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宜春2025届初二政治下册二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下列诗句中,体现我们关注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的有     

①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子牛

③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④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2、中学生鲁泽从小养成了许多不良习惯,逐渐发展到偷同学、老师的钱包,后来他因与社会上的“哥们儿”持刀抢劫,被判处有期徒刑。这启示我们(     

A.遇到侵害,依法求助

B.违法一定会发展成犯罪

C.有勇有谋,应对违法犯罪

D.预防犯罪,需要杜绝不良行为

3、一位农民企业家曾这样说:责任是什么我讲不清楚,但我知道应该怎样去做。作为商人,我不能卖给农民劣质的化肥;作为一名家庭成员,要对子女关心、对父母尽孝。由此可以看出(     

①每个人扮演的角色是固定的 ②责任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情

③每种角色都意味着承担相应责任 ④承担责任只有付出没有回报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②③

4、某短视频平台上的一则视频获众多网友点赞:一外卖员摔了一跤导致延迟配送,主动给顾客买了一杯奶茶并道歉,顾客发现外卖员的伤口就拿着创口贴和酒精帮外卖员消毒,还给他五星好评。众人点赞给我们的启发是(     

①换位思考,理解包容他人          ②平等待人,赢得他人认可

③互相尊重,促进社会和谐          ④自信自强,助力人生绽放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5、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马某无证明强行外出,不听防疫工作人员劝阻,还对阻拦其翻越栅栏的工作人员打了一拳。事后,马某寻衅滋事,公安机关依法予以行政拘留。该案例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马某的行为触犯了刑法,理应受到行政拘留

②我们要依法履行公民义务,法律禁止做的坚决不做

③我国坚持依法治国,依法维护社会秩序

④我们要认清违法行为的危害,远离犯罪,依法制裁违法犯罪行为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6、2023年2月9日,四川金堂县人民法院作出一个审判决,被告人吴某为多人破解无人机禁飞程序牟利,后果严重,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六个月。这告诉我们(     

A.刑法是我们应对侵害最权威的手段

B.应受刑罚处罚性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C.社会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特征

D.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7、2022年9月23日,“唐山烧烤店打人案”一审公开审判,被告人陈某志犯寻衅滋事罪、抢劫罪、聚众斗殴罪等,数罪并罚,决定执行有期徒刑二十四年,并处罚金人民币三十二万元。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①违法就是犯罪,犯罪就是违法

②有期徒刑属于附加刑,罚金属于主刑

③司法是捍卫社会公平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

④犯罪是应受到刑罚处罚、具有严重危害性的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今天,我国国家安全的内涵和外延比历史上任何时候都更丰富,内外因素比历史上何时候都更复杂,必须坚持国家总体安全观。下图漫画表明,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要(     

A.以人民安全为宗旨

B.以政治安全为根本

C.以经济安全为基础

D.以社会安全为保障

9、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很多名言警句闪烁着思想与智慧的光芒。以下名言警句与解读对应正确的是(     

①不学礼,无以立一一文明有礼

②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一一学会尊重他人

③尺有所短,寸有所长一一学会以礼待人

④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一一宽容友善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0、近年来,“感动中国”人物已经成为人们广泛学习的楷模,为了更好地传递这些人物身上的正能量,我们必须(     

①热心公益,服务社会②积极承担责任,乐于奉献爱心和力量

③培养高度的社会责任感④从身边小事做起,只对自己负责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1、某班兴趣小组在开展某一主题的研究性学习中,收集了以下三则资讯作为素材,他们研究的共同主题最有可能是(     

素材一:杭州亚运会中国体育代表团以201枚金牌、111枚银牌、71枚铜牌的成绩创造历史。

素材二:神舟十七号发射成功,汤洪波、唐胜杰、江新林三名航天员顺利进入太空。

素材三:波林边防连官兵传承黑牛精神,将忠诚写在海拔五千多米的山口边关巡逻路上。

A.规划职业生涯,提高自身素养

B.关注国家大事,维护世界和平

C.心怀爱国之情,维护国家利益

D.赞美祖国成就,降低忧患意识

12、2023年9月21日,“天宫课堂”第四课开课,神舟十六号航天员景海鹏、朱杨柱、桂海潮面向全国青少年进行太空科普授课。这体现了(     

A.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B.网络为文化传播和科技创新搭建平台

C.网络拓宽了人们交往的朋友圈

D.网络大大拓宽了人们民主生活的渠道

13、关于下图内容,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我们的衣食住行等都与社会的方方面面发生着联系

B.人的成长是不断社会化的过程

C.我们要主动融入社会,在社会中锻炼发展

D.我们的生活空间在不断地变化和延伸

14、主动报名、成功当选班长的李林,不仅要努力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做好表率,还要协助老师管理班级各种事务……太多的责任让他觉得很烦恼。作为他的朋友,你应该这样开导他(     

①面对自己选择的责任,要义无反顾地承担

②既然承担了责任,就要付出一定的代价

③对于被动承担的责任,不用那么认真负责

④学会推卸一部分责任,衡量利弊减少烦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5、人的成长离不开社会,我们要积极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服务社会,养成亲社会行为。下列场景与题干主旨相符的是(     

①为方便自己将共享单车推进楼道

②就垃圾分类向环保部门提建议

③因复习功课不参加学校的研学活动

④利用周末到敬老院看望老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16、为了营造有利于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网络环境,保障未成年人合法权益。2023年9月20日国务院第15次常务会议通过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一法规的出台(     

A.扩大了未成年人参与网络生活的合法权利

B.说明社会监管比个人自律更能防网络沉迷

C.有利于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良好社会氛围

D.能够从根本上保证未成年人避免各种伤害

17、如图中“?”处应该填写的正确内容是(     

?→被公安机关刑事拘留

A.赵某在电影院里接听电话

B.李某向朋友借钱,但到期不还

C.王某在公园随手乱扔垃圾

D.张某醉酒驾驶机动车

18、“地铁上有人‘脱鞋霸座’,有乘客把此人的鞋子踢出车厢。”踢鞋乘客的行为(     

A.不可取,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B.可取,有助于促进社会文明程度

C.可取,是一个人有内在修养的表现

D.不可取,侵犯他人自由合法权益

19、面对突发火灾,胡能迢临危不惧、挺身而出,6次进入火场,救出被困人员、摸排危险物品、控制火势蔓延、疏散楼内居民,并在消防救援人员到达前扑灭了大火。事后,被救者欲感谢他,却被他婉拒。得到的12000元奖金,他全额捐赠社会!胡能迢(     

①拒绝物质回报,只在乎精神回报

②坚持生命至上,自觉珍爱他人生命

③履行社会责任,却不计代价和回报

④蔑视自身生命,延伸生命的价值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0、某生鲜店铺老板刘某为提高店铺销售额,利用日本向大海排放核污水事件热点,在多个社交群内发布不实信息诱导不明真相群众接龙购盐,严重扰乱了市民正常生活秩序。警方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法》相关规定对刘某予以行政处罚。对此下列认识正确的是(     

A.网络世界,自由无限

B.网络不是法外之地,触犯法律同样要受法律制裁

C.公民应提高网络媒介素养,学会信息节食

D.信息时代,人人都是网络生活的参与者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杜国富陆军某扫雷排爆大队战士。入伍以来,他始终把使命和责任扛在肩上,在一次扫雷作业时,为保护战友失去双眼和双手。2019年5月22日,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杜富国同志“时代楷模”称号。

湖南怀化某中学学生结合杜富国叔叔“你后退,让我来!”的英雄壮举,对承担责任的代价和回报,开展讨论。

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观点,请你辨析。

22、宪法是我国的根本法,宪法是最重要的法律,其他法律都不重要。

判断:

理由:

23、【德法同行】

近年来,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的广泛使用,泄露、盗取、贩卖、滥用公民个人信息的事件频发,给个人生活和社会带来严重危害。为此,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信息保护法》,自2021111日起施行。其中规定“违反本法规定处理个人信息,由履行个人信息保护职责的部门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拒不改正的,处一百万元以下罚款。”以下是两位同学的观点。

小明:泄露、窃取、贩卖个人信息是毫无底线、见利忘义的行为,应受道德谴责。

小东:有了这些法律规定,我们再也不用为个人信息受到侵犯发愁。

请结合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分别评析两位同学的观点。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正确行使权利

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人民是国家的主人。青少年作为共和国的公民,享有广泛而真实的权利,并且受法律保护,正确行使享有的权利,依法维护自己的权利,做一个具有正确权利意识的合格公民。

⑴我们青少年享有哪些权利?请你列举四项。

⑵为什么说我国公民享有的权利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⑶我国公民权利的法律保障体制是怎样的?

⑷公民如何正确行使自己享有的权利?

 

25、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一份权利,也有他应尽的一份义务。如果每个人不仅知道自己的权利,而且知道自己的义务,那么将有利于全人类的幸福。

(1)在我国平等的权利体现在哪些方面?(写出三项即可)(3分)

(2)请说明权利与义务的关系。(4分)

 

26、   公民权利为我们追求有尊严的生活、实现人生幸福提拱保障。作为公民,我们依法享有权利,同时也应该依法履行义务。

(1)简要说明我国公民的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2)在生活中,我们应怎样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应尽的义务?

27、阅读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2021年12月31日晚,国家主席习近平在2022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亿万人民经千难而百折不挠、历万险而矢志不渝,成就了百年大党的恢宏气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也绝不是一马平川、朝夕之间就能到达的……经过一代代接续努力,以前贫困的人们现在也能吃饱肚子、穿暖衣裳,有学上、有房住、有医保……“祝融”探火、“羲和”逐日、“天和”遨游星辰;运动健儿激情飞扬、奋勇争先……截至目前,中国累计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提供20亿剂新冠疫苗。”

材料二   全国劳动模范洪家光是沈阳黎明航空发动机有限责任公司的数控车工,初中毕业后,洪家光因家贫选择到技校就读,他利用从家到技校乘车的时间自学。正是凭着这股刻苦的劲头,洪家光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分配入厂。起初,破旧的厂房、机器,枯燥的工作一度使他彷徨和怀疑,但他很快振作起来。后来,洪家光参与了辽宁舰舰载机等多项国家重点航空发动机科研项目,共带领团队完成35项创新项目和53项攻关项目,获得7项国家发明和实用新型专利,为公司创造产值9000余万元,也为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进步做出重大贡献。

材料三   2021年3月12日,指导我国今后5年乃至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公布,同学们畅想到:

(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总结我国发展取得了哪些成就?还面临哪些问题?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谈谈青少年应该怎样向劳模洪家光学习,为国家发展助力?

(3)请你为所在学校开展党史学习教育设计两条宣传标语。

(4)阅读材料三,结合自身情况,写出你对自己2035年的畅想(照抄材料不得分)。

28、【学习新榜样,传播正能量】骑车不小心撞到别人的车,车主不在,你是选择逃避还是面对?扬州大学附中学生徐砺寒在骑车上学途中不慎刮蹭路边宝马轿车。他在原地等了半小时没等到车主,就留下一张道歉及赔偿联系的小纸条。车主对此无比感动极度震惊,做出了不让徐砺寒赔偿的决定。这件事被网友发到微博上,引来无数人转发并赞扬。

(1)列举学校生活中和徐同学品质一致的行为。(至少两个)

(2)徐同学等车主道歉的行为为什么能得到车主的原谅和网友的点赞?

(3)车主做出不让徐砺寒赔偿的决定,体现什么品质?这种品质有什么意义?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