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济宁2025届高一历史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两宋时期民族政权并立,宋、辽、西夏、金有战有和。下列示意图正确的个数有(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下列图片中的内容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

A. 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3、你认为下列哪位历史人物的思想与行为,如果在现代最有希望得到“诺贝尔和平奖”

A.韩非子

B.墨子

C.老子

D.庄子

4、我们敬重成吉思汗,“并不只是因为他是民族的骄傲,而很大程度上因为他是世界公认的最伟大的成功者之一。”下列属于成吉思汗的“成功”之处的是(     

A.统一蒙古

B.建立元朝

C.开凿大运河

D.开创科举制

5、唐朝由盛转衰的标志是

A. 玄武门之变

B. 八王之乱

C. 黄巢起义

D. 安史之乱

6、“东流不尽秦时水,润泽天府两千年”,这幅对联赞美的是我国古代哪一项著名工程?( )

A.都江堰

B.长城

C.灵渠

D.赵州桥

7、自春秋创立,……经2000多年的发展,儒家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对中华文明产生了深刻影响。孔子的核心思想是(     

A.仁

B.礼治

C.无为而治

D.以法治国

8、下表所示内容的直接作用是

A. 推动经济发展

B. 促进民族交融

C. 加强中央集权

D. 实现南北统一

9、古人类遗址为人类起源的研究提供了可靠的证据,迄今所知世界上内涵最丰富、材料最齐全的直立人遗址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山顶洞人遗址

D.半坡人遗址

10、与“金榜题名、连中三元、独占鳌头”相关的制度是

A.察举制

B.九品中正制

C.科举制

D.三省六部制

11、观察下面示意图,判断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生活时期大约所在的位置

A.A

B.B

C.C

D.D

12、唐朝的丝织品以色彩艳丽、纹饰精美冠于全国的是(  )

A.湘绣

B.蜀锦

C.云锦

D.唐三彩

13、商鞅变法给秦国带来了根本性的变化在中国古代改革史上写下了光辉篇章。但其改革却得罪了秦国的贵族,贵族诬告他谋反,商鞅惨遭杀害。在商鞅变法的措施中,直接损害旧贵族利益的是(  )

A. 改革户籍制度   B. 奖励军功   C. 推行县制   D. 严明法度

 

14、自古至今有“先富民,再强国”之说。基于此认识在西汉王朝建立之初,统治者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A.大兴文治

B.兴修水利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15、下列稳定社会局面的措施,与光武帝及“光武中兴”无关的是

A.减轻农民负担,减轻刑罚

B.多次下令释放奴婢

C.并郡县,裁官员,治贪污

D.外戚和宦官交替辅政

16、“渺茫无际,天水一色,舟舶来往,惟以指南针为则。昼夜守视唯谨,毫厘之差,生死系焉。”“舟舶来往”依靠的是(     

A.司南

B.指南针

C.方向盘

D.火药

17、诸子百家中主张“无为而治”的是(       

A.孔子

B.韩非子

C.孟子

D.老子

18、下列人物与其成就的搭配,不正确的是(     

A.华佗——麻沸散

B.祖冲之——《大明历》

C.王羲之——《洛神赋图》

D.贾思勰——《齐民要术》

19、下列是有关东汉末年史实的描述,其中不正确的是   (  )

A. 军阀割据,长期混战,严重破坏社会生产

B. 黄河中下游人口密集,经济富庶

C. 曹操据守河南,实力不断增强

D. 袁绍盘踞河北,战乱相对较少

20、郭沫若写的一副对联“开辟荆榛,千秋功业;驱逐荷虏,一代英雄”中的“一代英雄”是指

A.郑成功

B.戚继光

C.康熙

D.岳飞

二、填空题(共10题,共 50分)

21、他辅佐国君,尊王攘夷,成为春秋第一霸。_______

 

22、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的农书,是北朝_________所写的《齐民要术》。

23、山顶洞人生产生活

(1)工具:使用打制石器,掌握了______________技术,用______缝制衣服,懂得_______

(2)生活:原始社会的一种集体组织,按_______关系结成_______,共同劳动,共同分配食物,没有贫富贵贱的差别。

24、史前时期:

(1)被称为“人文始祖”的是_____

(2) 炎黄部落合并发展,打败蚩尤的战争是_____

(3)尧舜禹通过推举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制度是_____

25、根据提示写出相应内容。

(1)南宋初期,立志收复失地、坚持抗金的将领是______。

(2)我国历史上版图最大的朝代是______。

(3)明长城东起鸭绿江边,西至______。

26、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秦朝时,______的统一,使政令能够在全国各地顺利推行,也使不同地域的人民能够顺畅沟通,有利于文化的交流与发展。

27、为改变以前各诸侯国使用的长度、容量和重量标准不一致的状况,秦始皇规定以秦制为基础,统一 ______制度;秦始皇完成了统一中国的事业,实行了各项巩固统一的措施,但他的统治具有 ______和暴虐的特点。

28、______年,蜀郡郡守______主持在成都附近的岷江上修建了都江堰。

29、

时期

人物

学派

主要主张

代表著作

春秋时期

_________

道家

“顺应自然”

《道德经》

_________

儒家

_________

《论语》

战国时期

墨子

_________

兼爱、非攻

 

孟子

儒家

“仁政”“民贵”“君轻”

韩非

_________

以法治国

30、唐太宗时期,________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三、连线题(共1题,共 5分)

31、( )毕 昇 A《资治通鉴》

( )司马光 B陈桥兵变

( )赵匡胤 C郾城会战

( )岳飞 D《送子天王图》

( )汤显祖 E活字印刷术

( )吴道子 F《牡丹亭》

四、列举题(共1题,共 5分)

32、列举唐朝时外贸活动频繁的四个城市。

 

五、综合题(共1题,共 5分)

33、改革创新是社会进步的永恒主题。2018年是十九大后的开局之年,也是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发展举世瞩目证明:顺应历史潮流的改革能推动生产力的迅猛发展。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观察下列春秋战国时期的两幅图:

(1)根据材料一回答:代表当时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两项重要技术分别是什么?

【材料二】…商君合并小都、小乡、小邑、小聚为县,设置县令、县丞,共三十一个县,由国君直接委派官员治理;努力从事农业生产,耕耘纺织送交粮食布帛多者,免除本人徭役……变法五年后,国家富强起来。

——《史记商君传》

(2)材料二中的“商君”指的是谁?根据材料二指出在“商君”变法的措施中,反映中央集权思想的措施是哪一项?

【材料三】魏主欲变北俗,引见群臣。……帝曰:“夫名不正言不顺,则礼乐不可兴。今欲断诸北语,一从正音。其年三十以上,习性已久,容不可猝革。三十以下,见在朝廷之人,语音不听仍旧,若有故为,当加降黜。”

——《资治通鉴》

(3)材料三中的“魏主”指的是谁?他为“断诸北语,一从正音”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上述材料,你认为改革创新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