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2025届初三政治下册三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90后”刘亚楠把村官方新媒体账号运营得风生水起;“95后”重庆小伙唐义,回村养牛,逆流而上……当今很多年轻人返乡采用新方式创业,扎根农村。这告诉我们(     )。

①大众创业深入人心,人人都能成功自主创业②新方式创业是人民幸福之基、社会和谐之本

③职业不分高低贵贱,要树立正确的职业观念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青年可以注入青春力量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2、国家主席习近平会见第六任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时指出,香港回归25年以来,经济稳步增长,金融发达、就业稳定,香港发展定会谱写新篇章。最适合该新闻的标题是(     

A.港人治港促发展,祖国统一已实现

B.“一国两制”政策好,高度自治谋新篇

C.和平统一方式佳,一个中国须坚持

D.民族团结话巨变,共同繁荣盼复兴

3、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发布的《国家创新指数报告2022-2023》显示,全球创新格局保持亚美欧三足鼎立态势,科技创新中心东移趋势更加显著,中国创新能力综合排名上升至第10位,较上期提升3位,是唯一进入前15位的发展中国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①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自主创新取得重大突破

②我国的创新能力增强,已经建成了世界科技创新强国

③创新促进我国社会快速发展,推动社会取得长足进步

④全球科技创新东升西降明显,西方国家科技已经没落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图对知识的归纳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5、某小区召开业主代表会议,就本年度小区各项预算进行讨论协商,最终形成为各代表认可的预算方案。这体现了(     

A.业主代表行使表决权,彰显责任感和主人翁精神

B.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由众人商量的民主真谛

C.基层群众参政议政,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

D.小区业主代表直接行使管理国家事务的权力

6、2021年5月,国家“放开三孩”政策正式公布,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措施。国家“放开三孩”政策说明(     

A.国家彻底放开了人口计划

B.国家对生育政策进行调整和完善

C.计划生育基本国策不再适应我国人口国情

D.国家不再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7、将下面漫画中四个“★”换为下列内容,最为恰切的是( )

A.科学立法

B.严格执法

C.公正司法

D.全民守法

8、为进一步赓续红色血脉、宣传和弘扬英烈精神,在广泛听取市民建议的基础上,某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烈士陵园保护条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A.将弘扬英烈精神融入法治建设——体现社会治理需要法律与道德共同发挥作用

B.制定烈士陵园保护条例——有利于发挥法律的教化作用

C.市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该条例——体现了人民代表大会行使监督权

D.立法须广泛听取市民建议——营造了良好的法治文化环境

9、2023年11月6日,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报告显示,2022年,全球范围内共有约 346万件专利申请,其中中国专利申请量约158万件,继续居世界首位。这(     

A.得益于我国坚持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B.要求我们依靠引进核心技术,来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C.表明我国科技创新全面领先世界

D.说明我国坚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基础研究和原始创新不断加强

10、2023年10月16日,《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公布,特别加大对网络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网络沉迷、网络欺凌等易发多发问题的打击和整治力度,坚决守住网络安全底线。落实该条例需要(     

①监护人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做好示范引导

②监察委员会大力查处传播不良信息的网络平台

③行政机关定期开展预防沉迷网络的宣传教育

④人民代表大会依法审理侵害未成年人的犯罪案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1、截止2023年9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 (修订草案)》征求意见共收到99733条。从网上公开征集法律草案意见建议,到在家门口设立基层立法联系点,引导社会各方面广泛参与立法,把立法过程变为宣传法律法规的过程,让人们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法治熏陶。这一举措(     

①体现了法治的根基在人民,法治建立在民主的基础上

②体现了政府立法的民主化,努力推进依法治国的时代进程

③充分彰显人民的主体地位,更好体现人民的意志,更好保障人民的权益

④有利于提升全社会法治观念,实现了全民守法的要求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2、“两个结合”这一重大论断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的,随后,先后写入《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和党的二十大报告。(“两个结合”即“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新起点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第二个结合”。我们对“第二个结合”理解正确的是(     

①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②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

③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④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深刻总结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13、2023年.我国多地加快建立积极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在生育、养有、教育等方面拿出“真金白银"激励生育;印发《养老和家政服务标准化专项行动方案》等,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体系和健康支撑体系……这(     

①是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的有效举措②有利于更好地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

③有利于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④有利于协调人口增长同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A.①②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14、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曾用一段比喻,生动诠释了民主:“民主不应该是可口可乐,全世界一个味道,我就知道很多中国人都喜欢北冰洋汽水,事实表明民主没有固定模式。”下面说法和材料相符的是(     

A.公民参与是社会主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义务

B.民主协商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

C.一个国家选择走什么样的民主道路,取决于它的具体国情

D.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

15、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下列举措符合这一主题的是(     

①我国第三艘航空母舰福建舰下水②中国国家版本馆落成开馆

③神舟十五号载人飞船已发射成功④我国的夏粮生产喜获丰收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优化人口发展战略,建立生育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生育、养育、教育成本。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这说明(     

A.老龄化加剧是我国现阶段的人口国情

B.人口发展是关系中华民族发展的大事情

C.我国生育政策的调整与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相违背的

D.我国是人口众多的国家、优化人口发展就必须要控制人口增长

17、习近平总书记在二十大报告中多次提到“全过程人民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强调公民参与, 下列对“公民参与”表述正确的是(     

A.张某拨打县长热线反映工地施工噪音扰民问题——民主监督

B.王某参与居民用电的阶梯价格听证会——民主协商

C.某选区选民选举赵某为人大代表——选举民主

D.杨某对本市“十四五”规划草案提出建议——民主管理

18、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黑龙江考察时首次提出“新质生产力”这一概念,指出“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它是代表新技术、创造新价值、适应新产业、重塑新动能的新型生产力。对“新质生产力”解读正确的是(     

①“新质生产力”的提出属于制度创新

②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有利于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③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需要加快推进科技自立自强,积极抢占科技竞争和未来发展制高点

④企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唯一主体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9、下列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微行为”和“微点评”,对应正确的有(     

序号

“微行为”

“微点评”

某市委书记与中国科学院部分研究院所专家进行座谈,围绕发展智慧农业等进行深入交流

专家咨询制度是公民参与民主决策的有力保证

小明在村委会换届选举时投出了自己神圣的一票

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重要形式

小王积极参加河南法制报举行的“2023年我给两会捎句话”建言征集活动

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具体体现

小豫作为消费者代表参加城区集中供热收费价格调整听证会

公民民主意识不断增强,民主权利不断扩大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0、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通过了爱国主义教育法,将于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有利于(     

①加强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为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提供法治保障

②弘扬爱国主义精神,汇聚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

③弘扬时代精神,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和解放

④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历史伟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经济保持平稳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9.7%,明显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和综合国力上了一个大台阶,并且世界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位。

据此,以下三位同学有不同的观点:

A同学:我国已提前实现现代化,步入发达国家行列。

B同学:改革开放是我们当前一切工作的中心。

C同学: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

你认为观点正确的是哪位同学? 理由是什么?

22、——辨别分析,感悟明理!

随着经济飞速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与基础建设和城乡建设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党的同时保护城市文化遗产,成为每个城市管理者不得不面对的思考的问题。

对此,两个同学发表了各自的看法,请你对他们的观点进行辨析。

经济建设最重要,文物保护须让道。

传统文化要弘扬,推动经济正能量。

 

23、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上述建议内容引发大家的思考,请你辨析以下观点。有人认为,我国发展起点低,创新应当从模仿开始。也有人认为,创新主要依靠国家,青少年爱莫能助。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2016年9月里约举行的残奥会,是年仅18岁的跳高选手赵亚飞的残奥会处子秀。“对于成绩,没想那么多,就是享受这次比赛”。12年前,赵亚飞在过年时被鞭炮炸掉了左臂,之后他从痛苦中走出来,坚持跳远、跳高训练,并最终走上奥运赛场。赵亚飞在逆境中的顽强奋起,是所有残奥运动员面对不幸缔造未来的真实写照,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材料中体现了挫折可能给个人的带来怎样的影响?

(2)怎样才能战胜挫折

 

25、   有这样一位老人,他自学法律,义务为海岛渔民宣传法律知识,三十多年的普法行程已达两方六千多公里。1985年开始,他用两年半的时间,系统自学完成了宪法、利法、民法等十多门法律课程,并优异的成续取得了法律函授学较毕业证书。164岁的他出自己的退体金,自费创办法制学校共培养出“法律明白人”200多人,为群众义务提供法律咨询3000多人次,调解家庭邻里纠纷600余起。

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完成下列问题:

(1)说明这位老人身上的哪些品质值得你学习。

(2)全面依法治国离不开全民守法,除此以外,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行政机关、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分别应该怎么做?

26、材料   十九大报告指出,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曹东勃表示,从物质文明建社到精神文明建设,再到后来的政治文明建设、和谐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是改革开放40多年发展历程水到渠成的结果。现代社会中,人们对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全环境等方面的要求同样在与日俱增,不能再以物质文化需要简单概括,也不能单独依靠经济建设解决问题,在这个意义上,新的社会主要矛盾表述指向的是人的全面发展,这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更能够得到无缝对接,也咬合的更加紧密,新的主要矛盾的表述体现了党中央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状况的新判断。

(1)材料中提到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2)新时代我国经济进入怎样的发展阶段?

(3)我国经济还面临一些挑战,具体指什么?(列出两方面即可)

(4)中国的腾飞证明,改革开放是______

27、【中国梦 我的梦】

2013年3月l7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闭幕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为13亿国人再绘“中国梦”。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关于“中国梦”的重要讲话精神,共青团中央于2013年4月印发了《“我的中国梦”主题教育实践活动总体方案》,在全国青少年中部署开展中国梦宣传教育活动。

我校积极行动,开展了一系列主题教育实践活动。请你参与并完成下列任务。

想一想:在征文评选中,小敏写道:实现中国梦,必须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奋勇前进;必须继承我国源远流长和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必须弘扬以勤劳勇敢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科教兴国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必须凝聚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民族关系……

(1)小敏的文中有两处知识性错误,请加以改正。

改为

改为

写一写:学校还开展了“展望校园美,畅想中国梦”心语征集活动。

(2)请围绕这一主题,在下面卡片上写出你的心语。

(3)实现中国梦,需要具有开拓向上、进取创新的人才,谈谈如何培养自己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28、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习近平与马英九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酒店会面。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直接会面。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长达70秒左右。这历史性的一握,冲破了两岸交流形式的最后束缚,翻开了两岸关系历史性的一页。

 

(1这历史性的一握说明了什么?

(2)这历史性的一握有何重要?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