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①三省六部制②刺史制③郡县制”按产生先后次序排列,正确的是( )
A.①②③
B.②①③
C.③②①
D.③①②
2、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哪位皇帝在位期间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A. 唐高祖 B. 唐太宗 C. 武则天 D. 唐玄宗
3、“中国的方位文化经历了从天文学方法定位到以司南辨别方向,最后由司南演变成指南针的三个阶段。”中国海船使用指南针辨别方向最早始于( )
A.隋朝
B.北宋
C.南宋
D.明朝
4、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③处应该是( )
A.夏朝建立 B.商朝建立 C.西周建立 D.东周开始
5、孙中山指出:“现在各国的考试制度,差不多都是学英国的,穷流溯源,英国的考试制度原来是从中国学过去的。”中国用考试的办法选拔文官开始于
A. 西周时期的世卿世禄制
B. 汉朝的察举制
C. 魏晋的九品中正制
D. 隋唐时的科举制
6、任用商鞅主持变法的是( )
A.齐桓公
B.秦孝公
C.楚庄王
D.秦穆公
7、“商君治秦,……期年之后,道不拾遗,民不妄取,兵革大强,诸侯畏惧。”材料反映的是商鞅变法的
A.原因
B.内容
C.性质
D.影响
8、秦始皇整统一中国后,创立了大一统的中央集权制度。这一时期御史大夫主要负责
A.行政事务
B.军事事务
C.监察事务
D.财政管理
9、如果想一睹夏朝都城的风采,我们可以参观下列哪一遗址( )
A.半坡遗址
B.二里头遗址
C.安阳殷墟
D.河姆渡遗址
10、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和粟的国家。我们祖先最先种植粟的是
A. 山顶洞人
B. 半坡居民
C. 河姆渡居民
D. 蓝田人
11、东晋及南朝的都城是
A.建康 B.洛阳 C.长安 D.成都
12、下列中国古代文化名人中,顾恺之的贡献在哪一方面
A. 书法
B. 绘画
C. 音乐
D. 文学
13、中国是农业大国,农业生产具有悠久的历史。下列对原始农业的说法错误的是( )
A.黄河流域是栽培水稻的最早起源地
B.从事原始农业的代表有河姆渡人、半坡人
C.原始农业出现的重要标志有农作物种植、饲养家畜以及聚落、磨制石器的发展等
D.原始农业经历了从“刀耕火种”到用耒耜等翻土工具耕种的阶段
14、下列不属于光武帝措施的是
A.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B.加强对官吏的监督,惩处贪官污吏
C.焚书坑儒
D.允许少数民族内迁,缓和民族矛盾
15、1949年,中华民国在大陆的统治结束,请问:用民国纪年的话这一年是民国多少年
A.民国36年
B.民国37年
C.民国38年
D.民国39年
16、蔡伦改进的造纸术,原料易寻,生产的纸价格便宜,易于推广。材料主要表述了造纸术的
A.背景
B.经过
C.特征
D.意义
17、参观文物古迹是学习历史的重要途径。以下资料是我们从北京人遗址中考古发现的,据此说明( )
北京人遗址的石器 | 北京人遗址的灰烬层 |
①北京人使用的劳动工具比较粗糙②北京人已经会使用火
③北京人实现了定居生活④北京人已经开始过农耕生活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8、下图是《战国七雄示意图》,各字母所代表的诸侯国错误的一项是
A.齐国 B.楚国 C.晋国 D.燕国
19、明朝时期,许多商人积极从事商贸活动,出现了有名的商帮,其中的代表是()
A.晋商和徽商
B.徽商和浙商
C.苏商和浙商
D.浙商和晋商
20、他在位期间成功地统一了西晋末年以来近300年的分裂局面,改革制度,发展生产,注重吏治,国家安定,人民负担较轻,经济繁荣。他在1978年美国科学家麦克·哈特所著的《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排行榜》中排行第82位。这位在西方人眼中影响深远的中国皇帝是( )
A.汉武帝
B.光武帝
C.隋文帝
D.唐太宗
21、丰富的历史离不开多姿多彩的历史人物。他们的事迹生动鲜活,他们的嘉言懿行无疑都对我们有着极其深刻而深远的影响。请把下面几位人物的名字填写到下面的《中国古代部分名人事迹或言论归纳表》的空格处。
苻坚;大禹;司马迁;董仲舒;韩非;张骞中国古代部分名人事迹或言论归纳表
人物 | 人物事迹或言论 | 人物编号 | 人物事迹或言论 |
(1) |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4) | 反对空谈仁义,强调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 |
(2) | 出使西域,“持汉节不失”,完成凿空之旅。 | (5) | 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 |
(3) |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 (6) | “投鞭于江,足断其流。” |
22、元朝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由少数民族贵族为主建立的全国性的统一王朝,民族关系上,元朝时来自波斯、阿拉伯的人同汉、蒙古、畏兀儿等族逐渐融合,形成了一个新的民族——_______,为了加强对全国的有效管理,元朝在地方上实行_______制度,为了管理琉球(今台湾)设置的机构是_______,这是历史上中央政府首次在台湾地区正式建立行政机构,西藏地区则由_______直接掌管西藏军民各项事务。
23、甲骨文是中国已发现的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
(1)甲骨文是中国_____时期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1899年,清朝人_____首次发现甲骨文,此后在安阳殷墟、陕西等地出土了大量甲骨。
(3)甲骨文使用_____、指事、会意、形声等多种造字方法。
24、现存世界最重的青铜器是________
25、北宋著名史学家、政治家司马光主持编写的《______》,是一部编年体的通史巨著;元代杂剧作家______创作的悲剧《窦娥冤》展现了元代下层人民任人宰割的悲惨处境。
26、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是___________。
27、《史记》是我国古代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述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时约3000年的史事,它的作者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______(人物);东汉时,______(人物)总结前人的经验,改进了造纸技术,使纸的质量大大提高。
28、《西晋内迁少数民族分布图》中A处是____族;《三国鼎立形势图》中B处是____国。
29、秦朝统一六国后,定都于图中的A处,它的名称是____________。秦末在B处爆发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B处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
30、北京人意义:对于研究_________进化的历史具有重要的意义。
_______________遗址是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1987年,北京人遗址被联合国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31、
关汉卿 《念奴娇•赤壁怀古》
苏 轼 《资治通鉴》
司马光 《窦娥冤》
李清照 《清明上河图》
张择端 《如梦令》
32、秦长城的西起______;东到______
33、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唐太宗在位期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斗米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极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携带)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
(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了什么样的社会状况?这种局面称之为什么?
材料二 贞观二年,唐太宗说:“国以人为本,人以衣食为本,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若兵戈屡动,土木不息,而欲不夺农时,其可得乎?”在这种思想指导下,他曾下诏停修劳民伤财的洛阳乾元殿,并且表示:“后日或以事至洛阳,虽露居亦无伤也。”
——白寿彝《中国通史》
(唐太宗说)“以铜为鉴,可正衣冠;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朕尝保此三鉴,内防己过。今魏徵逝,一鉴亡矣。”
——《新唐书》
(2)依据材料二,概括唐太宗的治国思想,并分析其思想形成的原因。
材料三 盛唐时期,政治清明,社会经济呈现一派高度繁荣景象,与少数民族和外国交流频繁,开放的社会风气,多彩的文学和艺术,这些都使得唐代的社会生活和文化更加丰富多彩,呈现出多元开放的时代特征,充满着蓬勃向上的活力。
材料四 唐朝先进的经济、文化具有巨大的吸引力,使得当时的中外交流出现了盛况空前的局面。唐文化可谓博大精深、兼收并蓄、泽被东西,中国同亚非欧频繁往来,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分,域外民族的生活方式、风俗习惯、音乐舞蹈相继传入中原地区,并日益流行,出现了“胡风盛行”的景象。玄奘西行带回大量佛经,他撰写的《大唐西域记》成为研究天竺等地区的宝贵资料;鉴真东渡对日本社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以上材料摘编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和《中国古代史(全一册)》
(3)根据材料三、四,用简洁的语言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重要表现并简述唐文化的特点。
(4)结合材料四和所学知识,举出一个典型事例,说明盛唐时期中华文明因交流而互鉴而发展。
(5)唐文化影响深远。在我们今天的文化生活中有哪些唐文化的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