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盐城2025届高一历史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半坡人日常生活使用的陶器最具特色的是(     

A.黑陶

B.彩陶

C.红陶

D.紫砂陶

2、战国时期有一户人家,老大被国君派往某县任县令,老二在家辛勤耕种免除了徭役,你认为这家人生活在

A. 齐国

B. 楚国

C. 秦国

D. 赵国

3、明朝中后期资本主义萌芽的主要标志是

A.手工业的水平超过前代

B.商品经济发展,对外贸易扩大

C.手工业作坊增多

D.出现机户出资机工出力

4、北魏前期的云冈石窟佛像具有典型的胡人特征,后期部分佛像的服饰,已具有汉族服饰的风格和特色。这一变化主要是由于(     

A.张骞通西域

B.曹操统一北方

C.孝文帝改革

D.西晋短暂的统一

5、甲午战败后,西方列强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各国纷纷划定“势力范围”,但是有一个列强来晚了,只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来分一杯羹,这个列强是(     

A.英国

B.法国

C.美国

D.德国

6、641年,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蔬菜种子、茶叶、丝绸以及医药、历法、科学技术等方面的书籍,松赞干布派遣贵族子弟到长安学习;金城公主入藏时,也带去各类工匠、艺人等。这一和亲政策有利于(     

A.丝绸之路的开辟

B.阻止蒙古贵族的侵扰

C.吐蕃社会的发展

D.鲜卑族移风易俗

7、学习历史时,要能分辨“描述”与“评价”的区别。下列句中,有的是对历史事实的描述,有的是对历史的看法、解释和评价。请将下列属于“评价”的句子找出来(       

A.齐桓公以管仲为相改革,召集诸侯会盟

B.春秋末期,长江下游的吴国和越国也北上争霸

C.桂陵之战、马陵之战、长平之战发生在战国时期

D.春秋战国的兼并战争客观上加速了统一进程

8、春秋战国时期,新旧制度更替,社会大变革,在经济上其根本原因是( )

A.兼并战争频繁,规模更大

B.王室衰微,诸侯争霸

C.思想上出现百家争鸣的局面

D.铁农具的广泛使用和牛耕的推广

9、从地方行政组织来看,吕思勉先生把古代中国划分为“部落时代”、“封建时代”、“郡县时代”这三个先后相继的时子七。其中与“郡县时代,相对应的朝代是(  )

A. 秦朝   B. 西周   C. 夏朝   D. 商朝

10、疫情期间,北京电视台联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进行了一场名为“博物馆里重新发现北京:周口店遗址探秘寻踪”的网上参观直播活动。以下直播活动内容中,我们可以用作对北京猿人进行科学研究的是

A.周口店北京人遗址博物馆的导览图

B.博物馆讲解员下发给学生的任务单

C.北京电视台有关此活动的新闻报道

D.在北京人遗址中发现的烧石和烧骨

11、汉文帝即位时,有人献千里马,他拒绝接受,还下诏表明不受献礼。对修建的陵墓,汉文帝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这表明汉文帝

A. 当时国家很贫穷,消费不起

B. 做样子给百姓看,怕大家说他是昏君

C. 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D. 节俭财政开支,以削弱诸侯王势力

12、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是

A.

B.

C.

D.

13、历史学家郭沫若诗句:“洹水安阳名不虚,三千年前是帝都:中原文化殷创始,观此胜于读古书”。“安阳”成为商朝都城殷,与下列哪一事件有关(     

A.盘庚迁都

B.周初分封

C.国人暴动

D.牧野之战

14、中国的制陶从古代氏族聚落时以经出现,其色彩、图案、用途等多种多样,工艺复杂,下面陶器特点属于半坡聚落的是

A.底色多为红色 B.底色多为黑色 C.底色多为白色 D.底色多为蓝色

15、相传,中国古代有“仓颉造字”、“伶伦制乐”、“隶首算盘”、“嫘祖缫丝”等,这些传说出现于下面哪一个部落首领统治时期?

A.炎帝 B.黄帝 C.尧帝 D.舜帝

16、对诸侯争霸影响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给人民带来了灾难

B.促进了民族交融

C.加快了统一的步伐

D.加剧了民族分裂的趋势

17、有史学家认为,三国鼎立是分裂中孕育统一。持有这种观点的依据是(     

A.局部统一,为新王朝的建立创立了条件

B.政权割据,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C.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D.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交融

18、清朝以前,江南盛产稻米,被誉为鱼米之乡,有“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到了清中期,当时的湖广地区成为新的商品粮基地,出现了“湖广熟,天下足”的谚语。这主要得益于湖广地区(     

A.拼地的面积不断扩大

B.大力兴修水利工程

C.高产作物的推广种植

D.政局稳定经济发展

19、强调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人格的思想家是( )

A.老子

B.墨子

C.庄子

D.孙子

2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文景之治时的历史事件(  )

A. 主张以农为本   B. 让士兵复原生产   C. 重视以德化民   D. 定田租为三十税一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八王之乱”使西晋走向衰落。中原人口大量死亡,幸存者纷纷逃离,其中逃往南方的即数以十万计,形成我国古代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 ______高潮。 ______以后,前秦很快土崩瓦解,北方再度陷入分裂和混战的状态。

22、河姆渡人生活在长江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建筑;半坡人生活在黄河流域,房屋主要是 ______圆形房屋。

2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人物)的核心思想是“仁”,主张“有教无类”,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_____________(人物)两次被匈奴抓住,被扣留了10余年,但他仍坚持完成使命,为丝绸之路的开辟奠定了基础。

24、商朝的____________是迄今世界上出土的最重的青铜器。

25、东汉科学家__________ 制造了一种能测地震方向的仪器,叫做________。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26、春秋时期,铁制农具和______的出现,促进了农业上的深耕细作。在农业发展的同时,______的规模扩大,专业化水平得到提高,具体表现在青铜业、冶铁业、纺织业、煮盐业以及漆器制作等方面。

27、唐朝时期,只身一人,西行取经的高僧是________;浮海东渡,弘扬佛法的高僧是________

28、下图的水利工程是__________,它是由__________负责修筑的。

29、秦朝创立了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度,国家最高统治者称 ______,其下设中央政权机构。在地方上,进一步废除西周以来实行的 ______,建立由中央直接管辖的 ______

30、顺治时期,颁布“_____”,严厉限制海上贸易;又强迫山东至广东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不准商船、渔舟“片帆出海”。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将下列人物与他们对应的成就用线连起来。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请你举出北朝中的四个政权名称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他是一名郎官,志在为国分忧。公元前138年,他踏上出使西城的征程。他历尽艰章,在13年之后回到长安。史书上把他的首次西行誉为“凿空”,即空前的探险。

材料二:通过这条道路,汉朝的丝绸、漆器等物品,以及一些生产技术传到西域;西城的良种马、香料、玻璃、宝石等,以及核桃、葡萄、石榴、苜蓿等植物,以至多种乐器和歌舞等传入中国。

材料三:汉朝时,一条重要的航线是船只从东南沿海港口出发,运送中国的丝绸等物品经中南半岛南下,绕过马来半岛,穿过马六甲海峡通往孟加拉湾沿岸,最远抵达印度半岛南端和锡兰。

(1)材料一中涉及的是哪位历史人物的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写出他首次出使西城的目的。

(2)材料二中的“这条道路”的名称是什么?请写出汉朝时传入西域的“生产技术”一例。

(3)材料三中的“一条重要的航线”被称为什么?

(4)通过对材料二、三的分析,给今天中国的发展带来了什么启示?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