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祖赫赫,开辟洪荒;功化神圣,世代仰望”。2021年4月5日,万余名海内外中华儿女共祭“人文初祖”。这是祭拜( )
A.黄帝和炎帝
B.黄帝和蚩尤
C.蚩尤和炎帝
D.大禹和黄帝
2、如图是商朝的一件文物,其内壁铸有“司母戊”三字。下列关于这件文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文物的名称由内壁文字而来
B.说明商朝的冶铁业十分发达
C.工艺复杂,需多人协作才能完成
D.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3、清朝时,一位曾发誓来中国绝不下跪的外国使节,在看到太和殿时却一改初衷虔诚跪地,并说:“我跪的不是中国的皇帝,而是中国伟大的建筑。”这里“伟大的建筑”指的是( )
A.故宫
B.十三陵
C.长城
D.颐和园
4、据《清史稿》记载,施琅曾谏言:“台湾虽在外岛,关四省要害,断不可弃”。无独有偶,元朝统治者也非常重视对台湾的统治,并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该机构是( )
A.澎湖巡检司
B.驿站
C.腹里
D.北庭都元帅府
5、下图反映历史事件的措施中具有开创性的是( )
A.整顿吏治
B.迁都长安
C.汉化政策
D.改革田制
6、下图反映的是汉武帝时期推行的政策( )
A.收归铸币权
B.推恩令
C.盐铁专营
D.北击匈奴
7、下列图文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大动荡和大变革的时代
B.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民族关系发展和社会变化
D.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8、2014年6月22日第38届世界遗产委员会会议,同意将中国大运河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至此“大运河”作为文化遗产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申遗,既有实际的应用作用,也有象征意义,它有一种文化的凝聚。运河“实际的应用作用”主要指( )
A. 满足了隋炀帝游江都的愿望 B. 实现了南水北调
C. 大大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D. 利于对南方少数民族的战争
9、唐朝灭亡后,北方黄河流域先后出现了五个政权,其中不包括( )
A.后梁
B.后晋
C.后周
D.后蜀
10、“父死子继,兄终弟及”是我国古代社会世袭制的典型特点。下列内容中,标志着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尧传位给舜
B.舜传位给禹
C.禹传位给伯益
D.启继承禹的位子
11、梁启起先生说:“华夏民族,非一族所成。太古以来、诸侯错居,接触交通……渐化合以成一族之形,后世所谓诸夏是也。”据此,可以了解华夏民族的形成特点,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
A.中华民族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B.华夏民族,由一族演化而来生生不息
C.华夏族由多民族相互交流交融而成
D.华夏族是一个充满凝聚力的民族共同体
1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指出:“宋朝皇帝每年要向游牧民族‘送礼’……‘送礼’是宋朝一个致命的弱点,它使游牧民族入侵十分容易。‘送礼’政策实行了一个半世纪。”对于这段文字的理解正确的是
①‘送礼’指的是宋朝统治者缴纳的岁币
②‘送礼’给宋朝政府带来了巨大的财政负担,所以是致命弱点之一
③宋朝皇帝向三个游牧民族‘送礼’的原因是战场上的失利
④‘送礼’客观上有利于边境安定,互市贸易往来
A. ①③④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②③④
13、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仅留一地与外国通商,该地是( )
A.广东
B.上海
C.广州
D.武汉
14、他是东晋时期最著名的画家,代表作有《女史箴图》,他是( )
A.王羲之 B.祖冲之 C.郦道元 D.顾恺之
15、秦朝在地方上推行的行政制度是
A.分封制
B.郡县制
C.宗法制
D.世袭制
16、掌握历史时代特征是学习历史的有效方法之一。下列历史时期及相关阶段特征正确的一组是( )
①秦汉时期a.中国境内早期人类与文明的起源
②史前时期b.早期国家与社会变革
③夏商周时期c.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④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d.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A.①—b ②—a ③—c ④—d
B.①—b ②—d ③—a ④—c
C.①—c ②—b ③—d ④—a
D.①—c ②—a ③—b ④—d
17、下列史实,通过如图所示著作不能了解的是
A.秦始皇统一货币、文字 B.陈胜吴广起义
C.汉武帝在长安举办太学 D.张角等人领导的黄巾起义
18、人的名字往往体现出时代的特征。孔子有个弟子司马耕,字子牛;晋国有位大力士姓牛字子耕,这说明了春秋战国时期
A. 牛耕技术备受人们推崇 B. 牛成为主要家畜
C. 牛是人们喜爱的宠物 D. 牛主要用来运输
19、宋太祖为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包括( )
①设立节度使,掌握军政大权②分化事权,削弱相权
③设置转运使,把地方财赋收归中央④设置通判,分解知州的权力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0、下图是黑龙江金代上京遗址出土的铜坐龙。坐龙半张着嘴、微闭着眼、悠然自得,似乎在抒发一种昂扬的心境。该文物可用于研究
A.蒙古的兴起与元朝的建立
B.宋代民族关系的发展
C.契丹族与汉族的文化交流
D.西夏手工业技术的发展
21、长江流域我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原始居民的代表____________;黄河流域我国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是____________,原始居民的代表____________;
22、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关内容。
(1)被后世称为“诗圣”的是:
(2)发动陈桥兵变建立宋朝的人物是:
(3)唐朝由强盛转向衰落的转折点是:
(4)科举制度正式确立的标志是:
(5)北宋时出现的世界上最早的纸币是:
23、名人辈出
(1)“尊天子,攘四夷”号令诸侯,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的是________。
(2) 提出“治世不一道,变国不法古”的改革者是 。
24、意义:______________的使用对于生产力发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它把中国的物质文明从______时代推进到_______时代。
25、公元前256年,蜀郡郡守李冰主持,在岷江上修建了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______;商周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是______,是我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年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26、(1)公元前2070年,启建立夏王朝。这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王朝。
错误:_______改正:_______
(2)春秋时期的晋文公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势力,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错误:_______改正:_______
(3)公元前60年,西汉朝廷设置市舶司,作为管理西域的最高长官,管辖西域36国。
错误:_______改正:_______
(4)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贾思勰撰写的《农政全书》。
错误:_______改正:_______
27、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面问题:
站在世纪之交的门槛回首望去,一个世纪,几代中国人为之奋斗的目标不外乎是使中国走向近代化,中国走向近代化的过程,也是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分别举出材料中所说的自强、变法、革命所对应的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名称。
求强求富:时间 名称
变法图强:时间 名称
民主革命:时间 名称
28、他辅佐国君,尊王攘夷,成为春秋第一霸。(_______)
29、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早人工栽培________和________的国家。
30、东周时期王室衰微,______势力崛起,他们竞相争霸。长期的争霸战争出现了大规模的___________。
31、朝代建立者
夏朝 商汤
商朝 禹
周朝 嬴政
秦朝 姬发
西汉 刘秀
东汉 刘邦
32、请根据提示列举出相应的作品。
(1)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神话小说——
(2)我国古代小说的高峰——
(3)具有总结性的药物学巨著,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4)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33、选择怎样的治国方略,对一个国家的发展至关重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老子在政治上主张 “无为而治”,人民与世无争,天下就会太平。
——《七年级历史上册(部编版)》
材料二: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道之以德,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为政》
材料三:他认为,只是依靠君主和臣下的才干来治国,国家的强盛只是暂时的,这些优秀的人才一旦去世,昔日的富强必将走向衰落;只有依靠稳定的法制,才能使国家的前途不至于走入上述覆辙。于是他提倡 “法治”,反对空谈仁义,想要建立强大的中央集权国家。他的才干也得到了当时最有才能的统治者的赏识,但是由于小人妒忌,他最终并没有亲眼看到这一制度的实现。
材料四:墨子说,如果要使天下人都富起来,丢掉贫穷,要使天下太平,丢掉混乱,就应当互爱互利、互相帮助。
请回答:
(1)老子是什么时期哪—学派的创始人?他的学说集中体现在哪一本书里面?他的政治主张是什么?
(2)材料二这句话是谁说的?他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其核心思想是什么?他又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教育家,他对中国古代教育作出了哪些贡献?(举两个例子)
(3)材料三中的“他”是谁?他的思想主张是是什么?材料四中墨子是哪一学派的创始人,他的思想核心是什么?这一时期学术界出现了什么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