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实验是学习化学的重要方法。如图均为初中化学探究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蜡烛由下至上依次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既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且密度比空气大
B.通过木条是否复燃,可证明二氧化锰是过氧化氢的催化剂
C.石灰水变浑浊,说明稀盐酸和氢氧化钠发生中和反应放热
D.烧杯内壁出现白色浑浊物,说明木炭燃烧生成了二氧化碳
2、水是地球上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下列有关水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球上可供利用的淡水资源是有限的
B.电解水得到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为1:2
C.生活中通常用蒸馏的方法将硬水软化
D.水能参与很多反应,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溶剂
3、劳动创造美好生活。下列与劳动项目相关的解释错误的是
选项 | 劳动项目 | 解释 |
A | 在燃气灶上用铁锅炒菜 | 利用铁的导热性 |
B | 菜炒好后关闭燃气灶开关 | 将燃气与火源隔离可灭火 |
C | 冬天可用撒盐的方法除去冰雪 | 盐溶解于雪时放出热量 |
D | 将菜刀洗净擦干 | 防止铁生锈 |
A.A
B.B
C.C
D.D
4、镍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信息如图。下列有关镍元素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原子序数是28
B.属于金属元素
C.元素符号是Ni
D.相对原子质量为58.69 g
5、下列物质化学式的读法和写法都正确的是
A.碳酸钠 NaCO3
B.四氧化三铁 O4Fe3
C.二氧化一碳 CO2
D.三氧化硫 SO3
6、古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下列对诗词中描述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水结成冰,水分子停止了运动
B.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水蒸气凝结成雪,水分子间隔变小
C.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烈火焚烧若等闲——煅烧石灰石,分子种类发生了变化
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下列文物的制作过程中,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岩石打制的石器
B.玉石雕刻的玉印
C.汝窑烧制的瓷器
D.郑州出土的金覆面
8、下列有关能源和资源的说法错误的是
A.地壳和浩瀚的海洋中含量最多的金属资源都以化合物形式存在
B.人们正在利用和开发的能源有核能、地热能、太阳能、潮汐能等
C.地球上的生物种类千差万别,但体内水的质量分数一般都在60%以上
D.石油分馏后可得到汽油、柴油、煤焦油等一系列产品
9、如图为某加碘食盐标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加碘食盐属于化合物
B.该加碘食盐中钠元素与钾元素的质量比为23:39
C.氯化钠中阳离子为Na1+
D.碘酸钾中碘元素的化合价为+5
10、氧气是维持生命的重要物质。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气具有助燃性,常用作燃料
B.工业上分离液态空气制氧,利用的是液氧、液氮的沸点不同
C.家用制氧机有的是通过吸附空气中的氮气得到较纯的氧气,该过程氧分子未发生变化
D.自然界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同时消耗大气中的二氧化碳
11、化学与能量的转化息息相关。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化学反应过程中都会发生放热现象
B.在化学反应中只有燃烧反应才能放出热量
C.化学能可转变成电能,如燃料电池已被应用于城市客车的驱动电源
D.人类利用的能量都是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的
12、碳元素与氧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13、3SO2和3SO3含有相同的
A.分子个数
B.相对分子质量
C.氧原子个数
D.物质质量
14、在刚过去的春节中,下列习俗主要体现化学变化的是
A.燃放烟花
B.剪纸纳福
C.喜帖春联
D.清扫房子
15、类推是学习化学的一种方法,以下类推正确的是
A.分子是不显电性的粒子,不显电性的粒子一定是分子
B.同种元素质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的粒子一定属于同种元素
C.化合物含有不同种元素,则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一定是化合物
D.在不同化合物中同一元素能表现出不同化合价,则在同一化合物中同种元素只能表现出一种化合价
16、一定质量的MgO和MgCO3的混合物,其中镁元素与氧元素质量比为9:10,则混合物中MgO和MgCO3的质量比为
A.10:21
B.20:21
C.2:1
D.21:10
17、下列事实用微观粒子的观点解释不正确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B.湿衣服被晾干——水分子分解成了氢分子和氧分子
C.水和过氧化氢的化学性质不同——分子的构成不同
D.6000L氧气能被压缩装入40L的钢瓶中——分子间有间隔
18、某同学用右图装置探究磷燃烧的条件,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室可通过过氧化氢溶液和二氧化锰来制取氧气
B.通入氧气后,白磷燃烧,说明物质燃烧的条件只需要氧气
C.通入氧气后,红磷不燃烧,白磷燃烧,说明白磷着火点比红磷低
D.实验室中少量白磷可以保存在冷水中
19、海洋是人类的母亲,是人类千万年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巨大资源宝库。海水利用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①海水淡化;②海水提镁;③海水“晒盐”;④海水“制碱”。以上过程都体现了人类改造物质的智慧,其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只有①
B.只有①③
C.只有①②③
D.①②③④
20、氢能是一种重要的清洁能源。如图是工业上使用一种低温催化剂生产氢气的反应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的生成物有三种
B.该反应中水起了催化作用
C.在此反应中氢元素化合价升高
D.反应前后原子种类一定没有发生变化
21、下列实验不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操作 |
A | 鉴别CO2和CO | 通入紫色石蕊溶液 |
B | 鉴别黄金和黄铜 | 加入稀硫酸观察现象 |
C | 除去CO2中的CO | 通过灼热的CuO |
D | 除去铁粉中的铜粉 | 加入稀盐酸并过滤 |
A.A
B.B
C.C
D.D
22、下列实验现象能证明人体呼出的气体比吸入的空气中所含氧气少的是
A.呼出的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B.呼出的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熄灭
C.呼出的气体能在干燥玻璃片上留下水雾
D.呼出的气体质量增加了
23、认真细致地观察和分析实验,有助于获得化学知识并体会科学的分析方法。下面对于相关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选项 | A | B | C | D |
实验 | 镁条燃烧 | 测定空气里氧气的含量 | 探究 CO2的溶解性 | 探究分子运动的现象 |
实验操作 | ||||
实验分析 | 该实验可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 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 1/5 | 软塑料瓶变瘪,说明CO2气体能溶于水 | A 中溶液变红,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
A.A
B.B
C.C
D.D
24、下列化学用语所表达的意义正确的是
A.O3—3个氧原子
B.Na+1—钠元素显+1价
C.2N—2个氮分子
D.Al3+—1个铝离子
25、我国成功提纯的“超级金属”铼,被广泛应用到航空航天领域。如图是铼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铼原子的核外电子数小于75
B.铼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75
C.铼元素为非金属元素
D.铼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86.2g
26、在AgNO3和Cu(NO3)2的混合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锌粉,充分反应后,有金属析出,过滤、得到蓝色滤液,则滤液中一定存在的物质是
A.AgNO3和Cu(NO3)2
B.Cu(NO3)2和Zn(NO3)2
C. AgNO3和Zn(NO3)2
D.Zn(NO3)2
27、按要求写出下列符号或写出符号所表示的意义:
(1)氢元素_________;
(2)2 个铁原子__________;
(3)带 2 个单位正电荷的钙离子__________ ;
(4)N__________ ;
(5)3Al3+__________ ;
(6)氯化钠由_________构成;
28、构成物质的微粒有分子、原子、离子,按要求完成下列各空。
(1)蔗糖是由蔗糖______构成。
(2)铜是由铜______构成。
(3)氦气是由氦______构成。
(4)水分子是由______构成。
29、某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为 ,则x的值为_________。根据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不能直接获得的信息是(____)
A.核电荷数 B.原子质量 C.电子层数 D.最外层电子数
30、“长征五号”火箭是中国迄今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目前已经成功完成“嫦娥五号”探测器、中国空间站天和核心舱等的发射任务。
(1)“长征五号”的第一、二子级火箭用偏二甲肼(C2H8N2)和四氧化二氮(N2O4)做推进剂,该反应的能量转化形式是______,生成物都是能参与大气循环的无毒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2)“长征五号”的第三子级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做推进剂。制取与储存氢气是氢能源利用领域的研究热点。
I、制氢:铁酸锌(ZnFe2O4)可用于循环分解水制氢气。如图所示,制氢过程中,ZnFe2O4的作用是______,该循环制氢中不断消耗的物质是______(填化学式)。
II、贮氢:请写出反应③的化学方程式______,MgH2中H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
III、如图是氢气和氧气在密闭容器中燃烧的微观示意图:
请回答:从微观角度看,变化Ⅰ和变化II的本质区别是______。
(3)“嫦娥五号”的任务之一是探明月壤成分,以探索未来新能源。月壤中含有丰富的氦-3,氦-3是世界公认的高效、清洁、安全的核聚变发电燃料。下列关于氦-3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
A.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3
B.其原子核外电子数为2
C.其相对原子质量约为2
D.其化学性质比较活泼
31、根据下图所示的实验回答问题。
(1)实验1:将粗铁丝加热伸入试管,点燃红磷并迅速塞紧胶塞,待反应停止且冷却后打开止水夹。足量红磷的作用是___________。说明空气中氧气约占1/5的现象是___________。
(2)实验2:烧杯的一侧有一干、一湿两张紫色石蕊试纸,从另一侧倒入CO2.观察到湿试纸由下至上逐渐变红,干试纸无明显变化。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得到的结论是___________。
(3)小结:两个实验均发生___________(填基本反应类型)。
32、下表为元素周期表中部分元素的相关信息,请利用下表回答相关问题:
(1)请从上表中查出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__。
(2)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为12的镁元素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该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_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说明元素化学性质与原子的_________关系密切。
(3)如图是最新公布中文名称的元素相关信息,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
①元素符号为uUO ②该元素属于非金属元素 ③该原子质 量是C-12原子质量的24倍
④原子序数为118 ⑤原子的质子数为176 ⑥相对原子质量为294g
33、我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请回答:
(1)“低碳出行”中“低碳”指的是较低的______(填化学式)气体排放。
(2)为了实现“碳达峰”,我们应大力推广使用新能源,如______写一种。
(3)化石燃料储量有限不可再生,且燃烧会产生较多二氧化碳,不利于碳中和。科学家预言,氢能将成为世纪的主要绿色能源。年月日,我国首台国产氢燃料电池混合动力机车成功下线。固体MgH2是氢能源汽车的供能剂,MgH2中镁元素的化合价为,则氢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MgH2可以和水反应生成一种碱,同时释放出氢气,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MgH2 +2H2O=X+2H2↑,则X的化学式为______。
(4)下列说法与“碳达峰”、“碳中和”主题不符的是______填字母。
A.大量使用一次性餐具
B.研发新工艺,将二氧化碳转化为化工产品
C.能源结构应向多元清洁和低碳方向转型
34、(7分)镁是一种用途广泛的国防金属材料,目前大部分镁都是利用从海水中提取镁盐制得的,工艺流程如下图所示:
请你根据上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操作①的名称是 (填“溶解”、“过滤”、“蒸发”之一)。
(2)试剂C中溶质的化学式是 。
(3)从海水中提取MgCl2时,经历了“MgCl2→Mg(OH)2→MgCl2”的转化过程,请分析这样做的目的是 。
(4)某校化学活动小组在实验室用蒸馏水和氯化镁配制了氯化镁溶液,模仿海水进行氯化镁含量的测定。学习小组的同学取该海水样品190 g,向其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产生沉淀的质量与所加氢氧化钠溶液质量的关系曲线如图所示。请计算:上述海水样品中氯化镁的溶质质量分数是多少?(精确到0.1%)
35、我们日常使用的硬币都是用合金制成的,这些合金具有什么性质______?(答 3 点)
36、2021 年 12 月 9 日,神舟十三号乘组三位航天员在空间站进行太空授课。大家有幸再一次观看“天宫课堂”,体验科学的魅力。在这次太空课堂中,我们看到了一个神奇的画面:泡腾片在水球中产生大量的气泡,这些气泡竟然没有到处“乱跑”。泡腾片是生活中常见的物质,泡腾片在水中溶解后,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气体,该气体是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由于失重,神奇画面中的大部分气泡停留在液体球中,极少部分小气泡由于速度较快脱离水球,从而释放出香味。
(1)二氧化碳属于_____(填“单质”或“化合物”);
(2)泡腾片在水中溶解后产生的气体能与水反应,该反应属于_____反应(填“化合”或“分解”)。
37、某科学兴趣小组的同学设计了如下三个实验装置(天平略)来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1)上述的A-三个实验装置,只有A装置能直接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实验观察到A中气球先鼓起再瘪掉,气球最终瘪掉的原因是_________。
(2)小明将C装置进行改进,如图D所示,此实验的现象是_______;完全反应后,装置D置于天平上称量,所得数据比反应前的小,若整个操作过程无差错,则造成上述实验误差的原因是__。
(3)B装置不能用于验证质量守恒定律的理由是_______。
38、20℃时,小明要配制100g质量分数为10%的硝酸钾溶液,如图所示是他配制硝酸钾溶液的实验操作示意图。
(1)量取所需要的水应选择____________(选填“10mL”“50mL”或“100mL”)的量筒。
(2)指出图①中的操作错误_________。
(3)该实验正确操作顺序是__________(选填序号)。
A④⑤①③②
B④①③⑤②
C④⑤③②①
D④①③②⑤
(4)如果其他操作均正确,按③所示操作取水,则所配制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__________(选填“>”“<”或“=”)10%。
39、如图是电解水中水分子分解过程.从水分解的示意图你能得出规律或结论.
(1)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
40、自然环境是由生物圈、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组成的。如图是自然环境中部分物质的循环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示意图中涉及的一种阴离子的名称: ____________ ;
(2)写出岩石圈中可能存在的任一种金属离子的符号: ______ ;
(3)写出大气圈中含量最多的物质的化学式: ________
(4)写出下列化学符号中“2”的意义。
①2NH3: ________________ ;
②H2O: ________________ ;
③CO32-: ________
(5)示意图中共出现了 ____________ 种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