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丹东2025届初二化学上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6题,共 130分)

1、某化合物在水中能完全电离,将该化合物配制成甲、乙、丙三种不同浓度的水溶液,对溶液中所含阴、阳离子数目进行测定,结果如图所示。由此可判断该该化合物可能是

A.CaCl2

B.Al(NO3)3

C.NaOH

D.H2SO4

2、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高温条件下木炭还原氧化铜:黑色固体逐渐变成光亮的铜

B.电解水实验两个电极表面产生气泡,一段时间正负极产生气体体积比约

C.镁带在空气中燃烧:银白色固体燃烧,发出耀眼白光,放热,冒白烟,生成白色固体

D.木炭在氧气中燃烧:黑色固体燃烧,发出红色火焰,放出大量热

3、推理是一种常用的学习方法。下列推理得出的相关结论合理的是

A.阳离子一定带正电荷,所以带有正电荷的粒子一定是阳离子

B.化合物是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所以只含一种元素的物质一定不是化合物

C.CO2和CO的元素组成相同,则CO2和CO的化学性质一定相同

D.二氧化碳不助燃,会使燃着的木条熄灭;因此可以用燃着的木条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

4、2023年9月23 日第19届亚运会在杭州开幕,10月 8 日闭幕。全国各地都弥漫着浓厚的亚运氛围。下列做法符合绿色亚运理念的是

A.发展公共交通,提倡绿色出行

B.提倡使用一次性碗筷,树立健康意识

C.大量使用添加剂,延长食物保质期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节日气氛

5、如图为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氯化钠和硝酸钾的溶解度相等

B.10℃时,分别将硝酸钾和氯化钠的饱和溶液恒温蒸发等质量的水,析出晶体的质量:硝酸钾>氯化钠

C.将24℃时两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40℃,硝酸钾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大于氯化钠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假设水分没有损失)

D.20℃时,氯化钠饱和溶液中溶质和溶剂的质量比为36∶100

6、下列有关含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正确的是

A.木炭常温下化学性质很活泼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金刚石用作电极

D.石墨用作钻探机钻头

7、碳家族的成员很多,用途很广,下列关于碳的应用与其性质不对应的是

A.木炭作燃料-碳有可燃性

B.用墨汁书写的字画经久不褪色-碳有还原性

C.金刚石作钻探机的钻头-金刚石坚硬

D.利用石墨作电极材料-石墨具有导电性

8、黑火药是我国四大发明之一,其主要反应为,其中X的化学式为

A.

B.NO

C.

D.

9、建立模型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下列化学模型中正确的是

A.地壳中元素含量

B.镁离子结构示意图

C.物质构成

D.氧化反应和化合反应关系

10、化学反应前后肯定没有变化的是

①原子数目   ②分子数目   ③元素种类   ④物质总质量   ⑤物质种类   ⑥原子种类

A.①③④⑤

B.①③④⑥

C.①②③④⑥

D.①②④⑥

11、正确规范的操作是实验成功和人身安全的重要保证。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加热液体

B.点燃酒精灯

C.处理废弃药品

D.量取液体

12、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发生某化学反应,测得反应过程中各物质的质量数据如下表:

物质

反应前的质量/g

10

16

0

2

反应后的质量/g

a

0

22

2

下列选项不正确的是

A.a=4

B.丁可能是催化剂

C.丙一定是化合物

D.反应中参加反应的甲与乙的质量比为10:16

13、有一含有FeSO4和Fe2(SO43的混合物,若S元素的质量分数为a%,则Fe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1-a%

B.2a%

C.1-3a%

D.无法计算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雾

B.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生成SO2

C.二氧化碳通入紫色石蕊溶液中,溶液变红

D.木炭还原氧化铜时,红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

15、证据推理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之一。下列推理错误的是

A.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所以氧分子是由氧原子构成的

B.同种元素的质子数相同,则具有相同质子数的微粒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氢气与空气混合点燃可能会发生爆炸,CO与空气混合点燃也可能会爆炸

D.某物质燃烧后生成,则该物质一定含有C、H元素,可能含有O元素

16、小明通过对蜡烛及其燃烧的探究,得出如下结论,其中错误的是

A.蜡烛燃烧仅生成二氧化碳

B.火焰的外焰温度最高

C.燃烧时火焰分成三层

D.燃烧时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17、下列图象与对应叙述相符的是

A.等质量、等浓度的稀硫酸和过量且等质量的锌粒和锌粉反应

B.分别用等质量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

C.向一定质量的镁粉和银粉固体混合物中逐滴加入溶液

D.向溶液中加入水

18、坚持“低碳生活,保护环境,从我做起”,下列做法不符合这一理念的是

A.用餐使用一次性木筷

B.使用共享单车出行

C.垃圾分类回收利用

D.购物使用布袋代替塑料袋

19、2022年义务教育教科书《化学》中,把实验中用到的“石棉网”全部改用“陶土网”。石棉网中的石棉纤维主要成分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由五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由14个原子构成

C.中硅元素的化合价为+2

D.中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36

20、下列行为不符合“低碳”理念的是

A.使用节能灯泡

B.垃圾分类回收

C.教室人走灯灭

D.树叶就地焚烧

21、下列各组物质的鉴别方法正确的是

A.CO和CO2—闻气味

B.P2O5和MgO—观察颜色

C.Fe3O4和木炭粉—在空气中充分灼烧

D.硬水和软水—加入等量明矾,振荡

22、从微粒的角度解释下列事实,正确的是

选项

       

     

A

冬天雪花纷飞

分子在不断运动

B

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不同

构成它们的粒子不同

C

固体很难被压缩

固体分子间没有间隔

D

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溶解的快

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快

A.A

B.B

C.C

D.D

23、用如图装置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1,引燃白磷,冷却后称得装置及其中物质的总质量为m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实验中白磷必须要过量

B.实验过程中气球会一直膨胀变大

C.若该装置气密性良好,则m1=m2

D.反应生成 P2O5的质量等于该装置中白磷和氧气的质量之和

24、下列实验操作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用排水法收集氧气结束后,为避免水槽中的水进入试管,应先把导管从水中取出,再熄灭酒精灯

B.用相同质量的锌粉、铁粉分别与相同体积、溶质质量分数分别为10%、5%的盐酸反应,来比较锌和铁的金属活动性强弱

C.称取5.0g生石灰,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得到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溶液

D.将100mL的水和100mL的酒精混合,得到200mL的酒精溶液

25、如图是“尾气催化转换器”将汽车尾气中有毒气体转变为无毒气体的微观示意图,其中不同的圆球代表不同原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反应前后元素化合价一定不变

B.分子在化学变化中是不可分的

C.图中生成物全部是单质

D.参加反应的两种分子的个数比为1∶1

26、“艾叶香,香满堂,粽子香,香厨房。”据研究,粽子的香味来源于粽叶中含有的对乙烯基苯酚(化学式为C8H8O),下列有关对乙烯基苯酚的说法正确的是

A.对乙烯基苯酚中质量分数最小的是氢元素

B.对乙烯基苯酚由8个碳原子、8个氢原子、1个氧原子构成

C.对乙烯基苯酚中碳、氢、氧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8:8:1

D.对乙烯基苯酚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04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7、碳的化合物与人类关系密切,根据右侧物质转化关系图回答问题。

(1)三种物质组成上的共同点是:都含有______元素;

(2)利用CO的可燃性或_____性都能实现的转化;

(3)若利用CO的可燃性实现的转化,有关化学方程式为_____

(4)①②③的转化都可以通过和同一种单质反应来实现,这种单质是______

28、取用一定量的液体药品,可用________量出体积.量液体时量筒必须放________,而且使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所取液体的体积数.

29、4.4g二氧化碳中含有碳元素的质量为________g;某纯净物4.4g在氧气中完全燃烧,生成13.2g二氧化碳和7.2g水。该纯净物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_________(填元素名称),且各元素的原子个数比依次为__________

30、化学用语是国际通用语言,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

(1)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①人体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______

②保持氮气化学性质的微粒______

③4个铵根离子______

④标出二氧化碳中碳元素的化合价______

(2)写出下列符号中数字“2”的含义:

中“2+”表示______

中“2”表示______

31、ABCDE五种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如阁所示,其中C为目前世界年产量最高的金属。试回答:

(1)A化学式为_____________

(2)B的一种用途是___________________

(3)反应C→B的基本类型是_____________

(4)反应C+D→E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2、归纳总结是学好化学的一种有效方法。请将正确答案填入相应位置(填序号)。

a.金刚石   b.水   c.二氧化硫   d.食盐   e.二氧化碳

(1)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调味品________

(2)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物质__________

(3)人体中含量最多的物质_________

(4)天然存在最硬的物质是____________

(5)煤燃烧时产生形成酸雨的主要物质是__________

33、用化学符号填空。

(1)烧碱____________

(2)4个铵根离子___________

(3)请标出五氧化二磷中磷元素的化合价_______

34、回答下列与水有关的问题:

(1)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_____(写具体名称);

(2)自来水厂常利用_____的吸附性,除去水中的异味;

(3)电解水的实验中,通电一段时间后,正负两极玻璃管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约为_____。

35、写出下列各实验中先要进行的一项:A.________ ,B.________ ,C.________ 

A.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①将导管伸入倒置于水槽中的集气瓶;②加热.

B.探究某可燃物的组成,应将其燃烧产物依次通过:①澄清石灰水;②无水硫酸铜.

C.稀释浓硫酸时,烧杯中应依次加入:①水;②浓硫酸.

36、“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可见食盐在日常生活中的地位。

(1)海水晒盐是利用____结晶的原理,使氯化钠析出;食盐主要成分为氯化钠,构成氯化钠的阳离子是____。(填符号)

(2)健康最为重要,食盐中加入碘酸钾(KIO3)可补充人体所需的碘元素。请用化学用语标出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____,碘元素是人体所需的____(填“常量”或“微量”)元素,碘元素可用来预防的疾病是____

A 贫血症            B.佝偻病          C.甲状腺肿大            D.侏儒症

(3)某品牌加碘食盐的标签中注明食用时勿长时间加热,原因是碘酸钾受热会分解:2KIO32R+3O2↑,则R的化学式为____

三、实验探究题(共2题,共 10分)

37、某同学通过下列实验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2个实验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__(填“实验一”或“实验二”)。

2)实验二中,天平的指针______(填序号),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A.向左偏转    B.不偏转    C.向右偏转

38、某同学为了探究物质的性质,以氧气为例,做了如下实验:如图所示,先收集了两瓶氧气后正放在桌上,盖好玻璃片,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插入A集气瓶中,在B瓶中放入一只昆虫.请回答下列问题.

(1)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A瓶

B瓶

(2)探究得出氧气的部分性质:

物理性质

化学性质    

 

四、简答题(共2题,共 10分)

39、如图是A、B、C三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t2℃时,A、B、C三种物质中,溶解度最大的是______

(2)P点所表示的含义是______

(3)将等质量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降温至P点,析出晶体最多的是______

(4)将t1℃三种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到t2℃时,三种物质的溶质质量分数由大到小的顺序为______

40、有关卫生防疫部门经常使用的消毒剂主要有二氧化氯(ClO2)“84”消毒液(有效成分为NaClO)等,据此回答下问题:

(1)NaClO中氯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

(2)二氧化氯的相对分子质量_____

(3)若使此“84”消毒液中含有4.3g的钠元素,则需要NaClO的质量至少是______(写出计算过程,保留一位小数)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