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驻马店2025届高三历史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三幅地图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分封制度趋于完善

B.向大一统国家发展

C.兼并战争连绵的不断

D.国家不断分裂

2、下列关于王安石变法的作用的表述最准确的是(     

A.挽救了北宋统治危机

B.解除了辽和西夏的威胁

C.一定程度上达到了富国目的

D.强兵效果显著,解除了财政危机

3、秦汉时期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东方文明,科技发展在世界上遥遥领先。下列属于秦汉时期科技成就的有

①《兰亭集序》  

②《齐民要术》  

③造纸术的发明和改进  

④全身麻醉手术法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④   D. ①③

4、结束自春秋战国以来诸侯分裂割据局面,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封建国家是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5、读《声声慢》,忍不住叹她前后反差强烈的人生际遇。《一剪梅》中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那是一种表达不出的痛,一呼一吸都会牵扯到的痛。文中的是( )

A. 武则天   B. 黄道婆

C. 李清照   D. 王安石

 

6、规定将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的中国领土割让给俄国的不平等条约是

A中俄《瑷珲条约》

B中俄《北京条约》

C中俄《改订条约》

D中俄《勘分西北界约记》

 

7、从西藏吐蕃时期(公元6—9世纪)的墓葬中出土的雄狮鸟纹金耳勺,专家认为它柄部的朱雀造型有明显的唐代风格。这一发现可印证(     

A.唐朝对西藏的文化影响力

B.唐朝时期手工业技术高超

C.吐蕃大肆劫掠唐朝的物贸

D.唐朝对西藏进行直接管辖

8、通过“甲骨卜辞”“司母戊鼎”“殷墟”等遗址、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

B.商朝历史

C.西周历史

D.春秋历史

9、下侧示意图描述的是(       

A.商汤灭夏

B.武王伐纣

C.犬戎灭周

D.刘邦灭秦

10、如下图反映了中国南方在不同时期经济发展的状况,出现经济重心南移,①应该是( )

A.唐朝

B.五代

C.北宋

D.南宋

11、陈寅恪先生曾经说过,隋唐一统是“取塞外野蛮精悍之血,注人到了中华传统身躯之内”。也就是说,一方面隋唐帝国继承了汉魏以来正统的中国文化,一方面又把少数民族勇武善战、尚武的风气给继承下来了。材料说明隋唐统

A.促进了经济的繁荣

B.加强了民族的交融

C.破坏了正统的文化

D.扩大了中国的版图

12、2018年新设立的国家和地方各级监察委员会,为我国的反腐败斗争打造了一把利剑。下列选项中,哪一项是负有监察职能的官员

A.丞相、御史大夫 B.御史大夫、刺史 C.太尉、州牧 D.丞相、刺史

13、下面能反映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特征的是

A.社会大变革 B.统一国家的建立和巩固

C.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 D.繁荣与开放

14、“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反映的时代背景应该是

A.北宋与辽对峙

B.北宋与金对峙

C.北宋与西夏和议

D.南宋与金对峙

15、阅读如图“西汉初期中央和封国力量的对比”,判断其反映的社会问题是(       

A.诸侯国势力强大,威胁着中央王朝统治

B.“推恩令”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C.王国数量大大减少

D.西汉王朝四分五裂

16、有史书记载隋朝政府仓库的积蓄可供开销五六十年。这说明隋朝

A.各级官员大肆搜刮民脂民膏

B.社会经济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

C.隋朝两代统治者注重节约

D.隋朝赋税繁重

17、下列唐朝史实反映的共同主题是(     

①新罗遣使来唐,传入朝鲜音乐 ②玄奘西游天竺,求取佛教经典

③鉴真东渡日本,传播唐朝文化 ④日本派“遣唐使”来中国

A.中外交往

B.民族团结

C.国家统一

D.文化交流

18、下列哪一地区在元朝时成为我国正式的行政区域(     

A.台湾

B.新疆

C.西藏

D.蒙古

19、上古之世,民多疾病,有圣人作,钻燧取火,以化腥臊。我国最早能钻燧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20、下列关于台湾的历史知识,表述正确的是( )

A.1662年,郑成功率军从金门出发,先后攻取台湾城和赤嵌楼

B.1661年,盘踞台湾达38年之久的荷兰殖民者被迫投降

C.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郑成功的后代归顺清朝

D.1684年,清朝设置台湾省,巩固了祖国的东南海防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农民起义通常是指由农民阶级发动的武装反抗统治阶级的运动。我国历史上开此先河的是__________。

22、春秋时期,王室衰微,诸侯争霸,第一个霸主是______;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著书立说。学派之间展开激烈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这一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

23、______________》是中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24、东汉宦官____总结前人经验,改进造纸工艺,纸的质量大大提高;北朝贾思勰撰写的____是我国现存最早一部完整的农书,该书总结了农、林、牧、副、渔的生产技术。

25、阅读《玄奘西行与回国路线图》,在图中方框内填上相应地点所代表的字母。

A:葱岭

B:长安

C:那烂陀寺

 

26、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经过不懈探索和创新,创造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根据提示完成下列填空。

 

类别一:科学技术

事例:东汉A改进造纸术,使纸的使用日益普及。

 

类别二:医学名著

事例:张仲景的《B》,为中医治疗学奠定了基础。

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类别四:历史巨著

事例:《史记》是中国古代第一部D通史。

 

类别三:工程建筑

事例:C建成后,成都平原被称为“天府之国”。

 

(1)A:_______   (2)B:_______   (3)C:_______   (4)D:_______

27、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________朝。

28、下图的指南仪器是__________

29、继黄帝之后尧、________、禹依次成为部落联盟的首领。

30、根据提供的信息,写出对应的历史人物。

(1)被后世称为“诗圣”的人——

(2)两宋时期的女词人——

(3)改国号为元的统治者——

(4)明朝时抗击倭寇的民族英雄——

(5)《本草纲目》的作者——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将作品的代号填入相应作者后的括号内。

A《农书》     王祯(     

B《窦娥冤》     司马光(     

C《资治通鉴》     关汉卿(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请根据提示写出相对应的词人。

(1)词风豪迈而飘逸——

(2)词风委婉、细腻、清秀——

(3)词风豪放而富有报国情怀——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拉萨市大昭寺前的广场上矗立着建立于公元823年的“唐蕃会盟碑”,这是汉藏两民族团结友好的历史见证。拉萨市西藏人民会堂前的广场上的“民族团结宝鼎”(青铜器)在阳光下熠熠生辉,这是2001年中央政府为庆祝西藏和平解放50周年向西藏自治区送的,表现的是民族团结、发展进步的主题。

从“唐蕃会盟碑”到“民族团结宝鼎”,历史就此跨越了一千多年。人们在历史中见证了汉藏人民团结友好的事实,同时也见证了西藏自古以来就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不容置疑与更改的事实。

(1)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唐朝与吐蕃交往的重要史实。(列举两项)

(2)列举出清朝加强对西藏管辖的重大措施。

(3)据材料,指出“唐蕃会盟碑”与“民族团结宝鼎”包含的共同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