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从结构上下列短语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A. 报纸杂志 改革开放 油盐酱醋 斗志昂扬
B. 外国朋友 热烈欢迎 放下包袱 更加坚强
C. 老师讲课 我们高兴 大家唱歌 阳光灿烂
D. 出现故障 热爱祖国 喷出火焰 放松下来
2、下列名著中人物、情节及出处,对应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尼摩船长——驾驶“诺第留斯号”海底探险(《海底两万里》)
B.小福子——步步走向毁灭(《骆驼祥子》)
C.猪八戒——大战流沙河(《西游记》)
D.阿长——讲长毛故事(《呐喊》)
3、下列关于文学常识和课文内容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A.《阿长与<山海经>》是《朝花夕拾》中的名篇。《朝花夕拾》是鲁迅回忆童年、少年和青年时期不同生活经历与体验的一部小说集。
B.《叶圣陶先生二三事》文中作者用具体的典型事例进行记叙,以小见大,凸显出叶圣陶的“待人厚,律己严”的精神品德。
C.《伟大的悲剧》一文通过对英国探险家斯科特这位失败的英雄和他的队伍在归途中悲壮覆没的描写,赞颂了人类勇于探索、为事业献身的崇高精神和强烈的集体主义精神。
D.铭,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来警诫自己或者称述功德的文字,后来成为一种文体。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越是在困难的时候,越是要坚信党和政府一定能带领大家共渡难关,疫情防疫阻击战的胜利。
B.面对重大疫情,社区工作者始终把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
C.一场没有硝烟的病毒防控战在全国打响,全市教育系统拉响了在第一时间疫情防控阻击战的警报。
D.新冠肺炎疫情让民众产生了恐慌与焦虑,这就需要专业人士用科学辩证的态度帮助人们克服恐惧。
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A.人生百年,困厄总是不期而至。哭天抢地者有之,痛定思痛者有之,义愤填膺者有之。
B.大熊猫憨态可掬,小猴子顽皮可爱,不仅令孩子们笑得前仰后合,还惹得一向严肃的大人们忍俊不禁。
C.对于作文中的病句和错字,许多同学不以为然,认为这些问题不必太较真,长大了自然会注意。
D.共享单车极大地方便了市民的出行,但是很多未成年人骑着共享单车窜来窜去,造成安全隐患,也令人忧心忡忡。
6、依次将下面的语句填入横线上,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
黄河,中华民族的母亲河。五千多年的华夏文明史,与黄河有着血肉相连的关系。黄河流千古,流出了 ,流出了 ,流出了 。
A.传承不绝的黄皮肤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B.传承不绝的黄皮肤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C.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传承不绝的黄皮肤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D.漫无边际的黄土地 灿若明珠的黄河古文化 传承不绝的黄皮肤
7、下列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
A. 严峻深沉 诩诩如生 迥然不同
B. 遇昧落后 和协一致 真率粗犷
C. 渴慕异常 炉火纯青 幽默诙谐
D. 饱蘸浓情 无限欢悦 真情实义
8、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孙权劝学》)
(乙)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刑馀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①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拳,救斗者不搏撠②,批亢捣虚③,形格势禁④,则自为解耳。今梁⑤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⑥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从之,魏果去邯郸⑦,与齐战于桂陵,大破梁军。
(选自《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注:①辎车:古代一种有帷盖的大车。②撠:以手指叉人。③亢:强,盛。批亢捣虚:避开激烈之处而直捣空虚的地方。④形格势禁:犹言“形势急转”“形势变化”。⑤梁:魏国都城,也称大梁。⑥罢:同“疲”。⑦邯郸:赵国都城。
【1】下列句中加点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田忌欲引兵之赵/何陋之有(《陋室铭》)
B.卿言多务,孰若孤/若躇步跐蹈(《杞人忧天》)
C.齐威王欲将孙膑/出郭相扶将(《木兰诗》)
D.魏果去邯郸/睨之久而不去(《卖油翁》)
【2】下列句子停顿正确的一项是( )
A.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B.刑/馀之人/不可
C.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 D.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
【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两句。
①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②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
【4】甲乙两文都有“劝”,请分别概述两文“劝”的内容,并结合原文分析“劝”的结果。
9、(1)一年好景君须记,_____________________。 (《赠刘景文》)
(2)__________________,吹尽狂沙始到金。 (《浪淘沙》)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西北望,射天狼。 (《江城子˙密州出猎》)
(3)无丝竹之乱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陋室铭》)
10、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向一棵树鞠躬
①我突然被一棵榆树惊果了,说突然,是因为我在这亲小巷的尽头住了十年,天天从它跟前走过,竟有注意到它的存在。那天早晨,我无意识地朝路边的砖垛上扫了一眼,一下子就看到了这棵树。
②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
③它长在一堆码起来的砖垛上,周围是林林总总的大树小树。砖垛有两米多高,我不知道它在那里堆了多少年,表层的砖被一层青苔覆盖着。砖们不规则地排列在一起,好像训练累了的老兵,歪歪斜斜地站在那里,勉强保持着一种队形。
④它其实只有一米来高。稀稀豌疏的枝权恣意地伸展着,形不成高大伟岸的姿态,却展示了固执顽强的生命。它站在高高的砖垛上作俯视状,鸟瞰着这个喧闹的世界。它小心地经营着自己,它当然喜欢玉树临风般的躯体,哪怕是小家碧玉的亭亭玉立也可以呀!但命运却把它交付给一堆砖。当初,它选择了砖垛前面的那一片阳光地带,准备唱着歌儿向老榆树告别。可是就在瞬间,一阵微微的风,把它飘到砖垛上,它的命运因此而改变。它知道:躲避现实只能毁灭自己,安于命运,顺势而长,才是生命的根本,它只能压护着蓬勃向上的内驱力,让饱满的激情化作一段朴实它长成了灌木丛。
⑤即便如此,它也肯定受过不尽的苦痛。雷电轰击过它,狂风摧残过它,风雪侵蚀过它,最难耐的还是干旱和贫瘠,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雨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觅不着。脚下那座高原似的砖垛,却贫瘠得难以供应它起码的养料,它只得打自己的主意。让主干变粗变矮,让枝叶变小变多,尽量节衣缩食,减少消耗,尽可能挽留住雨露,拼命把根往下扎,这是它生存的策略。厄远使得它青筋突暴,浑身疤痂,身体佝偻,它没有屈服。无论生活怎样艰难,总得面对,总得应付,总得一步一步走过。我久久地站在那里,为一棵榆树而感动。
⑥一天傍晚,我下班回来,发现那砖垛已经不见了。一个老人默默地站在那棵树旁。老人告诉我,这垛砖堆了十八年。当初准备盖房子用,儿子突然得病死了。媳妇改嫁,他领着孙子孙女度日,房子就耽搁了,现在孙子孙女已长大成人,会挣钱了,政府又补贴了一部分钱,房子终于可以翻修了。在老人平静的叙述中,丝毫不见其悲凉,仿佛生活就是如此。
⑦我怔在那里。十八年,我不知老人是如何艰辛度过的。老人走了,他边走边自言自语道:“你看这棵树,咋就恁耐活呢?缺水少土的,竟活了十八年,真要活成精了!”蓦地,我仿佛觉得眼前的这棵榆树,就是老人的翻版,蓬松松的枝叶,是老人稀疏的乱发;褶褶皱皱的干,是老人饱经风霜的脸;还有那地下柔柔细细的根,是老人冉冉飘飞的胡须
⑧老人步履艰辛地走了,走在那条弯弯曲曲的小路上。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眼泪模糊了我的双眼,我默默地伫立,向老人、向那棵榆树深深地鞠了一躬。
【1】第②段说“这是一棵不同寻常的树”。这棵树的“不同寻常”表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回答。
【2】下面的句子形象生动,富有表现力,请从修辞角度加以赏析。
它有时想拦住匆匆而过的雨水,而水却不屑一顾;也曾经挽留过晶莹的露珠,露只轻轻吻了它一下,就再也觅不着。
【3】文章写榆树,为什么要花较多笔墨去写老人?请简要分析。
【4】文中结尾说“于是,那条被晚霞映红了的小巷,行走着一个永恒的雕塑”。请谈谈你的理解。
11、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后面的问题。
古藤
王剑冰
翻下来,腾挪上去,再翻下来,再腾挪上去,就像临产前的巨蟒,痛苦地不知如何摆放自己的身体;又似台风中的巨浪,狂躁不安地叠起万般花样。
这该是多少藤的纠缠啊!洋洋洒洒不知多少轮回。可主人说这只是一棵藤时,我吃惊了。怎么能是一棵藤呢?但它确实是一棵藤,一棵独立的藤,学名叫“白花鱼藤”,属稀有的物种。
好美的名字,有色有形,诗意盎然。这棵藤距离何仙姑家庙不远,说它沾了何仙姑的仙气,或何仙姑沾了它的仙气也未可知。
我敬慕地站立着,品读着这棵意象万千的古藤。它一定受过无尽的苦痛:风雨剥蚀过它,雷电轰击过它,战火遭历过它,它依附的大树,长大,长高,长老,直到一个夜晚轰然倒塌。那伤感的声音,把一棵藤的后半生弄得不知所措。现在那棵树只剩下一段冒出地表的枯树桩。藤,身子一半已朽,一些枝条乱于风中。花颜月貌,要么死亡,要么活着。
无有依托就不再存有想法,就像失去娘的孩子,自己为自己做桩,自己为自己相绕,直立而起,倒下,再直立。藤留下坚毅、痛苦、挣扎的过程。1300年风霜雨雪,把它变成根,变成树,变成精。
藤,木的典范、水土的凝铸、生命的阐述。像不羁的狂草①,有重笔有轻染,有淋漓的汁点。
因而也就想到,一位90高龄书家出席一个集会,有人上前搀扶说,您老气色不错啊。老人说,色没有了,气还有。而看这藤,乃真气色。据悉,藤依然6月开花如瑞雪,而后还结果,花开季节,芬芳遍地,香气袭人。那该是多么迷人的意境啊!
人其实同藤一样,从一点点爬起,活得不知有多艰难。要依靠亲人,依靠师长,依靠领导,依靠社会。要学着做人,学着生活,学着应付,学着面对。
见过一些社会底层的老人,这些人多是农家人,田间里辛劳一生,慢慢地累弯了腰,在墙角路边聊度余生,那腰也就更像一棵藤。我还在医院里看到一个老态女子,弯了的腰使头几乎垂于地面,走路时双手撑在脚上,脚挪手也挪,身子像个甲壳虫。如果不是住进了产房,你几乎忽略了她是一个女人。可她确确实实地生出了一个孩子,成为一个母亲。这个枯藤一般瘦弱的女人,总是弯曲着身子,幸福地搂着她的白胖的儿子,那是她身上滋长出的嫩芽,是她生命的又一次接续。她不需要谁的同情与搀扶,她诠释了一个生命。
我们试图找到白花鱼藤的起点与终点。很多的人绕来绕去,终不得结论。它没有根吗?没有头吗?也许真的就找不到了,它不再靠根活着,不再靠头伸展,只要生命在体内一息尚存,就以藤的个性,滋生、蔓延、上升、翻腾。很多人开始同这棵藤照相合影,但总是找不到合适的角度,它真不同于一棵树、一束花。有的干脆坐在了它弯曲的躯干上,于是又有一些人坐着或趴上去,我真担心它那枯老的身子会突然颓毁。但藤承受住了,为了我们的某种满足。我们热热闹闹地走后,它还将留在那里,守着它的岁月,守着它的孤独。当然也守着倔强的形象,被人凝注,被人思索,被人景仰。
(选自《人民日报》,有删改)
(注)①狂草:书法术语。属于草书最放纵的一种。
【1】外形弯曲、古老,这是一棵独立的藤,请简要概括古藤的内在特点。
【2】作者对古藤的情感态度发生了哪些变化?
________——敬慕——________——景仰
【3】本文由藤及人,主要采用了什么手法?作者通过古藤的形象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12、 2020庚子年初,新型冠状病毒在世界肆虐横行。假如你是“抗疫战争”中的一件防护服,一个口罩;抑或是街边的一盏路灯,社区的一扇大门;再或是天空中的一只鸟儿,路边的一朵花儿……你会有怎样的经历呢?
请你发挥想象与联想,自拟题目,写一篇记叙文。
要求:(1)请将作文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字数在600—800之间。
(3)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