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依次填入下面句子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基本上,每个作家都写过月光,每个人对月光都充满独特的情感。通过一些美妙的比喻,可以________作家心底不同的________、苦辣酸甜。朱自清写“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________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沈从文写“月光如银子,无处不可照及”——这种________、颜色,相信不少人有类似的体验和感触。
A.瞥见 柔情蜜意 淌 质朴
B.窥见 柔情蜜意 泻 质感
C.窥见 情意绵绵 淌 质感
D.瞥见 情意绵绵 泻 质朴
2、以下文学常识有误的一项是( )
A. 梁启超是近代思想家、维新运动的领袖之一,“饮冰室主人”是他的别号。《敬业与乐业》阐述了“有业”“敬业”和“乐业”在人的一生中的重要作用,最后用“责任心”和“趣味”总结全文主旨。
B. 雨果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漫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民主作家。《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致巴特勒上尉的信》表达了雨果对英法强盗行为的不满及讽刺,对中国人民的同情和对世界文化的珍惜。
C. 《论教养》是写给青少年的“书简”,没有从深奥的道理谈起,而是列举了教养在家里的一些具体表现,这样深入浅出,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亲切而生动。
D. 《精神的三间小屋》一文中,毕淑敏运用贴近生活的比喻,告诉我们每个人的精神上要有三间小屋,可以盛得下名利、事业和我们自身。
3、下列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鄙夷(bǐ) 恣睢(shuī) 中伤(zhōng) 富丽堂皇(táng)
B.纶巾(lún) 轻觑(qù)##dot## 诓骗(kuāng) 锲而不舍(qì)
C.宽宥(yòu) 脊梁(jǐ) 怨怅(chàng) 自惭形秽(huì)
D.广袤(mào) 愧赧(nǎn) 拮据(jù) 前仆后继(pū)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一场大雪过后,大地变成了银装素裹的世界,各种建筑仿佛是粉妆玉砌,置身在这冰天雪地真的是十分的惬意。
B. 这块闪闪发光的玉,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格外耀眼,玲珑剔透。
C. 这些雕塑诗情画意浓郁,寓意深刻隽永,让人浮想联翩。
D. 时光岁月匆匆流逝,恍惚而过,不知不觉已经到了秋天。
5、阅读材料请完成下面下列小题。
甲
却说A在山东,闻知车驾已还洛阳,聚谋士商议。荀彧进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服从;汉高祖为义帝发丧,而天下归心。今天子蒙尘,将军诚因此时首倡义兵,奉天子以从众望,不世之略也。若不早图,人将先我而为之矣。”A大喜。
(选自《三国演义》)(第十四回)
乙
庶勒马谓玄德曰:“某因心绪如麻,忘却一语:此间有一奇士,只在襄阳城外二十里隆中。使君何不求之?”玄德曰:“敢烦元直为备请来相见。”庶曰:“此人不可屈致,使君可亲往求之。若得此人,无异周得吕望、汉得张良也。”玄德曰:“此人比先生才德何如?”庶曰:“以某比之,譬犹驽马并麒麟、寒鸦配鸾凤耳。此人每尝自比管仲、乐毅;以吾观之,管、乐殆不及此人。此人有经天纬地之才,盖天下一人也!”玄德喜曰:“愿闻此人姓名。”
(选自《三国演义》第三十六回)。
(1)甲段中谋士荀彧的这一计谋被称为“_____”,A_____(人名)常借此计谋使自己“出师有名”。
(2)乙段中徐庶所说的“奇士”是指_____,刘备为了得到这位“奇士”,曾经_____(情景),其爱才、敬才的举动为后人所称道。
6、诗歌赏析。
漫兴九首(其一)①
杜 甫
眼见客愁愁不醒,无赖春*到江亭。
即遣花开深造次②,便觉莺语太丁宁③。
(注)①这首诗写于杜甫寓居成都草堂的第二年,即唐肃宗上元二年(761)。题作“漫兴”,有兴之所到随手写出之意。②造次:轻率。③丁宁:言语恳切的样子。
【1】第一句中“不醒”一词包含了诗人怎样的心理状态?
【2】三、四句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
7、为了重视手写汉字,传承中国汉字文化,学校将举行“书写的力量”主题活动。作为此次活动的志愿者,请你依据下列材料参与活动。
作为世界唯一表意文字,汉字传承着中华文化。形成汉字的每一个构件,都表达着自己的意思,存在着书写的审美。俗话说,“见字如见人”,正是如此。当我们见到苍劲有力的字迹,会感到书写者刚毅的性格;见到舒展悠扬的笔画,能感受到作者的不拘一格。中国社会科学研究院语言研究所的程荣教授认为:汉字手写不应该,也不可能完全被电子输入所取代。
(1)请你根据材料的信息,为本次活动拟写一条宣传标语。
(2)小岚认为现代化的汉字输入方式更便捷,手写已经不再重要,这样的活动没有必要参加。请你以朋友的身份劝说小岚积极参加此次活动。
8、默写。
①窈窕淑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关雎》)
②溯游从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蒹葭》)
③海内存知己,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④________________,随风直到夜郎西。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⑤最爱湖东行不足,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⑥春蚕到死丝方尽,___________________。 (李商隐《无题》)
⑦但愿人长久,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苏轼 《水调歌头》)
⑧士不可以不弘毅,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
9、阅读文章,回答问题。
阅读的边界
①有人说“阅读的边界,就是认知世界的边界”,心跟着眼睛去脚所不能及的地方游历,从而抵达脚所无法抵达的地方。从甲骨、竹帛、羊皮、纸张等有形载体阅读,到现代的网络阅读、有声阅读、手机阅读,阅读的形式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世界的边界似乎也在无限延伸。
②阅读有边界吗?当然有。对于大多数人来说,特别是碎片化阅读时代,读书的价值取向更偏重实用。莘莘学子,孜孜以求,大多会选择读一些与考试相关的书籍,毕竟分数才是硬道理;年轻人更倾向于成功励志,繁重的课业和工作,内心深处的渴慕,倾向于成功也无可厚非;喜欢养生的,自然会读一些健康长寿类的书籍,以求解决些实际问题;喜欢旅游的,会读一些旅游类的书籍,脚步无法抵达,眼睛过过瘾也是好的。总之,大多数人都是因习惯而阅读,因兴趣而阅读,在舒适区里慢慢游弋。
③读书也有舒适区吗?当然有。在熟悉的区域,读一些相对感兴趣的内容,诙谐的笔法,养眼的图画,追求轻松愉悦的感受,追求视觉上的享受,不用思考,更无所谓得失,是“杀”时间的一种方式,却没有提升自己的空间,或提升的空间相对很小,无法拉动上升的曲线,收获寥寥。
④阅读无边界,可以读的书实在太多了,需要读的书也太多了,丰富的种类会带给人不一样的阅读体验,只是一个人的时间有限,生命有限,如何在有限的时间里,选择一本值得阅读的书,是一门学问。
⑤对于会读书的人来说,经典具有永恒的魅力,只有经过时间的淘洗,经过生活的检验,遗落在岁月沙滩上的珍珠,才具有不朽的光芒。阅读传世之作,在书香中检阅自我,丰富阅历,提升品位,构筑自己的人生坐标。阅读经典,开阔眼界,滋养人生,丰盈灵魂,构筑自己的精神世界。
⑥轻松的读物或许会引人入胜,但却很难有更多的收获。难“啃”的书籍,如果坚持“啃”下来,一定会受益匪浅,带着探索的精神,一点点打开阅读的边界。还有一种书,高深而专业,即使再用力也推不开这扇门,如果真的推开了,你会发现一个奇妙的世界展现在眼前,别具洞天,惊喜连连。
⑦喜欢读书的人,会在琐碎繁杂的事务中挤出时间,去体验阅读的快感。多读一本书,就能多一个角度看世界,多一个角度就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量的积累会有质的变化,会不断地提高认知层面,只有站在一定的高度,才能俯瞰人生,纵观全局。
⑧有一句话说得好:“健身和读书,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升值方式。”健身是自己的事儿,读书也是自己的事儿,花一点时间成本或一点经济成本,就能进入一个崭新的世界。拓宽阅读的边界,才能拓宽人生的广度与高度,跟着作者的视角去体验未知的领域、未知的空间、未知的事物、未知的世界,在书的海洋里遨游。读书,是人生最大的捷径,多读书,读好书,读有价值的书,汲取精华,吸收养分,就是为自己攒下最大的一笔财富。
⑨英国作家伍尔芙说:“一个人使自己成为自己,比什么都重要。”阅读是抵达远方的方法和路径,拓宽阅读的边界,在一定程度上拓宽了人生的视野,在非舒适区探索、积累、思考,挑战自己的阅读边界,从而抵达更广阔的世界。
⑩阅读的美好,在于更加有效地打开自己,学会接纳、包容和原谅,使自己成为更好的自己,使阅读成为人生的一部分,使精神世界更加深邃而辽阔。
(1)下面对选文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舒适区阅读是指因习惯或兴趣进行的阅读,而非舒适区阅读是指阅读经典和难“啃”的书。
B.一个人的时间有限,所以阅读经典比阅读轻松读物更能丰富人生阅历,抵达更广阔的世界。
C.选文开篇引用的一句话,既说明了阅读对扩展认知范围的重要性,又巧妙地引出文章论题。
D.第⑧段运用对比和引用,准确地论述了多读有价值的书才能够为自己攒下一笔财富的观点。
(2)下面哪一本书更符合作者提倡的阅读选择?请结合选文内容说明理由。
《爆笑校园》《红星照耀中国》
(3)下面的材料与作者的观点相符吗?结合选文说说你的看法。
读书多了,容颜自然改变。许多时候,自己可以为许多看过的书籍都成过眼烟云,不复记忆,其实它们仍是潜在的。在谈吐上、在胸襟中、在气质里,当然也可能显露在生活和文字中。
10、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A)
(环球科技报道)9月8日,阿里巴巴集团在杭州举行员工大会,庆祝18岁生日。马云对全体阿里人提出要求说,未来必须要有“家国情怀”和“世界担当”。
马云说:“一直让我担心的是环境问题、贫困问题、疾病问题、不公平问题。我们要思考,面对未来的问题,我们应该做一些什么。因为我们拥有了别人没有的东西,这不仅仅是财富,更是责任。18年以前,我们的理想就是做一家让世界尊重的中国公司。我们未来必须要有“家国情怀”和“世界担当”,必须考虑自己的家、考虑每个人的家,考虑这个社会,考虑这个国家,考虑世界的担当,阿里才会赢得尊重。未来5到10年,我们不是要超越谁,也不是要当世界前三,而是要为未来解决问题,要为中小企业、为年轻人、为我们当年让天下没有难做的生意这个承诺去付诸于行动。”
(选自《环球网·科技》,有删改)
材料(B)
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情怀,是知识分子对国家、民族的挚爱之心。中国文化教导知识分子,读书治学的根本目的不是为了个人飞黄腾达,而是要精忠报国。这就要求知识分子在注重完善自我的同时,还要有积极入世、心系百姓的情怀。深明大义的知识分子都会对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怀有高度责任感和使命感,追求学有所用、报效国家、奉献民族。当家与国在具体利益上发生冲突时,家庭和个人利益要服从国家、民族利益。
新的时代条件下,有必要大力倡导知识分子培育家国情怀,自觉担负起对家庭、社会和国家的责任。当代知识分子要像习近平同志所要求的那样,“以时不我待的紧迫感、舍我其谁的责任感,主动担当,积极作为,刻苦钻研,勤奋工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世界科技强国作出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评论《知识分子的家国情怀》(节选删改)
材料(C)
人要有家国情怀
①“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处在安史之乱中的杜甫,忧虑着处在山东、河南这两个沦陷区的几个弟弟,他们是生还是死呀!颠沛流离中的他,在异乡的戍鼓和孤雁声中观望着秋夜月露,只能倍增思乡之情。山河破碎,没有“国”哪有“家”啊!
②杜甫心中有“家”,更有“国”。他漂泊四川成都,尽管自己处境艰难,茅屋为秋风所破,他仍向苍天呼喊:“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他懂得推己及人,希望温暖能普照天下。
③“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能将温暖与幸福惠及芸芸众生,这是一种大胸怀,这是一种大境界。
④小家温暖幸福只能是小家,全民温暖幸福才是大家。有首歌唱得好,“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有了强的国,才有富的家”,生活在“家”与“国”中的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⑤“家国情怀”,是一个人对自己国家和人民所表现出来的深情大爱,是对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所展现出来的理想追求,是对自己国家一种高度认同感和归属感、责任感和使命感。
⑥“家国情怀”首先表现为爱国之情。苏武十九年持节不屈,就在于他心中有汉,心中有国。卫律的威逼利诱,没能让他叛“汉”;李陵的软话攻心,没能让他仇“汉”;单于的漫长折磨,没有让他忘“汉”。朔风凛冽,无法冻硬他的爱国热肠;胡茄幽怨,无法软化他的爱国衷心。饮雪吞毡,就等归汉之日。就要回汉了,新娶的胡女的眼泪留不住他;小儿子的小手拽不住他的衣襟。是他的心中没有妻儿吗?不是,只不过,在他心中,“国”远比“家”重要。
⑦“家国情怀”又表现为爱民之情。邓小平同志一句“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赤子情怀溢于言表。“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下乡看望一位生病的老大娘,虽素昧平生,却满含热泪地呼之为“娘”,视百姓为父母。
⑧“家国情怀”还表现为恪尽兴国之责。顾炎武曾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范仲淹也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作为社会中的每一员,都应该为国家的发展献计出力,将个人之梦融入到中国的复兴之梦。
⑨“家国情怀”不是要我们抛却小家,忘却亲人,而是要我们推己及人,由“家”到“国”,都捧出一颗爱心来。
⑩“家国情怀”是立身养德之本,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有“家国情怀”!
(出自高考满分作文)
【1】回答下列小题
(1)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材料(A)的内容。
(2)阅读材料(A)(B),分别说出阿里人、当代知识分子的责任担当具体指什么。
【2】回答下列小题
(1)材料(C)为什么从杜甫忧虑着沦陷区的弟弟写起?
(2)材料(C)第⑦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结合材料(B)(C)的观点,谈谈自己对“家国情怀”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霍乱之乱(节选)
池莉
①霍乱发生的那一天没有一点预兆。天气非常闷热,闪电在遥远的云层里跳动,有大雨将至的迹象。
②那天是我和秦静在防疫站值夜班。流行病科室里的人都走了,只有科室主任闻达在伏案写他永远也写不完的流行病学调查报告。他对各种流行病怀有巨大的兴趣和热情。
③写报告使他每天都要推迟一小时下班。他的妻子认定他这么做是为了逃避做晚饭,有一次吵到单位来了,闻达闻讯仓皇地向楼顶逃窜。他的妻子在顶楼逮住了他,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第二次,闻达又逃到了顶楼,他的妻子又将他的一只皮鞋扔了下去。凑巧的是,这两只皮鞋正好都被扔在了飞驰的大卡车上。从此闻达只好穿一双两只不同的皮鞋,但他还是照样在下班之后写他的报告。
④闻达头发凌乱的脑袋在满满一桌的书本、卡片和资料堆中微微摇晃,嘴唇嚅动,口中念念有词。从油漆斑驳的办公桌底探出老远的,是他瘦骨伶仃的长腿和那双穿着不配套皮鞋的大脚。这哪里像马来西亚的归国华侨、新中国第一代科班出身的流行病学专家?
⑤闪电穿过了云层接近了我们抬头可见的天空,暴风雨就要来了。闻达骑上他那破旧的自行车,摇晃不定地回家去了。秦静幽幽地叹了一口气。我说:“难怪人家说: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个烧炭的,一问才知道是防疫站的。”
⑥闪电如游蛇窜行在楼房的玻璃窗之间,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轰隆隆黑压压地横扫了过来。大马路上的汽车都打开车灯纷纷地按喇叭。
⑦晚上八点多,电话铃声骤然响起,是第十九医院肠道门诊的洪大夫打来的。她战战兢兢地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⑧我和秦静不约而同地对着电话大叫:“什么?请大声重复一遍!”
⑨洪大夫扯着嗓子说:“我们发现一例霍乱!”
⑩霍乱来了,在一个天气恶劣的夜晚,在它的踪影在中国消失了几十年之后。我们对它的一点认识仅限于知道它的厉害和可怕。
⑪我们傻了眼。大学教材告诉我们,我国在新中国成立后不久便消灭了天花、霍乱和鼠疫,我们也就把书本上的这几种病哗哗地翻了过去。幸好秦静好学,总是随身带着当年的教材,她把课本翻到霍乱这一章,我们俩急急地浏览,高频率地摆动着头。
⑫我们终于冷静下来,叮嘱洪大夫赶快把病人隔离,把疫情卡和粪样送到我们站里来,有情况及时打电话。秦静守电话,我另找电话向站领导报告。
⑬张书记和祈站长接到电话都大吃一惊,都说马上赶到站里来,并且都问闻达知道不知道。张书记说:“你赶快去医院的车库开车,把闻主任立刻接到站里来。”
⑭五层楼的防疫站蓦然间灯火通明,各个科室的人马全都连夜冒雨赶到了站里。大家对霍乱除了满怀恐怖感,其他一无所知。一百多号人在站里挤来挤去,雨水在地上被踩得吧叽作响。张书记和祈站长被大家大呼小叫地扯去询问,答非所问地应付着。大家都非常地不满意,到处是寻找闻达的声音:“闻主任呢?老闻呢?闻达呢?闻老师呢?”
⑮大雨喧哗着下个不停,站里比大雨更加喧哗。我大喊一声:“闻主任来了!”大家的目光一下子都集中了过来,有人自动地往后传达说:“闻主任来了!”
⑯ “闻主任来了!”
⑰ “闻主任来了!”
⑱张书记和祈站长见到闻达如见救星,与他紧紧地握手:“现在就看你的了。”闻达看见一把椅子,便一把拖过来,不假思索地蹬了上去。闻达的举止并没有像平日一样遭到大家的嘲笑,所有的人都仰望着他,心情悬悬地等待他说话。
⑲闻达首先表扬了我和秦静,说我们作为年轻医生,在没有任何经验的情况下,对疫情处理得既迅速又正确。然后说:“如果大家都沉着冷静,一切行动听指挥,以最快的速度扑灭这次疫情,祖国和人民将会感谢你们,历史将会铭记你们,我闻达一定为你们请功!”大厅里爆发出的掌声掩盖了外面的雷雨声。
⑳闻达站在椅子上,脚上两只不同的皮鞋显得格外醒目,不过依然没有人发出嘲笑。他一口气宣布了八条意见:
㉑第一,以流行病室为核心,组成一个紧急行动小组;其他各科室都听从紧急行动小组的分管班长指挥,有令则行,无令则止。
㉒第二,化验室立刻复查粪样培养基的菌落,再一次确认霍乱弧菌,具体操作由闻达指导。
㉓第三,流行病室连夜出发,追踪病人,隔离病人并确定疫点。
㉔第四,消杀科立刻准备好所有的喷雾器和充足的百分之五的来苏消毒液,同时准备大量漂白粉和生石灰。
㉕第五,党办负责接待领导,上传下达,发出红头文件。协调车辆,保障疫情用车。
㉖第六,站办负责后勤,协同专业部门购买一切所需的用品以及保证值班人员食物和冷饮的供应。
㉗第七,指定专人二十四小时守候电话,疫情立刻上报国家卫生部,对外严守秘密。
㉘第八,在处理霍乱疫情期间,各科室全部三班倒,一律严格实行无菌操作。
㉙闻达说完,大家都像吃了定心丸。祈站长有心思开玩笑了他说:“老闻好像经过了多少次霍乱似的,出口成章啊。好比老母鸡,屁股一撅就下了一个蛋。”大家开心一笑,各就各位回,到自己的科室去做准备工作。
【注】小说《霍乱之乱》的主要情节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武汉郊区一场霍乱的发生和消灭。这里节选的是小说的开头部分。
【1】闻达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情节加以分析
【2】第③段与霍乱无关,在文中是否多余?为什么?
【3】谈谈对“我”说的“难怪人家啊说:远看是个要饭的,近看是个烧炭的,一问才知道是防疫站的”的理解。
【4】赏析下面的句子:
闪电如游蛇窜行在楼房的玻璃窗之间,雷声冷不丁在耳边爆响,密集的大雨从远处轰隆隆黑压压地横扫了过来。大马路上的汽车都打开车灯纷纷地按喇叭。
【5】小说《霍乱之乱》开头描写了多年未见的霍乱突然出现在大家面前时的场景,你觉得场面“乱”还是“不乱”?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并谈谈对这“乱”和“不乱”的看法。
12、请根据下面的材料,选择一个方面,联系你的经历和体验,写一篇作文。
我们可以不美丽,但我们健康。我们可以不伟大,但我们庄严。我们可以不完满,但我们努力。我们可以不永恒,但我们真诚。
——毕淑敏《精神的三间小屋》
要求:①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文章立意要积极向上,内容健康;④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