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苏州城外的黄家巷,在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清代前期,“生齿日繁,人物殷富,闾阎(泛指门户、人家)且千,鳞次栉比”。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政府鼓励垦荒,城郊得到开发
B.商品经济发展带动市镇发展
C.对外贸易繁荣,社会财富增加
D.封建小农经济带动城郊发展
2、我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喜欢饮茶。关于茶具的选择,“茶圣”陆羽曾记载:邢瓷类银,越瓷类玉……邢瓷类雪,则越瓷类冰。”这里的“邢瓷”属于
A.青瓷
B.唐三彩
C.秘色瓷
D.白瓷
3、在历史学习中,图片往往隐含着大量的有效信息。从下图“隋大运河示意图”中我们可以得到的准确信息是
①它的中心C处是洛阳
②它沟通了我国南北交通
③它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
④它有效抵御了北方游牧民族的进攻
A.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4、春秋时期,诸侯为争夺霸权,展开了激烈竞争。其中任用管仲为相,成为“春秋五霸”中第一个霸主的是
A.秦孝公 B.晋文公 C.齐桓公 D.楚庄王
5、“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南山缺。”这几句词的作者是抗金英雄: ( )
A.岳飞 B.李清照 C.苏轼 D.辛弃疾
6、“在第六届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时,京剧艺术表演家尚长荣出演京剧《贞观盛世》中耿直进谏的名臣 -------”你知道尚长荣扮演的角色是( )
A. 程咬金 B. 李世民 C. 魏征 D. 秦叔宝
7、“用骨耜在双眸中,开垦出一片水田,在泪光里洒下第一例稻种,烧好大大小小的陶器,等待着分享第一次收成,驯化了野兽,就着手训化自己。”这首诗歌描写的远古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河姆渡人
D.半坡人
8、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与“白衣公卿”“一品白衫”“三十老明经,五十少进士”相关的选官制度是( )
A.禅让制
B.世卿世禄制
C.三省六部制
D.科举制
9、“传法为重,舍身为轻;六渡出海,终抵东瀛”对材料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材料中的主人公是玄奘:“法”指的是古兰经:“东瀛”指的是日本
B.材料中的主人公是鉴真:“法”指的是佛法:“东瀛”指的是日本
C.材料中的主人公是玄奘:“法”指的是佛法:“东瀛”指的是天竺(今印度)
D.材料中的主人公是鉴真:“法”指的是伊斯兰教:“东瀛”指的是日本
10、下图所示内容反映了
A.两汉的中医学成就
B.魏晋时期数学著作
C.南北朝的科技成果
D.古代绘画艺术荟萃
11、下图是山顶洞人使用的骨针和装饰品,它反映了山顶洞人已经
A.有了爱美意识
B.懂得人工取火
C.交换生活用品
D.过着集体生活
12、“夏传子,家天下”,这句话反映的是
A. 禹建立了夏朝
B. 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王朝
C. 启继承了禹的位置,王位世袭
D. 夏朝实行禅让制
13、中国安阳殷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通过“殷墟”我们可以了解哪个朝代的历史(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14、工程和建筑都是文明的载体,下列关于中国古代工程和建筑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
A.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沟通南北,促进交流
B.李冰建造的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之一
C.明长城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绵延万里,雄伟壮丽
D.故宫是清朝开始修建的世界现存最大的宫殿建筑群
15、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一编:“北京西南周口店山洞里,1929年发现生存在约四五十万年前的猿人头骨、牙齿、下颚骨和躯干骨化石。这种猿人被命名为“中国猿人北京种”(或叫_____)。 他们已经知道选取砾石石英,打击成为有棱角的石片,当作武器或生产工具来使用。他们居住在石灰岩的山洞里,用木柴燃火,烧烤食物。”文中划线处应填入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原始人
16、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下表中对武则天的不同的评价反映出( )
706年崔融《则天大圣皇后哀册文》 | “仗义当责”“忘躯济厄”、“制礼作乐”、“返朴还淳”,使“四海慕化”、“九夷禀朔”。 |
南宋朱熹《通鉴纲目》 | “乘唐中衰,攘窃神器,任用酷吏,屠害宗支,毒流缙绅,其祸惨矣!” |
1929年振之《我国女权运动者武曌》 | 她冲破男性为主导的社会束缚,成为一代女皇,对于唐代整个女性意识的复 苏和地位的提高作出了巨大贡献。 |
A.人物评价与时代变迁无关
B.时间越接近则评价越准确
C.以上评价毫无参考的价值
D.人物评价受诸多因素影响
17、中医是中国的传统医学。东汉时期的张仲景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尊称为“医圣”。他的主要贡献是
A.编医学体操“五禽戏”
B.擅长外科手术
C.制成了全身麻醉剂“麻沸散”
D.著有《伤寒杂病论》
18、商朝又被称为殷朝。下列事件中,与此有关的是
A.禹征三苗 B.盘庚迁殷 C.武王伐纣 D.分封诸侯
19、春秋战国时期,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生了巨大变化。标志着春秋时期生产力水平显著提高的是( )
A.水利工程的兴修
B.农业技术的进步
C.铁制工具和牛耕的使用进一步推广
D.农业产量的提高
20、2008年5月12日,四川的汶川地区发生了8级大地震,许多建筑物倒塌,而处于震区的都江堰水利工程却没有损毁和垮塌,人们不禁为这一建于2200多年前的水利工程惊叹。这一伟大工程的设计者是谁?
A.管仲
B.李悝
C.李冰
D.西门豹
21、东汉以后书法成为一门艺术,这得益于____改进了造纸术。东晋王羲之被誉为“____”,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22、明朝卓越的医药学家___________,经过不懈努力,写出一部具有总结性药物学巨著《_____________》,成为世界医药学的重要文献。
23、江南地区的开发原因:北方人的南迁,给江南地区输送了大量的________以及先进的生产工具和________
24、道家学派创始人______在政治上主张“无为而治”,他的学说集中在《道德经》一书中;法家的集大成者______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25、通过禅让制产生的三个部落联盟首领_________。
26、下图青铜器的名称是____
27、汉武帝时期为了加强对地方官吏和豪强地主的监察,设立了____;东晋画家____代表作《洛神赋图》。
28、“文景之治”出现的原因:继续采取的休养生息政策:(文帝、景帝采取了哪些发展经济的措施?)
(1)农业上:注重农业生产,提倡_____________,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
(2)政治上:重视“______________”,废除一些严刑苛法;
(3)生活上:提倡_______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文帝)以身作则。
29、960年,赵匡胤发动_______(事件),建立了北宋;宋真宗时,辽和北宋议和,辽撤兵,宋给辽岁币,史称_______。
30、“安史乱天下,至肃宗,大难略平。君臣皆幸安,故瓜分河北地付授叛将,护养孽萌,以成祸根。”据材料安史之乱在地方留下的最大“后遗症”是 ( )
A. 安史之乱没有被彻底镇压 B. 唐朝统治者中央决策的麻痹大意
C. 藩镇割据的进一步扩大 D. 地方叛将的骄悍
31、将下列诸子与其对应观点连线
孔子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庄子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提出“仁”的学说,提出“仁者爱人”
墨子 强调以法治国,树立君主的权威
韩非 强调治国应顺应自然和民心
荀子 “兼爱”“非攻”
32、230年,孙权派将军_______率领万人船队到达_______,加强了台湾与内地的联系。
3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641年,文成公主入吐蕃时,带去大批具有各种技术的工匠,并带大量农耕、工艺制作和医药书籍,汉族的先进耕作方式,使吐蕃地区种植青稞、小麦、豌豆等粮食作物的产量得到提高;纺织和刺绣技术的传授,使吐蕃家庭手工业迅速发展。另外,文成公主带去的乐队,将50余件弹拨乐器传入吐蕃,推动了藏乐的发展。
——摘编自曹国宁:《论文成公主入藏和亲的历史贡献》
材料二 历史学家曾经认为,宋朝乃是历史上中国受外族侵犯较多的软弱王朝。其实,有宋一代,汉人汉文化面临强盛崛起的北方和西部民族,宋朝不仅与势如疾风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顽强坚毅地抗拒和争斗,而且还不断四出开拓和传播了汉人汉文化。北宋中原地区汉人汉文化,更是与进入中原的北方和西部少数民族密切往来、频繁交融,在吸引和凝聚各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使一批又一批来到中原的少数民族,学习和接受先进的汉人汉文化,从而逐步融合于汉人汉文化。
——《中国历史上第三次民族文化大融合和中原汉人汉文化发展》
(1)材料一中“文成公主入藏”发生在哪一个朝代?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文成公主对吐蕃社会发展的贡献。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宋朝与势如疾风暴雨的北方和西部游牧民族文化,作顽强坚毅地抗拒和争斗”的一例史实,并总结宋朝时期的汉文化发展有什么特点?
(3)综合以上材料,谈谈你对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形成和发展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