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
A.各种劣质产品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严重扰乱了市场的正常秩序。
B.他演讲时,引经据典,贯穿古今,获得了大家的阵阵掌声。
C.大明湖与千佛山,湖光山色相互映衬,真是别具匠心。
D.海上浪花朵朵,岸边桑树碧绿,沧海桑田的美景让游客流连忘返。
2、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莫言写了大约16万字左右的书。
B.为了防止校园安全事故不再发生,学校加强了安全保卫工作。
C.夏天的定西是一个避暑纳凉的好地方。
D.为了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学校丰富了“诵经典,闻书香”系列活动。
3、下面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没有实力,信心不过是无源之水;没有信心,拼搏只能是无本之木。
B.雨果说:“一个有坚强心志的人,财产可以被人掠夺,勇气却不会被人剥夺。”
C.转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是给人类带来了福祉,还是给人类埋下了隐患?
D.上海迪士尼乐园的设计方案,融入了海洋、森林、高山、沙漠……等六大元素。
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正好准确地描述了邓稼先的一生。
B.几年没见,调皮捣蛋的小明变成了一个品学兼优的孩子,再也不是当年的吴下阿蒙了。
C.春天到了,花卉园里芳草萋萋,十分美丽。
D.我决定把我这破旧的语文书修葺一下。
5、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萦带(yíng) 亘古(gèn) 燕然勒功(yàn)
B.元勋(xūn) 炽痛(zhì) 敻不见人(xiòng)
C.震悚(sǒng) 秩序(zhì) 仰之弥高(mí)
D.昼夜(zhòu) 哺育(pǔ) 目不窥园(kuī)
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A. 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他终于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
B. 作为班长,他处处以身作则,做好表率,在同学们的心目中有很高的威望。
C. 美国的航母战斗群在世界各地耀武扬威,但并不能吓倒全世界爱好和平的人们。
D. 爷爷虽然年纪不小了,但他依然血气方刚,对待社会上的不良现象有顽强的斗争精神。
7、下列句子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
A. 林则徐禁烟销烟的壮举家喻户晓,但他在治理水患、兴修水利方面的功绩长期以来却鲜为人知。
B. 闻一多先生从唐诗入手,目不窥园,足不下楼,兀兀穷年,沥尽心血。
C. 张海经常向老师请教,这种不耻下问的精神值得大家学习。
D. 一个善于思考,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学识渊博。
8、丁一士
纪昀
里有丁一士者,矫捷多力,兼习技击、超距之术。两三丈之高,可翩然上;两三丈之阔,可翩然越也。余幼时犹及见之,尝求睹其技。使余立一过厅中,余面向前门,则立前门外面相对;余转面后门,则立后门外面相对。如是者七八度,盖一跃即飞,过屋脊耳。后过杜林镇,遇一友,邀饮桥畔酒肆中。酒酣,共立河岸。友曰:“能越此乎?”一士应声耸身过。友招使还,应声又至。足甫及岸,不虑岸已将圮,近水陡立处开裂有纹。一士未见,误踏其上,岸崩二尺许,遂随之坠河,顺流而去。素不习水,但从波心踊起数尺,能直下而不能旁近岸,仍坠水中。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恃财者终以财败,恃势者终以势败,恃智者终以智败,恃力者终以力败。有所恃,则敢于蹈险故也。
(选自《阅微草堂笔记》)
【1】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 尝求睹其技 ⑵ 素不习水
【2】用“/”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则 立 后 门 外 面 相 对
【3】将文中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 如是数四,力尽,竟溺焉。
⑵ 盖天下之患,莫大于有所恃。
【4】作者认为丁一士最终溺水而死的原因是什么?你对此事有什么看法?
9、填补下列名句的空缺处或按要求填空。
(1)______________________,衣冠简朴古风存。
(2)出淤泥而不染,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荡胸生层云,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青草池塘处处蛙。
(5)《已亥杂诗》(其五)中与“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意境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望岳》中最能体现诗人杜甫阔大胸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老王(选段)
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打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镶嵌在门框里。往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也许他平时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他面色死灰,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说得可笑些,他简直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
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他一手提着个瓶子,一手提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我记不清是十个还是二十个,因为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我也记不起他是怎么说的,反正意思很明白,那是他送我们的。
我强笑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我们吃?”
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转身进屋去。他赶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赶忙解释:“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既然来了,就免得托人捎了。”
他也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担心他半楼梯摔倒。等到听不见脚步声,我回屋才感到抱歉,没请他坐坐喝口茶水。可是我害怕得糊涂了。那直僵僵的身体好像不能坐,稍一弯曲就会散成一堆骨头。我不能想象他是怎么回家的。
过了十多天,我碰见老王同院的老李。我问:“老王怎么了?好些没有?”
“早埋了。”
“呀,他什么时候……”
“什么时候死的?就是到您那儿的第二天。”
他还讲老王身上缠了多少尺全新的白布——因为老王是回民,埋在什么沟里。我也不懂,没多问。
我回家看着还没动用的那瓶香油和没吃完的鸡蛋,一再追忆老王和我对答的话,琢磨他是否知道我领受他的谢意。我想他是知道的。但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因为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都不是。几年过去了,我渐渐明白: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
【1】第一段划线句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2】老王送来“香油和鸡蛋”并不是要钱,但还是“站着等我”拿钱,这体现了老王此时怎样的心理和性格特点?
【3】最后一段“不知为什么,每想起老王,总觉得心上不安”,我内心不安的原因你觉得最合理的一项是( )
A.因为他重病了我还吃了他的香油和鸡蛋。
B.因为他来表示感谢,我却拿钱去侮辱他。
C.因为他去世十多天,我不仅不知晓,还没去看望他家人,感觉自责。
D.因为我觉得我对他的关心不够,甚至不如他对我的关照,感觉有愧。
11、阅读下文,按要求回答小題。
“二十四节气”的传统文化魅力
①二十四节气是古代劳动人民根据太阳在黄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三百六十度,因此分为二十四节气。二十四节九分为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它们当中有反映季节的、反映气候特征的, 还有反映物候现象的。
②《二十四节气歌》中这样写道“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诗词般的韵律、图画般的意境、波浪般的节奏,使这首《二十四节气歌》读起来朗朗上口、便于传诵。《二十四节气歌》不仅伴随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成长,也为折射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和丰富内涵的“二十四节气”增添了几分迷人的色彩。
③“二十四节气”凝聚了古人的智慧。起源于黄河流域的“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这一体系深刻揭示了四季轮回的客观规律,是农耕时代社会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么特别之处,但是在当时落后的生产力条件下,人们认识自然能达到如此之高的水平,的确令人惊讶。所以从这个角度讲,“二十四节气”是一项重大的发明,凝聚了古人的智慧。
④“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当今中国,现代化建设的速度不断加快,“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在逐渐减弱,对现代人生活的影响也越来越小。即便如此,现代农业的耕作仍然没有逃脱原来的节气规律,即便由于气候变暖和地区差异的确有些出入,一般也都在较小的范围之内。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所以,“二十四节气”对现代农业和现代生活的指导或参考意义仍然存在,“二十四节气”并不过时。
⑤“二十四节气”具有不容磨灭的文化价值。作为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不仅深刻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而且鲜明地体现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所以,“二十四节气” 是中华民族文化认同的重要载体。另一方面,“二十四节气"所带给我们的,不只是对生产生活的指导意义,还有人类应该亲近自然、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的积极态度,这种文化价值是永远也无法磨灭的。
⑥在国际气象界,“二十四节气”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这是对传统文化的肯定与褒奖。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政府间委员会,第11届常会在2016年11月30日通过审议,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遺产代表作名录。“二十四节气”成功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遺产代表作名录,不仅表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该遗产项目的一致认可,同时更影显出中华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选文有改动)
【1】请根据文章内容,简要概括“二十四节气”有哪些传统文化魅力。
【2】第②段中“如果我们只是用现代人的眼光来看,‘二十四节气’可能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句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否删去?为什么?
【3】指出下列句子使用的说明方法
(1)《二十四节气歌》中这样写道:“春雨惊春淸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_________)
(2)在日常生活中,根据节气变化来准备需要添减的衣物,已经成为很多人的一种习惯。(_________)
【4】下列关于文章内容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二十四节气歌》为大家熟知,歌中包含了所有二十四节气的内容。
B.“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通过观察太阳一年运动,找到四季轮回的规律,指导当时的社会生产生活的重要依据。
C.“二十四节气”影响着人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习惯,体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能力。
D.“二十四节气”不仅是中国人特有的时间知识体系,更是劝告我们应该敬畏自然。
12、为让同学们深切体会我国科技事业的日新月异,赞美广大科研人员献身科技、勇攀高峰的拼搏精神。校团委准备出一期“科技进步颂”的专刊,请你以校团委的名义为本次专刊写一则征文启事。
要求:以“科技”为主题,用300字稿纸抄写,字数不超过800字,稿件交到校团委办公室,截止日期为6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