人口增长

B.南方物产匮乏

C.经济重心南移

D.北方农业发展

17、中非友谊源远流长,唐朝时中国就和非洲有了友好往来。这一结论的佐证史料是(     

A.唐朝墓葬出土的非洲黑人俑

B.唐招提寺和鉴真塑像

C.玄奘口述的《大唐西域记》

D.新罗人的《桂苑笔耕》

18、《汉书景帝纪》“汉兴扫除烦苛,与民休息。至于孝文,加之以恭俭,孝景遵业,五六十载之间至于移风易俗黎民醇厚。周云成康,汉言文景,美矣!”材料说明(     

A.汉统治者吸取秦朝灭亡教训

B.汉初休养生息政策取得成效

C.文景之治是西汉最强盛时期

D.儒家治国思想正统地位确立

19、长城修筑的历史可上湖到西周时期。我们今天所看到的长城则主要修筑于(     

A.秦朝

B.隋朝

C.宋朝

D.明朝

20、诗人杜甫在《忆昔》中如此描述:“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九州道路无豺虎,运行不劳吉日出。”这反映了唐玄宗在位前期出现的兴盛的景象,历史上称之为(     

A.文景之治

B.贞观之治

C.开元盛世

D.康乾盛世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早期国家产生和发展时期出现了有作为的开国之君和臭名昭著的暴君。

(1)约公元前2070年,________结束部落联盟局面,建立夏王朝。

(2)夏朝的最后一个王________在位时,无休止地征发百姓。

(3)约公元前1600年,________建立商朝,都城建立在亳。

(4)商朝最后一个王________尽情享乐,施用炮烙之刑,镇压人民。

(5)公元前1046年,________联合各地势力,与商军在牧野决战,商朝灭亡,周朝建立。

(6)公元前841年,________与民争利,引起“国人暴动”,西周开始走向衰落。

22、“封建亲戚,以藩屏周”描述的是西周的________制度。

 

23、___________统治前期,唐朝达到全盛时期,史称__________

 

24、贞观时期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___________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755年安禄山和史思明一起发动叛乱,史称________________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关作品。

(1)我国最早的一部长篇历史小说——

(2)“中国十七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

(3)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

(4)我国古典小说的高峰——

26、北宋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资治通鉴》是一部________体的通史巨著;明末科学家徐光启编写的《________》,是一部有关国计民生的农业科学巨著。

27、《北宋时期形势图(1111年)》中①处是____;《清朝疆域图(1820年)》中②处是____

28、历史上有一些重要战役改变了历史发展的方向。

(1)炎黄部落打败东方蚩尤部落的著名战役是____________。

(2)周武王灭亡商朝的决定性战役是____________。

(3)公元前207年,项羽在____________中以少胜多,将秦军主力歼灭。

(4)公元前119年,西汉取得____________的胜利,匈奴再无力与西汉对抗。

29、为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宋太祖在各州府设置________,以分知州的权力;清朝统治者非常注重从思想领域严密控制知识分子,_________的推行,禁锢了人们的思想言论,严重阻碍了思想、学术的发展和进步。

30、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船队到达__________,加强了大陆与台湾的联系。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某班历史兴趣小组在学习了唐太宗这个历史人物后,把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与相关名言进行梳理,请根据以下内容进行分类连线。

用人          食为人天,农为政本

重农          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纳谏           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联独爱之如一

民本          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天下英雄入吾殻中矣

民族关系        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和谐”是人类发展的追求之一.从传说中的黄帝到秦朝灭亡这一段人类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充满着和谐与不和谐的因素。根据提示,完成下列探究任务。

步骤一:走进历史,了解“和谐”内容。

(1)统治的和谐:原始社会末期民主推选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什么?

(2)人与人的和谐:请依据课本内容,列举这一段时间里出现的一对和谐的君臣。

(3)人与自然的和谐:战国时期修筑的重大水利工程是什么?

步骤二:反思历史,认识不“和谐”音符

(4)统治的不和谐:列举夏商西周时期的一位暴君。

(5)人与人的不和谐:夏商西周时期,奴隶生前的生活状况是怎样的?

(6)人与自然的不和谐:试举出现实中人与自然不和谐发展的两个事例。

步骤三:关注现实,为“和谐”发展献策

(7)反思古人的做法与主张,在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问题上,作为一名当代中学生应该怎么做?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

朝代

统治者

治国措施

结果

隋朝

隋文帝

确立三省六部制,推行新的选官制度,废郡裁员,修订法律,废酷刑,减轻赋税徭役,倡导节俭,设置义仓

开皇之治

唐朝

唐太宗

选用良吏,轻徭薄赋,减轻刑法,重视教育,改善民族关系

贞观之治

唐朝

唐玄宗

重用贤能,兴修水利,整理财政,废酷刑及苛法,倡导节俭

开元盛世

 

以下表述与材料相符的填A,与材料相违背的填B,与材料无关的填C

(1)三位统治者都重视农业生产,减轻刑法        (   )

(2)唐太宗遵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的古训      (   )

(3)唐太宗确立三省六部制,唐朝进入鼎盛时期      (   )

(4)隋文帝和唐太宗都倡导节俭             (   )

(5)三位统治者的治国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    (   )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