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贾思勰潜心研究农学,著成了《齐民要术》,主要总结了( )
①北方农牧生产经验 ②食品加工与贮藏 ③野生植物利用 ④商贾之事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②③④
2、某兴趣小组在学习“清朝历史”时,制作了一张学习卡片。与学习卡片内容相对应的选项是( )
学习卡片 | |
表现 | 实行严厉的海禁政策,不许擅自出海贸易 |
严格限制出口商品种类和出海船只载重量 | |
只开广州一处为对外通商口岸 | |
影响 | 使中国与世隔绝,逐渐在世界上落伍 |
A. 闭关锁国 B. 社会风貌 C. 民族关系 D. 君权强化
3、贾谊《过秦论》记载:“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不包括( )
A.推行郡县制 B.繁重的徭役 C.沉重的赋税 D.严苛的刑法
4、直观的图示能帮助我们有效地记忆和理解历史知识。最适合下面图示标题的是。
A.炎黄联盟的形成
B.禅让制的形成
C.华夏族的形成
D.早期国家的产生
5、秦始皇修建骊山陵和阿房宫役使70多万人,征伐南方调发了50万士卒,修筑长城征派了40万人,上述材料反映秦朝灭亡的原因之一是( )
A.残酷的刑罚
B.沉重的赋税
C.繁重的徭役
D.频繁的农民暴动
6、春秋战国时期由于生产力的发展,促使社会不断变革,最终导致奴隶制度的瓦解,封建制度的确立。那么,最能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是( )
A.青铜器的广泛使用
B.水利事业的发展
C.铁农具、牛耕的使用和推广
D.耕作技术的提高
7、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
A.各国之间频繁的战争
B.受法家思想的影响
C.铁器牛耕的普遍使用
D.为了统一中国
8、某地要举办唐朝书画展,他们可以选择下列哪些人的作品?( )
①颜真卿 ②柳公权 ③张择端 ④吴道子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③④
9、下列朝代中结束长期动乱大统一的有 ( )
A. 西汉 B. 东汉 C. 隋朝 D. 唐朝
10、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吕后
B.慈禧
C.武则天
D.王昭君
11、某班同学在学习“商鞅变法”时,排练了生动形象的历史课本剧。下面是四位同学模拟发布的告示,其中不符合史实的一项是
A. 小明:出身贵族的人,爵位保持世袭
B. 小丽:努力种田的人,可以免除徭役
C. 小红:土地属于私有,可以自由买卖
D. 小强:军功卓著的人,授予爵位、田宅
12、“禅让”传说中三位部落首领更替的先后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
A. 舜一尧一禹 B. 尧一舜一禹 C. 禹一舜一尧 D. 舜一禹-尧
13、《水经注》是一部( )。
A. 儒家经典
B. 佛教经典
C. 水利学著作
D. 地理学著作
14、吕思勉在《中国通史》中写到:“后汉(即东汉)屡有冲幼之君……母后临朝,自然要任用外戚。”作者认为“母后临朝”会引起( )
A.外族入侵
B.农民起义
C.宦官专权
D.外戚专政
15、唐太宗曾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说明当时( )
A.统治者放弃了对边疆用兵
B.统治者实行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C.各族之间关系自古一直非常和睦
D.“和亲”是当时最有效的策略
16、史书记载,春秋初年的170多个诸侯国,到战国初期只剩下十几个了。材料所反映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
A.历史向着统一的方向发展
B.人民遭受的灾难更加深重
C.诸侯国的割据混战日益扩大
D.奴隶制度已经确立起来
17、某校学生开展中国古代文明系列明信片设计活动,据如图所示推断,该明信片设计稿的主题是( )
A.科技之光领先世界
B.璀璨文化闪耀世界
C.手工技艺引领世界
D.绘画艺术震撼世界
18、《史记·货殖列传》记载:“楚越之地,地广人希(稀),饭稻羹鱼,或火耕而水耨……无积聚而多贫。”到东晋后期,“天下无事,时和年丰,百姓乐业,谷帛殷阜,几乎家给人足矣”。发生这种变化的原因是( )
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
B.北方地区的民族交融
C.北人南迁带来劳动力和生产技术
D.南北方趋向统一,社会稳定
19、《礼记》记载:“今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亲,各子其子,货力为己。”这种“天下为家”的局面是在下列哪个事件之后出现的( )
A.禹传子启
B.商汤灭夏
C.盘庚迁殷
D.武王伐纣
20、下图为我国境内主要古人类遗址分布图,从中我们可以了解到的历史信息是( )
A.北京人是我国境内最早的古人类
B.我国古人类遗址分布十分广泛
C.当时中华大地已经进入新石器时代
D.我国农业生产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
21、图一是我国著名水利工程___________是由_________主持修建的。
22、东汉科学家__________ 制造了一种能测地震方向的仪器,叫做________。这是世界上公认的最早的地震仪。
2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大起义是_____________。秦朝灭亡后,项羽、刘邦为争夺帝位,展开争战,史称“ _____________”。
24、北宋的豪放派词人是____;元曲《窦娥冤》的作者是____。
25、下图名称是______
26、根据下列提示,写出相对应的人物。
(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者
(2)《资治通鉴》作者
(3)《史记》的作者
(4)绘画作品《送子天王图》作者
27、中国第一个边界条约___________。
28、持续八年的______________对社会经济造成极大的破坏,唐朝的国势由盛转衰;明成祖时期的______________堪称世界航海史上的空前壮举。
29、抗元大臣________宁死不屈,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千古名句。
30、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___________爆炸成功。
31、请对下列著作与作者进行搭配。
《道德经》 | 老子 |
《伤寒杂病论》 | 钟繇 |
《宣示表》 | 张仲景 |
《洛神赋图》 | 司马迁 |
《史记》 | 顾恺之 |
32、根据要求填写下列人物的名称
(1)西汉时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道路的是________
(2)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_
(3)著有《齐民要术》的北朝农学家是________
(4)著有《兰亭集序》,被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
33、大唐盛世,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最为辉煌的篇章。这一时期,政治清明,思想解放,人才济济,疆域辽阔,国防巩固,民族和睦,呈现出当时世界上无比繁荣昌盛的景象。某校七年级(2)班同学以“大唐盛世”为主题展开探究活动,请你参与。
【政治清明】
材料一
唐太宗的独特之处,是在治理国家上,对君主个人的 局限性有比较清楚的认识,比较讲究统治的方式和方法。 ——摘编自甘霖《变局:前11世纪以来至 21世纪中国区域发展与社会变迁》 | 唐朝户数在639年(唐太宗贞观十三年)达 300万户,705年有615万户,740年(唐玄宗开元 二十A年)为841万户,754年有918万户。 ——摘编自陈国栋《中国人口史》(第二卷) |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唐太宗为避免“君主个人的局限性”而采取的举措。 639〜754年唐朝的户数呈现出怎样的变化趋势?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出现这一变化趋势的主要原因。
【社会开放】
材料二蕃人旧日不耕犁,相学如今种禾黍。……城头山鸡鸣角角,洛阳家家学胡乐。
——王建《凉州行》
女为胡妇学胡妆,伎进胡音务胡乐。……胡音胡骑与胡妆,五十年来竞纷泊。
——元稹《法曲》
(2)《弈棋仕女图》反映了唐朝怎样的社会风气? 材料二中的“蕃”“胡”分别指什么?
以上诗句反映出唐朝怎样的社会情况?
【民族和睦】
材料三唐太宗在处理民族关系方面有一套比较成熟的办法,最为重要的一点就是他真心相待,与少数民族建立了深厚感情,赢得了他们的爱戴。他与少数民族上层人物建立了亦君亦友的关系,既是国君,又是朋友。由此保证了民族关系良性运行。
——摘编自崔明德《中国民族关系十讲》
(3)材料三反映出唐太宗处理民族关系的“成熟的办法”是什么?请用史实证明唐太宗“赢得了他们的爱戴”。
【交往频繁】
材料四 唐朝以来,海上丝绸之路以中国的扬州、明州(宁波)、泉州、番禺(广州)为起 点。丝绸之路不仅仅运输丝绸,而且也运输瓷器、糖、五金等出口货物和香料、药材、宝石等 进口货物。海上丝绸之路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中国东南沿海山多平原少,内部往来不易,因此 许多人便积极向海上发展。
——摘编自李庆新《海上丝绸之路》
(4)依据材料四,概括唐朝海上丝绸之路的特点及兴盛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古代治国理政措施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