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肇庆2025届初一化学上册三月考试题

一、单选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物质中,难溶于水且密度比水的密度小的是

A.苯

B.乙酸

C.乙醇

D.四氯化碳

2、下列有关物质性质与用途具有对应关系的是

A.晶体硅熔点高硬度大,可用于制造半导体材料

B.明矾溶于水能形成胶体,可用于自来水的杀菌消毒

C.热纯碱溶液碱性强,可用于去除油污

D.NH3具有还原性,可用作制冷剂

3、4L 0.25mol/L NaCl溶液中所含的物质的量是

A.10mol

B.2.5mol

C.1mol

D.2mol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正丁烷的沸点比异丁烷的高,乙醇的沸点比二甲醚的高

B.甲烷、苯、葡萄糖均不能使溴水或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羊毛、蚕丝、塑料、合成橡胶都属于有机高分子材料

D.天然植物油没有恒定的熔、沸点,常温下难溶于水

5、下列关于甲烷、乙烯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烷、乙烯均能使溴水褪色

B.可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甲烷、乙烯

C.等质量的甲烷和乙烯完全燃烧生成的CO2质量相同

D.甲烷中混有乙烯可通入足量H2除去杂质

6、用括号内试剂及操作方法除去下列各物质中的少量杂质,不正确的是

A.苯中的苯酚(Br2水、过滤)

B.乙酸乙酯中的乙酸(饱和碳酸钠溶液、分液)

C.溴乙烷中的乙醇(水、分液)

D.溴苯中的溴(NaOH溶液、分液)

7、下列分离物质的方法中,根据微粒大小进行分离的是           

A. 萃取 B. 重结晶 C. 分液 D. 渗析

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①糖类、油脂、蛋白质都是高分子化合物,适当条件下均可发生水解

②油脂、乙酸乙酯都是酯类,但不是同系物

③石油的分馏,煤的气化、液化、干馏等过程均为化学变化

④蛋白质的变性和盐析都不是可逆过程

⑤塑料、橡胶和纤维都是天然高分子材料

A. ①③④⑤ B. ①②③④⑤ C.  D. ②③

9、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ΔH230℃时,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2×10- 5。已知:Ni(CO)4的沸点为 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

第一阶段: 将粗镍与CO反应转化成气态Ni(CO)4

第二阶段: 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230℃制得高纯镍,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Ni(s)+4CO(g)Ni(CO)4(g)能自发进行的原因是ΔH0

B.增加c(CO),有利于粗镍转化为Ni(CO)4

C.第一阶段,在 30℃和50℃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 50

D.第二阶段,Ni(CO)4分解率较低

10、下列化合物中,核磁共振氢谱只出现两组峰且峰面积之比为3∶2的是(  

A. B. C. D.

11、有机物W(相对分子质量为46)的红外光谱和核磁共振氢谱如图所示,下列有关W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W的官能团是羟基

B.W分子中的烃基是

C.W的同分异构体只有一种

D.W分子中不存在“”键

12、CalanolideA是一种抗HTV药物,其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CalanolideA的说法错误的是

A.该分子中含有22C原子

B.分子中有3种含氧官能团

C.该物质遇FeCl3溶液显紫色

D.该物质既可发生消去反应又可发生加成反应

13、某有机物的结构简式如图,关于该有机物叙述正确的是

A.该有机物的摩尔质量为200.5

B.该有机物属于芳香烃

C.该有机物可发生取代、加成、加聚、氧化、还原反应

D.1mol该有机物在适当条件下,最多可与3molNaOH5molH2反应

14、化学反应常伴有能量变化,不同反应能量转化方式不同,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甲醇(CH4O)碱性(KOH)燃料电池负极反应式:CH4O–6e-+8OH-=+6H2O

B.已知键能H-HakJ/mol、键能H-ObkJ/molO=O键能:ckJ/mol,则能表示H2的燃烧热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H2(g)+O2(g)=H2O(l)H=-(2b-a-0.5c)kJ/mol

C.能表示稀硫酸与稀氢氧化钡溶液反应中和热离子方程式为:H+(aq)+OH-(aq)=H2OlH=-57.3kJ/mol

D.锂电池反应:LixC6+Li1-XFePO4LiFePO4+6C,则充电时阳极反应式为:Li1-XFePO4-xe-+xLi+=LiFePO4

15、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快慢的因素,某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A~D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A.将大小、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

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大理石粉反应快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16、下列有关物质的表达式正确的是

A.乙炔分子的比例模型:

B.2-氯丙烷的结构简式: CH3CHClCH3

C.溴乙烷的电子式:

D.丙烯的键线式:

17、已知C4H10的同分异构体有两种:CH3–CH2–CH2–CH3,则C4H9OH属于醇类的同分异构体共有(   )

A.3 B.4 C.l D.2

18、下列各组物质相互混合反应后,既有气体生成,最终又有沉淀生成的是(  )

①金属钠投入到FeCl3溶液中           ②过量NaOH溶液和明矾溶液混合

③少量Ca(OH)2投入过量NaHCO3溶液中   ④足量Na2O2投入FeCl2溶液中

A. 只有①④ B. 只有③ C. 只有②③ D. 只有①③④

19、已知X、Y是主族元素,I为电离能,单位是kJ·mol-1。根据下表所列数据判断正确的是(       

元素

I1

I2

I3

I4

X

500

4600

6900

9500

Y

580

1800

2700

11600

A.元素X的常见化合价是+2价

B.元素Y是ⅢA族的元素

C.元素Y与氯形成化合物时,化学式可能是YCl

D.若元素Y处于第3周期,它可与冷水剧烈反应

20、下列有关溶液(室温下)的说法正确的是

A.Na2CO3和NaHCO3形成的混合溶液中:2c(Na+)=3[c(CO)+c(HCO)+c(H2CO3)]

B.0.10mol•L-1NaHSO3溶液中通入NH3至溶液pH=7:c(Na+)>c(NH)>c(SO)

C.物质的量浓度相等的①(NH4)2SO4溶液、②NH4HCO3溶液、③NH4Cl溶液、④(NH4)2Fe(SO4)2溶液中,c(NH)的大小关系:④>①>②>③

D.0.10mol•L-1CH3COONa溶液中通入HCl至溶液pH=7:c(Na+)>c(CH3COOH)=c(Cl-)

二、多选题(共4题,共 20分)

2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对于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H<0),加入少量浓硫酸并加热,该反应的反应速率与平衡常数均增大

B.如图是镁条与盐酸反应的化学反应速率随反应时间变化的曲线,说明t1时刻溶液的温度最高

C.反应2NO2(g)N2O4(g),达到平衡后,缩小容器容积可使体系颜色先变深后略变浅

D.若反应4Fe(OH)2(s)+2H2O(l)+O2(g)=4Fe(OH)3(s)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22、可用于电动汽车的铝­空气燃料电池,通常以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铝合金为负极,空气电极为正极。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NaCl溶液或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正极反应都为O22H2O4e-=4OH-

B.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负极反应为Al3e-=Al3

C.NaOH溶液为电解液时,电池在工作过程中电解液的pH保持不变

D.电池工作时,电子通过外电路从负极流向正极

23、在催化剂作用下,乙酸可通过下列反应得到乙烷:

CH3COOH+2H2CH3CH2OH+H2O

CH3CH2OH+H2CH3CH3+H2O

CH3COOH+3H2CH3CH3+2H2O

某文献研究不同催化剂对上述反应的催化效果数据如下:

 

乙酸转化率/%

未反应的含氧化合物含量/%

乙酸

乙醇

温度/

Mo16Ni6

Ni6

Mo16Ni6

Ni6

Mo16Ni6

Ni6

240

87.2

21.8

0.53

3.24

1.03

0.14

260

89.1

27.2

0.45

3.02

0.99

0.19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上述①②③三个反应均属于加成反应

B.上述①②③三个反应中有机化合物均发生还原反应

C.对上述反应的催化性能Ni6Mo16Ni6

D.进行乙酸加氢脱氧反应的温度260℃比240℃更有利

24、已知:2H2O(l)=2H2(g)O2(g)  ΔH=+571.0kJ/mol。以太阳能为热源分解Fe3O4,经热化学铁氧化合物循环分解水制H2的过程如下:

过程Ⅰ:2Fe3O4(s)=6FeO(s)O2(g)  ΔH=+313.2kJ/mol

过程Ⅱ:……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过程Ⅰ中每消耗232gFe3O4转移2mol电子

B.过程Ⅱ热化学方程式为:3FeO(s)H2O(l)=H2(g)Fe3O4(s)  ΔH=-128.9kJ/mol

C.过程Ⅰ、Ⅱ中能量转化的形式依次是:太阳能→化学能→热能

D.铁氧化合物循环制H2具有成本低、产物易分离等优点

三、填空题(共8题,共 40分)

25、用流程示意图表示由制备的合成方案, 并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26、某课外活动小组用如图装置进行实验,试回答下列问题。

(1)若开始时开关Ka连接,则B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

(2)若开始时开关Kb连接,总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有关上述(2)实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____________

①溶液中Na+A极移动  

②若标准状况下B极产生2.24 L气体,则溶液中转移0.2 mol 电子

③反应一段时间后加适量盐酸可恢复到电解前电解质的浓度

④从A极处逸出的气体能使湿润的KI淀粉试纸变蓝

(3)该小组同学认为,如果模拟工业上离子交换膜法制烧碱的方法,那么可以设想用如图装置电解硫酸钾溶液来制取氢气、氧气、硫酸和氢氧化钾。

①该电解槽的阳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

②制得的氢氧化钾溶液从出口(填写“A”、“B”、“C”、“D”)______导出。

27、电化学技术是有效解决 COSO2NOx 等大气污染的重要方法

1)某兴趣小组以SO2为原料,采用电化学方法制取硫酸.装置如下

①电解质溶液中SO离子向___(填“A“B)移动;

②请写出负极电极反应式__________

③用该原电池做电源,石墨做电极电解2L AgNO3KNO3混合溶液,通电一段时间,两极均产生2.24L(标准状况)气体,假设电解前后溶液体积不变,则电解后溶液中H+的浓度为____,析出银的质量______g

2)我国科学家提出,用间接电化学法对大气污染物 NO 进行无害化处理 ,原理如下图:

   

①吸收塔中发生的反应离子方程式为 _____   

②电极I 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

③每处理2 molNO,电解池中产生标准状况下氧气的体积为__________L

28、在铋系高温超导材料的探索中,得到样品,其中Cu可能存在的价态为+2和+3,Bi的可能价态为+3和+5.设计如下实验测定两种元素的平均氧化态。

实验A:将102.3mg样品(,式量为760.4+16.00x)溶于100.0mL含有溶液中,以库仑滴定法测定过量的,结果为0.1085mmol。

实验B:将94.6mg样品溶解于的酸性溶液中。以库仑滴定法测定过量的,结果为0.0577mmol。

(1)写出实验A中样品溶解时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所有方程式___________

(2)写出实验B中样品溶解时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所有方程式___________

(3)求算样品中Bi和Cu的氧化数,确定化学式中x的值___________

29、AG是几种烃的分子球棍模型,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常温下含碳量最高的气态烃是________(填对应字母)

2)能够发生加成反应的烃有________(填数字)种;

3)一卤代物种类最多的是________(填对应字母)

30、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

(1)3—甲基一丁炔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2)的分子式为______

(3)A在同温、同压下蒸气的密度是35倍,其分子式为______

(4)分子式为的烃存在顺反异构,写出其中反式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

31、有下列几种晶体:A.氮化硅;B.氯化铯;C.生石灰;D.金刚石;E.苛性钠;F.铜;G.固态氨;H.干冰;I.二氧化硅。

回答下列问题:

(1)上述晶体中,属于共价晶体的化合物是________(填字母,下同)

(2)上述晶体中,受热熔化后化学键不发生变化的是________

(3)上述晶体中,含有共价键的离子晶体是________

(4)上述晶体中,熔融状态下能导电的是________

32、工业上一般在恒温恒容密闭容器中可以采用下列反应合成甲醇:CO(g)+2H2(g)CH3OH(g)

(1)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的依据是(填字母序号,下同)__________

A.生成CH3OH的速率与消耗CO的速率相等

B.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

C.混合气体的相对平均分子质量不变

D.CH3OHCOH2的浓度都不再发生变化

(2)下表所列数据是反应在不同温度下的化学平衡常数(K)

温度

250℃

300℃

350℃

K

2.041

0.270

0.012

①由表中数据判断该反应的H__________0(“>”“=”“<”)

②某温度下,将2mol CO6mol H2充入2L的密闭容器中,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时测得c(CO)=0.2mol/L,则CO的转化率为__________,此时的温度为__________

(3)要提高CO的转化率,可以采取的措施是__________

a. 升温   b. 加入催化剂   c. 增加CO的浓度 d. 加入H2   e. 加入惰性气体   f. 分离出甲醇

四、实验题(共1题,共 5分)

33、利用如图所示装置测定中和热的实验步骤如下:

①用量筒量取50mL0.50mol•L-1盐酸倒入小烧杯中,测出盐酸温度;

②用另一量筒量取50mL0.55mol•L-1NaOH溶液,并用另一温度计测出其温度;

③将NaOH溶液倒入小烧杯中,设法使之混合均匀,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__

(2)为什么所用NaOH溶液要稍过量?__

(3)倒入NaOH溶液的正确操作是__(填序号)

A.沿玻璃棒缓慢倒入 B.分三次少量倒入 C.一次迅速倒入

(4)使盐酸与NaOH溶液混合均匀的正确操作是__(填序号)

A.用温度计小心搅拌

B.揭开硬纸片用玻璃棒搅拌

C.轻轻地振荡烧杯

D.用套在温度计上的环形玻璃搅拌棒轻轻地搅动

(5)现将一定量的稀氢氧化钠溶液、稀氢氧化钙溶液、稀氨水分别和1L1mol•L-1的稀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其反应热分别为H1H2H3,则H1H2H3的大小关系为__

(6)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g•cm-3,又知中和反应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J•g-1-1。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记录数据如下:

实验序号

起始温度t1/

终止温度t2/

盐酸

氢氧化纳溶液

混合溶液

1

20.0

20.1

23.2

2

20.2

20.4

23.4

3

20.5

20.6

23.6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H=___(结果保留一位小数)

(7)__(不能”)Ba(OH)2溶液和硫酸代替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理由是__

五、计算题(共1题,共 5分)

34、(1)某有机物含有C、H、O三种元素。经燃烧分析实验测定其碳的质量分数是65.0%,氢的质量分数是13.5%。如图是该有机物的质谱图。则该有机物的分子式为___

(2)完全燃烧某有机物4.3g生成4.48L(标准状况)CO2和2.7gH2O。则该有机物的实验式为___

六、解答题(共2题,共 10分)

35、铁系元素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Fe3-可以与KSCN溶液、苯酚等发生显色作用。

(1)Fe3+的基态核外电子排布式为_____________

(2)SCN-互为等电子体且为非极性分子的化学式为_______(任写一种)

(3)普鲁士蓝俗称铁蓝,晶胞如图甲所示(K+未画出),平均每两个晶胞立方体中含有一个K+,又知该晶体中铁元素有+2价和+3价两种,则Fe3+Fe2+的个数比为____

(4)血红素铁(图乙)用作铁强化剂,其吸收率比一般铁高3倍,血红素铁中所有元素的电负性由大到小的顺序是_________,其中C原子的杂化方式有________,在图乙中画出Fe2+N原子间的化学键(若是配位键,需要用箭头加以表示)________

(5)Fe的一种晶体如图丙、丁所示,若按丙虚线方向切丁得到的A-D截面图中正确的是:______,铁原子的配位数是______,假设铁原子的半径是r cm,该晶体的密度是ρg/cm3,则铁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设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值为NA)

36、如图表示一些晶体中的某些结构,它们分别是NaCl、CsCl、干冰、金刚石、石墨结构中的某一种的某一部分:

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代表金刚石的是________(填编号字母,下同),其中每个碳原子与________个碳原子最接近且距离相等。金刚石属于________晶体。

(2)代表石墨的是________,每个正六边形占有的碳原子数平均为________个。

(3)代表NaCl的是________,每个Na周围与它最接近且距离相等的Na________个。

(4)代表CsCl的是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晶体,每个Cs________个Cl紧邻。

(5)代表干冰的是________,它属于________晶体,每个CO2分子与________个CO2分子紧邻。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