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下列方程组中,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A. B.
C. D.
2、下列式子正确的是( )
A. B.
C. D.
3、如图,直线a,b与直线c相交,给出下列条件:①∠1=∠2;②∠3=∠6;③∠4+∠7=180°;④∠5+∠3=180°;⑤∠6=∠8,其中能判断a∥b的个数( )
A.2 B.3 C.4 D.5
4、已知28a3bm÷28anb2=b2,那么m,n的值分别为( )
A.4,3
B.4,1
C.1,3
D.2,3
5、如图,为估计池塘岸边 A、B 两点的距离,小方在池塘的一侧选取一点 O, 测得 OA=8 米,OB=6 米,A、B 间的距离不可能是( )
A. 12 米 B. 10 米 C. 15 米 D. 8 米
6、若不等式组,有解,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 B.
C.
D.
7、2008年1月11日,埃科学研究中心在浙江大学成立,“埃”是一个长度单位,是一个用来衡量原子间距离的长度单位.同时,“埃”还是一位和诺贝尔同时代的从事基础研究的瑞典著名科学家的名字,这代表埃科学研究中心的研究要有较为深刻的理论意义.十“埃”等于纳米.
已知:纳米=
米,那么:一“埃”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A.米
B.米
C.米
D.米
8、下列各式计算正确的是( )
A. x4•x2=x8 B. (x4y3)2=x4y5 C. 6x2•3xy=18x3y D. a4+a7=a11
9、若,则
( )
A. -2 B. -1 C. 0 D.
10、下列计算中,正确的是( )
A.(a2)3=a5 B.a2•a3=a6 C.2a•3a=6a2 D.2a+3a=5a2
11、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在同一平面内,垂直于同一直线的两条直线平行
B.相等的角是对顶角
C.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同旁内角互补
D.过一点有且只有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平行
12、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是( )
A.三角形的一条角平分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分
B.同旁内角互补
C.如果,那么
D. 是完全平方式
13、已知a+b=5,a-b=-2,则a2-b2的值为________.
14、若关于x的不等式只有6个正整数解,则a应满足________.
15、已知实数、
满足:
,则
=___________.
16、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经过点Q(1,-5)且垂直于y轴的直线可以表示为直线_______________.
17、甲、乙两班共植树50株,乙班植树的株数是甲班的.设甲班植树x株,乙班植树y株,根据题意,可列方程组_______.
18、由方程3x-2y-6=0可得到用x表示y的式子是_________.
19、计算:__________,
__________.
2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0.007398=_____.
21、为了解各校学生的学情,区教育局对区内的学校九年级学生课外完成作业时间调研后进行了统计,并根据收集的数据绘制了下面两幅不完整的统计图,请你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解答下面的问题:
(1)计算出学生课外完成作业时间在30-45分钟的学校对应的扇形圆心角;
(2)计算出受调研学校的总个数,及学生课外完成作业时间在15-30分钟的学校个数,并将图(1)中的直方图补充完整;
(3)计算出学生课外完成作业时间在60-75分钟的学校占调研学校总数的百分比
22、在△ABC中,点D为BC上一点,连接AD,点E在BD上,且DE=CD,过点E作AB的平行线交AD于F,且EF=AC.如图,求证:∠BAD=∠CAD.
23、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ABC的三个顶点分别是A(-2,0),B(0,3),C(3,0).
(1)在所给的图中,画出这个平面直角坐标系;
(2)点A经过平移后对应点为D(3,-3),将△ABC作同样的平移得到△DEF,点B的对应点为点E,画出平移后的△DEF;
(3)在(2)的条件下,点M在直线CD上,若DM=2CM,直接写出点M的坐标.
24、我们知道对于一个图形,通过不同的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可以得到一个数学等式.例如:由图1可得到.
(1)写出由图2所表示的数学等式:________.
(2)写出由图3所表示的数学等式:________.
(3)已知实数,
,
满足
,
.
①求的值.
②求的值.
25、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高,∠B=30°,∠ACB=100°,AE平分∠BAC,求∠EAD的度数.
26、定义:如果一个数的平方等于,则可以记为
,这个数
叫做虚数单位.把形如
的数叫做复数,其中
叫这个复数的实部,
叫做这个复数的虚部.
例如:的实部是3,虚部是
;
的实部是0,虚部是1.
复数的加、减,乘法运算与整式的加、减、乘法运算类似.
例如:
根据以上信息,完成下列问题:
(1)的实部是________,虚部是________;
(2)________;
(3)计算:① ②
(4)试一试:请利用以前学习的有关知识将化简成
的形式为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