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克拉玛依2025届初二语文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7题,共 35分)

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

A.岁月如风,又到盛夏。我喜欢这种不期而至的问候,让它抹去被忽略了的牵挂,让它带去我的思念,愿你在夏季收获清凉和感动。

B.伸手不见五指的黑夜里,森林里几声野兽的嘶鸣令人毛骨悚然

C.课上有道题没听懂,课下我不耻下问的向老师请教,老师欣然给我解答。

D.人生就像是一首耐人寻味的歌,有低潮部分,也有高潮部分。就像人生一样有低谷,但也总会有高潮的喜悦。

2、选出与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  )

对爱好文科的学生,加强文科辅导是必要的,但是否可以忽视理科的学习呢?还要不要他们学好数学、物理、化学和生物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A. 从长远的观点看,我们认为这样做是很不恰当的。

B. 如果我们缺乏战略眼光,在实际工作中就可能作出错误的回答。

C. 为了使学生有合理的知识结构,我们的回答应该是肯定的。

D. 只要认真想一想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我们就会说:“不可以。”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依次填入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

茶以修身,不可不读茶之书,因为日常是灰败,_______________;人生是干枯,___________;现实是暗夜,_______________;世道是炎热,_______________。

①茶如清风拂面   ②茶如秋水盈涧   ③茶是鲜明照眼   ④茶如明月当头

A.②①④③ B.④②①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②③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洁白的一串串槐花,散发着醉人的芳香。

B.为了提高同学们的语文素养,校团委积极开展“读经典作品,建书香校园”。

C.为今年中考再创佳绩,三个学校的领导都来给毕业班同学加油鼓劲。

D.只要我们与自然和谐相处,就能保护好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

5、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同的一项是(     )。

A.选/       止/忍俊不       气冲牛/志昂扬

B.金/       合/而不舍       谆谆教/韬光养

C.补/       红/家道       息事人/缺毋滥

D.愧/       /忧心       淋漓/一而论

6、在下面语段的空白处依次填入恰当的语句,正确的一项是( )

让我们学做荷花的事业吧,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莲叶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_;

让我们学做莲子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_,让我们学做藕的事业吧______________。

①把寂寞留给自己 ② 把芬芳献给他人 

③以苦心孕育未来 ④以宽阔拥抱生活

A. ②①④③ B. ①④③② C. ③②④① D. ②④③①

7、下列哪项说法是错误的(   )

A. “只有启程,才会到达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会获得辉煌的成功;只有播种,才会有收获”一句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

B. 《陋室铭》中的“铭”原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C. “别人在赞美,在惊叹,闻一多先生个人呢,也没有‘说’”这句中的“而”是连词。

D. 臧克家既是充满爱国热情的诗人、学者,又是伟大的民主战士,毛泽东同志评价他“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他的代表作有《红烛》《死水》。

二、文言文阅读(共1题,共 5分)

8、阅读下面的文章后,完成下列小题

任末年十四,负笈从师,不惧险阻。每言:人若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星月而读,暗则缚麻蒿自照。观书有会意处,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常以净衣易之。临终诫曰:“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

(注释)①任末:人名。②笈(jí):书籍。③庵:茅草小屋。④麻蒿(hāo):植物名称,点燃后可照明。

1下列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任末十四/壮士十

B. 不学/孰

C. 暗则缚麻蒿照/以为大有所益

D. 之行尸走肉耳/权吕蒙曰

2请用三条“/”给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

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

3这篇短文给了你哪些启示?请简要写出三点。

三、名句名篇默写(共1题,共 5分)

9、按要求默写填空。

(1)孙权劝吕蒙读书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而吕蒙却以“___________”为由推托。孙权以自己为例,使吕蒙“______________”。

(2)鲁肃发现吕蒙今非昔比,表示惊叹的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面对鲁肃的赞扬,吕蒙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当之无愧的坦然态度,表明了自己才略长进之快、之大。

四、现代文阅读(共2题,共 10分)

10、阅读《痴心石》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许多年前,当我还是一个十三岁的少年时,看见街上有人因为要盖房子而挖树,很心疼那棵树的死亡,就站在路边呆呆地看。树太大了,不好整棵地运走,于是工地的人拿出了锯子,把树分解。就在那个时候,我鼓足勇气,很不好意思地问,可不可以把那个剩下的树根送给我。那个人笑着看了我一眼,说:“只要你拿得动,就拿去好了。”我说我拿不动,可是拖得动。

②父母看见当时发育不良的我拖回来那么一个大树根,不但没有嘲笑和责备,反而帮忙清洗、晒干,然后将它搬到我的睡房中去。

③以后的很多年,我捡过许多奇奇怪怪的东西回家,父母并不嫌烦,反而特别看重那批不值钱但是对我有意义的东西。我和父母,其实很少一同欣赏同样的事情。他们有他们的天地,我,埋首在中国书籍里。

④我的父母并不明白也不欣赏我的那些怪癖,可是他们包涵。我也并不想父母能够了解我对于“美”这种主观事物的看法,只要他们不干涉,我就心安。

⑤有一次,我答应了跟父母和小弟全家去海边。结果前一天晚上又去看书,看到天亮才睡下。全家人在次日早晨等着我起床一直等到十一点,母亲不得已叫醒我,又怕我不跟去会失望,又怕叫醒了我要丧失睡眠,总之,她很为难。半醒了,我只挥一下手,说:“不去。”醒来发现父亲留了条子,叮咛我一个人也得吃饭。

⑥中午起床,奔回不远处自己的小房子去打扫落花残叶,弄到下午五点多钟才再回父母家中去。妈妈迎了上来,责问我怎么不吃中饭,我问爸爸在哪里,妈妈说:“嗳,在阳台水池里替你洗东西呢。”我拉开纱门跑出去喊爸爸,他应了一声,也不回头,用一个刷子在刷什么,刷得好用力的。过了一会儿,爸爸又在厨房里找毛巾,说要擦干什么的,他要我去客厅等着。

⑦一会儿,爸爸出来了,妈妈出来了,两老手中各捧着一块石头。

⑧爸爸说:“你看,我给你捡的这一块,上面不但有纹路,石头顶上还有一抹淡红,你觉得怎么样?”妈妈说:“我挑挑拣拣,才得了一个石球,你看它有多圆!”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浮现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⑨看着比我还要瘦的父母,看着这两块没有任何颜色可以配上的、世间最朴素的石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可是开不了口,只怕一讲话声音马上哽住。父母的爱——一生一世的爱,都藏在这两块不说话的石头里给了我。

(节选自《三毛文集》,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第①②段写的是少年时拖树根回家的故事,这与标题“痴心石”无关,应该删除。

B.品读第③段画线句,这些语句表现了父母对“我”的个性和爱好的尊重,是痴爱的表现。

C.第④段加点词“包涵”的含义是:父母对于“我”的那些怪癖,认为情有可原,而选择了理解与尊重。

D.第⑨段画线句中,作者说“可是开不了口”的原因是:“我”深深感受到父母的爱,“我”怕一开口就会泪流满面。

【2】面对父母的浓浓爱意,作者却在第⑨段中说“一时里,我想骂他们太痴心”,这是为什么?

【3】品读下列语句,分析作者表达的情感。

我注视着这两块石头,眼前立即浮现年迈的父母弯着腰,佝着背,在海边的大风里辛苦翻石头的画面。

【4】作者用“痴心石”作为文章题目的原因是什么?

【5】文中的父母理解、尊重孩子的“怪癖”,对此,你肯定很有感受,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谈自己的看法。

11、阅读选文,完成小题。

开往春天的列车

①列车不知疲倦地飞速奔驰。因为没有买到卧铺票,坐硬座的我已疲倦和难受。作为惟一消遣,我的目光只有与一本杂志里的文字亲密接触,一页页地翻着流动很慢的时光,偶尔拿起小桌上的矿泉水,小呷一口,徐徐咽下。其实,我并不渴,只是借矿泉水的凉爽来驱逐睡意,白天提前支取了睡眠,无梦的夜晚该如何熬过。

②一篇文章几乎没在我脑里留下什么印象,便慢吞吞地到了最后一个句号。我抬起头,习惯性地去拿那瓶矿泉水,这时,我看见一个十一二岁的小女孩站在我对面的座位旁,目光死死地盯着我,活像一尊技艺拙劣的雕塑。她衣服样式很土,上面布满汗渍和污垢,手里攥着一个肮脏的编织袋,里面鼓鼓地装着什么。

③大约半个多小时过后,当我再次取矿泉水时,我发现“雕塑”仍立在原处,那个鼓着的编织袋已经塞到了座椅下面。她的目光像一缕从窗户外照射进来的阳光,依然洒在我的身上,眼神里蕴藏着一种让我不解的东西,很浓烈,很急迫。于是,我琢磨她一定是在等座位,车厢里人很多,没有一个空位。我便暗想:老瞧着我干嘛?我到终点站北京,等我为你腾位置,找错人啦。

④我在“雕塑”的守望下照常看我的杂志。又一次喝水解困时,我见小女孩还站着,只把后背斜靠在对面的座位旁,手里捧着一本皱皱巴巴的书。我瞅了一下封面,是小学四年级的语文课本。她看得极专心,嘴唇微微颤动,像是在默念课文。我慢慢注意到,只有在我每次拿矿泉水时,她才抬头看我一眼,等我重新注视杂志时,她也把目光收回课本。

⑤过了好久好久,列车又在一个什么站停下了。邻座的男子把车窗打开,我立即感到新鲜空气扑面而来,倦意顿时一扫而光。几分钟后,列车徐徐启动,我拿起矿泉水,猛喝了一口,水已差不多见瓶底,便顺手将空瓶向窗外扔去。此刻,对面的小女孩猛地扑过来,大声喊道:“叔叔,别——”她伸手去抓我的胳膊,而空瓶已落在车外。

⑥我似乎还没有理解女孩的用意,她却气愤又委屈,两行泪珠竟然跳出了眼眶:“叔叔,我为了等你这个空瓶子,我都站了三百多公里了,可你……

⑦“什么”?我张大嘴巴说不出话来,万分惊讶中我终于明白,苦苦等待了数小时,整整腿脚发软地站了几百公里,她原来不是为了等座位,而是为了一个空塑料瓶,为了一个可以回收的废品,原来她的每一眼,都是在观察我什么时候能够喝完矿泉水!我有些愧疚地说:“对不起,小姑娘。别哭,不就一个空瓶子吗?不值得流泪。”

⑧女孩一边用脏衣袖擦泪,一边说:“你们这些有钱人可以随便把它扔了,可它是我的学费呀!”

⑨我愈发惊诧,在我的经历中,我不知扔掉了多少这样那样的饮品包装瓶,可从来没有想到这些随手可弃的垃圾,竟会与学费有啥关联。好奇心让我不得不刨根问底。女孩告诉我,她家很穷,父亲因为车祸截了双腿,肇事司机逃了,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赔偿,一家人的生活全靠母亲没日没夜的劳作维持。家里实在没有钱供她上学,父亲体谅母亲的难处,要她从下学期开始别再上学了,回家帮母亲一把。她坚决不肯辍学,缠着父亲又哭又闹,说不让她上学还不如让她去死。父亲最后无奈地长叹道,如果你自己能找来学费你就上。为了能圆读书梦,她只好趁寒假期间,每天天不亮就到离家不远的火车站,买一张站台票混上火车,在列车上捡易拉罐、矿泉水瓶、啤酒瓶等废品,卖钱攒学费。

⑩她每天都穿梭于铁道线上,早晨随车远去,下午或晚上再乘返回的列车归来。午饭是从家里带来的干馍,渴了就饮别人喝剩下的矿泉水,或者喝车上的凉水。她每天的工作流程大致是这样的:上车后, 首先挨个车厢来回“巡视”几遍,把乘客丢弃的废品捡完后,便找一个能够为她提供废品的地方守株待兔。她说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抽一点时间复习功课,天天泡在车上,既要挣学费,也不能误了学习。复习一阵功课,然后她再进行下一轮全车“搜察”,如此反复。

(11)听完女孩的诉说,我的心不仅仅是被感动,更是被强烈地震撼着,一个仅值几分钱的空塑料瓶, 对于小女孩竟然有着这么大的用途,竟然关系着女孩的前程,每一个空瓶对于她来说都是一缕希望。我真的找不到什么话来安慰她因为失去一个空瓶而失落的心!作为一个生活十分幸福的孩子的父亲,我为另一个十分不幸的孩子感到难过,同时又对这个过早自强自立的孩子充满钦佩。我掏出二十元钱递给她,算是弥补我的过失,算是一点微不足道的献给希望工程的爱。我想女孩一定会把我当成恩人。

(12)恰恰相反。我万万没有想到,女孩却执着地摇了摇头,怎么也不肯收我的钱。她坚定地说:“叔叔,谢谢你的好意。我爸爸妈妈经常跟我说,从小要学会一切靠自己,我连爸爸妈妈都不靠,更不能靠别人的施舍。我有手,我有脚,学费我一定能够自己挣来的。我不仅下学期要上学,我还要读高中,上大学。”

(13)女孩说完,把语文课本卷成筒往裤兜里一插,躬下身子从座位下面拉出编织袋,开始了又一轮全车废品跟踪。

(14)望着女孩的背影,我的双眼有些湿润。好一会儿,我觉得应该做点什么,我追上一辆从我面前走过的售货车,买了两瓶矿泉水,当即拧开瓶盖,将矿泉水哗哗倒进水池里。我看见售货员目光疑惑冲我发愣,我只管大步穿过一节又一节车厢窄窄的过道,远远的,我看见了那个小女孩。我双手高高举起矿泉水瓶向她晃动,她高兴地朝我走过来。

(15)“叔叔,哪来的?”她激动地问。“我帮你捡来的。”我淡淡地说。她接过空瓶装进了编织袋。我见她脸上灿烂的笑容像一朵开得极为饱满的菊花,我庆幸我既弥补了过失,又巧妙地满足了她的自尊。“叔叔,你真好。”说完,她提着沉甸甸的编织袋离去。

(16)此刻,我听到她那编织袋里发出啤酒瓶、易拉罐的碰击声,那是蓬勃的希望发出的清脆鼓点,那是灿烂的明天传来的美妙乐曲。对于女孩来说,她踏上的每一趟车,都是开往春天的列车……

1请简要概括选文的主要内容。

2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选文第③段划线句子。

3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

4选文第⑨⑩两段有什么作用?

5请分析选文第(15)段加点字的表达效果?

“我帮你捡来的。”我淡淡地说。

6选文的标题“开往春天的列车”有什么含义?

7“我”是一个好人,但也不是一个“完人”,文中有三处“我”的行为或想法并不值得提倡,请你写出其中的两处。

五、作文(共1题,共 5分)

12、作文。

“温暖”是什么?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在林徽因眼里,温暖是人间四月天里一树一树的花开;在海子笔下,温暖是河里的石子和老屋上的旧砖;在汪曾祺心中,温暖是家人闲坐,灯火可亲;毕淑敏说,保有一份真爱,就是照耀人生得以温暖的灯;几米则认为,我想拥抱每个人,但我得先温暖我自己……

关于“温暖”,你又有怎样的理解、经历和体悟呢?请以“温暖”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600字。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