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于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溶液一定是混合物
B.稀溶液一定是不饱和溶液
C.降温一定可以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
D.饱和溶液的浓度一定比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
2、“宏观一微观一符号”之间建立关系,能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物质的本质。如图是某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个数均未发生改变
B.丙是由两个氮原子构成
C.反应前后N、H元素的化合价均未发生改变
D.生成物丙和丁的分子个数比为3:4
3、100克10%的硝酸钾溶液,为使它的质量分数增大一倍,可采用的方法是
A.再加入10克硝酸钾
B.蒸发水分浓缩为50克的溶液
C.蒸发掉水分的一半
D.加入100克25%硝酸钾溶液
4、研究发现千金藤素(C37H38N2O6)可抑制某些冠状病毒在细胞中的复制。下列关于千金藤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属于混合物
B.含有氮分子
C.由四种元素组成
D.氢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5、下列过程中没有发生化学变化的是
A.盐酸腐蚀碳酸钙
B.海水晒盐
C.浓硫酸滴在布料上
D.生石灰放在水中
6、化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炉具清洁剂可用来去除油污
B.废旧金属的回收和利用,可以节约金属资源
C.食盐水可除去热水壶中的水垢
D.用洗涤剂去除油污,是利用洗涤剂的乳化作用
7、微粒观、结构观、守恒观、能量观等是化学的一些基本观念。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硫酸铜、氯化钠都是由离子构成的
B.金刚石、石墨结构不同,物理性质不同
C.1g的镁与1g的氧气反应产生2g的氧化镁
D.能量可以通过物理或化学的手段获得
8、崇尚科学,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下列为相对原子质量的测定作出了卓越贡献的科学家是
A.张青莲
B.袁隆平
C.拉瓦锡
D.门捷列夫
9、“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下列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选项 | 事实 | 解释 |
A | 在一定条件下,CO2气体会变成固体 | CO2分子停止运动 |
B | 一块金属很难被压缩 | 原子间没有间隔 |
C | 变瘪的乒乓球放入热水中,能恢复原状 | 分子变大 |
D | 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不同 | 构成物质的分子不同 |
A.A
B.B
C.C
D.D
10、下列物质属于氧化物的是
A.O2
B.CO2
C.KCl
D.CuSO4
11、下列对于宏现事实的微观解释正确的是
A.花香四溢的现象,说明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B.水银温度计放入热水中,水银柱升高,因为原子体积受热变大
C.品红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得更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
D.金刚石、石墨和C60都是单质,因为它们的碳原子排列方式相同
12、下列关于物质用途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氧气用作燃料
B.二氧化碳用作气体肥料
C.稀有气体用作电光源
D.干冰用于人工降雨
13、为了使天空更蓝,加强大气质量监测是有效途径之一。下列物质被列入空气质量监测项目的有:①可吸入颗粒物、②二氧化硫、③二氧化碳、④一氧化碳、⑤二氧化氮、⑥氧气
A.①④⑤⑥
B.①②④⑤
C.②③⑤⑥
D.②③④⑤
14、下列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黄铜和纯铜相互刻画,纯铜表面留有划痕
B.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强光,放出热量,产生大量的白雾
C.在空气中点燃一氧化碳:产生明亮的蓝紫色火焰,放出热量
D.向硫酸铜溶液中加入铁钉:银白色固体表面覆盖一层银白色物质,溶液变成浅绿色
15、三硝基胺【N(NO2)3】可用作火箭燃料。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三硝基胺由三种元素组成
B.每个三硝基胺分子中含有3个NO2分子
C.三硝基胺的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式为
D.三硝基胺中氮元素的质量分数比硝酸铵(NH4NO3)的高
16、化学改变世界的途径是使物质发生化学变化。如图所示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冰雪融化
B.“天宫课堂”在轨演示油水分离实验
C.铁水铸成锅
D.用浓硫酸在纸上写字
17、我国发射卫星的火箭常用N2H4作燃料,N2H4在点燃时与助燃剂X能发生如下反应:。其中X的化学式是
A.O2
B.N2O
C.NO2
D.N2O4
18、消防自动感温喷淋头的结构如图所示。当喷淋头附近温度升高到喷淋头的设定值时,丙三醇将热敏玻璃球胀坏,喷淋头自动喷水灭火。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热敏玻璃球能将外界的热量迅速传递给丙三醇连接消防供水管
B.玻璃球胀坏的原因是丙三醇分子间的间隔变大
C.日常生活中应避免热源靠近自动感温喷淋头热敏
D.喷水灭火的原理是水降低了可燃物的着火点
19、从微粒的角度认识物质是化学科学的重要特征。下列物质中只含有一种分子的是
A.干冰
B.空气
C.生铁
D.食盐
20、下面是关于蜡烛的几个小实验,其中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A.实验①中蜡烛的作用是引燃面粉
B.实验②说明空气中含有氧气,蜡烛熄灭说明烧杯内氧气耗尽
C.实验③能证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
D.实验④说明若发生火灾时,上层气体中氧气含量较少,逃生应尽量贴近地面逃离
21、“碳达峰”是指中国承诺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不再增长。下列做法不利于“碳达峰”的是
A.工地废气处理后排放
B.多种树,扩大绿化面积
C.冬奥会使用氢能源汽车
D.燃放烟花爆竹,增添春节气氛
22、具备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是学习化学的基础。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A.取用液体
B.加入固体
C.添加酒精
D.滴加液体
23、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如图有关实验技能的基本操作正确的是
A.量取液体体积
B.熄灭酒精灯
C.加热液体
D.取用固体
24、下列有关实验现象描述正确的是
A.硫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紫色火焰,放出大量的热
B.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雾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生成四氧化三铁
D.镁条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
25、向一接近饱和的KNO3溶液中,逐渐加KNO3体,下列图象中符合溶液中溶质质量变化规律的是
A.
B.
C.
D.
26、下列关于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A.将活性炭放入硬水中能使其软化
B.用肥皂水可检验硬水和软水
C.向硬水中加明矾净水剂后得到纯水
D.过滤能够除去水中所有杂质
27、用化学用语填空
(1)3个镁原子_____。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_____。
(3)硫离子_____。
(4)m个铝离子_____。
28、下列是燃烧、燃料及能源知识。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请你用化学知识解释成语“钻木取火”_____;
(2)化石燃料是有限的,随着人们对化石燃料使用量的日益增长,我们将面临着能源危机,因此目前亟待解决新能源的开发问题,请写出一种你知道的新能源_____。
29、化学用语是最简明、信息丰富、国际通用的语言。请用化学用语填空:
(1)① 5个氢原子____________;
② 氦气____________ ;
③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形成的化合物的化学式_____________。
(2)符号“2CO2”中前面的数字“2”表示的含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CO2中C元素的化合价是________。
30、(4分)有S2--和S两种粒子,回答:S2--中的“2”表示_____ ________;
S2--和S的质子数______ ___(填相同或不同);已知S2--有16个质子,则其核外共有______个电子;如果硫单质中有一种相对分子质量为128的硫分子,则该单质的化学式为___________。
31、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1)铁丝在氧气中燃烧________;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________;
(3)将打磨过的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________。
32、如图中A、B、C、D、E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微粒A与图中 _____(填元素符号)微粒化学性质相似。
(2)C与D相互作用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_____。
33、化石燃料在当今社会能源中担当“主角”。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和天然气。
(2)天然气是汽车使用的燃料之一,其主要成分燃烧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
(3)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煤所产生的CO2和SO2气体的质量如下图所示,根据图示分析,你能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写一条即可)。
34、2020年9月2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为达成这一目标,一方面要减少碳排放,另一方面要尽量吸收不可避免的碳排放。
(1)生活中我们要树立“低碳”理念,下列符合这一理念的是______(填字母)。
A.露天焚烧秸秆
B.使用节能电器
C.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D.减少使用一次性筷子等用品
(2)化石燃料的消费会增加碳排放,充分燃烧1000g天然气和1000g煤产生CO2和SO2的质量如图所示,则燃烧______(填“天然气”或“煤”)产生的气体更易导致酸雨,开发和使用清洁能源势在必行,氢氧燃料电池工作时能实现碳的“零排放”,是因为氢和氧反应的生成物只有______(写化学式)。
(3)以二氧化碳和氨气合成尿素(CO(NH2)2)是固定和利用二氧化碳的成功范例,反应的化学方程式:。配平该化学方程式,x等于_____。
(4)目前,科学家正在研究将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的作用下转化成液态甲醇(CH4O)和水,写出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35、规范的实验操作是实验成功的前提,请回答:
(1)量取8mL水,应选用 mL的量筒。(填“10ml”或“20ml”)
(2)胶头滴管用过后应 ,再去吸取其他药品。
(3)实验室加热烧杯里的液体时,烧杯底部应垫放 .
(4)玻璃管插入带孔橡皮塞,先把玻璃管的一端 ,然后稍稍用力转动插入。
(5)把石灰石块状固体放入试管中的方法是
(6)用量筒取用液体药品时,量筒必须放平,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________________保持水平,再读出液体的体积
36、写出有关化学反应的文字表达式:
(1)高锰酸钾受热分解_______。
(2)过氧化氢和二氧化锰混合:_______。
37、下图是初中化学常见的几个实验,请回答与实验相关的问题。
(1)甲是蒸发溶液的实验,在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棒不断搅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
(2)乙是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打开分液漏斗活塞前,白磷不燃烧,打开活塞后,白磷燃烧,比较打开活塞前后,证明白磷燃烧需要氧气,写出白磷燃烧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烧杯中热水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丙是一组对比实验,其实验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8、根据图1和图2分别回答下列问题
(1)某同学用图1装置验证空气和呼出的气体中二氧化碳含量是否相同。首先对着b导气管___(填“吹”或“吸”)气,再对着a导气管____(填 “吹”或“吸”气,观察到____说明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少于呼出的气体。
(2)用图2装置进行有关分子运动的探究实验。实验开始后,将两胶头滴管中的氨水同时挤入试管中。A中,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现象是_____ ,设计A、B对比实验的目的是_____
39、化学无处不在,是人类进步的关键,希望你从衣、食、住、行、农、林、医或药等方面中,任选出4个方面,简要地说出化学的用处。
示例:农:合理施用尿素等氮肥,提高了粮食的产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0、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
(1)酒香不怕巷子深。
(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差异大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