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为一个时期的名称“战国”因战争众多,争夺激烈而得名,这时期的著名战役有
①城濮之战
②桂陵之战
③长平之战
④马陵之战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④
2、兴水利、除水害,事关人类生存。由于它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富饶的“天府之国”。“它”是哪一项水利工程( )
A.都江堰
B.郑国渠
C.灵渠
D.大运河
3、“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诗句中南朝的四个朝代( )
A.宋齐梁陈
B.宋齐陈梁
C.齐宋梁陈
D.宋陈齐梁
4、有一种观点认为1926年至1927年是中华民国历史上最黑暗的时期。这里的“最黑暗”主要是指( )
A.洋务自强
B.戊戌新政
C.军阀混战
D.辛亥风云
5、秦的统一,建立起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秦朝开创此后我国历代王朝地方行政基本模式的措施是
A.用世袭制代替禅让制
B.用郡县制代替分封制
C.用三司代替行中书省
D.用军机处代替内阁制
6、某学校历史兴趣小组的同学通过网络搜集到下面这样一组图片进行探究性学习,其最佳的探究主题应是( )
A.秦汉时期灿烂的科技成就
B.影响世界的中华文明
C.古代中日两国的频繁交流
D.领先世界的中国发明
7、官员在朝廷中必须使用汉语,禁用鲜卑语:以汉服代替鲜卑服;改鲜卑姓为汉姓:鼓励鲜卑贵族与汉人贵族联……以上措施( )
A.结束了南北分裂
B.削弱了北魏实力
C.促进了民族交融
D.加强了君主专制
8、某电视剧场景:颁令天下,30岁以下的一律改习汉语和中原正音。496年,皇帝将拒不说汉语的皇后冯媛废为庶人。该材料中的皇帝是指( )
A.秦孝公
B.北魏孝文帝
C.汉武帝
D.齐桓公
9、从野食充饥到农耕种植是人类生活史上的飞跃。世界上最早种植粟的远古居民是
A. 北京人
B. 半坡原始居民
C. 元谋人
D. 河姆渡原始居民
10、商周时期,我国成就最突出的手工业部门是( )
A.青铜铸造业
B.冶铁业
C.制瓷业
D.丝织业
11、春秋战国乱悠悠。下列对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所造成的,叙述正确的有( )
①战争给社会造成了巨大灾难 ②中原各族与周边少数民族出现了大规模的民族交融 ③在争霸过程中弱的诸侯国被灭掉,强大的诸侯国疆域不断扩展 ④争霸过程中周天子坐收渔利,王室权力长盛不衰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2、2005年9月28日,全球首次举行联合祭孔,参加祭典的一位外国专家说:“儒家思想的精要之语对世人可以起到警醒作用,儒家的一些价值观念正在融入世界文化的主流。”如果你想了解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的言论,最应该看的书是( )
A.《道德经》
B.《论语》
C.《汉书》
D.《孙子兵法》
13、 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革时期,政治上革除旧制,经济上生产力迅速发展,劳动工具也发生了大的改进,其中得到推广和使用的是
A.铁农具和马耕
B.青铜器和牛耕
C.木农具和牛耕
D.铁农具和牛耕
14、王爷爷最近正在阅读一本史学著作(见下图),它的作者是
A. 秦始皇
B. 曹操
C. 司马迁
D. 钟繇
15、日本与中国本是一衣带水的邻邦。唐朝时,一艘艘帆船,13次遣唐使成了两国延续二百年的纽带。日本多次派遣遣唐使的目的是( )
A.学习中国的先进文化
B.传播先进的日本文化
C.加强两国间的友谊
D.求取佛教经义
16、学会归纳历史发展的阶段特征是历史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对辽宋夏金元时期阶段特征的归纳描述,正确的是( )
A.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B.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建立与巩固
C.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D.民族关系的发展与经济重心的北移
17、我国历史上的“和同为一家”指的是( )。
A. 汉朝和匈奴的关系 B. 唐朝和新罗的关系
C. 唐朝和靺鞨的关系 D. 唐朝和吐蕃的关系
18、下列关于京剧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
A. 正式形成于道光年间 B. 融合多种戏剧的优点
C. 以打击乐为主要乐器 D. 得到皇室的大力扶持
19、以下是某位同学整理的部分历史学习笔记,这些措施( )
A.推动了大一统格局的形成和巩固
B.有利于全行业公私合营高潮的出现
C.不利于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的确立
D.彻底消除了少数民族对中原的威胁
20、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西汉统治者为避免重蹈覆辙,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政策是
A.休养生息 B.实行盐铁专卖
C.力倡节俭 D.提倡以农为本
2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某兴趣小组在复习汉武帝时列出了以下知识结构图,请结合所学知识,填写相应内容,完成以知识结构图。
22、标志着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________。
23、刘秀统治后期,社会出现了比较安定的局面,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史称“_____” ,自汉和帝开始,东汉政权内部出现了外戚、______轮流把持国家最高权力的局面。
24、明朝科举对考试答卷的文体格式、段落划分,都有严格的规定,要求答卷由八个部分组成,其中后四个部分为主体,每部分要有两股对仗的文字,因此称为“____”。
25、12世纪统一蒙古各部的是 __________ ;建立元朝的是 __________ 。
26、宋太祖下令取消节度使收税权,为将地方税收收归中央,在地方设置______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
27、1684年,清朝设置___________,隶属福建省,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1727年,清朝在西藏设置___________,监督西藏地方政务。
28、汉武帝在地方建立______制度,代表朝廷监视地方官吏,大大加强了对地方的控制;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______标志着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
29、
上图的人物是 。他在位时,在思想上采取_____________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30、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______;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______,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31、
A.会用骨针缝制衣服 ( ) 舜
B.生活简朴,克己爱民 ( ) 半坡原始居民
C.宽厚待人,以身作则 ( ) 尧
D.能制造色彩鲜丽的彩陶 ( ) 山顶洞人
E.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 ) 禹
F.领导人民治水,与群众同甘共苦 ( ) 河姆渡原始居民
32、列举夏、商、西周三朝的亡国之君
33、历史的对比
【疆域篇】
材料一
图1 图2
(1)从图1到图2出现了哪些变化?元朝时,西藏和台湾地区分别属于哪一机构管辖?
【政治篇】.
材料二汉代宰相一人掌握全国行政大权,而唐代别把相权分别操掌于几个部门,由许多人来共同负责,凡事经各部门之会议而决定.
——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
材料三(军机大臣)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
——(清)赵翼《檐曝杂记》
(2)据材料二,指出唐朝在中央实行什么制度?据材料三,指出军机处是一个什么样的中枢机构?从材料二到材料三反映了怎样的历史发展趋势?
【经济篇】
材料四蕃人(外族人或异国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唐)王建《凉州行》
材料五大抵杭城(临安)足行都之处,万物所聚,诸行百市,自和宁门权子外至观桥下,无一家不买卖者……自大街及诸坊巷,大小铺席,连门俱是,即无虚空之屋。
——《梦梁录》
(3)材料四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社会情况?据材料五概括宋朝商业繁荣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