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甲用于过滤天然水中的泥沙杂质
B.乙用于检查装置气密性
C.丙用于实验室即关即停制取氢气
D.丁用于对比空气及呼出气体中氧气的含量
2、冰箱中常用“气调保鲜”来达到对食物保鲜的效果。其中膜分离技术实现“气调保鲜”的部分流程如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从空气过滤器出来的气体是纯净物
B.燃着的蜡烛在“富氮空气”中会立即熄灭
C.进入冰箱保鲜室内的气体是“富氧空气”
D.上述流程发生了化学变化
【2】利用膜分离技术进行多级分离可以实现含氧量(体积比)超过90%的“富氧空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富氧空气”液化后,分子体积变小
B.“富氧空气”中只含氧元素
C.“富氧空气”不能用于医疗急救
D.“富氧空气”可作助燃剂
3、下列化学用语中数字“3”的意义描述正确的是
①;②3C60;③
;④
A.①中表示元素的化合价
B.②中表示分子的个数
C.③中表示离子的个数
D.④中表示离子所带的电荷数
4、下列生活中的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矿泉水
B.食醋
C.干冰
D.加碘食盐
5、阅读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硫酸铝钾在水中能电离产生金属阳离子和硫酸根离子,十二水合硫酸铝钾【KA1(SO4)2·12H2O】俗称明矾,在水中可生成A1(OH)3胶体,吸附悬浮杂质。如图是A1原子的信息。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A1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
B.A1原子的中子数是13
C.硫酸铝的化学式是A1SO4
D.A1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第二周期
【2】下列关于明矾说法错误的是
A.明矾是纯净物
B.明矾可用作净水剂
C.明矾净水的过程不涉及化学变化
D.硫酸铝钾在水中电离的金属阳离子是K+和A13+
6、现将10gA和10g B混合加热,A完全反应,反应后生成8gC和6gD,则参加反应的A与B的质量比是
A.1:l
B.4:3
C.5:l
D.5:2
7、对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蔗糖在热水中溶解更快——温度升高,分子运动速率加快
B.干冰升华为二氧化碳气体一一状态变化,分子种类发生变化
C.氧气经压缩储存在钢瓶中——压强增大,分子之间的间隔变小
D.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分子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新分子
8、右图是探究铁钉锈蚀条件的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氯化钙具有吸水性)
A.①中甲、乙、丙三处比较,生锈最明显的地方是丙
B.①②中使用煮沸的蒸馏水,目的是除去水中的氧气
C.②中植物油的作用是隔绝空气,③中氯化钙的作用是作干燥剂
D.试管①③对照可得出结论:铁生锈需要与水接触
9、某品牌加碘食用盐标签如下图所示。完成下面小题。
【1】加碘食盐中的“碘”指的是
A.原子
B.分子
C.单质
D.元素
【2】下列关于该食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食盐为混合物
B.一袋该食盐中含KIO3(7.2~13.2)mg
C.炒菜时,最好在菜熟后加入该食盐调味
D.使用后,该食盐应放在密封、干燥的容器中保存
10、高铁酸钾是一种高效净水剂,净水过程涉及反应的方程式为
,则X的化学式为
A.H₂O
B.
C.H₂
D.O₂
11、下列符号既能表示某种元素,又能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还能表示一种物质的是
A.SO2
B.O2
C.3He
D.Cu
12、下列实验操作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水和过氧化氢溶液 | 分别取少量液体于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 |
B | 除去氯化亚铁溶液中的氯化铜 | 加入过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过滤 |
C | 除去氧化铜中的木炭粉 | 将混合物在氧气流中灼烧 |
D | 除去二氧化碳中的一氧化碳 | 将混合气体通过盛有灼热氧化铜的玻璃管 |
A.A
B.B
C.C
D.D
13、化学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关系密切。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A.吸烟有害健康,但吸电子烟对健康无害
B.焚烧废弃塑料,可减少“白色污染”
C.图书档案失火,用高压水枪灭火
D.“碳达峰”、“碳中和”的碳指的是CO2,它是引起温室效应的主要气体
1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分解反应的反应物一定是化合物
②氧化反应一定要有氧气参加
③实验室可以选择铁丝或红磷用燃烧法除去空气中的氧气得到较纯净的氮气
④同一种元素在同一种化合物中可能显示不同的化合价
⑤冰、干冰和可燃冰都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⑥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物质一定是单质
⑦等质量的O2和O3所含氧原子数目相同
A.①②③
B.①④⑦
C.②④⑥
D.③⑤⑦
15、据报道,中国计划于2023年10月发射神舟十七号载人飞船。航天飞船常用铝粉和高氯酸铵混合物为固体燃料,则高氯酸铵中氯元素的化合价为
A.
B.0
C.
D.
16、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碘酒溶液中,酒精为溶质
B.向水中加入蔗糖,导电性明显增强
C.积雪的路面撒食盐,可以促进积雪融化
D.氢氧化钙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17、下列实验设计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A.图1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
B.图2探究分子是运动的
C.图3鉴别两种物质
D.图4探究质量守恒定律
18、2023年“中国旅游日”活动中发布了首个中国省级旅游目的地“低碳旅行报告”。下列不符合“低碳旅行”行为的是
A.提倡全民自驾游
B.尽可能设置步行道
C.少用一次性用品
D.倡导光盘行动
19、下列对一些事实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 事实 | 解释 |
A | 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晾干 | 分子的运动速率随温度升高而加快 |
B | H2O2能杀菌消毒,而H2O不能 | 两种物质的分子构成不同 |
C | 温度计中的水银热胀冷缩 | 原子的大小发生改变 |
D | 氧化汞加热会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 分子是可以再分的 |
A.A
B.B
C.C
D.D
20、浓硫酸有强烈的腐蚀性,下列图标适合贴在存放浓硫酸的药品柜的是
A.
B.
C.
D.
21、下列图象能正确反映其对应关系的是
A.相同温度下,用两份等质量、等溶质质量分数的过氧化氢溶液制氧气,其中一份加入少量MnO2
B.将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与一定体积的水混合
C.镁条在充满氧气的密闭容器中燃烧
D.向一定质量分数的氯化钠溶液中不断加水
22、钋(Po)元素,是由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与丈夫皮埃尔·居里于1898年发现的,为了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两人把这种元素命名为钋。下列有关钋原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非金属元素
B.核外有84个电子
C.相对原子质量是209g
D.核内有128个质子
23、英德红茶的制作工艺中,一定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工序是
A.采摘:将茶叶从茶树枝上摘下
B.揉捻:轻轻揉搓使茶叶发生酶促氧化
C.发酵:使茶叶由绿色变为红色
D.烘干:高温烘焙,终止酶活性,防止发酵过度
24、下图是初中四种常见物质之间的反应关系图,图中“—”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反应,“→”表示两端的物质能通过一步转化完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X是氧气
B.Y可能是碳
C.通过化合反应生成X
D.X与Y反应能生成
25、现有等质量甲、乙二种金属,分别放入二份浓度相同的足量稀硫酸中,产生氢气的质量与反应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已知甲、乙在生成物中化合价均为+2价)。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生成氢气的质量:乙>甲
B.相对原子质量:甲>乙
C.消耗硫酸的质量:乙>甲
D.发生的都是置换反应
26、食用含有"瘦肉精"(化学式为C12H18Cl2N2O)的肉对人体会产生危害,下列对“瘦肉精”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瘦肉精"由碳、氢、氧、氮、氯五种元素组成
B.“瘦肉精”分子中碳、氢、氧、氮、氧五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18:2;2:1
C.每个“瘦肉精"分子中含有35个原子
D.“瘦肉精"的相对分子质量是277
27、水是生命的源泉,也是不可缺少的资源。
(1)某矿泉水的主要矿物质成分及含量如下表:
成分 | Ca | K | Mg | Na |
含量(mg/L) | ≥4 | ≥0.4 | ≥0.5 | ≥0.8 |
这里含有的Ca、K、Mg、Na是指_____(填“单质、元素、分子或原子”)。
(2)自然界中的水含有许多可溶性和不溶性杂质,通过多种途径都可以使水得到净化,下图是自来水厂净化水过程示意图。
(Ⅰ)自来水厂使用的净化水的方法主要有:沉淀、_____、_____、消毒等。
(Ⅱ)生活中,通过煮沸既能降低自来水的硬度,又能杀菌消毒,但也会造成壶中出现水垢,原因是烧水时自来水中的少量Ca(HCO3)2发生分解,生成难溶性的碳酸钙和二氧化碳等物质,请写出Ca(HCO3)2受热分解的化学方程式_____。
(Ⅲ)下列做法会造成水体污染的是_____(填序号)。
A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
B 生活污水集中处理后排放
C 禁止使用含磷洗衣粉
D 大量使用化肥、农药
(3)电解水实验揭示了水的组成,理论依据是_____。
28、现有①Al2O3②空气③Fe④FeCl2⑤O2⑥H2O⑦NaCl⑧C⑨H2⑩CO
(1)其中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2)相对分子质量最小的氧化物是_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3)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4)可用于冶炼金属的还原性物质是___________(用序号填空)。
29、世界上的物质都是由相应的微粒构成的,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如_____________(用符号表示,下同);有些是出原子构成的,如_____________;还有些是由离子构成的,如_____________。
30、某品牌矿泉水的标签上部分信息如图所示,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水质主要成分(mg/L) | |
偏硅酸(H2SiO3)28.9~42.9 碳酸氢根(HCO3﹣)173~205 氯离子(Cl﹣)1.0~8.0 硫酸根(SO42﹣)16.06~19.52 镁(Mg2+)2.5~7.5 | 锶(Sr)0.01~0.32 钙5~45 钠(Na+)45~70 钾(K+)0.5~2.0 pH7.8+0.5 |
(1)写出硫酸钠的化学式___________。
(2)钙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__。
(3)如图所示的水质主要成分中含有___________种金属元素。
(4)“H2SiO3”中数字“2”的含义是___________。
31、从多角度认识物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
(1)物质的组成:空气的组成中,二氧化碳约占其总体积的___________;其中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组成。
(2)物质的结构:如:二氧化碳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氯化钠是由___________构成的。
(3)化学研究物质的性质:下列物质的用途与其化学性质有关的是_____________;
A 稀有气体用作焊接金属的保护气
B 铜用于制导线
C 氮气用作食品防腐剂
D 氧气用于医疗急救
32、(1)写出水通电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符号表达式_____,属于_____反应(选填“分解”或“化合”)。
(2)水分子的分解过程可用如下示意图表示:
请描述你从示意图中所获取的信息:(只要写出3点即可)_____;_____;_____。
33、人们已经知道,由碳元素形成的单质和化合物的种类是所有元素中最多的。我们在初中阶段已经接触到的含碳物质就有好多种,如:①金刚石、②石墨、③CO、④CO2、⑤CaCO3等,还有很多有机物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报刊还陆续报道了新发现的:⑥C60、⑦C3O2、⑧C4O3、⑨C5O3、⑩C12O10等。请分析上述材料并回答下列问题:
(1)其中属于碳的氧化物的有(填序号)___________。
(2)上述某碳的氧化物中含氧量为50%,其化学式为___________,写出C和CO2在高温下化合为该碳的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氯气(Cl2)和氧气都是活泼的非金属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它们都能跟(CH4)发生反应。已知O2和CH4充分反应后的生成物是CO2和H2O,据此可推知,Cl2和CH4充分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
34、用下列物质序号填空:
①食盐水②水银③冰水混合物④液氧⑤纯净水⑥二氧化碳⑦洁净的空气,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 属于单质的是______;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
35、氧气在中学化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1)实验Ⅰ为氧气性质探究实验,仪器①的名称为____,铁丝盘成螺旋状的目的是______,点燃末端火柴后,_______(填“缓慢”或“快速”)伸入瓶中。
(2)实验Ⅱ为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在瓶内加少量水并将水面上方空间分为5等份,接下来的实验步骤依次为________(填序号),最后打开弹簧夹。
①冷却到室温 ②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后,立即伸入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③弹簧夹夹紧橡皮管
(3)实验Ⅲ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改进装置。主要操作是:在实际容积为150mL的集气瓶里,先装进50mL的水,再按图连接好仪器,按下热的玻璃棒,白磷立即被点燃。(白磷与红磷的化学性质相似,在40℃就能够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关于该实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
①整个实验过程中,集气瓶内水面的变化是先下降后上升
②若集气瓶中无水,会导致实验结果值偏小
③最终集气瓶内水的体积约为20mL
④该实验还可以得出空气是混合物的结论
36、某校化学兴趣小组在实验室中模拟炼铁,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请回答下列问题:
(1)加热氧化铁之前,必须先____________,以防止玻璃管发生爆炸。
(2)加热一段时间后,先通一氧化碳排尽玻璃管内空气,玻璃管中______色粉末逐渐变黑,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
(3)实验产生的尾气多采用点火烧掉的方法,此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
(4)如何证明玻璃管中有铁生成(写一种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7、用来测定空气成分的方法很多,如图所示的是小明用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的测定方法。
实验过程:
第一步:将集气瓶容积划分为五等份,并做好标记。
第二步:点燃燃烧匙内的红磷,伸入集气瓶中并把塞子塞紧。
第三步:待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打开弹簧夹。
请回答下列问题:
(1)集气瓶中预先放少量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
(2)写出红磷在瓶内燃烧的文字表达式(或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
(3)第三步中打开弹簧夹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
(4)若实验成功,从实验现象分析可知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同时还体现了氮气的哪点化学性质?___________。
(5)如在实验中,若红磷量太少,测得氧气的体积分数会___________(填偏大或偏小),还有什么因素会有相同的结果(答一点)___________。
(6)某同学对实验进行反思后,提出了改进方法(如图所示),你认为改进后的优点是:___________。
(7)若将红磷换成碳粉则实验不能成功,你分析原因是什么?___________。
38、同学们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气体的制备实验(A~F为装置编号)
(1)写出上图D装置中甲仪器的名称_______。
(2)用A装置加热氯酸钾和二氧化锰的混合物制取氧气,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其中二氧化锰起_______作用;收集氧气可选择_______(填装置编号)。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除了需要增加仪器外,还需要在仪器A管口放一团棉花。但在制取氧气反应过程中,棉花没有发生燃烧,根据燃烧的条件分析,棉花没有燃烧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
(3)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可选择下列药品中的_______(填药品序号)。
a.稀盐酸 b.熟石灰 c.块状石灰石 d.稀硫酸 e.大理石粉末
(4)写出用BD装置制取气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通常状况下,甲烷是一种无色无味气体、难溶于水、密度比空气小。实验室常用醋酸钠和碱石灰两种固体混合加热制得,制取并收集甲烷可选用的装置是_______。(填字母)
(5)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F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_______(填序号)。
a.将烧杯换成水槽 b.导管伸入水中位置过深,气体无法逸出
c.将水换成冰水 d.先用手捂住试管壁,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6)小可同学为探究乙烯的化学性质,设计了如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已知:①乙烯是一种无色气体,具有可燃性;②乙烯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③乙烯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他的操作过程如下:关闭止水夹1,打开止水夹2,打开活塞,观察到A、B中溶液均逐渐褪至无色。关闭止水夹2,打开止水夹1,在尖嘴导管处点燃乙烯,发现火焰较微弱,说明尖嘴导管处乙烯量较少。待A、B中溶液均褪至无色后直接点燃乙烯的原因是_______。于是,他关闭止水夹1一段时间后,向贮气瓶中加水,说明乙烯_______(填“难”或“易”)溶于水。打开止水夹1,重新点燃乙烯,观察到火焰明亮且有浓烟。他关闭止水夹1一段时间后才向贮气瓶中加水的原因是_______。
39、工业上常用接触法制硫酸(H2SO4),所使用的原料是硫铁矿(主要含FeS)。在高温下,将硫铁矿的粉末与氧气充分反应生成三氧化二铁和二氧化硫,再经过一系列转化可生成硫酸。
(1)试配平硫铁矿与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FeS+ ______O2 ——______Fe2O3 +______ SO2
(2)在这个反应中铁由+2价升到+3价,硫元素的化合价由_________。
(3)工地施工时,利用乙炔燃烧的火焰焊接钢铁材料。我们可采用碳化钙(CaC2)与水反应制取乙炔(C2H2)气体,同时还有氢氧化钙生成,试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
40、人体中的钙元素主要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形式存在,其相对分子质量为1004。牛奶含钙丰富又易吸收,且牛奶中钙和磷比例合适,是健骨的理想食品。
下图是某乳业公司纯牛奶包装标签上的部分文字。
请仔细阅读后回答下列问题:
(1)包装标签上脂肪≥3.3 g,是指100 mL牛奶中,含脂肪的质量至少为3.3 g . 那么一盒牛奶中含钙至少 g(保留到0.01 g) 。
(2)若人体每天至少需要0.6 g钙,且这些钙有90%来自牛奶,则一个人每天至少要喝 盒牛奶?
(3)求羟基磷酸钙中钙元素的质量分数。(保留1位小数)(本小题请写出计算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