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根据如图所示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物质的溶解度小于乙物质的溶解度
B.t2℃时,甲物质的溶液和乙物质的溶液中含有溶质的质量相等
C.将t2℃时甲、乙两物质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所得甲、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不相等
D.当甲物质中混有少量乙物质时,可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提纯甲
2、用如图装置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对该实验的认识中,正确的是
A.铜粉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
B.停止加热后,立即读取数据
C.将装置中的铜粉换成木炭粉,也能达到实验目的
D.反应结束后消耗氧气的体积大约是反应前装置内总体积的五分之一
3、MgCl2、KCl和MgSO4的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T2℃时,溶解度:S(MgCl2)>S(KCl)>S(MgSO4)
B.T2℃时,将三种物质各28.0g分别放入50.0g水中,充分溶解,所得溶液溶质质量分数:ω(MgC12)=ω(MgSO4)>ω(KCl)
C.T1℃时,将KCl、MgSO4的饱和溶液升温至T3℃,为使两溶液均达饱和,加入的对应溶质质量相等
D.T3℃时,等质的MgCl2、MgSO4饱和溶液降温至T2℃,所得溶液质量:m(MgCl2)>m(MgSO4)
4、宏观和微观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特有的思维方式。下列对宏观事实的微观解释,不合理的是
A.墙内开花墙外香——分子是不断运动的
B.温度升高,酒精温度计的液面上升——酒精分子体积变大
C.氧气和液氧都能支持燃烧——同种分子,化学性质相同
D.氧化汞受热分解生成金属汞和氧气——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5、下列有关含碳物质的性质或用途正确的是
A.木炭常温下化学性质很活泼
B.活性炭具有吸附性
C.金刚石用作电极
D.石墨用作钻探机钻头
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进入人迹罕至的溶洞探险,应做灯火实验检验是否安全
B.冬天在室内烧炭烤火,应关紧门窗,防止热气散失
C.CO与CO2的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它们的分子不同
D.金刚石与石墨物理性质不同是因为碳原子排列不同
7、中华文明历史悠久。《天工开物》记载着我国古代造纸工艺,下列过程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楮树取皮
B.入釜煮糜
C.压水去湿
D.日晒成干
8、下列现象和事实:①铝制品比铁制品更易保存;②锌与稀硫酸反应速率适中,更适合实验室制取氢气;③用硫酸铜、石灰水配制农药波尔多液,不宜用铁制容器盛装;④铜粉中含少量锌粉,可以用足量盐酸除去。可用金属活动性做出合理解释的是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9、钼(Mo)是组成眼睛虹膜的重要元素之一。Na2MoO4是钼元素的重要化合物,其中Mo的化合价为
A.+2
B.+4
C.+6
D.+8
10、火折子堪称古代“打火机”。简易的火折子是将纸卷点燃后,使其半灭(仅剩火星),装入竹筒中保存。需要点火时打开竹简盖,向其中吹气,使纸复燃。这是为了
A.提供其他可燃物
B.降低纸卷的着火点
C.使纸卷接触更多空气
D.增强纸卷的导热性
11、猕猴桃营养丰富,硒含量特别高,有助于人体防癌抗癌。这里“硒”指的是
A.硒原子
B.硒单质
C.硒分子
D.硒元素
12、下列关于金属和合金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合金的硬度一般比各成分金属大
B.生铁可以完全溶解在足量的稀盐酸中
C.金属与金属、金属与非金属都可能形成合金
D.长期使用铁锅烹调可以摄入铁元素从而预防缺铁性贫血
13、下列实验操作或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产生蓝紫色火焰
B.用剩的药品一定要放回原瓶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点燃甲烷前,要先验纯
14、万州某中学的同学对下列物质进行了分类,其中正确的是
A.甲同学:稀有气体、空气、矿泉水都属于混合物
B.乙同学:、
、
都属于空气污染物
C.丙同学:CO、、
都属于氧化物
D.丁同学:铜、氩气、水银都属于金属单质
15、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是提高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下列归纳总结正确的是
A.化学与生活 | B.化学与能源 |
①灯泡中充入氮气以延长使用寿命 ②工业废水处理达标后排放 | ①煤的干馏和石油蒸馏都是物理变化 ②理想的制氢方法是利用太阳能分解水 |
C.化学与环境 | D.化学与安全 |
①空气质量级别越高,空气质量状况越差 ②计入空气污染指数的有害气体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碳等 | ①实验时碰倒酒精灯着火,立即用水浇灭 ②冬天用煤炉取暖时,一定要保证室内通风 |
A.A
B.B
C.C
D.D
16、实验课上,小明同学把一包铜粉和锌粉的混合物加入一定量的硝酸银溶液中,使其充分反应后过滤,得到固体和蓝色滤液。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A.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可能含有铜和锌
B.滤出的固体中一定含有银和铜,一定不含锌
C.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铜,一定没有硝酸锌和硝酸银
D.滤液中一定含有硝酸锌和硝酸铜,可能含有硝酸银
1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点燃酒精灯
B.量取液体
C.加热液体
D.取粉末状固体
18、下列有关实验现象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白光
B.木炭在空气中燃烧,红热,放出大量的热
C.蜡烛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
D.氢气在空气中燃烧,产生淡蓝色火焰
19、古诗词是古人为我们留的宝贵精神财富。下列诗句中只涉及物理变化的是
A.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B.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C.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D.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0、能在pH=12的溶液中大量共存,且溶液无色透明的一组离子是
A.Na+、K+、、OH-
B.Cu2+、Ca2+、Cl-、
C.Ba2+、Na+、、
D.Mg2+、Na+、、Cl-
21、下列物质属于纯净物的是
A.可乐
B.红糖水
C.铁矿石
D.氯酸钾
22、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A.化学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元素均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23、全球增温潜势(GWP)表示一种温室气体产生的温室效应与等质量CO2产生的温室效应的比值(见下表)。下列气体中产生温室效应最强的是
温室气体 | GWP |
甲烷 | 29.8 |
一氧化二氮 | 273 |
氟利昂 | 6226 |
六氟化硫 | 22800 |
A.甲烷
B.一氧化二氮
C.氟利昂
D.六氟化硫
24、有关下列化学符号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NH3 ②Fe2+ ③Cu ④ ⑤Fe3+ ⑥Ar ⑦NH4Cl
A.②和⑤的质子数相同所以属于同种元素
B.①和⑦中氮元素化合价不同
C.④中数字2表示一个碳酸根离子带两个单位负电荷
D.③和⑥均可以表示一种物质、一种元素、一个原子
25、书法艺术是我国的文化瑰宝。手工制墨历史悠久,下列制墨环节涉及化学变化的是
A.点灯炼制黑烟
B.搅拌研磨黑烟
C.按压墨条成形
D.天然晾干墨条
26、俗话说“人要实,火要虚”。“火要虚”所蕴含的化学道理是
A.燃烧需要可燃物
B.温度若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上就可燃烧
C.燃烧需要有氧气
D.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燃烧越充分
27、硫酸钠在不同温度时的溶解度数据如表:
温度/℃ | |||||
溶解度/g |
(1)根据所提供的溶解度数据,在图中画出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_____。
(2)10℃时由100g水配制得到的饱和硫酸钠溶液中溶质的质量是_____g,溶质的质量分数是_____(精确到0.1%)。
28、无处不在的溶液。溶液对于自然界中的生命活动和人类生产活动具有重要意义。
(1)医院输液常用的0.9%的生理盐水来稀释其他药物。
①生理盐水中的溶质和溶剂分别是__________(写化学式),小组同学采用以下方法来测定某品牌生理盐水中溶质的质量分数,请将实验方案填写完整。
物理方法:取ag生理盐水,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计算。
化学方法:取ag生理盐水,______________,根据实验数据计算。该方法中发生化学反应的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盐酸左氧氟沙星是常用抗菌药物,每瓶含盐酸左氧氟沙星固体0.4g,使用时用0.9%的生理盐水配成注射液,其注射液中盐酸左氧氟沙星的溶质质量分数不超过10%,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生理盐水(密度约为1g/mL)___________mL.
(2)实验表明,氯化钠、氯化钙等物质溶于水后会使水的凝固点降低,可用作融雪剂。由此可见,混合(或熔合)可以改变物质的性质,从而使物质更好的被人类利用。试从所学的知识中再举一例说明上述观点_________________。
(3)溶解性是物质重要的物理性质,溶解度可以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图2所示,某同学将甲、乙固体各30g分别加入100g水中后,进行了如图1所示的实验:
①10℃时,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大小关系:甲_____乙(填“<”、“>”或”=”)若甲中溶有少量乙,可采用_________的方法提纯甲。
②m的取值范围__________
(4)溶液中的化学反应
①土壤中含有水分,里面溶解了多种物质(包括化肥),形成植物赖以生长的土壤溶液,经测定某海边土样中的可溶性物质中含氯化钠、氯化钙和碳酸钠等,农民在该地块中施加氯化铵效果不明显,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
②小东同学向盛有硝酸锌和硝酸银混合液的烧杯中加入一定量的铁粉,反应停止后过滤,向滤渣中加入稀盐酸,观察到有气泡产生。根据观察到的现象,请你对滤液中溶质的成分做出推理_______________。
③氢化钙(CaH2)是白色细颗粒状固体,常用作登山运动员的能源提供剂,能与水发生如下反应并放出大量的热: 。将一定量的CaH2加入到碳酸钠溶液中,立即产生大量气泡,且溶液变浑浊。充分反应后过滤,滤液成分可能是(有几种可能写几种)__________________。
29、小刚收集到一瓶浑浊的河水,他要模拟自来水厂的净水过程,最终制成蒸馏水。其实验过程如下所示。请回答以下问题。
(1)A物质的名称是 ,作用是 ,若经过操作①后,所得液体C中仍有浑浊,其原因可能是 (填写序号);
a.漏斗内的滤纸有破损 b.漏斗下端未靠在烧杯内壁 c.漏斗内液面高于滤纸的边缘
(2)操作②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该过程主要是 变化
(3)小刚取少量液体D于试管中,加入少量肥皂水,振荡,发现有较多浮渣产生,说明液体D是 水。操作③应选用的装置是 (填序号),
30、小刚在实验室欲配制50g溶质质量分数为20%的碳酸钠溶液,进行了如图所示的操作,请据图回答问题:
(1)请填写标号仪器的名称:a_____;
(2)若C中砝码的质量为10g,游码的读数为3.5g,则所取碳酸钠的实际质量为_____g.
(3)若其他操作都正确,用量筒量取水时,俯视量筒读数,则所配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将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4)以上实验的正确操作顺序为_____(填序号).
31、烧碱溶液暴露在空气中易变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如何判断烧碱溶液是否变质,两位同学从酸、碱中各选择了一种物质的溶液进行实验,都达到了目的。他们选择酸溶液进行实验判断烧碱溶液变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他们选择碱溶液进行实验判断烧碱溶液变质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
32、当前,世界已经迈向了“低碳”时代,选择“低碳”既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一种生存责任。我市公交系统适应形势发展,推广使用节能减排的双燃料公交车,这种公交车是以天然气为主要燃料。下图为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完全燃烧的化学反应的微观示意图。
请根据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反应中,分子分解成原子,___________(填“分子”“原子”之一)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
(2)上述反应的产物C、D中,与CO组成元素相同的是_________(填序号),属于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____。
(3)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3、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小华同学打算设计如下方案:选用实际容积为40 mL的试管作反应容器,将过量的白磷放入试管,用橡皮塞塞紧试管口,通过导管与实际容积为60 mL且润滑性很好的针筒注射器组成如下图的实验装置。假设此实验能按照小华的设想正常进行,且白磷所占体积与导管内的气体体积忽略不计,请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前,打开弹簧夹,将注射器的活塞前沿从20 mL刻度处推至15mL刻度处,然后松手,若活塞仍能返回至20mL刻度处,则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先夹紧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燃烧结束,等到试管冷却后再松开弹簧夹。
可观察到活塞前沿停在____________刻度处。
(3)若不使用弹簧夹,用酒精灯加热白磷,充分反应直至燃烧结束,试管冷却。可观察到的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按小华的设想进行实验,实际可能遇到诸多问题而发生危险,造成实验失败。例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4、用化学符号填空:
(1)木炭______;
(2)氖元素_______;
(3)五氧化二磷__________;
(4)氮气_________;
(5)钠元素_________;
(6)氯化钾________;
(7)锰酸钾__________。
35、
(1)硫在氧气中燃烧的现象是________,
(2)硫在空气中燃烧和硫在氧气中燃烧现象不同,说明同种物质燃烧现象的不同与_______有关。
36、用下列编号填空。
A.氧气 B.二氧化碳 C.液氮 D.稀有气体 E.二氧化硫
(1)能用作炼钢的是_______;
(2)医疗上常用于治疗咽喉炎的“冷冻剂”是___;
(3)用作人工降雨的是_____;
(4)可用作霓虹灯的是______;
37、某兴趣小组同学进行如下图所示的2个实验。
(1)实验1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
①红磷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
②反应前称得质量为m1,红磷充分燃烧后冷却,称得质量为m2,m1_____m2(填“>”“=”或“<”)。
(2)实验2不能验证质量守恒定律,原因是_____。
38、下列装置常用于气体的实验室制取,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用高锰酸钾通过A装置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该装置需要改进的是______,若用G装置收集氧气看到______时说明已经集满。
(2)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也能制取氧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发生装置一般用C而不用B,原因是_______。
(3)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气体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用D制取二氧化碳与B相比具有的优势是______。二氧化碳可用F装置收集的原因是_______。把二氧化碳通入盛有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蒸馏水试管中,溶液变为______色;将变色的溶液加热至沸腾一段时间后,溶液又变为紫色,此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
(4)制取气体前应先检查装置的气密性,若按图所示操作,结果在导管口未看到气泡,其可能原因与下列因素有关的是________(选填编号)。
A.将水槽换成烧杯
B.试管口橡皮塞未塞紧
C.先用手捂住试管,再将导管另一端插入水中
39、请你运用所学化学知识解答问题:
(1)现有质量相同的钠、镁、铝三种金属,哪一种金属含的原子最多___?为什么?________
(2)碘和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色,其原因是什么?_________
(3)许多因素会影响化学反应速率,如:催化剂、反应物浓度、接触面积等。请任选一条因素并举例说明该因素是如何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________例:食物在夏天比在冬天变质快,说明温度越高,化学反应速率越快。
40、农业生产与化学知识紧密相关。
(1)经测定,某农田土壤pH=7.5,该土壤显______性。
(2)农业生产离不开水。农田灌溉时将漫灌改成滴灌或喷灌,其目的是什么?
(3)农业生产离不开化学肥料。某农户种植的玉米茎秆纤细,出现倒伏现象,你认为该农户可施用那种化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