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九江2025届初二政治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杭州亚运会开幕式结束后,现场7.1万人在工作人员和指示灯的引导下,仅用40分钟全部离场,如此“丝滑”的离场受到了亚奥理事会终身名誉副主席的点赞。从中我们可以感受到(     

A.有了良好的秩序,社会就能和谐安定

B.社会秩序的形成,只能依靠人们的自觉性

C.人们自觉遵守公共秩序,提高了其退场效率

D.良好的社会秩序是我们赢得国际社会认可的关键

2、下列中学生的生活片段,属于亲社会行为的是(     

A.参加研学旅行,感受灿烂文化

B.在学校课桌上刻字,激励自己

C.将共享单车占为己有,方便自己

D.上网玩游戏,放松心情

3、青少年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要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养成亲社会行为。以下名言或诗词与亲社会行为直接相关的是(     

A.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D.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4、网络正能量,你我共传播。下列行为属于传播正能量的有(     

①小亮通过政府微信公众号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建言献策

②小强通过网络软件查找到作业答案,很快地抄完了作业

③小伟在微博转发走失儿童的消息,走失儿童最终被找到

④小薇通过网络报名参加了一个志愿者活动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为大力传承弘扬优秀“礼”文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传承美德、文明守礼的良好风尚。我们一定要(     

①从小事做起,细节做起 ②自以为是、盛气凌人

③态度谦和,用语文明 ④彬彬有礼、落落大方

A.①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

6、“我以为别人尊重我,是因为我很优秀;后来才明白,别人尊重我,是因为别人很优秀”。这告诉我(     

A.每个人都是有尊严的个体

B.文明有礼可以维系良好的人际关系

C.尊重使社会生活和谐融洽

D.尊重是一个人内在修养的外在表现

7、八年级某班同学在道德与法治课堂上参与“观生活微点评”活动,其中点评正确的是(     

序号

观生活

微点评

破坏铁路封闭网

行政违法行为

在军事禁区偷拍照片

危害国家安全

外出遛狗时不系狗绳

自由不受限制

拨打119电话谎报险情

民事违法行为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②④

8、屠呦呦是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的中国本土科学家,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医学事业,默默耕耘,为人类健康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材料启示我们(     

A.承担责任是不能收取回报的

B.我们只要全身心投入就一定会成功

C.我选择,我承担;我承担,我无悔

D.崇高的事业必须付出自己全部的代价

9、在社会生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这些身份是通过____确定的。(     

A.亲属关系

B.朋友关系

C.同学关系

D.社会关系

10、社会生活是复杂的,我们有时会面临两难的选择,当尊重他人隐私与对人诚实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     

①遵循伦理原则和法律要求②坚持诚信原则,绝对尊重他人隐私

③权衡利弊,做出合理选择④不管遇到什么情况,都要对人诚实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1、"我和我的祖国,一刻也不能分割……我的祖国和我,像海和浪花一朵……"歌曲《我和我的祖国》在大街小巷传唱。以下观点与歌词所表达的主题一致的是(       

A.个人利益在国家利益面前微不足道

B.个人荣辱得失与国家利益没有关联

C.个人前途与国家命运之间息息相关

D.个人情感与民族文化之间紧密相连

12、杭州亚运会100米栏冠军林雨薇,当她在华东师范大学上课时,她是学生;在亚运会赛场上,她是运动员;回到家里,她是父母的孩子。这说明(     

A.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B.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有相同的身份

C.社会关系只能由地缘关系来确定

D.林雨薇只适合拥有运动员的身份

13、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要如期实现建军一百年奋斗目标,加快把人民军队建成世界一流军队。要实现这一目标是因为(     

①当前我国的国家安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

②国际安全形势正处于不可控制的严峻局面

③符合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要求

④我国要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14、“近年来,借助互联网技术,古老的敦煌文化正在‘走’出洞窟,登上世界舞台、飞入寻常百姓家。在2023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期间,‘数字藏经洞(国际版)’将正式对外发布。这表明(     

A.网络丰富我们的日常生活

B.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C.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D.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活力

15、在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我们具有不同的身份。和爸爸妈妈在一起时,我们是孩子;和小区的小伙伴一起玩耍时,我们是邻居大哥哥大姐姐;到超市购物时,我们成了消费者;在祖国的大家庭中,我们是未来的建设者……这主要表明(       

A.人的身份是不可捉摸的

B.个人是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

C.人的身份是在社会关系中确定的

D.社会为个人的成长提供物质支持

16、张桂梅坚守滇西深贫山区教有事业数十年,创办了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迄今帮助1800多名贫困女孩圆梦大学,创造了大山里的教育奇远,张桂梅的事迹启示我们(     )。

①只要经历了挫折就能获得成功:              ②实现人生价值,需要脚踏实地去行动

③奉献社会能赢得他人尊重和认可             ④每种生命都能实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17、某县人民法院作出一审判决,被告人齐某犯非法采矿罪,依据刑法判处有期徒刑和罚金。这告诉我们(     

A.刑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B.应受刑罚处罚是犯罪的必然法律后果

C.有期徒刑和罚金都是主刑刑罚方式

D.一切违法行为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18、法律红线不可逾越,法律底线不可触碰。下列案例与违法行为对应正确的是(     

选项

案例

违法行为

A

小张骑摩托车不戴头盔被交警罚款

行政违法行为

B

某工厂偷排工业废水被环保部门处罚

刑事违法行为

C

李某因抢劫他人财物被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

民事违法行为

D

王某损害他人名誉被要求赔礼道歉

行政违法行为

A.A

B.B

C.C

D.D

19、五级飓风重创加勒比海岛国多米尼克,灾情发生后,有近400名中国同胞受困当地。祖国第一时间启动紧急方案,两架包机历时40多个小时,将受灾同胞安全顺利转移回国。由此可见(     

A.国家利益得不到保障,人民利益就会受到损害

B.国家利益依靠人民艰苦奋斗,才能得到真正的实现

C.国家利益和人民利益是完全一致的

D.人民利益只有上升、集中到国家利益,运用国家工具,才能得到真正的维护

20、《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七条规定:“民事主体从事民事活动,应当遵循诚信原则,秉承诚实,恪守承诺。”下列与此意思相符的是(     

①小颖早晨迟到被扣分,主动向老师认错②小芳按照约定积极参加学校排练活动

③小亮考试时给好朋友传答案④小林在成长档案中如实填写自我评定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某校同学参与了“法律伴我行”的问卷调查,下面摘选了其中一位同学的回答。

 问题一:宪法和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是一样的吗?

   答:宪法和刑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一样,都是国家的根本法。

 问题二:在餐馆用餐后,结账时索要发票,商家想要送你一瓶饮料来代替发票。你会怎么做?

 答:欣然接受,这瓶饮料超市也买6块多钱呢。

该同学的两个问题的回答正确吗?请说明理由。

22、要闻回放:当下社会各界都十分关注“学习强国”。为聆听总书记声音、了解党中央决策、充实政治课内涵,城区某校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师在借鉴央视节目“‘平’语近人”的基础上,创建了“‘习’语习得”时政学习栏目,下述两则总书记语录就出自其中——

语录一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不断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进程,把体现人民利益、反映人民愿望、维护人民权益、增进人民福祉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推动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

——2022年2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37次集体学习的讲话

语录二   我们党高度重视发挥宪法在治国理政中的重要作用,坚定维护宪法尊严和权威,推动宪法完善和发展。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充分发扬民主,领导人民制定出体现人民意志的宪法,领导人民实施宪法。

——2018年2月24日,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4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

阅读上述材料,结合自身感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

(1)寻根究底:我们党和政府是如何回应人民群众的新要求新期待,在“全面依法治国各领域全过程,推动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的?

读了语录二,围绕宪法有效实施的话题,同学们议论纷纷。小东认为:“只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能推进我国宪法有效实施。”而小凤则认为:“只要能正确处理好党和宪法的关系,就能推进我国宪法有效实施。”

(2)他们的观点正确吗?请你任选一种观点加以评析。

23、【明辨是非】

2021年秋季学期是中小学全面落实“双减”(一减轻孩子的作业负担,二减轻孩子校外补课的负担)政策相关要求的第一个学期。为推动“双减”工作落地见效,泰州市教育局联合多个部门在全市开展校外培训机构专项治理行动同时,指示各学校都通过严控作业量、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开展素质教育等一系列措施,做足课程内涵“加法”,做实教学负担“减法”。对此

请你运用所学知识对家长、老师和孩子的观点进行评析。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追求理想践行平等)

人人相亲,人人平等,天下为公,是谓大同。---康有为。大同社会的实现,需要我们每个人去努力、去践行。

那么,我们应该怎样去践行平等呢?

25、为提高全体同学的思想道德素质,某校决定开展一次以“做有正义感的人”为主题的系列教育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相关任务。

(1)请你为此次活动设计至少两种活动形式

(2)有同学说:“遇到正义行为,我们要支持:遇到非正义行为,我们要勇敢地冲上去”。你赞成这种观点吗?请简要说出理由。

(3)活动中,同学们纷纷感受到校园中的一些正义行为。请你列举能体现校园中正义行为的两个 具体的事例。

26、成长在线中国未成年人网脉工程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家长和孩子对互联网的评价仍有较大差异。在上网问题上易发生冲突;约占70%的未成年人经常在社交网站公布个人信息,如姓名、年龄、手机号等;有72.7%的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不良信息。

(1)家长和孩子的观念为什么会存在差异甚至冲突?(4分)

(2)当家长和孩子产生矛盾时,作为孩子,应该怎么做?(6分)

(3)分别针对材料回答:未成年人在上网时应该怎样保护自己?(6分)

 

27、党的十八以来,在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下,全国人大常委会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弘扬宪法精神,维护宪法权威,推动宪法实施,加强宪法监督,取得显著成效和重要进展。如设立国家宪法日、实施宪法宣誓制度等,彰显了宪法精神和力量。

运用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宪法的地位是什么?并说明理由。

(2)青少年怎样增强宪法意识,维护宪法权威?

28、阅读案例,回答问题。10分

A同学上课一边说话一边搞小动作,影响了B同学听课,B同学制止他,他说他有言论自由的权利。

1A同学没有珍视自己的哪项权利?3分

2A同学侵犯了B同学的哪项权利?3分

3面对A同学这样的同学,你应该提醒他什么?4分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