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参观云南元谋人博物馆,我们可以看到的文物包括
①两颗门齿化石
②粗糙的石器
③炭肩和烧骨
④磨制的石珠和石坠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②③④
2、观察下面示意图,我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生活时期大约所在的位置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下侧图片中的复原像,前额低平,眉骨粗大,颧骨突出,鼻骨扁平,嘴部前伸,脑容量比现代人小,根据图片和文字信息,你判断他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马坝人
4、易中天教授在评述某历史事件时指出:“如此盛世,让日渐年迈的唐玄宗志得意满,他沉醉于《霓裳羽衣曲》,痴迷于和杨贵妃的二人世界,任用奸臣……而边地胡人……起兵范阳,升平日久的唐王朝不堪一击,平叛之路漫长而又艰辛。”该历史事件( )
A.兼并了北方的大小割据势力
B.阻碍了民族之间的交融
C.导致了唐朝的直接灭亡
D.导致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形成
5、闻名世界的都江堰水利工程,主要作用是( )
A.防洪排水
B.防洪蓄水
C.防洪灌溉
D.蓄水防旱
6、我国最早种植水稻的原始居民是( )
A. 山顶洞人 B. 河姆渡原始居民
C. 半坡原始居民 D. 大汶口原始居民
7、秦朝灭亡的标志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巨鹿之战
C.西汉建立 D.公元前206年,刘邦率军西入咸阳
8、黄巾起义是一次利用宗教发动的起义,其信徒信奉
A.太平道
B.道教
C.佛教
D.基督教
9、“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其阐述的是隋朝大运河的( )
A.开凿原因
B.开凿背景
C.开通意义
D.消极影响
10、某同学制作了历史时序图。图中空格处应该是( )
A.五代十国
B.武则天统治
C.澶渊之盟
D.隋朝灭亡
11、分封制在封土授民的同时,也把周王朝自己的及其从商王朝接收过来的先进的器物、典章制度和文化等带到了分封制度所及之地。这说明分封制( )
A.稳定了西周政局,巩固了疆土
B.推动了中原文明的扩展
C.促成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
D.确立了周王朝的社会等级秩序
12、某历史纪录片《半坡原始居民》,介绍了半坡人生活的历史信息。其中介绍错误的是
A.生活在黄河流域 B.住着半地穴式房屋
C.种植粮食作物粟 D.使用打制石器生产
13、《新唐书》中记载:方镇相望于内地,大者连州十余,小者犹兼三四。材料中描写的是
A.玄武门之变
B.藩镇割据
C.黄巢起义
D.五代十国
14、1757年,清廷下令关闭其他港口,只开放某地一处作为通商口岸,并特许统一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是( )
A.市舶司
B.广州十三行
C.吏部
D.御史台
15、为了解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范,小龙在学校图书馆借了一本《贞观政要》。通过这本书他可以探究( )
A、唐太宗的虚怀纳谏 B、唐玄宗的选贤治吏
C、武则天的多谋善断 D、康熙帝的文治武功
16、唐朝诗人众多,久负盛名的诗人就有李白、杜甫等五六十位;诗歌形式和风格丰富多彩,流传甚广而影响深远。唐诗繁荣的直接原因是
A.经济发展
B.社会开放
C.政治清明
D.科举考试
17、隋朝是中国历史上很有影响的朝代,但同时也是个短命的王朝,下面有关它建立、统一、灭亡的时间与建立者完全正确的是( )
A.581—589—618—隋文帝
B.581—605—618—隋炀帝
C.618—755—907—隋文帝
D.960—1115—1127—隋炀帝
18、比较法是我们学习历史常用的一种方法。下列关于半坡居民和河姆渡居民原始农耕文明共同特征的表述,正确的是( )
①普遍使用磨制石器 ②过着定居生活
③种植粮食作物水稻 ④会制造陶器
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
19、大部分成语的背后都是一段沉淀的历史。下列成语的相关人物或事件对应不正确的是( )
A.纸上谈兵——长平之战
B.卧薪尝胆——越王勾践
C.草船借箭——官渡之战
D.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淝水之战
20、东汉明帝时曾经派谁出使西域( )
A.张骞
B.班超
C.甘英
D.班固
21、知识拓展
( )商和( )东周分两段,春秋和( ), 一统( )两汉,三分( )蜀吴, 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 )唐五代传,宋( )明( )后, 皇朝至此完。
22、行省制度即今地方行政区划——省的前身,它产生的朝代是____
2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春秋形势图是 ,战国形势图是 。
24、根据所给信息,你能猜出他们是谁吗?
(1)他医术高明,医德高尚,被后世称为“医圣”。他是________。
(2)他是伟大的史学家,他创作了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他是________。
(3)他是著名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他在世界上第一次把圆周率的数值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他是________。
(4)他是杰出的地理学家,他写的《水经注》是一部享誉古今的地理学专著。他是________。
(5)他是著名农学家,我国现存第一部完整的农业科学著作是他的成就。他是________。
(6)他被誉为“书圣”,他的书法“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他是________。
25、先看图,后回答问题。
(1)请你猜猜“我”是谁。
①我”是中国境内目前已确认的最早的古人类____________。
②“我”是黄河流域禅让制下的最后一位部族联盟首领________。
(2)“我”来教你种庄稼。
①“我”是一个河姆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________的技术。
②“我”是一个半坡人,“我”已经掌握了种植________的技术。
(3)请你帮“我”找家。
①“我”是一位河姆渡原始居民,“我”家的房屋是(填写房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我”是一位半坡居民,“我”家的房屋是(填写房屋名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造成图(a)和图(b)房屋结构不同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
26、元朝建立后定都于_____。
27、清初,使台湾重新回到祖国的怀抱的是______
28、图A是唐朝发明并推广的生产工具——______;图B是北宋时期从越南传入的______,其成熟早,抗旱力强。
29、1980年,中共中央决定在广东、福建两省兴办( )、珠海、汕头、厦门4个经济特区。
30、继王羲之之后,我国书法史上最有成就的大书法家是______________。
31、①孔子 A.休养生息
②刘邦 B.有教无类
③嬴政 C.派人赴台湾
④孙权 D.统一文字
32、根据要求填写下列人物的名称
(1)西汉时两次出使西域,开辟了通往西域道路的是________
(2)著有《伤寒杂病论》,被称为“医圣”的是_________
(3)著有《齐民要术》的北朝农学家是________
(4)著有《兰亭集序》,被称为“书圣”的是________
33、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汉书·食货志》
材料二:汉文帝时,采纳了大臣晁错提出的“务民于农桑,薄赋效”的建议,文帝十三年下诏废除肉刑,着手改革刑制。
材料三:武帝用主父偃谋,令诸侯以私恩裂地,分其子弟,而汉为定制封号,辙别属汉郡。汉有厚恩,而诸侯地稍自分析弱小云。
——《汉书・景十三王传・中山靖王刘胜》
请回答:
(1)材料一反映了当时社会处于什么样的境况?为此,汉高祖采取了何种政策?
(2)材料二中,汉文帝采取了哪些措施?这些措施实施后,出现了怎样的社会面貌?
(3)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武帝“用主父偃谋”的措施是什么?此措施起到了怎样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