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以下是中国古代一位历史人物年谱(部分)。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该年谱用年号纪年
B.其人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
C.该帝王在位共46年
D.其措施巩固了大一统王朝
2、下图是某同学在学习唐朝历史后所做总结,依据所学知识判断,图示中①②对应的历史人物是
A.①唐高祖 ②唐玄宗
B.①武则天 ②唐玄宗
C.①唐太宗 ②武则天
D.①唐太宗 ②唐玄宗
3、商周时期,我国青铜文明发展到极高水平。迄今世界上出土最重的青铜器是( )
A. 四羊方尊 B. 西周毛公鼎 C. 司母戊鼎 D. 利簋
4、乾隆十六年,清政府批准了《钦定藏内善后章程》。该章程对西藏地方政府体制做了较大幅度的改革,对达赖喇嘛和驻藏大臣的权限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材料表明该章程( )
A.体现了宣政院的责任权限
B.使西藏开始归属中央管辖
C.使西藏地区废除了奴隶制
D.加强了中央对西藏的管理
5、“汉武盛世”大型汉代文物展上出现了石天禄神兽像(下图),是汉代的祥瑞之物,既像老虎,又像狮子。狮子生于中亚一带,之前未见于中原地区。影响这一历史现象的主要因素最有可能是( )
A.张骞出使西域
B.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
C.汉武帝巩固大一统
D.司马迁写成《史记》
6、观察秦朝疆域图,下列对其解读无误的是
①东至辽东,西到陇西 ②西域归入了秦朝版图
③北边与匈奴接壤 ④北至长城一带,南达南海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③④
7、《三字经》曰:“梁、唐、晋、及汉、周,称五代,皆有由。”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五代”的开创者是( )
A.黄巢
B.王仙芝
C.朱温
D.柴荣
8、三门峡市庙底沟遗址地处黄河之滨,已有5000多年历史。在下列图片中,和庙底沟遗址文化具有相似特征的是( )
①陶器上的稻穗纹 | ②鱼纹彩陶盆 | ③半地穴式房子 | ④干栏式房屋 |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9、明太祖于洪武十三年(1380年),以“图谋不轨“之名诛杀了丞相胡惟庸,下令裁撤中书省,废除丞相制度,他这样做目的是
A.控制军队
B.强化皇权
C.钳制思想
D.改革军事
10、据记载,春秋时期鲁国向周天子朝贡7次,却朝齐11次,朝晋20次。这说明( )
A.鲁国定期向周天子纳贡 B.天子依附于诸侯
C.鲁国希望与齐晋结好 D.周王室地位衰落
11、北京人生活的年代距今约( )
A.一百七十万年
B.八十万年
C.七十万至二十万年
D.一万八千年
12、“当仁不让”、“随遇而安”、“守株待兔”这三个成语分别渗透了哪三家的精神
A.道、儒、法 B.儒、墨、法 C.墨、兵、法 D.儒、道、法
13、中国很多文化成就都与宗教有关。下列文化成就与宗教无关的是( )
A.《兰亭集序》
B.白马寺
C.云冈石窟
D.龙门石窟
14、据史书记载,春秋初年有一百七十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了,这主要反映了
A.春秋战国时期经济有很大发展
B.备民族不断交融
C.历史朝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D.周王室的势力重新崛起
15、下列内容属于宋元时期我国领先世界的科技成就的是:
A. 造纸术的发明 B. 指南针应用于航海事业
C. 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上 D. 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16、秦始皇认为他开创的帝业能够世代相继,传之万世。然而,秦始皇死后仅三年,秦朝就灭亡 了。你认为下列措施中,与秦朝灭亡有关联的是( )
①统一文字 ②修建长城 ③严刑苛法 ④禁锢思想言论
A.①② B.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17、浙江绍兴建有一座大禹陵,每年都有很多人去参观瞻仰这位传说中的英雄。人们为大禹建陵主要是纪念他
A.品德高尚 B.治理水患 C.创建制度 D.创造发明
18、公元494年迁都洛阳,推行改革的皇帝是( )
A.秦始皇
B.汉武帝
C.光武帝
D.北魏孝文帝
19、时间线索法是学习历史的重要方法,下列时间线索与历史事件正确对应的选项是263年—266年—280年—316年
A.西晋建立一魏灭蜀一西晋灭吴一西晋灭亡
B.魏灭蜀一西晋建立﹣西晋灭吴一西晋灭亡
C.魏灭蜀﹣魏灭吴一西晋建立﹣西晋灭亡
D.西晋建立﹣魏灭蜀﹣魏灭吴一西晋灭亡
20、“造纸术”的发明,是中国对世界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我国人民已经懂得造纸术的基本方法是在
A.西汉时期 B.战国时期 C.商周时期 D.东汉时期
21、为了更好地学习汉族先进文化,北魏________(人物)将都城迁到洛阳,进一步推行汉化措施。
22、________是一座综合性的水利枢纽,在世界水利史上绝无仅有;秦统一后,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并修筑了举世闻名的“________”。
23、北宋的平民( )发明了活字印刷术,促进了文化的传播。
24、________是中国历史上诗歌创作的黄金时期,当时的文人士子,以唱和吟诵诗歌作为社会交往和抒发情怀的重要方式;________是一种新体诗歌,句子有长有短,便于歌唱,成为宋代主要的文学艺术形式之一。
25、1953年12月,我国在同______________政府代表谈判中,首次系统性的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是______________、互不侵害、______________、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26、公元前841年,周厉王与民争利,引起“_____________”,厉王逃亡。
27、北宋灭亡后,宋钦宗的弟弟赵构登上皇位,赵构就是宋高宗,后来定都_____,史称 南宋。朱棣通过“靖难之役”成为明朝第三个皇帝以后,选定_____为都城。
28、东汉名医写成________一书,发展了中医学的理论和治疗方法。司马迁撰写的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9、中国古代的对外关系,以和平友好交往为主,也有反抗外来侵略的斗争。结合有关隋朝至清朝时期对外关系的历史知识,以思维导图的形式构建知识体系。
(8)请你谈谈中国古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启示。
30、秦朝制定笔画规整的_________作为通用文字颁行全国,汉武帝把铸币权收归中央,统一铸造_________钱。
31、请对下列著作与作者进行搭配
《水经注》 郦道元
《伤寒杂病论》 钟繇
《宣示表》 张仲景
《洛神赋图》 贾思勰
《齐民要术》 顾恺之
32、列举汉朝的名医及其成就
3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中国历史朝代(时期)更替示意图(部分)
材料二:西周王朝通过对四土,四国之地的大批封建……使得西周王朝的千里邦畿和辽阔的四土、四国之地已紧密地联为一体,……一统于周天子的统治之下。
材料三:秦汉时期的中央统治者,为了有效地维系“大一统”,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对统治思想进行了选择,用以规范,整齐全国上下的思想。……(秦汉以后)即使是在分裂割据的年代里,追求统一仍始终是各族统治者和民众的共同政治理念和奋斗目标。
请回答:
(1)材料一示意图中的①②处应该填写的朝代(时期)分别是什么?
(2)材料二描述的是西周采取的什么制度?
(3)结合材料三和所学知识,秦朝统治者统一使用什么文字?统一使用什么货币?
(4)汉武帝为了加强政治上的统一,他采纳主父偃的建议实施了什么措施?汉武帝为实现思想上的统一,采纳了谁的建议,采取什么政策?
(5)综上所述,概括指出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