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方民族内迁最突出的历史作用是
A.促进了我国民族大融合
B.使我国古代人口分布更趋合理
C.促进迁入地的生产方式更新
D.帮助迁入地人民进行压迫斗争
2、《航拍中国》第三季第一集中,有这样一段解说词:约170万年前,他们生活在这块土地上,是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这一集介绍的地方是( )
A.云南元谋县
B.北京周口店
C.山东大汶口
D.陕西半坡村
3、“夷货非衣食所需,可谓中国不缺耶。绝之则内外隔而构之衅无由生矣,夷虽欲窥伺我也,何可得哉?”据此史料可以总结出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有( )
①清政府物产丰盈,不需要与外国进行经济交流 ②清政府担心国家的领土主权受到侵犯
③清朝统治者奉行重农抑商政策 ④清政府为了抵御倭寇的进攻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③④
4、宋朝的瓷器闻名于世界,在当时被称作瓷都的是( )
A.东京
B.长安
C.景德镇
D.洛阳
5、明朝时期,章回体小说蓬勃发展,出现了许名家名篇。我国章回体小说的开山之作是
A. 《红楼梦》
B. 《三国演义》
C. 《水浒传》
D. 《西游记
6、黄帝之后,以下几位先后成为黄河流域部落联盟首领,按其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尧舜禹
B. 尧舜启
C. 舜尧禹
D. 舜尧启
7、掌握历史时序和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图中①所对应的朝代是( )
A.秦朝
B.隋朝
C.唐朝
D.宋朝
8、脍炙人口的唐诗深受人们喜爱,唐代诗人辈出。郭沫若:“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他赞誉的是( )
A.李白
B.杜甫
C.白居易
D.李商隐
9、“翻倒,翻倒,喝得醉来吐掉,转来转去自行,千匝万匝未停。停未?停未?禾苗待我灌醉。”徐来军的这首《调笑令》反映的是下列_____生产工具使用时的情景。( )
A.
B.
C.
D.
10、“夏商周断代工程”是九五期间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总体目标是制订有科学依据的夏商周三代的年表。现已公布的《夏商周年表》已经确定了武王伐纣的时间。那么这一事件发生在哪一年( )
A.公元前2 070年
B.公元前1 046年
C.公元前1 045年
D.公元前771年
11、甲骨文是我们能见到的最早的成熟汉字,下列选项中不可能被甲骨文记载的内容是( )
A.商王室占卜活动
B.禹传子,家天下
C.盘庚迁殷
D.日食、月食
12、秦帝国的横空出世和顷刻间灰飞烟灭的命运,令人叹息。最后秦朝统治者向谁投降 ( )
A.项羽
B.陈胜
C.吴广
D.刘邦
13、观察图示,对其表述正确的是( )
①图示中“?”处对应的朝代应为隋朝②图示中“?”处对应的朝代应为唐朝
③宋朝时纸币成为当时唯一的流通货币④纸币的出现反映出宋朝商业经济繁荣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4、诗歌《轩辕颂》中写道:念始祖曩时/逐鹿交兵/有熊树帜/贤能选用/事业求新/拓土建邦/授民稼穑/制舟车而利交通/著内经而研医药/施仁爱于众/风俗淳和功卓史流芳/一脉文明封传世代……此诗歌歌颂了( )
A. 黄帝的丰功伟绩 B. 炎帝的自强不息
C. 大禹的高尚情操 D. 蚩尤的彪悍勇猛
15、从唐、宋、元到明清,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分别由诗、词转变到曲再到小说,也就是我们经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到明清小说。这一变化过程适应了( )
A.统治阶级文化生活的需要
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的需要
C.儒家思想正统地位逐步提高的需要
D.商品经济发展后壮大的市民阶层文化生活的需要
16、唐蕃联姻的故事是我国的千古佳话,请说出唐太宗把唐朝哪位公主嫁给吐蕃赞普松赞干布( )
A.金城公主
B.文成公主
C.王昭君
D.西施
17、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主要表现在( )
A.允许外国侵略者进驻北京
B.向外国侵略者开放中国内地
C.向外国侵略者“借师助剿”
D.保证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各种形式的反帝活动
18、郑州被称为八大古都之一,主要依据是它曾作为以下哪个朝代的都城( )
A.商朝 B.西周 C.东周 D.西汉
19、《中国经济史》在评述古代中国农业生产技术发展时说:“耕用牛犁,使用铁器,是农业耕作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是划时代的进步。”这一“革命性突破”始于( )
A.春秋后期
B.秦朝
C.西周
D.西汉
20、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的建立者是
A.禹 B.启 C.桀 D.盘庚
21、南北朝杰出的科学家祖冲之创制了当时最先进的历法《 ______ 》。
2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标志是_____________。
23、原始农业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标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明朝时, ________七下西洋,最远到达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25、《兰亭序》在我国享有天下第一行书的美誉,它的作者是__________。
26、元朝建立后定都于_____。
27、公元前___________年,周平王迁都___________,史称东周。东周前期称为___________时期,后期称为___________时期。
28、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秦朝北击匈奴的将领﹣﹣_________。
(2)楚汉之争,最后赢家﹣﹣_________。
(3)黄巾起义的领导者﹣﹣_________。
(4)“麻沸散”的发明者﹣﹣_________。
(5)东晋的建立者﹣﹣_________。
(6)三国时期,率船队到达夷洲的将军﹣﹣_________。
29、秦国完成统一的原因(条件):
(1)客观条件:①_____________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②________之战奠定了坚实的军事基础;③_____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符合人民的愿望。
(2)主观条件:秦王_____雄才大略,重用人才;策略得当——先后灭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由于秦朝的暴政,公元前209年,农民在________(地点)揭开了反秦大旗。这次起义失败后,反秦浪潮并没有平息,项羽在________(战役)中以少胜多,歼灭了秦军的主力。
31、( )(1)烽火戏诸侯 A 老子
( )(2)卧薪尝胆 B 项羽
( )(3)无为而治 C 周幽王
( )(4)乌江自刎 D 越王勾践
3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内容。
(1)掌握磨制钻孔技术的远古人类——
(2)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3)中国历史上最早的国家——
33、思想文化是国家和民族的灵魂。思想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根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卜辞契于龟甲,其契之精而字之美,每令吾辈数千载后人神往。
——郭沫若《殷契粹编》
(1)材料一中所说“卜辞”是哪种古代文字?秦始皇对汉字的发展有何贡献?
材料二:孔子因抱改革天下之宏愿,故政治活动之外更注意于教育,开中国史上民间自由讲学之第一声。……孔子是开始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的第一个。孔子修《诗》《书》,订《礼》《乐》,赞《易》而作《春秋》,此所谓六经。其先皆官书也,经孔子之手而流布于民间。
——钱穆《国史大纲》
(2)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孔子是哪一思想学派的创始人?作为大教育家的孔子,“传播贵族学到民间来”,体现了他怎样的教育主张?
材料三:战国时期,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
(3)材料三中的“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是指什么事件?根据材料指出,这一事件有何影响?
材料四: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护“大一统”,都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
(4)秦汉统治者分别是如何“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的?
材料五:汉武帝为了任用精通儒家学问的人为官,大力推行儒学教育,在长安设立太学,教授儒家经典,在地方设立官学,用儒家思想培训官员,教化百姓。
(5)根据材料五归纳汉武帝大力推行儒学教育的具体措施。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汉武帝这样做的根本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