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夏固原2025届初二语文上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4题,共 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我们当代青少年是一代天骄,肩负着建设祖国的伟大使命。

B.文学大师,鲁迅先生,堪称是一代风流人物

C.进入汛期,成都市开启了24小时应急值班值守模式,主要因为觥筹交错的天气状况。

D.我们全社会严正警告暴恐分子:不要以为制造几起事端,就能沥尽心血地分裂祖国。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 6月14日世界献血者日,当天的《 时报》报导了一些义务献血者的动人事迹。

B、这次会议上,大家对双休日加班的报酬问题交换了广泛的意见。

C、能否把新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对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D、同学们以敬佩的目光,倾听着著名作家秦文君作亲近文学报告。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发展学校办学特色和提倡创新教育都不应该为了作秀,而应扎扎实实地进行素质教育。

B.专家认为食盐补碘是必要的,但也不能搞一刀切,要根据实际情况增加无碘盐的供应。

C.低碳生活方式正潜移默化地改变着人们的日常行为习惯,并逐步成为生活新时尚。

D.为迎接学校文化艺术节,建明和他的搭档们逢场作戏,精心编排了一出反映校园生活的话剧。

 

4、下列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醉翁亭记》,作者欧阳修,是我国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莫泊桑是法国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被誉为世界短篇小说巨匠,其代表作有《项链》《羊脂球》等。

C.《范进中举》选自明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一书。《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各个阶层人们的活动和精神面貌。

D.雨果,法国作家,他的小说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悲惨世界》等。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翁,庐江舒人也。少好学,通《春秋》,以郡县吏察举。景帝末,为蜀郡守,仁爱好教化。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乃选郡县小吏开敏有材者张叔等十余人亲自饬厉,遣诣京师,受业博士,或学律令。减省少府用度,买刀布蜀物,委计吏以遗博士。数岁,蜀生皆成就还归文翁以为右职用次察举官有至郡守刺史者。

又修起学宫于成都市中,招下县子弟以为学宫弟子,为除更徭,高者以补郡县吏,次为孝悌、力田。常选学宫僮子,使在便坐受事。每出行县,益从学宫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县邑吏民见而荣之,数年,争欲为学宫弟子,富人至出钱以求之。由是大化,蜀地学于京师者比齐鲁焉。至武帝时,乃令天下郡国皆立学校宫,自文翁为之始云。

文翁终于蜀,吏民为立祠堂,岁时祭祀不绝。至今巴蜀好文雅,文翁之化也。

注释:注:①饬:同敕,告诫,命令。②计吏:考使。③孝悌、力田:主管德行教化的官职。④饬行:行为谨严合礼。

【1】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3处。

蜀 生 皆 成 就 还 归 文 翁 以 为 右 职 用 次 察 举 官 有 至 郡 守 刺 史 者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以郡县吏察。举:_____

(2)遣京师。诣:______

(3)委计吏以博士。遗:______

(4)为更徭。除:______

【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见蜀地辟陋有蛮夷风,文翁欲诱进之。

(2)每出行县,益从学宫诸生明经饬行者与俱,使传教令,出入闺阁。

【4】简单概述文翁在蜀地的主要教化措施和作用。

三、诗歌鉴赏(共1题,共 5分)

6、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列小题。

渔家傲·秋思

范仲淹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1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 词的上片重在写景,主要描写了塞下秋景之“异”;词的下片集中抒情,主要抒发了征人思乡爱国之情。

B. 词的上片中“长烟落日孤城闭”,与“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意境相似。

C. 词的下片中“羌管悠悠霜满地”,写出了边关虽寒冷,但有羌管鸣奏,生活并不艰苦。

D. 这首词的意境悲凉、壮阔,形象鲜明、生动,语言质朴、凝练,是宋词中的精品。

2请赏析“长烟落日孤城闭”的妙处。

四、综合性学习(共1题,共 5分)

7、下面是某中学暑期到社会实践基地进行社会综合实践活动的构思框架示意图,请把这个构思写成一段话,要求内容完整,表述准确,语言连贯,不超过75个字。

五、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8、诗词默写

(1)在《观刈麦》中,侧面表现农民劳动繁忙的诗句是: ,童稚携壶浆。

(2)苏轼的《江城子·密州出猎》中抒写人到中年的主人公,壮志未酬的感叹的句子:   ,鬓微霜,又何妨!

(3)了却君王天下事, 。(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4)《出师表》中表明作者志趣的句子:苟全性命于乱世,  

(5)在《陈涉世家》中,表明陈胜从小就有远大理想的句子:

 

六、现代文阅读(共3题,共 15分)

9、阅读顾颉刚的《怀疑与学问》,完成下面小题。

①“学者先要会疑。”——程颐

②“在可疑而不疑者,不曾学;学则须疑。”——张载

③学问的基础是事实和根据。事实和根据的来源有两种:一种是自己亲眼看见的,一种是听别人传说的。譬如在国难危急的时候,各地一定有许多口头的消息,说得如何凶险,那便是别人的传说,不一定可靠;要知道实际的情形,只有靠自己亲自身视察。做学问也是一样,最要紧最可靠的材料是自己亲见的事实根据;但这种证据有时候不能亲自看到,便只能靠别人的传说了。

④我们对于传说的话,不论信不信,都应当经过一番思考,不应当随随便便就信了。我们信它,因为它“是”;不信它,因为它“非”。这一番事前的思索,不随便轻信的态度,便是怀疑的精神,这是做一切学问的基本条件。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我们若能这样追问,一切虚妄的学说便不攻自破了。

⑤我们对于不论哪一本书,哪一种学问,都要经过自己的怀疑:因怀疑而思索,因思索而辨别是非;经过“怀疑”“思索”“辨别”三步以后,那本书才是自己的书,那种学问才是自己的学问。否则便是盲从,便是迷信。孟子所谓“尽信书不如无书”,也就是教我们有一点怀疑的精神,不要随便盲从或迷信。

⑥怀疑不仅是消极方面辨伪去妄的必需步骤,也是积极方面建设新学说、启迪新发明的基本条件。对于别人的话,都不打折扣的承认,那是思想上的懒惰。这样的脑筋永远是被动的,永远不能治学。只有常常怀疑、常常发问的脑筋才有问题,有问题才想求解答。在不断的发问和求解中,一切学问才会发展起来。许多大学问家、大哲学家都是从怀疑中锻炼出来的。清代的一位大学问家——戴震,幼时读朱子的《大学章句》,便问《大学》是何时的书,朱子是何时的人。塾师告诉他《大学》是周代的书,朱子是宋代的大儒;他便问宋代的人如何能知道一千多年前的著者的意思。法国的大哲学家笛卡儿也说:“我怀疑,所以我存在。”他的哲学就建立在对于万事万物的怀疑和明辨上。一切学问家,不但对于流俗传说,就是对于过去学者的学说也常常抱怀疑的态度,常常和书中的学说辩论,常常评判书中的学说,常常修正书中的学说:要这样才能有更新更善的学说产生。古今科学上新的发明,哲学上新的理论,美术上新的作风,都是这样起来的。若使后之学者都墨守前人的旧说,那就没有新问题,没有新发明,一切学术停滞,人类的文化也就不会进步了。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文中第⑥段画线句中加点字“一切”和四个“常常”能否删去?为什么?

3文章第④段划线句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我们听说中国古代有三皇、五帝,便要问问:这是谁说的话?最先见于何书?所见的书是何时何人著的?著者何以知道?我们又听说“腐草为萤”,也要问问:死了的植物如何会变成飞动的甲虫?有什么科学根据?

4结合链接材料谈谈怀疑精神对做学问有什么重要意义。

[链接材料]17世纪下半叶,世界的科学权威是牛顿。牛顿认为光是一种微粒流,并用它解释光的直线传播、镜面反射、界面折射等现象。但是,惠更斯却持不同看法,他认为微粒说不能解释更复杂的绕射、干涉等现象,主张光是以太波,而且讲得头头是道。由于牛顿的声望高,多数人支持微粒说,惠更斯成了孤立的少数派。但他并不随大流,不迷信权威,坚持自己的见解。随着研究的深入,到19世纪初,波动说战胜了微粒说。

10、阅读下面的剧本,完成下面小题。

梅兰芳(节选)

①传来响亮的皮靴声。朱益明领池田和两个日本宪兵上。

②朱益明     啊呀呀,今天真是个好日子。来来来,我先来介绍一下。(对梅)梅老板,这位是大日本帝国驻上海宪兵司令部的池田少佐。(对池田)池田君,这位就是中国的伶界大王梅兰芳梅老板。(自说自话地)我和梅老板那是多年的交情,老朋友了。和池田少佐虽然交往不长,但也算是朋友。今天呀,我就做个中间人,给你们俩牵个线,大家认识一下,以后就算朋友了。

③梅兰芳   池田少佐?在我记忆里头,我没这么个日本朋友啊。对不住您了,池田先生, 今日内人身体有恙,不便接访。请回吧。

④朱益明     梅老板,您别误会。池田先生今天来,主要是因为仰慕您的艺术。池田君在上海,那也算是响当当的人物,他可不是谁都上门拜访的。

⑤池        我,曾经在东京帝国剧院看过梅博士演出的《贵妃醉酒》和《天女散花》。那年,我十岁。

⑥梅兰芳       那一年,日本发生了大地震,我是为赈灾而赴日演出的。谢谢你还记得。

⑦池 田 记得,当然记得。大日本帝国不会忘记梅博士的善举。

⑧梅兰芳 可你们现在却不够善意啊。

⑨池        (故意转移话题,转身看挂着的画)梅博士,早就听说您妙手丹青,这梅花是您画的吗?

⑩梅兰芳 闲来无事,涂鸦而已。

      画得好,画得好,画出了梅博士的寂寞心情,依我看来,应该题名为寂寞梅花

梅兰芳 不!是寒梅傲雪。在我们中国,梅花是高洁的象征。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池 田 诗是好诗,可惜太久远了。梅先生,这一幅,也是您画的吗?

梅兰芳   这是一幅《钟馗捉鬼图》。在我们中国,有一个捉鬼的神叫钟馗,只要钟馗在, 再多的鬼也不怕。

          那钟馗在哪里呢?

梅兰芳 在中国老百姓的心里。

        哈哈哈,梅博士真会开玩笑。好了,我言归正传吧。我们大日本帝国是一个崇尚文化的国家,非常仰慕梅大师的艺术。今日登门,我是奉大日本帝国驻上海宪兵总司令黑木之托,邀请先生为庆贺日中亲善纪念日而作友情演出。

一段令人窒息的沉默。

梅兰芳     池田先生,(指着自己的胡须)这里你看到了吗?请转告黑木司令官,我已经年近五十,嗓音退化,身体也不好,决计不再登台演出了。

          我们听说,您最近经济拮据。只要梅博士肯出演,我们将给予最优厚的待遇。

梅兰芳 (摇摇头)梅兰芳唱不了戏,还可以卖画为生。谢谢您的好意。

      (跨前一步,咄咄逼人地)这么说,梅博士您是不愿意与皇军合作了?

梅兰芳 (平静)请池田先生不要勉强。

朱益明     (抢着跳出来,想吓唬梅)梅兰芳,我告诉你,今天是池田先生给你面子,你不要给脸不要脸!要是把我们皇军惹火了,没有你的好果子吃!(顺手操起一只茶杯)到时候,枪子可不长眼!(将杯子猛地往地上一摔)

        巴嘎!(猛地抽了朱益明一个耳光)梅博士是我们的贵客!你怎么能用这种态度说话!滚!

朱益明灰溜溜退下。

池 田 梅博士,您能不能改变主意?

梅兰芳 (摇头)对不起,池田先生。我可以为日本人民演出,可我不会为军国主义唱戏!

池 田 你……你要让我白来一趟吗?

梅兰芳     你们来了,浩劫就来了,逼得中国的百姓生灵涂炭,繁华的街市成了一座座尸体遍地、断壁残垣、满目凄凉的死城!这难道是中日亲善的表现吗?我看你们就是一群凶残的恶魔,亲善是假,掠夺是真。

池 田 巴 嘎 ……

池田激怒之下,拔出了军刀。

福芝芳(梅兰芳夫人)端茶进来,看到此情景,茶杯几乎摔落在地。两人对峙。池田惊讶于梅兰芳的临危不惧。

池田很慢很慢地把军刀插回刀鞘。

(选自《寻梦留痕——龚孝雄剧作选》,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2010 年版,有删改)

【1】剧本中人物矛盾冲突激烈,层层升级,请进行梳理。

【2】请你说说作者设计池田和梅兰芳探讨画作这一剧情的用意。

【3】小淮反复朗读画线句都不得要领,请你从台词含义与朗读语气做指导。

【4】排练过程中,小秦认为池田最后应该是“狠狠地把军刀插回刀鞘”,你的看法是什么?

11、阅读下列文本,完成问题。

①人贵立志。古往今来,能成就大事业者莫不先怀雄心壮志,并且矢志不渝。宋代学者程颢曾说:“治天下者,必先立其志。”明代学者王阳明也说:“夫学,莫先于立志。”可见,立志对于一个人的事业发展来说,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

②何谓立志、如何立志?答案见仁见智、人言人殊。一些人立志只注重个人利益,或者纯凭个人志趣,这显然过于狭隘和短视,不宜提倡;更多的人在立志时首先考虑国家和人民的需要,在这个大前提下寻找个人的兴趣点,然后确定志向。这样的立志,既有利于社会进步,又可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与特长,值得大力倡导。

③在我国历史上,为国家和民族做出过重要贡献的人,大多立有大志。比如,被林则徐誉为“绝世奇才”的左宗棠,很早就怀有“身无半亩,心忧天下”之志。尽管他三次赴京会考皆名落孙山,直到40岁还是一介布衣,但救世济民之心毫不动摇,潜心研究中外舆地军略,后来被人誉为“天才军事领袖”。在抵抗外国侵略方面,他先是抱病、带着棺材前赴西北指挥,在新疆战胜了英国支持的阿古柏军队后,又挫败了沙皇对中国西北的侵略阴谋,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反观与他同时代的一些官吏,一心只追求一己之利,在国家危难之时,贪生怕死,临阵脱逃,何谈为国家和民族做出重要贡献?

④关于立志问题,毛泽东同志在《致黎锦熙信》中有过深刻论述:“真欲立志,必先研究哲学、伦理学,以其所得真理,奉以为己身言动之准……尽力为之,以为达到之方,始谓之有志也。如此之志,方为真志,而非盲从之志。”这就是说,只有把立志建立在深明哲理的基础上,而不是简单盲从,才能使志向更加高远而切实。

⑤毛泽东同志不但对如何立志提出了深刻见解,而且为我们如何实现高远志向做出了光辉榜样。他在求学时代,即立志救国救民,“身无半文,心忧天下。”为了救国救民,他在学习上废寝忘食,寻找救国救民真理,最后终于找到了马克思主义。为了救国救民,他还利用一切机会开展社会调查。在1917年暑假,他带着一把雨伞、一双草鞋,步行900多里,历时一个多月,深入农村,访贫问苦,倾听村民的呼声。此外,他还先后多次去安源煤矿了解工人疾苦,向工人宣传马列主义。这些社会调查为他后来形成依靠工农、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无疑起到了重大作用,也坚定了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努力奋斗的意志。因此,在此后的革命征途中,不管遇到任何艰难险阻,毛泽东同志都矢志不渝,最终成为一代伟人。

⑥在这个共筑中国梦的时代,我们要想为国家和民族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就必须确立高远的志向,并为自己的志向不懈奋斗。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第③段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什么作用?

3第④段与第⑤段能不能调换位置?为什么?

4请结合自身实际,谈谈你对“立志”的理解。

七、作文(共1题,共 5分)

12、人类进入21世纪后,科学技术的高度发展为人类生活提供了丰富的物质财富。但是作为个体的人,在物质生活之外还有属于他自己所追求或者守望的一方精神家园。正因为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那方精神家园,所以人们才觉得生活得有意义,不空虚。

请你以“精神家园”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