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石潭记》《醉翁亭记》均是我国古代文学游记类作品的经典之作,其作者都在“唐宋八大家”之列。
B.英国作家凡尔纳自幼热爱海洋,向往远航探险。正是由于凡尔纳无限的好奇心和丰富的想象力,《海底两万里》才得以呈现在读者面前。
C.唐诗、宋词、元曲是我国古代诗歌史上的三大高峰。唐有大小李杜,宋有豪放派代表“苏辛”,元有四大家。
D.《傅雷家书》首先强调的是如何做人的问题。傅雷教导儿子:待人要谦虚,做事要严谨,礼仪要得体;要有国家民族的荣辱感;要有艺术、人格的尊严。
2、下列有关文学、文化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
A.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晚年又号六一居士,北宋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B.中国是礼仪之邦,古诗文中有很多谦辞和敬辞。比如,《月夜忆舍弟》中的“舍弟”是对人谦称自己的弟弟。
C.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有《范文正公集》传世。
D.“风骚”指《诗经》里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后泛指文章辞藻,也指文人。
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游弋(gē) 彬彬有礼(bīn) 要决 伤痕累累
B.间或(jiàn) 东施效颦(píng) 侥幸 不屑置辩
C.诘难(jí) 锱铢必较(zī) 萧索 舍身求法
D.眺望(tiào) 面面厮觑(qù) 绸缎 身临其境
4、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赣南脐橙作为全国十一大优势农产品之一,刚送货进店,就被络绎不绝的顾客们哄抢一空。
B.这首歌曲的旋律扑朔迷离,前后跌宕起伏,获得了广大听众的一致好评。
C.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一切都源于航天人那股锲而不舍的精神。
D.许渊冲把《诗经》《楚辞》《西厢记》等古典名著翻译成了英文,让中国之美传遍世界,称他为我国翻译界泰斗是当之无愧的。
5、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玄龄①明达政事,辅以文学,夙夜尽心,惟恐一物失所,用法宽平,闻人有善,若己有之,不以求备取人,不以己长格物。与杜如晦引拔士类,常如不及。至于台阁规模,皆二人所定。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及如晦至,卒用玄龄之策。盖玄龄善谋,如晦能断故也。二人深相得,同心徇国②,故唐世称贤相,推房、杜焉。玄龄虽蒙宠待,或以事被谴,辄累日诣朝堂,稽颡③请罪,恐惧若无所容。
(节选自《资治通鉴))
注释:①玄龄,指房玄龄,与下文杜如畴,均是店初名臣。②徇国,即殉国,指为国家利益而献身。③稽颡(qǐ sǎng):磕头,古代一种跪拜礼。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词的意思。
(1)卒用玄龄之策 卒:______
(2)辄累日诣朝堂 辄:______
【2】翻译文中画线句子。
上每与玄龄谋事,必曰:“非如晦不能决。”
【3】为什么“唐世称贤相者,推房、杜焉”?请用文中原句作答。
6、阅读诗歌,完成后面小题
柳桥晚眺①
(南宋)陆游
小浦闻鱼跃,
横林②待鹤归。
闲云不成雨,
故傍碧山飞。
注:①此诗为作者晚年乡居时所作。②横林:茂密横生的树林。
【1】诗人笔下的柳桥晚景有哪些特点?
【2】结合对诗句的理解,分析诗人所抒发的情感。
7、根据要求,回答小题。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是人类精神的食粮、智慧的海洋。读书可以形成翩然之风度,卓尔之气质。前进中学学生会拟组织开展“传统文化漫校园”的主题综合性实践活动。请你参与此次活动,并完成下面题目。
材料一:关于读书,鲁迅认为,要多读书,但不能读死书,否则真成了“自己脑里给作者跑马”,并且“踏得一塌糊涂”了。钱穆认为,读书要“活”,懂得一书中所蕴含的一种活的精神;要读全书,不可割裂破碎、只注意某一方面。
材料二:读、重读、反复读那些可以把自己钉牢的书,有助于理解事物,在大脑中形成有自己意义的框架;有助于理解人类社会与历史,及其背后的细节、逻辑。至于哪些书能把自己“钉牢”,值得自己一读再读反复读,除了流传的经典之外,恐怕还需要自己在茫茫书海中摸爬滚打一番,细细体悟,才能找到真爱。
材料三:在“传统文化热”走向公众时,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传统的理解与尊重,避免庸俗化的,唯利是图的扭曲传统;需要坚持对传统的现代理解和当代转化。把传统文化中那些符合现代生活与现代价值的内容有机地融入生活。
【1】请从以上三则观点中,任选两则加以概括。(每则不超过15字)
【2】根据下面的记者提问作答,要求:语言简明,表达得体。(不超过100字)
记者:同学,你好!据说你们学校开展的“传统文化漫校园”实践活动,特别注重经典的诵读。你最喜欢哪本经典著作或哪首经典诗词?请说出理由。
【3】你因为身体不适不能参加此次实践活动,请你写一张请假条,向班主任张老师请假一天。
8、古诗文填空.
(1)关关雎鸠,______。(《诗经·关雎》)
(2)______,何似在人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3)乱花渐欲迷人眼,______。(《钱塘湖春行》)
(4)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泊秦淮》)
(5)______,_____,太守醉也。(《醉翁亭记》)
(6)《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中表现作者积极的人生态度,揭示了新陈代谢的自然规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
(7)李白在《行路难》(其一)中用典故含蓄表达自己渴望受到朝廷重用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
9、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苦功夫才是真捷径
易舒冉
①前不久,采访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在赛场见识了什么叫“神乎其技”。参加决赛的年轻人一个个屏气凝神,完成着一个个看似不可能究成的任务。可细细琢磨,比赛的内容并不是什么有突破的新技术,而是各自领域里最基本的操作能力,如用普通车床进行车刹,用手锯进行切割,对线路板进行有效的接线处理。
②实操技术领域尤其讲究从基本功开始,许多学徒做基本工序一做就是几年,这个过程既锻炼了基本功,也磨炼了心性,但凡能在各自领域里实现技术革新的,无不是把基本功练到了极致:而在一项项技术改造中,最先适应变化的,也是基本功最扎实的。
③什么是基本功?画家李可染先生说得通透:“基本功是从艺术修炼的全过程中,抽出最根本、最困难、最关键性的规律部分,只有这些最根本的规律被掌握被攻破了,以后在创作上遇到具体问题也就容易解决了。”艺术创作规律如此,推及各个行业也大概不差,基本功是在技艺传承中沉淀下来的、带有一些规律性的内容,掌握了它,才可以谈登堂入室、谈推陈出新,就好比书法中的横坚点撇捺,虽不是完整的汉字,却是架构的基本素材,要想运笔自如、结构匀称,只能从笔画练起。
④然而,在一些“捷径”的诱惑下,”有些年轻人偏离了下笨功夫、练基本功的正途。其实,那些所谓的捷径,通往的注定不是成功的彼岸,反而可能是泥潭和陷阱,即使暂时有了获益,却未能完成真正的革新,还可能形成路径依赖。
⑤年轻人要有长远眼光,喜欢写作就要坚持深度思考、字斟句酌,喜欢表演就要坚持艺术学习、锤炼演技,喜欢设计就要殚精竭虑、锐意创新,如此才能慢慢积累优势,到达别人到不了的高度和境界。
⑥根深者叶茂,源远者流长。那些稳扎稳打、靠实力取胜的年轻人,终将走在阳光大道上。锚定根本不放松,不东张西望,才算是扣好了职业生涯的第一粒扣子。
⑦练基本功是一场下苦功的修行。大国工匠高风林为了练出稳、准、匀的焊接手法,喝水时端着盛满水的缸子练稳定性,休息时举着铁块练耐力,还冒着高温观察铁水的流动规律,手臂烫伤、腰板僵硬更是常有的事。如果吃不了苦,忍不住艰辛,功力就无法修炼到位。
⑧练基本功还要学会放慢脚步,耐住性子。年轻人容易有急于求成的心理,追求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正如世间没有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在各个行业领域也不可能有一蹴而就的捷径可走。跳水界有个说法叫“十年磨一秒”,运动员入水那一秒的姿态决定了成绩,但为了这一秒,要用十几年的时间来重复练习转体、抱膝、反身等基本动作。其实各个行业都有这“一秒”的荣光,它会酬报所有的努力,但无不需要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训练、领悟和改进。
⑨互联网时代,年轻人有很多便捷渠道可以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但临时抱佛脚是无法解决遇到的更多新问题,也无法让你走得更远。为什么不做那个分享知识和经验的人呢?风华正茂的年轻人理应有更远的愿景和更大的抱负,稳扎稳打,聚沙成塔,以此成就更好的自己。
【1】下列对本文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开头写全国青年职业技能大赛决赛的事例,以社会热点事件开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第②段划线句论述的是基本功和技术革新的关系。
C.第④段中加点词语“捷径”与标题中的“捷径”意思相同。
D.作者认为年轻人要想走得更远,就要练好基本功,稳扎稳打,才能成就更好的自己。
【2】从全文的论述来看,基本功的重要性在于:(1)_______;(2)_______。作者把练基本功比作“一场下苦功的修行”,需要做到:(3)_______;(4)_______。
【3】如果下面材料作为论据,放在第⑦段还是第⑧段恰当?请说明理由。
国旗护卫队的展旗手杨博每年在模拟旗杆下练习几千次基本动作,手上血泡长了又破、破了又长,越是大风大雨,越是强迫自己加强训练。
10、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沙棘
侯发山
①日头爬到半空中了,老党还没走到目的地。这条路天天走,虽是沙漠,但已经被他硬实实地踩出了一条路,其实,这儿已经不能算是沙漠了,放眼望去,到处是蓬勃的沙棘,这些可都是老党家几代人的杰作。汗水从老党的头上往下流,漫过黑红的脸庞,汇集到脖子那儿继续往下淌,被溻湿的衣服更像是一幅地图,花花搭搭的。老党喜欢这样的天气,因为沙棘喜欢阳光,有了阳光它才能生长。
②走了十几里,老党还没有走到目的地——他今天是去种植沙棘的,一年三百六十五天,都是围绕沙棘转圈,不是种植就是维护。经过父辈的实践,老党知道沙棘最适合在沙漠里生长,耐干旱、贫瘠、寒冷和炎热,再没有植物能比得过沙棘了。路途越远,老党心里越高兴,说明他们种的沙棘越来越多。老党走得气喘吁吁,拄着锄头休息了一下。咳,老了,过去哪有途中歇息的?老党不知怎么就想到了儿子,想到儿子心里就一沉。
③昨天,在城里打工的儿子回来了。父子俩就儿子的去留谈了大半夜。
④“爹……”“别叫爹,我是乡长!”儿子刚开口说话,老党就黑着脸打断了儿子的话。
⑤儿子忍不住笑了:“乡长,咱这个乡有多少人口,不就你一个人吗?!”“你的户口在这里,就是这里的百姓,你还是副乡长呢,一点儿觉悟都没有。”老党说得没错,他的乡长还有儿子的副乡长,都是县上任命的。老伴儿去世前,也是乡干部呢。
⑥“爹,不,乡长,您这样做有意义吗?”“龟孙,意义比天大。这里是边境,有人居住,就说明这里还是中国的土地。沙棘种到哪儿,就说明哪儿是中国的地盘,任何国家任何人别想侵占!”
⑦儿子晃了晃手里的书本:“乡长,沙棘……”老党打断儿子的话,说:“咱国家的边境线长,有的地方以牧代巡,咱这里兔子都不过夜,养啥都不行,只能种沙棘!”
⑧儿子索性不再说话,似乎藏着满腹的心思。
⑨临睡前,老党气呼呼地说:“你要明天敢走,就不是我的儿子。”儿子痞着脸说:“是不是您说了不算。”
⑩天还没亮,老党发觉儿子的被窝已经空荡荡的。儿大不由爷,翅膀硬了要飞出去,老党能有什么办法?
⑪老党叹了口气,把左肩上的锄头换到了右肩。不想这糟心事,还是欣赏眼前的沙棘吧。看着沙棘,老党的气就消了,眼里满是怜爱,满是欢喜。金黄色的叶片在阳光下闪闪发光;果子有的橘红,有的橘黄,虽然还不到成熟的季节,但已经散发出淡淡的香味儿。这些沙棘仿佛知道老党的心思,随着风势,挤挤扛扛地摇摆着,仿佛在说:老党,别生气,儿子走了不是还有我们吗?我们都是你的子女,都是你这个乡的子民。
⑫老党呢,似乎听到了沙棘的心声,浑身充满了力量。他长出一口气,迈开大步往前走。
⑬忽然,老党的眼睛变直了——昨天他种植沙棘的地方有个晃动的身影!他心里一紧,揉了揉眼睛,原来是儿子!儿子在挖树坑。儿子光着膀子,连衣服都没穿。
⑭心里爽快极了,像个孩子似的跑了过去。
⑮“儿子,不走了?”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谁说我要走了?”“……”老党欲言又止,心里隐隐有一丝愧疚,觉得自己似乎误会了儿子。
⑯儿子说:“我查了资料,知道沙棘为药食同源植物,沙棘果实中维生素C含量高,素有维生素C之王的美称,入药具有止咳化痰、健胃消食、活血散瘀的功效。沙棘的根、茎、叶、花、果。特别是沙棘果实里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生物活性物质,除了食品、医药外,还广泛应用于轻工、航天、农牧渔业等领域……”
⑰“真的?”老党两眼一亮,继续说道,“儿子,你是说,沙棘不但能防风固沙。而且还有大用处?还能帮助咱们乡脱贫?”儿子甩了一把脸上的汗水,呵呵地笑着说:“乡长同志,是有大用处哩。”大用处?老党给说糊涂了。儿子说:“乡长,沙棘赶走了沙漠,这里人会越来越多,家会越来越好……”“原来是这样!”老党明白了。
⑱“傻孩子,这样会晒脱皮的。”老党忙拿起挂在沙棘上的衣服披在儿子身上,心疼地说。
⑲“乡长……”“龟儿子,别乡长乡长的。我是你爹!”老党上前抱住了儿子,眼里的泪欢快地流了出来。
⑳远远望去,老党父子两个已经与沙棘林融为一体,好像他们也成了沙棘。
【1】请将本文的故事情节补充完整。
(1)老党去种植沙棘途中,想到了儿子。
(2)老党和儿子针对儿子去留的问题谈了大半夜。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联系上下文,说说第⑧段中加点的“满腹的心思”指的是什么。
【3】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下面的句子。
儿子狡黠地眨巴了两下眼睛,说:“乡长,谁说要走了?”
【4】从“龟孙”“儿子”“傻孩子”到“龟儿子”的称呼变化,体现了老党怎样的感情变化?请简要分析。
【5】文章主要写老党父子,但用了不少笔墨写“沙棘”,这样写有何作用?
【6】多家文学刊物的主编认为作品塑造了具有鲜明时代气息和时代精神的人物典型。从老党父子身上,你体会到怎样的时代精神?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读书是一种心灵修复
吴黎宏
①书是灵魂的伴侣、精神的导师、心灵的良医,书给人的馈赠与帮助可谓无穷。对我来说,读书可以增智广才,可以励志修德,可以怡情养性,是一种最好的心灵修复方式。
②读书可以避免浅陋直白,让心灵丰盈圆润。大学毕业刚工作时,我工作热情主动却有些马虎,考虑问题不够全面;待人真诚却嫌直白,有时甚至好心办了坏事。这些问题,固然有客观的原因,但说到底,还是心智不够成熟,修养不到家。除了在生活中体悟之外,我常从书中找老师,在阅读中修炼心性。通过读《论语》《菜根谭》《小窗幽记》,懂得了“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责人之心责己,恕己之心恕人”,学会了换位思考。由是,心智日渐丰盈成熟起来,待人接物和处理工作也变得更加稳重。
③读书可以消除烦恼郁闷,让心灵愉悦平和。社会不同于象牙塔,要面对的事情很多,烦恼总是难免。但烦恼不能成为障碍,情绪不能带进工作,压力应及时化解。对我而言,读书可以摆脱现实的沉重,驱散生活中的不愉快,宛如冬天在温暖的炉前烤火,所有的忧愁、愤怒、牢骚都会像衣服上的湿气被烤得烟消云散。读《诗经》,让心灵在纯真无邪的原野上奔腾;读《庄子》,任自己的灵魂尽情“逍遥游”;读清新隽永的散文,如沐春风饮清泉般畅快……可以说,读一本早就想读的书,就像遇见了仰慕已久的朋友。而且,读书的愉悦是发自内心、出于精神层面的乐趣,是充实持久、不可替代的快乐。
④ 。在快节奏的现代社会,人容易变得浮躁,尤其作为一名干部,不时对自己的品德修养进行校正,十分重要。对我来说,向书中的古代圣贤寻求教诲是一条重要的途径。老子说,“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诸葛亮说,“静以修身,俭以养德”;王阳明认为,君子要懂得“收放心”,磨炼自己的心性……通过读书,让自己沉淀下去,把心收回来。一定意义上,业余时间坚持读书,对世俗生活保持一份超然心态,能使人远离庸俗无聊,不被五光十色的诱惑所左右,有效遏制“病毒入侵”,守住心灵的宁静与澄澈。
⑤读书可以疗治心理创伤,让心灵坚韧强大。书籍是精神上的“港湾”。人都会经历挫折、冷遇等这样那样的磨难,给心灵造成一定的创伤。心灵的伤痛可能无法从医生那里得到疗治,甚至难以从亲朋那里得到抚慰,而无言的书卷可以给我们慰藉。孔子厄而作《春秋》,屈原被放逐而赋《离骚》,左丘失明而著《国语》……在逆境中读书,会因处境不同而获得不一样的感受,于豁然开朗中深化对人生世事的认识,重新鼓起战胜困难的勇气,以坚韧的意志面对挑战,以崭新的状态面对人生。
⑥读书是最好的养心之道。读书让人心诚、心正、心宽,更让人心静、心怡、心安,从而从容睿智地面对人生。
【1】文中第③段画线句主要运用了哪种论证方法?有何作用?
【2】根据第④段的内容,在段首横线处补写一句能表明本段观点的话(句式要与前后段段首句一致)。
【3】请简要分析本文的论证思路。
12、一个人的魅力,不是你给对方留下美好的第一印象,相见恨晚,而是对方认识你、熟悉你后,由衷倾诉——认识你,真好!
请以“认识你,真好!”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字;③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人名和地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