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史记·商君列传》记载:“令民为什伍,而相牧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匿奸者与降敌同罚。……行之十年,秦民大悦,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材料反映了这场变法( )
A.推动民族交融,富国强兵 B.承认土地私有,发展经济
C.注重法治,稳定社会秩序 D.推行县制,便于国家管理
2、中国历史上疆域最辽阔的朝代是
A.唐朝
B.宋朝
C.元朝
D.明朝
3、浙江绍兴有一座著名的大禹陵,人们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
A.品德高尚,让位给尧
B.建造宫室,制作衣裳
C.治理水患,造福人民
D.发明耒耜,教民农耕
4、电影《赵氏孤儿》讲述了春秋时期晋国大夫赵氏因奸臣陷害而惨遭灭门后,医生程婴抚养赵氏孤儿长大并报仇雪恨的故事。看完电影后,小明查阅了“春秋争霸形势图”和“战国形势图”,发现在“战国形势图”中找不到晋国,这是由于战国初期发生了
A. 三家分晋
B. 田氏代齐
C. 晋楚争霸
D. 国人暴动
5、“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诗句中的江东子弟曾以少胜多大败秦军主力,该战役是( )
A.马陵之战 B.桂陵之战 C.巨鹿之战 D.长平之战
6、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掌管监察事务。那么,这个政府高官应是
A.太尉 B.廷尉 C.丞相 D.御史大夫
7、“它打破了人民宁静的生活,无数人被迫离开心爱的家园,从而形成了历史上第一次较大规模的移民浪潮;它让西晋统治集团的力量消耗殆尽……”,“它”指的是( )
A.国人暴动
B.七国之乱
C.八王之乱
D.五胡内迁
8、齐桓公提出“尊王攘夷”的口号,开展对外活动。“尊王攘夷”的实质是
A.尊崇周天子并击败周边各族的进攻
B.利用周天子的名义号令诸侯,发展自己的力量
C.帮助周天子解除周边民族的威胁
D.保卫都城,击败周边民族
9、关于河姆渡原始居民和半坡原始居民在生活中的共同点,以下哪项是不正确的
A.会建造房子,过定居生活 B.都会种植水稻 C.会饲养家畜 D.会制作陶器
10、对以下两幅图片所反映史实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沉重的赋税导致秦末农民起义
B.思想的禁锢导致大泽乡起义
C.残酷刑罚导致陈胜、吴广起义
D.繁重的徭役导致农民大起义
11、汉代陆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是
A. 咸阳
B. 洛阳
C. 长安
D. 临安
1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在中国农民战争史上占有重要地位。这次起义爆发并得到各地农民纷纷响应的原因是( )
(1)秦朝的徭役繁重 (2)秦朝的赋税很重
(3)秦朝的刑法根残酷 (4)秦二世在位统治更加残暴
A.(1)(2) B.(1)(2)(3)(4)
C.(1)(3) D.(2)(4)
13、“国民痛苦,水深火热;土匪军阀,为虎作伥;帝国主义,以枭以张。本军兴师,救国救民;总理遗命,炳若晨星。”该词中的“本军”是指( )
A.国民革命军
B.工农革命军
C.八路军和新四军
D.中国工农红军
14、清朝前期人均耕地面积变化情况(见下表)。这一变化趋势会导致
A.粮食产量提高
B.人地矛盾突出
C.推行垦荒政策
D.土地兼并严重
15、我国古代在科学技术方面成就辉煌。其中被誉为“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的是( )
A.《梦溪笔谈》
B.《本草纲目》
C.《天工开物》
D.《农政全书》
16、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到开发的原因有( )
①北方人口大量南迁②社会相对安定
③自然条件好④南方本来生产力就先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7、他们“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发动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其革命首创精神鼓舞了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这次起义的首发地是
A.洛阳 B.巨鹿 C.咸阳 D.大泽乡
18、“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合十忘生死,弘愿心中藏,普度众生……”这是中央电视台播放的一部有关唐朝高僧的电视剧片尾曲。这部电视剧的主人公是( )
A. 鉴真
B. 阿倍仲麻吕
C. 空海
D. 戒日王
19、下面历史事件所反映的共同的历史主题是( )
①戚继光倭寇 ②郑成功收复台湾
A. 中国古代改革家 B. 和外国友好交往 C. 抗击外来侵略 D. 发展民族经济
20、学界一般认为,我国在新石器时代就己出现人工育蚕和丝织技术。下列史料最能证明这一结论的是:
A.出土的商代遗物中多次出现玉蚕 B.浙江钱山漾遗址发现绢片和丝线
C.甲骨文中出现了祭祀蚕神的内容 D.《周礼》将妇女纺织生产称作“妇功”
21、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_”。
22、商后期制造的____________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而_______________是青铜器中的精品。
23、长城是中华民族的象征,秦朝长城的东西起止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4、为了稳定周初的政治形势,巩固疆土,周王朝确立的社会等级制度是“________________”;秦统一后,在地方上建立了由中央直接管辖的________________,开创了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的基本模式。
25、图A书籍是明代将领__________在东南沿海平倭战争期间练兵和治军经验的总结;图B人物成功收复了被荷兰侵略者占据了38年的__________。
26、战国时期李冰主持修建的_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防洪灌溉工程;秦朝建立以后,修筑了闻名中外的长城,它西起__________,东到辽东。
27、北魏孝文帝的改革措施
(1)迁都洛阳;
(2)实行___政策:说汉语;穿汉服;改_____;鼓励与汉族联姻;用____,学汉礼。
28、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修建了______,建成之后,成都平原成为沃野,被称为“天府之国”。
29、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________,总管西域事务。今新疆地区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230年,孙权派卫温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__,加强了台湾与大陆的联系。
30、10世纪初,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契丹各部,建立政权,都城在_______;11世纪前期,党项族首领元昊称大夏皇帝,定都_______史称西夏。
31、选择搭配
(1)( )实行“法治” A、贾思勰
(2)( )《兰亭集序》 B、墨 子
(3)( )《史记》 C、张仲景
(4)( )“兼爱 非攻” D、王羲之
(5)( )《齐民要术》 E、韩 非
(6)( )《伤寒杂病论》 F、司马迁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远古人类。
(1)用骨针缝制衣服——
(2)使用天然火并会保存火种——
(3)使用磨制石器,种粟——
(4)生活在距今约170万年——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政治 | (1)确立县制,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2)废除贵族的世袭特权 (3)改革户籍制度,加强对人民的管理 (4)严明法度,禁止私斗 |
经济 | (1)废除井田制,允许土地自由买卖 (2)鼓励耕织,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 (3)统一度量衡 |
军事 | 奖励军功,对有军功者授予爵位并赏赐土地 |
材料二:魏主曰:国家兴自北土,徙居平城,虽富有四海,文轨未一。此间用武之地,非可文治,移风易俗,信甚为难。崤函帝宅,河洛王里,因兹大举,光宅中原。
——《魏书》
材料三: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建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三十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三十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继续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材料一是哪一次变法改革的内容?发生在哪一诸侯国?当时的国君是谁?
(2)这次变法改革的目的是什么?有何作用?
(3)材料二、三中的“魏主”“皇帝”指的是谁?他决定将都城迁到哪里?他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除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之外,还有什么(答一点即可)?
(4)你怎样评价他的这次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