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盘锦2025届初三政治下册一月考试题

一、选择题(共20题,共 100分)

1、任何犯罪行为都应受到法律得制裁。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①严重社会危害性 ②刑事违法性 ③应受刑罚处罚性 ④扰乱公共秩序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骑电动车出来忘了戴头盔,刚才被执勤的交警教育了,今后我一定自觉遵守交通规则。”经民警劝诫后,男子取出头盔戴上离开现场。为改善城市道路交通秩序,提升市民出行体验,2023年8月19日起,吉安中心城区范围内开展了为期一个月的道路交通秩序大整治行动。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①社会正常运行需要秩序②社会规则是人们享有自由的保障

③遵守社会规则只能靠他律④违反交通规则要承担刑事责任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3、政府工作只有在法治轨道上开展,才能更好地服务于人民;企业只有依法规范自己的经济行为,才能保障社会经济生活有序进行;社会成员只有遵纪守法,才能更好地参与社会生活……这说明(     

A.社会秩序是社会生活的一种有序化状态

B.社会秩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没有关系

C.社会正常运行需要良好的社会秩序

D.有了良好的社会秩序,就不会出现违法乱纪现象

4、2023年,某城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黑帮组织犯罪案例。该黑帮组织以暴力和恐吓手段控制地下赌博、贩毒等非法活动,威胁社会治安,警方根据相关情报展开调查,最终成功捣毁了该黑帮组织,抓获了多名犯罪嫌疑人。下列观点正确的是(     

A.该黑帮组织的行为属于行政违法行为

B.违反社会规则都要追究刑事责任

C.犯罪的最本质特征是应受刑罚处罚性

D.该黑帮组织触犯了刑法

5、一男子在乘坐火车时霸占他人座位,乘警多次警告后其仍拒绝离开,被天津铁路警方依法处以行政拘留7日的处罚。该男子的行为属于(     

A.民事违法行为

B.刑事违法行为

C.行政违法行为

D.严重违法行为

6、“从小偷针,长大偷金。”这句话说明了

①一般违法行为必然会发展为犯罪 ②青少年应防微杜渐,预防违法犯罪 ③一般违法行为和犯罪之间没有不可逾越的鸿沟 ④青少年年龄小,不会犯罪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7、以下法律责任的具体内容与其类型匹配正确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8、“互联网+”就是把互联网和包括传统行业在内的各行各业结合起来,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业态,并且产生“1+1>2”的效果。例如“互联网+传统集市”衍生出淘宝,“互联网+传统交通”衍生出滴滴打车……材料说明(     

A.网络促进民主政治的进步

B.网络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C.网络为文化传播搭建新平台

D.勇于竞争有助于激发个人潜能

9、“法律是根高压线,谁碰上它谁触电。”这句话体现了(     

A.法律是维护公民自身安全和合法权益的唯一途径

B.只要不违法犯罪,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做任何事情

C.只要是违反法律的行为,都应承担相应法律责任

D.道德为人们的行为提供一个模式、标准或方向

10、不学礼,无以立。以下是部分同学的生活片段:

①早晨,在校门口遇到老师和同学,兰兰主动问好

②课间,凯凯进办公室请教问题,自觉轻轻地敲门

③下午,龙龙一回到家就躺在沙发上自顾自玩手机

④晚饭时菜刚上齐,思思就自己先拿起筷子夹菜吃

上述行为属于文明有礼的是(     

A.③④

B.①④

C.②③

D.①②

11、某位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成绩直线下降,这警示我们(   )

A.网络可以方便交流

B.网络有利于开阔视野

C.网络可以聪慧大脑

D.沉迷于网络会给身心带来危害

12、诚信就是诚实、守信用。下列关于诚信的说法正确的是(     

①诚信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公民基本道德规范的重要内容

②诚信是一个人安身立命之本

③不诚信必然受到法律的制裁

④诚信是维系良好人际关系的前提,是文明社会的重要特征

A.②③④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

13、下图是课堂上老师出示的三幅图片,它们共同反映的社会关系是(     

A.血缘关系

B.友谊关系

C.地缘关系

D.业缘关系

14、《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二周岁未满十四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情节恶劣,经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追诉的,应当负刑事责任。这警示我们青少年要(     

①认清犯罪危害,远离犯罪                    

②采取强制措施,惩罚罪犯

③完善法律法规,与法同行                    

④增强法治观念,依法自律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5、2023年“五一”期间,两名女子在某景区等待进入时,发现排错队,便直接插到另一队中,后面一位小伙子给予提醒。两名女子瞬间暴跳如雷,言辞狠辣地一阵“输出”,并怒怼小伙“我们不好惹”!她们的言行受到众人谴责。这警示我们在公共场合要(     

①只需要遵守非强制性措施②尊重他人,考虑他人感受

③文明有礼,切勿盛气凌人④遵守秩序,维护社会规则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16、为了培养孩子们的社会实践能力和亲社会行为,成都某中学号召同学们利用寒暑假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如:陪同父母外出旅游一次;在家里煮饭炖汤、种菜养禽;在社区做志愿者、参加社区义务劳动、美化社区环境等。之所以要同学们参加这些活动是因为(     

①中学生需要走入社会干大事②亲社会行为要在社会实践中养成

③个人的健康成长离不开社会④中学生正处于走向社会的关键时期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17、荀子说:“人无礼则不生,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文明有礼是个人立身处世的前提                    ②文明有礼有利于形成和谐社会

③文明有礼是一个人的私事                           ④文明有礼体现国家形象

A.①②④

B.②③

C.②④

D.②③④

18、2023年7月4日,习近平在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元首理事会第二十三次会议上指出,我们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照顾各方合理安全关切,统筹应对各类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挑战,共同守护地区和平和安宁。这表明我国(     

①统筹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②统筹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

③统筹外部安全和文化安全④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19、近年来,越来越多丰富的劳动教育实践在珠海校园开展,珠海学子的课堂不再局限于教室,他们走进田间地头、厨房等,在探究中劳动,在劳动中创造,开设这些课堂有助于学生(     

A.树立劳动观念,成长一帆风顺

B.丰富劳动实践,珍惜劳动成果

C.掌握劳动技能,就能衣食无忧

D.磨砺坚强意志,克服任何困难

20、2023年10月2日,微信官方公布了2023年9月朋友圈十大谣言,包含“民政部养老服务司招线上养老服务志愿者”、“国庆后老年人购火车票半价”等。面对网络谣言,青少年应(     

①注意信息出处,不信谣,不传谣②辨识信息内容,尊重事实,理智抵制

③果断相信,积极转发,娱乐他人④冷静判断,学会对信息进行多方验证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二、辨析题(共3题,共 15分)

21、   在社会生活中,人们总会发现有乱丢垃圾、随地吐痰、跨越隔离栏、违章骑车、闯红灯、过马路不走人行横道、共享单车乱停放等等不遵守规则的现象。因此,某班同学展开讨论,甲认为:井然有序的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乙认为:在社会生活中,人们享有自由,规则能不遵守就不遵守。

请你辨析以上观点,并分析说明理由。

22、【权利与义务】

中学生李华上网看新闻时发现,有网友因为身边存在贪污腐败现象就在网络上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诋毁,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请结合权利与义务的知识,辨析两位网友的观点。

公民有言论自由,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必大惊小怪。

言论自由不是没有边界的言论自由,有权利就有义务,

23、山东冠县一农家女被冒名顶替上大学一事引发关注。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就此事发表评论文章。文章指出,高考造假的情况并非个案,背后往往隐藏着权力滥用甚至腐败问题。过往案例说明,权力运行失序和监督缺席是造假闭环形成的重要原因。

对此,两名同学发表了各自的观点,请你辨析。

三、简答题(共5题,共 25分)

24、(走进社会生活)

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9月8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为了隆重表彰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功勋模范人物,弘扬他们忠诚、担当、奉献的崇高品质,国家为四位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中作出杰出贡献的人士授予国家勋章和国家荣誉称号。以下是四位抗疫英雄的事迹:

钟南山:敢医敢言  领导撰写治疗方案 张伯礼:中西医结合  为疫情防控做贡献

张定字:身患重病  坚守岗位冲锋在前 陈薇:急赴武汉  研制疫苗防控蔓延

1)请运用所学的道德与法治知识分析他们做出如此选择的原因。

2)他们的这些行为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什么启发?

25、   在疫情防控时期,绵阳市信用办充分发挥信用监管作用,积极开展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工作。市信用办加强守信和失信信息的归集,对疫情防控时期涌现出的诚实守信的优秀典型给予联合激励,对严重失信对象开展联合惩戒。同时,绵阳市信用办在“信用中国(四川绵阳)”网站开设“新冠肺炎疫情实时追踪”专栏,对绵阳市疫情防控政策、动态、失信案件与守信案例进行公示,并加强与各地各部门信用工作沟通,建立全市疫情防控信息报送微信群。目前,绵阳市信用办归集疫情防控期间信用相关案例和动态消息共331条,涌现出大量尽职践诺、扶危济急先进典型,同时查处哄抬物价、制假售假的失信案件13个,归集疫情相关行政处罚信息21条。

(1)绵阳市开展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工作的依据有哪些?

(2)绵阳市开展守信激励与失信惩戒工作有何意义?

26、材料一:权力是把双刃剑,运用得好,可以造福于民;如果被滥用,则会滋生腐败,贻害无穷。因此必须对权力的行使进行制约,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

材料二:2017年8月31日晚,6集大型政论专题片《大国外交》在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播出第四集《穿云破雾》。片中展示了5年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大力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密织全球反腐“天网”,坚定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让海外不再是“避罪天堂”。

  阅读上述材料,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如何理解“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两个方面即可

(2)党中央大力加强反腐败国际合作,密织全球反腐“天网”有何重要意义?( 三个方面即可)

27、阅读材料,完成相关任务。

习近平主席在祝贺“北京人权论坛”开幕的贺信中指出: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始终尊重和保障人权。长期以来,中国坚持把人权的普遍性原则同中国实际相结合,不断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增进人民福祉,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加强人权法治保障努力促进经济、社会、文化权利和公民、政治权利全面协调发展,显著提高了人民生存权、发展权的保障水平,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人权发展道路。

(1)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人权的实质和目标是什么?

(2)我国已经把保护人权列入我们的宪法当中。该款宪法条文的内容是什么?

28、我国公民享有哪些基本权利?

查看答案
下载试卷